88读书网 > 罪臣之女要翻身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开仓放粮
    整个县衙都沉浸在喜悦中。
    这个说:“有了钱,咱们就可以重建县衙了,这破地方我受够了!”
    那个说:“以后是不是可以天天吃肉了,如今的伙食虽然还不错,就是太素了一些。”
    还有人说:“这都是陆大人的功劳,县衙也不能独占好处,还是应该给陆大人分大头。”
    洛媱听到这话开心地说:“本官该拿的不会少拿,不过大家都有出力,每人可以补发一笔奖金。
    县衙也该重建了,就建在东侧的空地上,等搬过去后,这里改成牢房,原先那座地牢用来关押重犯。
    苍梧县会越来越好,大家齐心协力,力量凝聚在一起,即便外面狂风暴雨,也可以为自己为家人建造一座安全的堡垒。”
    乱世即将到来,这天下将不会有一片净土。
    苍梧县太小,洛媱的权利也不够,但只要战火不烧到这里,苍梧县或许真能成为一片净土。
    众人心潮澎湃,纷纷朝陆大人行礼。
    苍梧县衙一片喜气洋洋,郡守府却阴云密布,气氛凝重。
    梁郡守离任前竟然打算开仓放粮,他这是要掏空郡守府的家底为自己建一条阳光大道啊。
    新任郡守还未到任,无人能制止梁郡守的政令,他不仅下令郡守府的粮仓要开仓赈灾,其余九县也不得藏私,必须以救人为主。
    政令还未下达,这消息便如一阵风似的刮遍了苍梧郡。
    这里头有洛媱的功劳,她让人散布的消息,一方面是
    给各县官府施压,另一方面也是安抚人心。
    去过封川县后,她看到了满大街的流浪汉,卖儿卖女更是不计其数。
    照这个势头下去,再不赈灾,下个月就要发生饿死人的事情了。
    如果官府无存粮,那她只能闭上眼睛当做没看到这副惨状。
    可明明粮仓里有粮,当官的却没想过要开仓放粮,任由境内百姓活活饿死,这是洛媱无法接受的。
    郡守府开仓放粮这一日,洛媱命人做了万民伞,就立在粮仓边上。
    常松林站在队伍面前,高声说:“乡亲们,郡守大人力排众议,坚持打开粮仓放粮。
    梁大人如今已经是工部侍郎,不久之后就要离开岭南。
    可他舍不得苍梧郡的百姓,舍不得大家,更看不得大家挨饿,宁愿顶着骂名也要开仓放粮。
    整个岭南都还欠着朝廷的税粮,去年也是梁大人签了承诺书,将粮税压到最低,否则苍梧郡今年要饿死的人会更多 。
    乡亲们,梁大人本可以一走了之,苍梧郡的百姓是死是活已经与他无关,可他心慈,不愿见到有饿死的百姓,他如此作为,并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全凭一片善心。
    试问,这样的郡守大人算得上好官吗?”
    一袋一袋的粮食被搬出来,许多人已经开始吞口水。
    长时间的饥饿让他们头晕眼花,见到粮食恨不得冲上去抢。
    但粮仓前站满了拿着武器的士兵,理智让他们不敢动作。
    他们不知道这
    位啰嗦的官员为何要说这些,但只要给他们粮食,给他们活路,无论什么大人都是好官!
    “梁大人爱民如子,是青天大老爷啊!”人群中有人高喊道。
    其余人有样学样,也跟着喊:“青天大老爷!……”
    队伍排得老长老长,后头的百姓压根听不到常松林的话,但“青天大老爷”这几个字却一传十十传百,如浪潮传递了下去。
    声音振天,梁郡守红了眼眶。
    想他当了几十年的官,却愧对这个称呼,若不是陆肇章的安排,他一辈子都听不到这样的称赞。
    胡郡丞等人都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有人佩服梁郡守的算计,有人骂他虚伪。
    但无论如何,今日领到粮食的百姓是真心高兴的。
    排在前面的百姓是常松林安排的,在领粮之前,在万民伞上留下了自己的姓名。
    不会写字的,便在伞上按了手掌印。
    后头的百姓不明白为何要这么做,更不知道什么是万民伞,只以为是官府发粮的手续,便也跟着签名或者按手印。
    封川县城的百姓不到一万也有九千了,很快,万民伞上便按满了手印,大大小小,凌乱而沉重。
    各县城也陆续放粮,在舆论的作用下,全郡百姓都知道,这次赈灾是郡守大人顶着极大的压力下的命令。
    这粮食是能活命的,谁会不感恩呢?
    苍梧郡做了表率,岭南其他郡县也陆续效仿,就是有那实在不想管百姓死活的官员,也被逼的不
    得不开仓。
    因为饥饿的百姓不仅包围了官府,有的甚至找到了粮仓所在的位置,眼巴巴地守着粮仓。
    没人能在这种压力下坚持不开仓,否则饥饿的百姓恐怕会攻占了县衙。
    苍梧县的赈灾更简单些。
    原本苍梧县的百姓去年交的粮税就比其他县少,加上洛媱提前消耗了官府的存粮,百姓家中虽然艰难,但也没到饿死的程度。
    不过借着这次机会,洛媱还是将粮食发了下去,之前欠大家的工钱也用粮食抵了。
    官员衙役们领到了一大笔奖金,洛媱给他们留的粮食也足足的,因此并未有人反对开仓放粮。
    当然,他们就算反对也无用。
    楚晏还留在苍梧县,各地的消息陆续传来,他从未见过岭南如此刻这般齐心。
    原来有时候,一个人的力量足以推山倒海,改变全局。
    有同样感想的还有宋南枝。
    她一直以为这一年会是岭南闹饥荒最严重的一年,会饿死许多人。
    她准备了不少粮食,以为会借此机会大赚一笔,没想到官府竟然开仓放粮。
    虽然市面上的粮价依旧比往年更高一些,但有了粮食的百姓并不急着买粮,各粮铺的生意都不算好。
    宋南枝并不知道这一切的改变都因洛媱而起,她还以为是梁郡守的功劳。
    梁博洲此人,在宋南枝的印象中并不出色,前世也并未高升离开。
    这一世改变的轨迹太多太多了,让她再也无法把握先知,仿佛一切努力都
    是无用功。
    她渐渐萌生了退意,或许她应该守着丈夫留下的钱财安稳度日,做个老老实实的后宅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