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代晋 > 第七二五章 淝水(十六)
    胡彬手下1共十3艘兵船,数量实在太少。不过幸运的是,北府军得大晋朝廷全力支持,水军战船打造的确实像样。厚实坚固,高桅长帆,确实有战船的气派。
    这十3艘战船之中的大部分是完好无损的,其中几艘虽然之前作战受损。但躲藏在河湾这段时间,兵士们早已将破损之处修缮完毕了。
    1般船只载数十人便很多了,但北府军战船每艘载百余人不在话下。每艘船留下十5名北府军水军,负责操控驾驶兵船航行之外,其余的全部被替换为东府军兵马。
    李徽带着李荣,大春大壮蒋胜郑小龙刘裕等1干亲卫手下千余人,携带大量火器手雷等物登船。干粮清水只带了少许。因为李徽知道,此去袭寿阳确实是极为凶险的举动,若不能成功,便根本没有生还的可能。所以干粮清水什么的也无需多携,浪费空间和携带的重量了。
    其实,李徽完全可以让周澈前往寿阳奇袭,而不必自己冒险。但是李徽不能这么做。1来,自己和周澈亲如骨肉兄弟,这种危险的事情自己不能让周澈去。2来,此去是要救北府军,救谢玄。自己必须亲自前往。就算自己战死在寿阳,也要让谢玄明白,自己不是不顾念结义之情之人。
    在内心之中,李徽其实是隐隐的对谢玄有歉疚之意的。1直以来,谢玄对自己都没的说。两人的关系到了今日的地步,自己当然是有责任的,不能怪谢玄绝义。这1次若能救了谢玄,也算是自己对他有个交代。
    而且,他是道蕴的弟弟,谢安的侄儿。此次行动若能成功,也算是报答了谢氏对自己的恩义。无论如何,没有谢安的提携,没有谢氏,自己不可能有今日。
    此次行动,也是自己对谢氏的交代。成功了,从此不欠谢氏分毫。失败了,自己送了命,也算是竭尽全力了。
    所以,此次冒险不光是为大晋的存亡的大事,也是为了私人的情感。为了朝廷,为了谢氏,为了道蕴,也为了自己。故而不能假手于人。
    战船沿着北淝水往南向淮水进发,方向是东南方向,微微迎着风。好在是顺流而下,所以速度并不算慢。辰时出发,巳时已至河口左近,1个多时辰行了近4十里。
    起初,8公山放心那边的情形还需用千里镜瞭望。但随着距离的靠近,到了河口位置的时候,已然肉眼可见淮水之南8公山方向烟尘冲天,依稀能看到火光了。
    可以想象,大火经过数个时辰的燃烧,此刻8公山的情形定然已经很不妙了。虽然1两个时辰未必会危及北府军的安危,但大火蔓延,烟雾熏蒸,必然已经大大的压缩北府军的空间。北府军此刻定然已经在准备出山突围了。
    这场大火烧到明天的话,整座8公山将会全部过火,无方寸之地可幸免。
    天黑之前,必须要赶到寿阳行动。李徽预料,北府军的突围必在今晚。天黑之后的突围才更有胜算,以谢玄的才智,必不会在白天仓促下山,令对方充分掌握己方的动向。
    从狭窄的河口进入淮水之中,众人警惕了起来。据胡彬等人之前探查所知,淮水上有秦军水军游荡,保护渡口。其水军屯扎位置便在西边十余里外的硖石县。之前胡彬等人便在此处停泊,结果被秦军水6兵马袭击,损失了3千多兵马和2十多艘战船。
    躲是躲不开的,硖石就在南岸,秦军水军定然驻扎在哪里。十几艘大船大摇大摆的经过,必会被发觉。李徽索性下达命令,1不做2不休,直扑硖石。水军兵马数量不多,先解决了他们在说。
    于是十几艘兵船扯起风帆,借着强劲的东风,吃满了风帆全速往西航行。十余里的距离很快便到,午时之前,已经看到了南岸硖石县城北淮水岸边码头上聚集的大量船只了。
    秦军水军于硖石驻军3千,船只7十余艘。平素在淮水巡航护卫,但今日没有出动。因为今日风大,淮水上风浪颇高,秦军水军的小船经不住风浪。上午出巡,两艘小船几乎翻覆,故而水军将领传令回硖石水港停泊。众水军也都纷纷上岸回营歇息。
    从东方顺风而来的十几艘船只没有逃过瞭望塔上秦军的眼睛。远远见到船只航行而来,哨兵即刻吹号示警。营中水军冲出,纷纷往码头上跑。有十几艘船反应快速,很快便从码头驶出,朝着东府军的船只迎了上来。
    双方船只相距不远时,秦军水军开始嗖嗖放箭。因为他们已经发现那兵船不是大秦水军船只,定然是晋朝兵马无疑。
    于此同时,几艘秦军船只试图组织起拦截网,挡住对方前进的方向,迫使对方停下来。
    然而,对方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丝毫没有减速,只愣愣的冲了过来。大晋战船厚实坚固,比之秦军水军船只高了丈许,大了几丈。几艘秦军水军的船只见状赶忙规避,但对方有意撞击,加之风浪又大,半吊子的秦军水军笨拙的操控着船只,根本无法规避。轰然之声响起,两艘船只被撞到船尾,巨大的冲击力让秦军船只登时倾斜翻覆。
    其余的几艘秦军船只倒是没有被撞到,他们和来船擦肩而过。正自庆幸之时,十几颗冒着青烟的手雷丢到了他们甲板上。
    轰鸣声响彻淮水河面,血肉横飞,木屑飞溅,甲板炸裂,上面的秦军死伤无数,纷纷落水。
    兵船不停,直冲过去,冲向对方从港口驶出的密集兵船船阵。几乎每1艘敌军战船在擦肩而过之时都被赏赐了十几颗手雷。船上的秦军水军除了挨炸之外,还被赏赐了火铳霰弹的补枪。
    战斗进行的极为迅速,前后不到1个时辰,淮水河面上便到处是破损的船只,燃烧着正在沉没的秦军战船,以及水面上漂浮着的杂物和尸体,呼救的秦军水军绝望的在水中浮沉着。
    有个秦军之中流行的笑话,说的是水军不会游泳,是群旱鸭子。人们会认为这是故意嘲讽抹黑秦军水军,但这却是实情。
    秦军水军建立仓促,关中中原之地的人,又有几个是水性好的。说他们是旱鸭子,不是说他们完全不会水,而是水军需要的不仅仅是会水而已,而要有在大江大河的波浪之中能够畅游的能力。他们显然没有。
    许多秦军水军就这么淹死在淮水之中,实在是天大的笑话。
    十几艘战船纵横来去,秦军水军的战船被扫荡干净。1部分秦军水军见状不妙,上岸逃的无影无踪。
    如此战斗方式,令北府军驾船的1百多名水军目瞪口呆。他们可从没见过这么凶狠的作战手段,更没见识过这么凌厉的兵器。
    李徽命人收拾了1些完好的秦军盔甲兵刃,之后大船继续起航往西,行2十里之后,已经抵达8公山北边的位置。
    远远看去,距离河岸十多里外的8公山已经被烟火所笼罩。烟火弥漫在山峰之间,火光偶尔在东侧山坡跳跃闪动。整个8公山东侧几座山峰已经完全被大火所侵袭,被浓烟火光笼罩。
    李徽紧皱眉头,咬着牙1言不发。船队沿河往西飞驰而过,并没有半点停留。此时此刻,就算靠岸也无济于事。眼下还没看到有大规模作战的迹象,那说明山上还有兵马存身之处,北府军还没有出山。眼下要做的便是执行自己的计划。
    再行十几里,未时末,李徽在千里镜中看到了淮水南岸寿阳城巍峨的城廓。李徽下令将战船靠在淮水南侧山崖之下,不能再往前进了,再往前便是颖水渡口了。
    所有人将秦军水军的服饰穿上,拿上秦军的兵刃。上岸之后,命水军将船只驶离此处,免得被渡口秦军发现。
    1行千余兵马沿着山崖爬上岸边,稍加休息,交代了1番。众人整队之后,大摇大摆的朝着寿阳城方向而去。
    天色渐晚,天空灰蒙蒙的。本就是阴沉的天气,东方燃烧的8公山的烟尘随风飘来,相隔数十里之遥,依旧可以闻到空气中的烟火味。
    天空中无数黑色的飞灰漂浮着。看上去虽然并不明显,但是过不多会,手上身上便落了1层,1抹之下,脸上手上都是脏兮兮的。
    那是8公山大火将飞灰冲入空中,随风飘荡,在远隔3十里外的寿阳城左近落下。
    李徽等1行人快速向着寿阳北城门方向行军。很快,他们便上了1条官道,官道上车辆拥挤,大车上满满的都是粮食物资。
    这条官道通向颖水渡口方向,很显然,秦军正源源不断的讲粮食物资运抵寿阳城。供应给在淝水东岸8公山下的秦军。
    没有人在意李徽他们这1支兵马,因为官道上全是人。有赶车的百姓,有押运的兵马,乱糟糟的拥挤不堪。虽然这千余人的兵马队5人数不少,但是这些人哪有功夫去多管闲事。这条路上哪1天没有大量的新兵抵达,李徽率领的这千余人的队5穿着秦军的盔甲,拿着秦军的兵刃,所以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怀疑。
    天色逐渐昏暗之时,李徽1行抵达了寿春北城门外。城门口,有上百兵马正在层叠的拒马城门口检查进城的车辆和人马。
    李徽对李荣低声耳语几句,众人列队朝着城门口关卡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