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皇后她一心想登基 > 第47章 谢太后一锤定音
    第47章 谢太后一锤定音
    而陛下所做的荒唐事,也鲜少能流入市井。
    哪怕是将德高望重的周老太傅抄家,在普通百姓看来,也是证据确凿,周老太傅罪有应得。
    而陛下宽厚,念及恩情,特允其返乡。
    那桩莫须有的罪名,恰巧成了陛下仁慈重感情的佐证。
    至于那句到底是先帝识人不明,还是陛下无能的话,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
    但,有些答案注定只能藏在心间。
    他们的确有私心,但也是真的想让大雍走的更稳变的更好。
    可是不拉帮结派,不盘根错节,不能成为一棵枝繁叶茂根深蒂固的大树,那么等待他们的下场会是什么?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如果无法周全公义忠心,他们选择顾全小家。
    人之常情吧。
    “陛下是天子,天子之意,吾等自当遵从。”
    被梁少渊一手提拔的臣子,察言观色许久,终于确认陛下并不是为威胁或者是被绑架了,而是打定主意心甘情愿扶持崔皇后上位。
    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听听陛下刚才那几句话,王者霸气尽显。
    这么有气势,突然感觉日子都有奔头了。
    老臣们:!?(_;?
    崔灿雯能明确的发现朝堂,被一分为四。
    拥护者。
    反对者。
    事不关己者。
    还有不显山不露水的崔氏沾亲带故者。
    崔时凛心中更觉荒谬,陛下方才路过他身侧时不着痕迹说什么?
    让他拒绝?
    这玩的又是那一套啊。
    按理来说,考虑到崔家数百年的清明和长远发展,表明立场才是最有利的。
    越是过度染指权势的世家,越容易经历盛极必衰的怪圈。
    可是,他又忍不住动了恻隐之心。
    这是灿雯唯一的机会啊。
    自灿雯入太子府,便鲜少有机会与家人见面。
    哪怕宫宴相遇,灿雯也总是端坐于高台,无悲无喜,那双曾经灵动如泉水的眸子却好似被风沙遮掩,看不出情绪,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好似刻出来的。
    他心疼。
    崔灿雯心下焦急,放在身侧的手,大拇指指腹不自觉的摩挲着食指的第二截指肚。
    这等机会,必须得把握。
    反正无论如何,今日二圣临朝都会实现,那崔氏倒不如得了便宜还卖乖,抱住清明,也将后患从一开始扼杀于萌芽。
    可兄长在犹豫……
    因为她吗?
    崔灿雯叹了口气,罢了,大不了以后再弥补一二。
    她的兄长,在心疼她。
    无论如何,她走上高位这条路,崔氏一族都必须置身事外,让人无法置喙。
    到时候哪怕她功败垂成,或者是撒手人寰,清河崔氏已经能屹立不倒。
    她不能,也不会拉着整个崔氏冒险。
    太多历史上得血泪教训,让她不得不提前未雨绸缪。
    崔时凛:陛下就连小动作都与灿雯一般无二了?
    不应该啊,这么细微的动作,很难会被意识到。
    这是灿雯被父亲硬逼着解天下奇局说养成的小习惯,非极其亲近之人不可知。
    帝后关系,竟这般和谐了吗?
    崔时凛心中百味杂陈,一方面依旧觉得梁少渊实在不堪为配,一方面又为自家妹妹感到开心。
    眼见着陛下大拇指摸索食指指腹的速度越来越快,崔时凛一咬牙朗声道“陛下,臣愿代崔氏一族劝陛下三思而行。”
    “崔氏,忠于大雍,忠于皇权。”
    赌一把!
    也许灿雯与陛下有他所不知道的计划。
    但崔时凛终究还是没有把话彻底说死,但也足够表明立场了。
    老臣们抿抿嘴,眼角挤出一堆皱纹。
    崔家,倒真是高风亮节啊。
    说实话,对崔家,他们半信半疑的同时,又忍不住心生敬佩。
    毕竟,就算是做戏,他们也做不到这个份儿上。
    从龙之功,开国勋劳,没有领封王侯,也没有接高官厚禄,反而激流勇退,安稳的窝居于清河。
    朝堂之中,崔氏子弟更是更实力科举入仕。
    人数虽少,但无人敢小觑。
    他们也不知,好好的世家为何就变了画风。
    而梁少渊的表情就精彩多了,有欣慰,又有担忧。
    “举贤不避亲。”崔灿雯接话道。
    “崔家谦逊,朕深感欣慰。”
    这一刻,崔时凛终于意识到,他方才与陛下演了场戏。
    老臣们依旧作壁上观,死不松口。
    就在局面僵持不下时,谢太后身边的贴身嬷嬷祥珈带着谢太后的懿旨孤身一身跨过乾阳殿的门槛,逆着光“太后懿旨。”
    群臣转身,继续跪着,脸上神色莫名。
    如今帝后与群臣僵持,某种程度上,谢太后的这一纸懿旨可以瞬间打破这种僵局,甚至一锤定音。
    谁都不敢小觑谢太后的威仪。
    若今日登临朝堂的是谢太后,他们根本不敢如此放肆。
    “先帝爷在位时,哀家奉命临朝,寝不遑安,弹精竭虑。宵衣旰食,尤恐疏漏。”
    “今已年迈,精疲力尽,无心插手朝堂之事。”
    “自陛下登基,哀家便还政于陛下,还望众臣尽心尽力辅佐陛下,保大雍千秋万代。”
    字字句句不提拥崔灿雯临朝。
    因果,皆在陛下。
    “谨遵太后懿旨。”
    祥珈在宣读完懿旨后,便规规矩矩的行礼退出了乾阳殿。
    懿旨一出,那些坚决反对的已经不成气候,掀不起任何风浪。
    而崔时凛再三劝说,勉为其难的闭上了嘴。
    崔家是清白的,他方才表现的够诚恳了吧。
    “诸君此时还觉得朕金口玉言如同殿外清风吗?”
    “或者还是觉得崔皇后不配辅佐朕处理?”
    “若无异议,此事就这般定了吧。”
    “秦仪?”
    “孙御使?”
    “吕左丞?”
    崔灿雯专门单独拎出了几分询问。
    秦仪:为什么就叫他全名!
    明明他遣词用句,都甚是华丽恭维。
    崔灿雯:当然是因为你官名太长。
    而突然被点名的吕左丞,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开口。
    “臣无异议。”
    “陛下英明。”
    吕左丞抢先一步开口。
    他只想默默无闻的坐稳左丞的位置就好。
    二圣临朝,形势明朗,表态也可以。
    秦仪和孙正思也紧接着开口。
    临朝,都是暂时的。
    难不成陛下当真的舍得手中那天下间至高无上的权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