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越古代落地生根 > 第627章 属铁公鸡的
    再每人给配上一件羽绒大衣。
    但凡是帝后有的款式,荟萃阁不可以再制作第二件。
    除了浪费些创意,倒是没别的毛病。
    而帝后的穿着,恰恰成了大臣及各家夫人们着装时髦的风向标。
    赵青嫣可算是把广告效应做到了极致。
    除夕夜的烟花足够绚烂,赵大丫指着天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问道,
    “这就是小叔叔他们研究出来的吗?也太好看了吧?”
    大宝摸了摸大丫的头,
    “嗯,两个小叔叔是最聪明的。大丫喜欢吗?”
    大丫点头,
    “哥,我想小叔了,还想三姑姑,太爷爷奶奶了。”
    大宝点头,
    “我也想,不过路途遥远,想过去看他们不容易,你还是多看看烟花吧,看,这个多好看,七彩的呢。”
    剩下的小家伙们,则是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满眼都是震惊。
    更甚至指着天空道,
    “啊啊……”这明显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了。
    但凡有个幼儿园的水平,也不至于如此除了会叫没别的语言表达了。
    今年对赵长庚一家人来说,是最齐整的。
    去年到了任上,各种的忙碌,哪里还有心情拖家带口地凑一起过年。
    今年有了大司农的加入,植树防沙的工程越来越顺利了。
    最起码所需要用到的树苗跟草绳这些,就比之前更容易弄到了。
    看着多出来的大片的林地,赵长庚父子也好,王怀景也罢,十分的有心得。
    大司农今年没空回家过年,因此他也是赵长庚家里过的年。
    不管是除夕夜的饭食,还是燃放的烟花,都让大司农嫉妒。
    他的身份,在京城也算是横着走了,结果日子还没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家过得豪气呢。
    这到哪儿说理去呀。
    羡慕也好,嫉妒也罢,他是吃啥啥香。
    大司农因为赵家人在农业方面也有一定的见解,于是他决定短时间内不离开西北了。
    要把西北这边的种植技术好好发扬光大。
    在人家蹭吃蹭喝的也就算了,
    大司农居然把主意打在了赵大宝的头上。
    “来来来,咱俩聊点晚辈的事情。
    老夫瞧着你家的大孙子不错,可有定过亲?
    没有的话,不如咱们两家结为儿女亲家?
    我的小孙女今年5岁了,长得玉雪可爱,粉雕玉琢。你那是什么眼神?
    我长得丑,不等于我家的孩子丑,不等于我孙女长得瞅、
    我娘子好看,我家儿媳妇也好看。自然我孙女也好看。”
    赵长庚反思,难道他表现得那么明显吗?
    “大人,这儿女的婚姻大事,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孩子终究是孩子,谁知道他们长大后,都有什么造化呢?
    我看这事儿暂时莫要再提,等到孩子们长大了,有缘分,他们自然能凑到一起。
    若是没缘分,强拉在一起,也不幸福,您看呢?”
    大司农不是很高兴,心道,
    “看个屁,老子啥都不看。狗眼看人低的玩意,我孙女怎么可能不好看?”
    白了赵长庚一眼,“你不舍得你大孙子就直说,拿什么缘分说事儿。
    老夫可从来就不信缘分,我家娘子就是我特地偶遇来的。”
    一听这话,赵长庚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冲着大司农竖起大拇指。
    大司农高不高兴,都不重要,毕竟这老头子,之前在赵家村的时候,也是打过交道的。
    知道他一肚子的花花肠子。
    他可不想表面上看着那么憨厚,因此,种地技术可以交流,蹭吃蹭喝没问题,定娃娃亲,还是免了。
    可不想给自家的后辈造孽。
    至于高攀啥的,赵家人感觉没必要,毕竟他们家的关系已经登顶了。
    试问,什么样的姻亲,比跟皇室结亲,更能高攀的吗?绝对没有。赵家却已经攀上了。
    大司农见赵家人坚决拒绝定娃娃亲,也就熄了心思。
    结亲不是结仇。
    因着有大司农在赵长庚这边过年,临近城市的县令也罢,包括知府大人,今年都来了坎儿那过年。
    到了坎儿那,自然要到来赵长庚家拜访。拜访的是谁,不言而喻了。
    大司农对待来拜访他的官员也是热情接待。
    不仅如此,还答应人家,过了年后要到他们各自的任上,去教授耕种之法跟植树之法。
    赵家众人听了那叫一个高兴,很希望大司农赶快走人。
    这老头子太精明,只要是他在赵家,赵家的什么好吃好喝好用的东西,都不敢拿出来。
    这就跟大耗子似的,啥玩意都想给倒腾出来。
    大司农也感觉总是在赵家这么蹭吃蹭喝不太好。他不能可着一只羊薅羊毛。
    万一真把赵家给薅秃了,下次再来,就得他老头子掏腰包了。
    这就是个属铁公鸡的。
    他的钱,都用来买地跟买籽种上了。
    花在种地上,没问题,花在其他方面,跟要他命似的。
    才送走了知府大人,大司农脸上的菊花更深了。
    摆弄着礼盒里的那尊玉白菜,大司农的第一反应是,这玩意能卖多少钱。
    他喜欢种地没错,可这不等于他不喜欢钱银钱呀,他可是个大俗人一个。
    这种观赏性的宝贝,大司农真的不是很喜欢。
    知府大人来了,送人的时候,大司农可以屁股不挪地方,赵家人不行呀。
    没看,赵家爷四个都去送人了。
    知府大人看着赵家父子(女婿)的阵容,也是思虑良多。
    就没见谁家这么会读书的。别看一个个的暂时都是县令,可架不住人家受器重。
    不是所有的县令家里,都能接待大司农的。
    一番客套之后,知府大人上了马车。
    得了消息过来拜访的各县令们,自然跟着知府大人一起离开了。
    看着哗啦啦离开的人群,赵家父子长舒一口气。
    真是的,这个年不要太繁忙。
    先是各个县令来拉人,来了就得接待,然后是知府大人上门,其他的那些个县令,也不知道怎么得的消息,跟着再来一波。
    合着自家成了这些人的交集场所了。
    这可不是简单的招待问题了,这是官场的人际关系,谨言慎行,还得不失热情。
    包括每桌宴席吃什么都是有考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