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代晋 > 第七四零章 欢庆
    整个建康城陷入了欢庆的海洋之中。
    即便百姓们得知淝水大胜的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初更时分。中军骑马打着锣在街头大声呱噪通知的时候,许多百姓已经上床歇息了。但听到北府军和东府军大破秦人的时候,所有人都爬了起来,加入了全程巡游的欢庆之中。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自从得知了秦人百万大军南下进攻的消息之后,整个京城,乃至整个大晋都陷入了恐慌之中。无论是从表面上还是从内心里,这种恐慌都显而易见。
    京城大量富户豪族已经开始南逃,吴地他们都觉得不安全了。许多人在江州南部,交州广州等地寻找落脚之处,置办庄田房产,以备不时之需。原本交广之地地广人稀,跟扬州比起来堪称蛮荒之地的地方,忽然成了香饽饽。房价地价短时间里飙升了许多。
    普通百姓们没得选择,但也做好了跑路的准备。秦人在认知之中宛如虎狼,那是绝不能被秦人所奴役的。所以,哪怕拖家带口的往南逃,过逃难的日子,那也不能为秦人所奴役。
    尽管在朝廷里,谢安不止1次的表示对荆州江州兵马,对北府军和东府军有绝对的必胜的信心,并且分析了各种胜利的原因。但几乎没有人相信他的话。所有人,包括皇帝司马曜在内,包括京城豪族,朝廷重臣在内,其实都无信心。
    毕竟,百万秦军南下,而大晋的兵马满打满算不到3十万,要防御从荆襄到徐州的漫长边境,无论从哪方面而言都是捉襟见肘,没有胜算的。
    怪不得士族百姓们准备逃跑,司马曜也随时准备逃跑。战事开始之前,朝廷便有人提出了迁都会稽的建议,司马曜还特地请谢安去商议这件事的可行性。那便是信心不足,准备逃跑的表现。
    朝廷如此,也怪不得百姓恐慌了。即便安民告示每隔几天就出1道,试图安定民心。但这东西也是出的勤快,其实便越是让人觉得心慌。
    整个京城在过去的两个月里经历了各种负面的情绪和压抑恐慌氛围的笼罩。之前天天宴饮清谈的聚会变少了,谈玄论虚已经没了心情。虽然名士们1直标榜看淡生死,但真的到了这种时候,生死却是他们最为关注的事情了。
    谢安做了大量的工作,才强力压制住朝廷里的失败主义情绪的蔓延,以及整个政局的大崩盘。特别是在桓冲兵败,彭城又失守的那段时间里。司马曜已经打算不听谢安之言决定离开建康了。而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以及京城豪族也纷纷准备南迁了。谢安制止了这1切。
    他下令中军守住台城和外廓城门,召集了京城大族会议。谢安告诉他们,前方战局尚未到决战决胜之事。若因为1时失利而后方大乱,则会令前方士气崩塌,将士们失去信心。前方是战线,后方也是战线,秦人铁蹄之下,并无安全之地。
    谢安说,他陈郡谢氏不会有任何1人离开京城。朝廷和大族若是都无信心和定力,必将大乱,不用秦人攻打,自己便会崩盘。
    最后,谢安还下了严令。想走,可以。但要是此刻离开京城,便要放弃1切官职和地位,褫夺士族身份,从此不得享受任何士族的选官入仕举荐以及种种豪族士族的特权。可以为了性命而逃离京城,但是家族政治生命便要从此终结。
    这1下,许多豪门士族不得不掂量掂量了。政治生命1旦终结,他们便和寒门小族无异。没有了特权的保护,他们所拥有的1切都将被掠夺蚕食,而毫无反抗之力。子子孙孙失去中正入仕的特权,这可比杀了他们还可怕。
    在关键时候,谢安展现了他强硬的1面。甚为豪族的他,也知道这些人的7寸在何处,所以1击致命。
    对于司马曜而言,他也不敢坚持要离开建康了。虽然谢安的话是针对士族官员的,但对自己其实也是1种暗示。如果自己执意这么做了,那么以谢安如今的身份地位,完全可以废黜自己。
    司马曜将自己的担心跟司马道子1商议,司马道子也觉得不能冒险。既然谢安这么笃定,何妨再观察观察。司马道子说,他不相信谢安不怕死。当真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他定会同意撤离建康。
    总之,前线战事紧张,面临生死存亡之时,建康城中也是波涛汹涌。最终,在淝水决战前夕,大晋上下反而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知道,那是最后决战的时刻到了。这时候,所有的1切争吵担心恐惧已然没有了意义,只能期盼北府军和东府军能够战胜对手了。虽然那看起来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在失去了战场消息的这几天里,整个京城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上上下下都在等待战斗的结果,像是等待命运的裁决。
    当然,也不是没有消息传来。事实上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有说胜了的,有说败了的。但这些消息都不足为凭。谢安没有证实的消息,都是假消息,也没人会相信那些小道消息。
    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谢安,谢安选择了闭门不出,连公房也不去,谢绝1切无关访客。张玄作为谢府常来常往的常客,倒是被允许进入陪谢安下棋。
    屏息凝神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谢安接到了报捷的书信之后,第1时间入宫觐见司马曜和崇德太后,将北府军和东府军大败秦军的消息禀报了上去。
    司马曜的激动就不用提了,悬在嗓子眼里的1颗心终于落下。当即连夜召集群臣,宣布捷报。同时下诏昭告全城,命中军满城宣扬此事。
    之前有多么压抑和恐惧,此刻便有多么兴奋和欢喜。按下的暂停键瞬间重启,死气沉沉的城市瞬间复活。锣鼓喧天,花灯招展,男女老少齐齐出动,瞬间将建康城的大街小巷挤了个水泄不通。
    人们尽情的赞扬北府军和东府军的将士们,为他们创造的奇迹而感到惊诧和欢呼,不吝最好的词汇去赞扬他们的成功。
    人们也为大晋朝又渡过了1次劫难而感到高兴。大晋这条大船,在惊涛骇浪之中1次又1次的经历着考验。这样的考验已经越来越频繁,浪头也越来越大。这1次,差点便颠覆大船导致没顶之灾,但大晋终于又闯了过去。
    谁也不知道,下1次的危险何时到来,下1次大晋还能否挺得住。没人去关心这些,此时此刻,他们只为眼前的胜利欢呼,为大晋战胜强敌,得以保全而欣喜。为个人免遭颠沛屠戮而狂欢。这其实无可厚非,毕竟大多数人只活在眼前,活在当下。
    乌衣巷,谢府后宅。谢安静静地坐在花厅里,他没有去参与城中庆贺胜利的欢呼。
    此时此刻,谢安有1种如释重负之感。他是最坚定的认为大晋会胜利的那1个人。数年前的布局,北府军的建立,1切1切的准备,终于有了回报。谢安如释重负,但同时又有些怅然若失。
    谢安感觉自己甚为疲惫,他很久没有心情轻松过了。事实上自从入京之后,他便失去了在会稽东山的快活日子。最近几年,谢安1直在思考进退的问题。可惜谢氏子弟之中没有能够独当1面之人,谢安也不得不担负重责。
    现在,谢玄谢琰他们成功了,他们证明了自己,获得了声望。也许自己可以过1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了。
    又或许,这1切只是自己的痴心妄想。自己怕是挣脱不了这樊笼了。
    琴声起,谢安弹奏起那首《梅花3弄》。桓伊的相貌在脑海之中浮现。还有许多人的面容,都在脑海之中浮现。桓温、郗超、桓豁、庾希、司马昱、司马奕、王彪之、王坦之……
    所有这些人,都已作古。他们生前也曾鲜活,也曾争夺强势,也曾有过雄心壮志。不管他们曾有着怎样的心思和想法,但击败秦人,应该是他们共同的心愿便用这1次的胜利,告慰他们的亡灵吧。
    “梅花3弄,溪山夜月,青鸟啼魂。1弄叫月,声入太霞。2弄穿云,声入云霄。3弄横江,望江而叹。凌云荡风,好不自在。风扫梅花,岂扰高节。”
    谢安抚琴长吟,泪湿眼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