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皇后她一心想登基 > 第122章 废弃兵器
    但愿,后妃们将她清晨三日一请安的话记在了心中。
    她真的没有说反话啊!
    救救她!
    本来翻阅各种账册早已困倦不堪的郑贵妃,此刻反而越想越精神。
    不可避免,第二日,她顶着乌青的双眼。
    也毫无意外,大大小小的妃子齐聚清思殿。
    幽怨的气息,牢牢地僵郑贵妃笼罩在内。
    郑贵妃顿觉嗓子干涩,被无数道如泣如诉的眼神望着,她也招架不住啊。
    于是,郑贵妃一改往日盛气凌人的模样,决定摆烂。
    打不过,就加入。
    “本宫无能。”
    “本宫昨日的确是冒着触怒帝后的风险前往长生殿劝说陛下雨露均沾,陛下当时是应了的。”
    “但,本宫也没想到林御女仍是陛下的心头好。”
    “是本宫让妹妹们失望了。”
    说话间,郑贵妃还用帕子假模假样的擦了擦眼角。
    “你们看本宫青黑的眼圈,就知本宫昨夜也是辗转反侧。”
    妃嫔们:……
    这反应,实在有些出乎意料啊。
    妃嫔们面面相觑,在靳婕妤的带领下,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安慰郑贵妃。
    帕子遮挡下,郑贵妃嘴角都要笑抽了。
    水至柔至高,老子诚不欺她。
    但,快乐的时光都是短暂的。
    妃嫔们不再执拗于林御女拔得头筹之事,而是将目光重新聚焦于秋狝。
    林御女有孕在身,就算陛下再舍不得,再独宠,也总得考虑实际情况。
    郑贵妃:沉默是今早的清思殿。
    陛下和皇后还没有决定秋狝是否成行,她总不能自作主张吧。
    “本宫尚未收到任何旨意。”郑贵妃收起帕子,清了清嗓子,公事公办道。
    “但按往常惯例,秋狝除却帝后亲自指定的人选外,各宫出一人,主位娘娘优先。”
    “所以,在本宫尚未收到旨意前,本宫知晓的并不比大家多。”
    妃嫔们几家欢乐几家愁。
    宠爱,她们暂时是指望不上了。
    如今,也就能指望位份了。
    唉,看来帝王宠爱都是虚的,只有高位分才是实在的。
    要不然,秋狝没机会,来年行宫避暑更没有他们的机会了。
    崔灿雯和梁少渊也没有想到,后宫之中的妃嫔们就突然有了格局,冒出了进取心。
    妃嫔们知晓郑贵妃所言非虚,也不再为难。
    主要是,不敢!
    郑贵妃一怒,她们都没有好果子吃。
    而此时崔灿雯正在朝堂上大肆嘉奖秦仪。
    秦仪不仅荡平了奏疏中所言及的匪乱,顺带还在追缴逃窜的土匪过程中,在周遭的荒废塌陷的山洞地下发现了大量废弃到残破兵器。
    此事,让秦仪彻底不淡定了。
    大雍制,破损兵器也统一由军器监收缴。
    多年来,京城周边并未有战事发生,那这些残破的兵器又是从何而来。
    有长戟,有长矛,有盔甲。
    山洞阴暗潮湿,人迹罕见,大多已经生锈腐烂,看不出原本的模样。
    这又会牵扯出什么陈年大案!
    秦仪心中难安,天地良心,他真的只是想剿匪,完成陛下的任务,早日结束每日编千字奏疏的噩梦,真的没想拖泥带水。
    难怪老话常说,穷寇莫追!
    追来追去,容易让自己也陷进去。
    不少人都亲眼看到了那些生了锈陷在泥坑里被蒙上了淤泥的兵器,他就是想装傻充愣都没有机会。
    没有办法,秦仪只好在汇报剿匪事宜时,将山洞中的发现一并上报。
    于是,便有了现在早朝的一幕。
    崔灿雯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大手一挥额外的免秦仪一月奏疏,且号召群臣学习秦仪一丝不苟仔细周全的办事作风。
    秦仪的心并没有因奖励而放松。
    大雍历来实行盐铁官营专卖,铁的专卖较之盐更加严格,是完全由国家垄断的专卖形式。
    不同于官府募民煮盐的制度,冶炼铁的卒徒“衣食县官”。
    国家严格控制和掌握铁的生产、运输、销售,以防止豪强大族握有铸铁权,伺机谋反,威胁中央集权。
    换而言之,能与兵器盔甲扯上关系的就不可能是小事情。
    看那些兵器的腐烂程度,应是多年前。
    可哪怕是陈年旧事,也能掀起滔天巨浪。
    他听从父亲的意愿,在努力做一个一心忠于陛下的直臣。
    但,直臣难做。
    尤其是陛下一问三不知的时候。
    如今,朝堂本就是诡异而又勉强的平静,若是被打破,陛下有招架之力吗?
    秦仪忍不住在心中叹了一口气。
    崔灿雯嘴角含笑,但从来没有放松过对臣子神情的关注。
    她想到了陆喻之说过的,收编山头土匪,加以操练之事。
    她也没想到,竟这般凑巧。
    若非山洞塌陷露出了地下,若非秦仪误打误撞,可能就永远长埋于地底了。
    这也算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梁少渊的神情也算不得好,废弃兵器被发现,意味着曾有人想谋逆。
    或许,如今已经在计划着谋逆,只是换了地方。
    “不论是百姓,亦或者是勋贵都无权私自开采铁矿,冶炼兵器。”崔灿雯收起了脸上的笑容,冷冽道“那谁来给朕一个解释?”
    “兵部?”
    “工部?”
    “还是军器监?”
    “亦或者是京畿卫?”
    “京城百里外啊,刚刚出了朕的眼皮子,那朕还能相信你们吗?”
    凡是被崔灿雯点到的所属官员,都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冷汗涔涔。
    这件事情的确是非同小可。
    若是陛下执意,失察之罪谁也逃不掉。
    “查!”
    “此事事关江山社稷,事关大雍国祚绵长,必须得详查。”
    “搞清楚那批兵器的来源,理清楚背后的关节。”
    “不要用那些模棱两可的话话来敷衍朕。”
    “京城百里之外都有不安定的因素,那朕,还有诸位臣工,还有何颜面立于朝堂高谈阔论,享万民奉养!”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
    “但万方有罪,非止在朕躬。”
    “你们一个个自诩先帝托孤老臣,不能身先士卒,不能辅佐朕辨明真伪,都是失职!”
    “查不清,朕下罪己诏,你们一个个都别想逃!”
    “罪己诏上,你我姓名皆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