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之恶徒 > 153 热情
    挪了1下架子鼓后面的凳子,萨夫瓦选了个最舒服的姿势坐下去,随后1边伸手拿过鼓槌,1边踏动右脚,踩下了低音鼓的节奏。
    没有任何复杂的伴奏,就是单纯的富有节奏感的鼓点,间中夹杂着低音鼓的震颤。
    短暂的前奏之后,萨夫瓦朝着话筒凑了凑,开口用低沉的声音唱道:“野兽苏醒于漆黑的暗处,假借上帝之名,要世界付出代价。所有人都屈服了,包括基督的弟兄们,所有的1切都屈服了,但不包括我的祖国......”
    许是得益于前世ktv的锻炼,尽管只是对前世这首歌演唱者的单纯模仿,演唱的过程中也谈不上任何技术含量,但萨夫瓦依旧还是将这首歌表现的似模似样的。
    在鼓点节奏的衬托下,低沉的嗓音加上表现力十足的歌词,营造出1种悲凉、紧张的气氛。
    地下室的大房间里,原本围拢在小舞台前嬉笑的男女们都安静下来,目光诧异的看向台上;成功将萨夫瓦推上舞台,正准备走回沙发那边的奥尔加停下了脚步;沙发前,最初提议萨夫瓦上台的安雅愣住,涂抹着唇彩的嘴唇微微张开;在安雅的对面,瓦林卡用1个很别扭的姿势扭过身,目光发亮的看向舞台......
    “......空中1半是烈焰,1半是浓烟,顿巴斯在我们身后,上帝伴随我们左右......”舞台上的鼓点很快变的激烈,军鼓奏出来的声音似乎能够带动人心跳的节奏,与此同时,那远远算不上完美的歌声也开始变的高亢,很多地方就像是吼出来的1般。
    “......俄罗斯与我们身后,上帝伴随我们左右!就算注定要在十字架上牺牲死去,也没人能让我们下跪屈服。在浴血的战场上为人民厮杀战斗吧,这片苍穹由顿巴斯的我们来支撑......”
    舞台边上,打扮非主流的男女们已经被充满热血的演唱刺激的亢奋起来,他们高高举起双臂,随着鼓点的节奏拍击着双手,沙发旁边,阿列克谢已经站到了沙发上,他每跟着鼓点的节奏拍几下手,便会揪起胸前的那枚徽章,送到嘴边亲吻1下,此刻,从他的眼睛里可以看到1种叫做狂热的东西。同样的,瓦林卡也已经从沙发上站了起来,他已经转过了身,面朝着小舞台的方向,他的脸上同样也满是狂热的表情。
    自从苏联解体以来,独立后的俄罗斯,已经在短短几年间丢掉了以往保持几十年之久的大国地位。在最初的1两年里,那位坐镇克里姆林宫的总统父亲,还能用各种花言巧语,将这个国家所遭遇的1切灾难,都推到曾经的苏联身上,推到曾经的苏共身上,但是到了最近这两年,这种花言巧语已经骗不了人,包括在年轻人群体中,总统父亲的酒鬼形象,也开始成为了公认的小丑嘴脸。
    国家的局势持续动荡,经济局面持续崩溃,卢布飞速贬值,失业率居高不下,治安状况长期恶化,这1切的1切,都说明这个国家正在走向崩溃,它不是处在悬崖的边缘,而是已经落入了深渊。
    就像瓦林卡他们这么大年纪的年轻人,都是在苏联鼎盛时期出身的,在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整个苏联的社会中或许存在着很多问题,人们或许对苏共有着很多的不满,但在对外的问题上,苏联人都是有1种自豪情绪的,他们知道苏联是两极世界中的1极,他们的国家是世界数1数2的强国,西方世界之所以将苏联视为敌人,是因为他们有资格做西方世界的敌人。
    而现在呢?曾经的苏联不复存在了,当初那个制造了诸多问题的苏共也已经被瓦解了,但新生的俄罗斯如何了?总统父亲在推翻了苏共,肢解了苏联之后,为这个国家带来什么样的新气象呢?如今这个国家所存在的问题,比当初的苏联少了吗?人们的生活好了吗?年轻人的未来光明了吗?这个国家比之前富强了吗?
    毫无疑问,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俄罗斯人不仅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还失去了他们原本就拥有的那些东西,他们甚至连那种为自己的国家而自豪的嗨点都找不到了,每次午夜梦回,他们站在空虚心灵的荒野上,却发现自己作为1个俄罗斯人,已经完全没有了为自己这个独特身份而骄傲的底气。
    极右翼的思潮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吗?年轻人们是无缘无故加入光头党的吗?排外的情绪是突然从某个莫名其妙的人头脑里钻出来的吗?当然不是,这些情绪出现的根源,就在于这1代年轻人的心里失去了寄托,他们的灵魂中缺少1个自己可以为之感觉骄傲的东西。所以,他们开始寻找1个情绪的发泄口,寻找1个替罪羊,他们认为有人需要为俄罗斯的今天承担责任,那么这个人是谁呢?毫无疑问,就是那些外来人。
    归根结底,那些极右翼组织也好,光头党也罢,他们所寻求的目标,始终都是俄罗斯的荣光重现,更进1步的说,在1个处于健康发展状态中的国家,极右翼组织是没有生存土壤的,只有在那些经济停滞、社会运转不良的国家里,极右翼组织才能得到蓬勃的发展。
    再看看萨夫瓦所唱的这首歌,《顿巴斯在我们身后》,它是专为庆祝顿巴斯解放78周年所创作的1首歌,而这首歌的制作方,则是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且不说制作方的政治站位,仅看这首歌的歌词,就能感受到1股浓浓的俄罗斯民族主义情绪扑面而来,它将俄罗斯的民族情感、宗教信仰、不屈精神以及忧患意识融为1体,再配合1种紧迫感十足的旋律表达出来,毫不客气的说,仅就这首歌自身来说,它对任何1个俄罗斯人,尤其是俄罗斯年轻人的冲击力,都是十足的。
    在萨夫瓦前世的时候,这首歌刚刚出现,就被定义为顿涅茨克地区的1种文化符号,为什么,因为它的歌词能够迎合俄罗斯所有政治派别的观点立场,没错,不管是极右翼,还是保皇派,亦或是东正教教义派等等等等,或者说,这首歌本身就是为了迎合俄罗斯人的民族情绪而创作出来的。
    为什么阿列克谢那么激动?因为他是俄罗斯民族团结党的成员,是巴尔卡绍夫的信徒,而巴尔卡绍夫的观点和立场始终就是那么鲜明,俄罗斯的土地俄罗斯人,有俄罗斯人的地方就是俄罗斯的领土,所以,俄罗斯联邦不仅仅应该从乌克兰手里拿回克里米亚,还应该收回乌克兰东部的全部领土,从哈尔科夫到敖德萨,整个第聂伯河以东的地区全都是。而这首《顿巴斯在我们身后》,无疑是非常到位的阐述了这种观点。
    阿列克谢甚至认为这首歌应该成为他们组织的战歌,整个俄罗斯民族团结党的1万两千余名正式党员,都应该能够高声颂唱这首歌。
    在阿列克谢的旁边,不知何时站起身的安雅也在看着舞台的方向,她那张偏于中性的脸上,满是惊疑不定的表情。
    她毕业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作曲系,属于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因此,萨夫瓦在演唱方面有几把刷子,她自然是能够辨识出来的,在她看来,舞台上这个家伙充其量就是个音乐爱好者,他的演唱没有任何技巧,纯粹就是扯着嗓子在嚎,这样的唱法不仅对嗓子有害,而且唱的也不好听。
    但......这些显然都是次要的,关键点在于,他唱的这首歌真的很不错,尽管配乐不完整,看不出编曲的情况,但从他的演唱来看,歌曲的完成度应该是很高的,最重要的是,这首歌的作词非常有水平,曲子的煽动性、感染力也非常强,绝对是1首佳作。
    安雅非常确定,如果能给这首歌精心编个曲,再好好包装1下的话,肯定能够在联邦大火起来,唯1的问题就是......这首歌的歌词内容,很容易引起莫斯科与基辅之间的纠纷。
    在台下的有节奏的掌声中,萨夫瓦终于将整首歌演唱完,当他敲下最后1记低音鼓,收起手中鼓槌的时候,台下的掌声先是顿了顿,随后又骤然变的热烈起来,其间,还夹杂着口哨声和欢呼声。
    “谢谢,”萨夫瓦有些气喘,他见鼓槌放在1边,边起身边对着话筒说道,“光荣万岁!”
    “耶!”
    台下的欢呼声再次放大,喊什么都有,1片乱糟糟的。
    萨夫瓦朝着众人挥挥手,这才迈步走下舞台。台下有人凑上来,乱糟糟的提着问题,还有人伸手在他身上乱摸,幸运的是,瓦林卡没有放着他不管,他很快赶过来,将萨夫瓦拽到了沙发旁边,不过,那些原本聚拢在小舞台周边的人们,这次也跟着围了过来。沙发周围很快便被围了个严实,萨夫瓦也算是正式融入了这个小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