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代晋 > 第七四八章 行赏
    论功行赏很快开始,司马曜命琅琊王司马道子当众宣读旨意。
    十5岁的司马道子捧着圣旨,用他尚未完全发育完全的少年男子的嗓音大声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命在天,护佑大晋国祚,保我社稷之安。此番胡贼南下,气焰汹汹,颇有攻灭我大晋之势。我大晋得以保全,首乃天命之庇佑,祖宗之威德也。然即有天命,亦需人力为之。能败胡贼百万,功勋之臣谋划,勇武之将用命,皆为不可没之功。今朕颁诏,褒奖功勋之臣,褒奖用命之将,赏罚两明,以告天下。”
    这圣旨不知为何,听着便给人1种阴阳怪气的感觉。无论是适才的谈话还是此刻的圣旨,司马曜都在强调上天的庇佑为大晋此次胜利的主要原因。诏书里更是加上‘祖宗之威德’这样的话。意思便是说,天命和祖宗积德这是胜利的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才有胜利的可能。
    1般而言,这种话说1遍作为客套便也罢了,今日不断地暗示和强调这1点,便有些刻意和莫名其妙了。这可是庆功时刻,淡化作战将领兵马之功,显得有些大煞风景。
    “……自氐人发迹以来,纵横中原之地,屠灭邦国,觊觎我大晋之心昭然。当此之时,谢公高瞻远瞩,洞若观火,早在数年前便着手布局,组建新军,任用贤能之臣以领军备战,此乃今日之胜的先决条件。陈郡谢氏之主,乃我大晋朝堂之柱石也。追根溯源,首功为谢安并不为过。谋划朝堂之上,决胜千里之外,谢公之功,不复多言。今诏告天下,加谢安太保之位,进封庐陵郡公之爵,府仪增设从事官员十名,赏钱百万,布千匹……”
    司马道子的声音在殿上回荡,群臣听的清清楚楚,个个瞠目赞叹。太保乃3公之位,位列仅次于太傅,乃极品尊贵之职,并无常设。在大晋,南渡之后只有1人曾被授予此职,那便是琅琊王氏的王导。
    今谢安被授太保,那已经是将他的地位拔高到了和王导1样的高度。至于郡公之爵,也已经是大晋异姓臣子最高的爵位了。再往上,除了宗室的王爵便再无其他爵位了。
    虽然司马曜的圣旨中有些阴阳怪气的感觉,但是在嘉奖之事上,他并没有丝毫的吝啬。
    谢安也很纳闷,关于对有功之臣的褒奖,之前都是已经沟通商议过的。但显然没有包括自己在内。司马曜突如其来的封赏是没有和自己打招呼的,所以令谢安也有些措手不及。
    “陛下,老臣不敢受此殊遇,臣不敢受。还请收回成命。”谢安上前推辞道。
    司马曜笑道:“谢公,此番嘉奖,朕还觉得不够呢。朕恨不得……恨不得给予谢公更高的褒奖,但苦于再无其他的殊荣了。谢公若不敢受,朕岂能心安?诸位卿家也不会答应的。诸位,你们说,谢公当得起这褒奖不?”
    群臣纷纷道:“谢公当不起,谁能当得起?谢公便不必推拒了。”
    谢安摇头道:“陛下之恩典臣心领了,但这封赏断不能受。”
    司马曜皱眉不语,司马道子在旁笑道:“谢公,陛下昨日还同我说,他不知该如何封赏才能让谢公满意。果然,谢公对赏赐是不满意的。若不然,如元帝对先王丞相1般,也请谢公上座如何?”
    谢安闻言大惊,殿上群臣也是大惊。谢安瞠目道:“岂有此言?琅琊王怎可出此言?”
    司马曜喝道:“琅琊王,你胡说什么?”
    司马道子自知失言,连连告罪。称是玩笑之语。
    司马道子口中所谓的‘上座’,便是当初元帝司马睿因为王导辅助南渡立国有功,所以请王导和他1起坐皇位的1桩往事。那便也是王与马共天下的来处。即便是王导,当初听闻司马睿让他上座之言也是吓得汗流浃背,连连叩拜的。这司马道子苦无遮拦,居然拿此事当玩笑开,岂能不惊诧朝堂。
    事已至此,谢安却也不能再推辞了,于是叩拜谢恩。
    司马曜瞪了司马道子1眼,命他继续宣旨。
    “此次同秦人作战,北府军以十万之众,敌秦人数十万虎狼之师,纵横东南,浴血奋战。谢玄领军有方,以少胜多,不负朝廷所望。文韬武略,惊艳4方。无北府军,便无此番大胜,无谢玄领军,便无北府军之勇武无敌。此旨,加谢玄卫将军之职,进康乐县公之爵,领门下散骑常侍。以兖州刺史之职兼青、豫2州刺史事,都督徐、兖、青、豫、司、幽、并7州军事。赏钱百万,赐金章朱绶旒冕,增置属官十人,配妾6人。余制如故。”
    朝堂上1片惊叹之声,谢玄也算是1步登天了。别的不说,单以卫将军之职而论,那可是武职之中最高1档。特进、骠骑、车骑、卫将军都属于大将军职位,但比什么征南征北征西之类的大将军位次更高,是常设最高武职。其下才是左右前后诸将军,那只能算次1等了。
    谢玄之前所授的冠军将军的名号,以及其他什么龙骧、扬威,振武,鹰扬,建威之类的将军名号都被统称为1个词:杂牌将军。虽杂牌将军也有等级,也是武职名号,如龙骧冠军这1类的名号都非寻常武将可授,但毕竟杂牌就是杂牌,同大将军名号无法比拟。
    谢玄1步跨越杂牌将军,直达大将军名号前列的卫将军,足见此次封赏之重。
    更别说,让他身兼3州刺史,都督7州军事,更是让谢玄的权力达到了1个新的高度。
    县公之爵,也是仅次于郡公的宗室之外异姓臣子的第2高的爵位了。
    就连谢玄都有些发愣,没想到自己得到了如此隆重的封赏。
    “谢玄,还不谢恩么?愣着作甚?”谢安笑道。
    谢玄吸了口气,上前谢恩。心中想着,不知贤弟会得到怎样的嘉奖。
    司马道子继续宣读诏书道:“此次战事,东府军协力颇巨。虽非正面拒敌,但断其粮道,焚其物资,乱敌军心之举,对成败甚为重要。夺回彭城之战,化解广陵危机,令北府军后顾无忧。寿阳城中,击伤苻坚,令其败走,更是大涨士气。徐州刺史李徽,虽以寒门之姿,却能白手起家建立东府军,并能立下大功,足见其智勇之谋,不输世家之子。此战虽非首功,但也功不可没。特授辅国将军名号,加石城县公爵。以刺史领徐州兵马,都督徐兖军务。赏钱百万,布5百匹,金章朱绶如制。”
    对于李徽的嘉奖虽不如谢玄那般隆重,但却也是不吝啬的。辅国将军乃杂牌将军中的第1等,和冠军将军1样,也是不容易获得的武职封号。
    而从石城县侯升石城县公,那更是极大的殊荣。
    县公之爵,拥有各种特权。包括数千户食邑,纳妾数量增加到6人,车马仪仗随从增加到5十人,以及赏赐的各种金章紫绶衣物等等之外,更有任命手下多名为自己服务的官员的特权。
    比如县公可任命自己的相国,2卿,大农,典书,侍郎,典卫等等1系列的官员,甚至可以有自己的专属医官。就好比是1个小型的朝廷配备1般。虽然都是8品9品的官员,但这可是1般人没有的荣耀。1般官员敢任命这么多私官,还称国相国卿,怕是要被当成是造反论了。
    至于职权上,李徽倒也没有特别的期待。李徽只希望别整出个幺蛾子,要自己离开徐州,夺了自己的东府军,那便已经是千恩万谢了。
    不过谢玄似乎是不满意的,在他的奏表之中,可是将李徽说成是立下首功的。朝廷给予自己如此丰厚的封赏,对李徽明显有厚此薄彼之嫌。
    谢玄打算进言,但李徽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上前高声谢恩。
    除了北府军和东府军,对于其余参战之军,也都有封赏。即便是并无太大建树的荆州军,江州军也都进行了褒奖。毕竟虽然1些兵马战败了,但总体战事胜利,也不能厚此薄彼,不给他们面子。况且战事本就是牵1发动全身的,没有其他方面的战斗,不管是胜负,都是总体战局的1部分,都起到了微妙不可知的作用。
    而且,站在稳定全局的角度上,也应该加以褒奖。
    圣旨加桓冲征西大将军,表彰其主动出击,牵制东南兵力,阻挡姚苌慕容垂兵马南下,牵制其不能向东南西进。更表彰了桓石虔在深入秦境,攻到终南山南,威胁长安,造成秦国内部乱局的勇武举动,加桓石虔冠军将军之号。
    桓伊战死在寿阳,其誓死守城的行为自然得到褒奖。追赠左将军之职,赠以谥号为‘烈’。
    其余1些抚须嘉奖追赠等事务也11准奏。午时之前,诸事完成。司马曜又颁布天下大赦之旨,朝会方散。又设宴于宫中招待谢玄李徽以及1干将领,酒宴进行到黄昏,众人方醉醺醺的离开台城。
    当晚更是有大型的灯火庆祝活动,以及秦淮河上的游船活动。整个京城喧闹热闹,人们尽情的宣泄前1段时间的恐惧和担心,为大晋的胜利和不必担心秦人奴役而欢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