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穿越古代落地生根 > 第72章 都是瞎操心
    赵家村村口有棵大榕树。树底下便是村里最大的八卦聚集地。
    赵永庚叔侄二人进了村,便被一群大爷大娘给围住了。
    “哎,我说赵老二,你家这是发了多大的财,咋又买牲口了。
    家里不是已经有了骡子跟马吗?这驴力气小还倔,有啥用呀?”
    赵永庚能说啥呢,
    “呵呵,叔伯婶子们,可否先让开条路,让我们叔侄俩先回家。
    这驴到底买了干啥用,我还真不知道,这得问我娘。”
    赵永庚把一个妈宝男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听在村民的耳朵里就味道不一样了,
    “我说二小子,你不想说就不说呗,何必推到你老娘的头上去呢?”
    说完还翻了个白眼,一扭屁股给让开了道。
    开玩笑,谁敢直接去问他娘呀,黄氏可是上山能打虎,下山能剿匪的。杀个人跟砍瓜切菜似的。
    不要命了,跑她跟前去八卦。
    喜欢八卦是人的天性,可这并不代表所有喜欢八卦的人都没脑子。
    这不就有不和谐的声音传来。
    “谁知道那黄氏咋想的,家里那么大片地,不种,放在那里撂荒。
    这牲口倒是一头一头的买,就是不买些有用的。
    你们瞅瞅那小牛,能有一岁大吗?这是买来干啥的,装门面还是用来干活的?
    干活根本不够用,装门面,还有些寒酸了。咯咯咯……”
    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之前被黄氏撵出家门的那个葛氏。
    这女人现在对黄氏百分百是羡慕嫉妒加恨。
    逮着机会就会拉踩一下对方,可又不敢太明目张胆,怕黄氏真的来揍她。
    所以就不阴不阳地说几句,过过嘴瘾。
    赵永庚是谁,哪里还能让着她呢,
    “哎呀,这是谁说的呀,小牛犊子暂时是干不了啥活儿。可谁规定小牛犊子不能长大了?
    再说了,这小牛比成年的牛要起码便宜一半的银子。
    咱庄稼人一年能攒下多少银子?所以呀,还是买小牛更划算。”
    这话说的,懂得人都懂了。至于不懂的人,那就再琢磨琢磨。
    回家的一路,有点披荆斩棘,不过还是顺利到家。
    才到家,赵永庚便找亲娘汇报,生怕亲娘真的揍他,那太疼了。
    黄氏看过驴跟牛,表示赞赏。也没有因为买了小牛暂时不能干活而恼火。
    赵永庚忐忑的心总算放了下去。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半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时间来到了9月的中旬。
    镇上的房子也装修得差不多了,再晾晒一下就好了。
    赵青嫣做主,把房子的东厢跟倒座都做了改动。
    之前的大门的位置,盖成了房子。再把东厢全打通,合并起来,就是一个面积不小的门面。
    倒座这边打通做了厨房。
    厨房开了后门。从厨房可以进入到院子里。
    四合院后面开了个一个大门。这样,日常家里拉来的新鲜菜蔬,就从院子后的大门进来即可。
    为了就餐区跟灶房的光线充足,赵青嫣选择了安装玻璃。
    就餐区的玻璃选择的是透明的,灶房这边的玻璃选择的磨砂的。
    赵青嫣很清楚,拿出玻璃装在店铺的窗子上,定然会引起轩然大波,
    毕竟那是千斤难求的,她就这么装在一个小吃店的窗子上,实在是有点暴殄天物了。
    可于赵青嫣而言,只要没人来偷,就靠着几块玻璃窗,便能每天吸引大量的食客,并不亏。
    这个小吃食铺子,赵青嫣算过,就算是全天营业,其实也是赚不了太多钱的,
    只是要让家里的女眷们知道,她们是能赚钱的,是能养得起家的。
    女人很大程度上的自信,来自于兜里有多少钱。
    所以这生意是必须做下去的,待到以后家里明面上的条件好转,再考虑在其他地方增设分店。
    至于人手,实在不行就入乡随俗,买人呗,还能如何?
    一切搞定,看着窗明几净的吃食铺子,女眷们激动得快要哭了。
    这个吃食铺子,在她们心中,俨然就是起飞地。
    剩下的便是择良辰吉日开张大吉了。
    村里的秧苗也已经移栽成功。考虑到家里的人手不足,还雇佣了不少村里的青壮。
    最近村里都在传,黄氏得了失心疯,不然怎么会主张一家人好田不种粮,偏要种那些个菜的。
    菜多了吃不完就烂掉,有她哭的时候。
    甚至有人坐庄,赌赵谦辞能坚持多长时间才卖田。
    赵家人忙得快要飞起,还真就没人把这些当回事儿。
    之所以听说村里人拿她家坐庄这事儿,还是村长实在是坐不住了,找了赵谦辞说道才得知。
    “哈哈哈,堂哥无需担心。我家的田地种的菜不愁卖。
    不瞒你说,我家准备在镇上开个吃食铺子。以后每天需要大量的蔬菜。
    堂哥若是有空,也可以帮我转告乡亲们,可以多养鸡鸭鹅。
    以后我家吃食铺子的生意做起来了,这些都是要收的。
    另外,堂哥不过来,我也要过去找堂哥的。
    我家里需要黄豆,家里人手不足,没空到各个村子收,麻烦堂哥安排一下家中小辈。
    我家以镇上米粮铺子的价格结算,至于说堂哥家是用多少银钱收的我不管。只是有一条件,
    这些豆子必须都是好的,没有发霉生虫跟干瘪的。”
    赵金发万万没想到还有这好事儿,马上应承了下来。
    至于赵谦辞家后面还想怎么作妖,他都不管了。
    既然谦辞老弟说没事儿便没事儿。
    再说得难听点的,就算是一家人赔的穿不上裤子。
    只要家里的男丁上山晃一圈,随便打两头野猪,日子都不至于困难。
    “一个个都是瞎操心。
    人家的日子好着呢,要我说呀,肯定是要蒸蒸日上了。”
    回到家的赵金发对这自己的婆娘说道。
    “只要他们自己心里有谱就行,
    这些日子我被村里的这些个长舌头给说的,都有点替他们发慌。”
    赵秦氏拍着胸口说道。
    “要我说,都是闲的。要是忙起来,谁还有空看别人家的热闹。
    那个收黄豆的事情,你看看,你是交给咱家谁去做?”赵金发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