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这个宫廷是我的 > 第859章 番外二 (全文终)
    第859章 番外二 (全文终)
    暌违多年,她又以“二阿哥”来呼唤他……
    旻宁的心被揪着一般地疼。
    此时是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他登基以来,已是三十年了。
    可她这样恍惚之间,竟然连那中间的三十年全都略过了……
    灵慧如她,何至如此?
    终究是……终究是,到了时日吧?
    心下已然明白如此,他的心情反倒平静下来。
    便是从前无法说出口的话,到了这一刻却也全都做好了说出口的准备。
    怕只怕,他若今日还明白地说给她听,兴许这一生……便再没有机会了。
    他眼中酸涩,火灼一般地疼,可是他却向着她微笑,“……小额娘以为,子臣是为了这大清江山么?”
    他缓了口气,含笑凝视着她的眼睛,“若我说不是,你必定笑我虚伪。那我便承认了——生为皇子,还是皇考的嫡长子,更是十余年之中皇考膝下唯一的皇子……故此,那个大位,我自然是想要的。”
    他约略顿了顿,目光变得越发绵长,“……可又不仅于此。”
    他正要继续说,廿廿忽地扬声,“月桂啊……我有些冷,再给我加一张被子来。”
    月桂忙答应一声,进来向旻宁屈膝为礼,然后赶紧给廿廿又抽了条被子盖上。
    廿廿目光扫过,这才忽地如梦初醒一般,“皇帝?你怎么还在地上跪着?快起来。”
    “方才,哀家难道忘了叫你起来?唉,竟是睁着眼就睡过去了……皇帝快快起来。你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这胳膊腿儿的如何还能跪着这么久?”
    倏忽一瞬,她便又记起了他是皇帝,便又将她方才断了的三十年时光,重又接续了起来。
    她只是——截断了,他方才就要说出口的话。
    他微微愣住。
    廿廿拉好了被子,叹口气道,“……皇帝,我知道自打我生下绵恺起,你与我之间便难免生分了。你自以为,我会护着我亲生的儿子去。”
    “你对绵恺的心思,我何至于不明白!绵恺那些年的经历,我啊,心下实则全都清楚!”
    旻宁心下轰然而震,不由得碰头在地。
    只是碰头之后,他还是忍不住幽幽道,“可是我……又哪里只是为了跟三弟争这个江山?三弟的性子,你比我更明白,他自己更对这个大位并无念想。”
    “我这些年对三弟……不仅仅是为了这个。”
    廿廿便又叹了口气,“你也不必说了,我心下自知道也是因为他对你一向不驯……你好歹是天子,他屡次顶撞,你生气,我倒也不怨恨你。”
    廿廿缓缓翻转个身去,“我既能将这江山大位托付给你,亲自截住了绵恺和绵忻两个的念想,那我心下就不至于再因为这个埋怨你。”
    “我啊,在你登位之初的几年,之所以懒得见你,缘由全都在先帝爷那呢!”
    “那一年,先帝爷秋狝热河,走的时候儿还是好好的,可是不过五六日的工夫,刚到了热河,他竟然宾天了……”
    廿廿有些说不下去,勉力呼吸半晌,才又缓缓道,“……皇帝,你想要的江山,哀家给你;可倘若让我查出你弑父,哀家便绝不饶你!”
    旻宁心下微颤,又是碰头在地。
    廿廿激动,心口起伏半晌,“……皇帝,我知你这一刻缄口不言,定非问心无愧!”
    “当日你们是如何在避暑山庄寻找先帝遗诏,你当我心下就不明白?你将绵恺和绵忻都扣在你手里,你让我两个兄弟和世泰与吉伦泰轮流回来向我跪安……皇帝啊,你当日的小心思,实则对不起我把这江山托付给你的心意啊!”
    旻宁伏地不能言,唯有不起身。
    廿廿叹了口气,“……先帝爷的崩逝,哀家悄悄地查了近五年。那五年啊,我悄悄儿地将你皇考的脉案,无论是在京里的,还是在避暑山庄的,全都亲自一页一页地翻看了。”
    “我原本不通医药之事,故此那脉案里遇见看不懂的,我便又找了医书去学;实在学不通的,便小心将那生疏的字眼掰碎了,一点一点去向太医们询问。“
    “五年过来,我真的能当半个大夫了……便是不敢医旁人的病,我却已然对我自己的身子骨儿,有了数。”
    “五年过后,到了道光五年,大和卓之孙张格尔率匪军犯边……平定完了张格尔,便又是英人肆虐……哀家知道,不能再查了。哀家便放下了先帝爷的事,全力支持你。”
    旻宁微微一震。
    在他继位的前五年,她是不理后宫之事,甚至连他责罚绵恺等事都并不甚放在心上。
    ——甚至,就连孝全入宫,他初封孝全为嫔,宠冠六宫……这样发生在后宫里的不合规矩的事,她也全不在意。
    原本他是以为,她因皇考的崩逝而心灰意冷。
    却原来,她是在暗暗细查皇考的死因!
    廿廿轻轻叹一口气,“今儿个,哀家便将这件事也都告诉你了。皇帝你啊,在你汗阿玛的遗诏之事上动了心眼儿……你说找到了你皇考随身携带的遗诏,可是我告诉你啊,那‘正大光明’后头为什么是空的,那是因为是我让绵恺亲自动手,将那后头的金盒取出来的啊!”
    “你以为绵恺后来为何理直气壮地顶撞你?因为这个天下,除了你皇考和我知道,也唯有绵恺对那‘正大光明’后头的秘密,知道得最为清楚!”
    “亏你还迢迢地叫人送你找到的遗诏回京来给我看,而且还叫大臣就站在我眼前等着,我一看完就立即将遗诏送回热河去,交还给你!——皇帝啊,你何曾是心虚若此的人啊!”
    “你想瞒我,可是其实我早已心知肚明。故此你送来的那所谓的遗诏,我压根儿就没打开过!”
    廿廿轻轻咳了起来,旻宁巨震,忙以膝行,上前颤抖着手,轻轻扶住廿廿的肩。
    廿廿却蹙眉,沉声叱,“……退下!”
    旻宁收回手。
    他看着自己的手,不由得呆了一下。
    他收回来的手,已经是干枯如枝,再也不是少年时的青葱圆润。
    这是他年少之时就想伸出去的手啊……却这些年,终究胆怯。时至今日,终于不顾一切地伸了出去,却原来,早已枯槁至此。
    这一生的岁月,便这样倏忽间,全都在他指尖、眼前,流淌过去了。
    这一瞬,枯槁的又何止是他的手,他的整颗心,都俱成槁木了。
    廿廿又喘了一会子,才缓缓道,“我今儿既告诉了你这话,便也总该还你一个说法儿……虽则你在先帝爷遗诏之事上动了手脚,但是好在,你皇考的崩逝,并非由你!”
    廿廿轻轻地闭了闭眼。
    “……他那年的脉案,藏得很深。当年便连我,都未曾得见。后来细查才知,是他命太医将那脉案隐去了,就是为了不叫我看见。”
    原来那年夏天,嘉庆爷身子便有些不得劲儿,但是因秋狝木兰乃是祖宗成例;且每年在避暑山庄还要召见前来觐见的年班蒙古王公和西域伯克们,故此每年秋狝的日子也都是差不多固定的,前后不差多少日子。
    想那些蒙古王公和西域伯克们,为了前来朝觐,有些要提前数月便要启程。故此身为天子的,便是身子再不舒坦,却也不能取消了秋狝,否则岂不是让蒙古王公和西域伯克们千里迢迢地白跑了一趟?
    可是嘉庆爷却也知道,一旦廿廿知道了他身子骨儿的情形,便也必定会拦着他赴热河。
    嘉庆爷怕廿廿悬心,这便将病情隐瞒了下来,叫太医抽去了真实的脉案,而只誊写了一份儿圣体康健的脉案放进底档里,廿廿起初能看见的便是这份儿。
    因此,嘉庆爷起驾的时候,便是带着病的。
    这病却不是带着病气的,故此从表面上还看不出来;廿廿也是后来才明白,合该是因为嘉庆爷晚年身子发福,心跳和血流等都受此影响,那病症便也与此有关。
    嘉庆爷在盛夏时节,亲自骑马赶路,途中数日劳累,还在到达热河之后,因一时高兴,曾经纵马奔驰上山坡……他的身子骨儿便吃不消了。
    “……你皇考的事,我查清楚了,便也放下了。至于你和绵恺,我也不至于要偏袒绵恺。毕竟君臣之分,不该逾越。”
    “我这心里啊,却唯有一件事放不下,便也不肯就那么饶过你去!”
    廿廿的声息又急了起来,嗓音也不由得高亢起来。
    她手抓住炕沿,“……皇帝,你欠了庄妃一条性命啊!”
    “甚至,你与绵恺之间的恩怨,我都可以不与你计较;可是庄妃的事,我却如何能饶了你!”
    廿廿紧紧地闭上了眼,“她……是直性子的人,嘴也从来不让份儿。在你眼里,她便是不能留的人。你当我不知道?!”
    “我在庄妃园寝前发过誓,一定要还她一个公道!若你不是天子,若我不是后来亲眼看见你因张格尔之乱、以及英人内犯之事,殚精竭虑,寝食难安的话……我又如何能容得你这些年去?”
    廿廿缓了一口气,“……家国之乱,离不开你。彼此权衡之下,我便是再放不下庄妃,却也不能置大清江山于不顾啊。”
    “可是……我总得从你身边拿走一条命去。以命抵命,叫你也体会一回生生剥离自己最为珍重之人的滋味去。”
    “所以我……”廿廿冷冷转眸望过来,“拿走了孝全的性命。”
    .
    听罢廿廿的话,旻宁并未有悲痛,他反倒是满面平静。
    “……我知道。”
    当从寿康宫膳房里查出了鸦片烟,他心下就已经有数儿了。
    他信孝全会自作聪明,嫁祸给小额娘来害六阿哥,但是他却不信孝全当真有胆子往宫里淘弄鸦片烟。
    可是话又说回来,鸦片烟倘若真的是孝全的,她用这个法子来离间他和小额娘……那他对孝全的情意,便当真也就只到彼处了。
    所以他何尝不明白,当那鸦片烟一出现,便要么是孝全自己作死,要不然就是小额娘她——对他最后一试了。
    可是啊,小额娘她,究竟想试他什么呢?
    是想试在她和他的母子情分,以及他与孝全的夫妻情分之间,他会选哪一份么?
    她竟不明白,这对他来说从来就不是一个权衡,他也根本就不会费心去选。
    他不选。
    因为,他原本就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他只要知道她想做什么,他便顺从了她的心意便罢了。
    这个后宫里,来来往往、升升降降、生生死死那么多人,虽然都冠着他妻妾之名。可是她们也许这一辈子都不明白,她们对他来说,从来就没那么重要。
    “其实这都与小额娘无关。是她屡屡欺瞒我在先,她那一病不起,也是因了我的旨意罢了……说到底,她荣也因为我,枯也因为我罢了。”
    廿廿抿住嘴角。
    她只缓缓抬眸望他。
    便只是这样的抬眼,也叫她觉得好累啊……
    还是太医忍不住进来奏请,“……微臣启皇上,皇太后不可太过激动。”
    旻宁轻轻点头,眼睛却只望着廿廿,“那您先阖会儿眼睛,歇歇。子臣先去将没办完的事儿办完,待会儿子臣再来陪您用膳,啊。”
    廿廿却缓缓摇头,“……我要与你说的,已是都说完了。你自去吧,好好儿替你皇考,替你皇祖,替列祖列宗顾着这大清的江山,就是了。”
    廿廿说着转回头去,缓缓吐了一口气,轻轻阖上了眼睛。
    这座宫廷啊,她陪伴先帝爷三十年,又在这寿康宫中三十年……前后加在一起,已是一个甲子。
    当年乾隆爷在位一个甲子,便要禅让;而她执掌这个宫廷,也已经前后这么多年了。
    她也累了。
    她也该去……见先帝和乾隆爷了。
    .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申时,廿廿永远阖上了眼,再也没有睁开。
    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一,日食。
    这对于帝王来说,总非吉兆。
    可是他顾不上,他下旨,要在三月二十日大行皇太后梓宫奉移之日,亲送至昌陵隆恩殿。
    王大臣跪奏谏止。
    他便又为廿廿上尊谥“孝和恭慈康豫安成应天熙圣睿皇后”。
    此前大臣恭上大行皇太后尊谥,拟定四字,待旻宁圈选。
    这四个尊谥号分别是:孝和、孝温、孝裕、孝哲。
    “柔克有光”曰和。
    “宽仁惠下”曰温。
    “仁惠克广”曰裕。
    “明知周通”曰哲。
    旻宁目光垂及,便倏然闭眼,指尖摩挲过那个“和”字。
    柔克有光……柔克有光。
    那终究是他这一生,一直求索却终究不可及的柔光啊。
    她走了,他生命中便也再没有光明,她将他独个儿丢在了这无边无尽的黑暗里。
    他眼前一黑,脚下一个摇晃,栽倒在地。
    正月十四日,在他为廿廿行完大祭礼和月祭礼后,旻宁在为廿廿守灵的圆明园慎德堂苫次,崩逝。
    .
    咸丰三年,昌西陵竣工。
    因咸丰帝要同时顾着道光帝与孝和皇后两位的丧仪,加之国力的衰退,故此昌西陵规模并不算大。
    只是昌西陵有几处与众不同之处。
    其一,清代陵寝隆恩殿的藻井彩画多为三朵水莲衬以十八金点的水浪纹;
    而昌西陵隆恩殿的则不同,为金凤图案。在蓝色天空的背景下,一只金色的凤凰引颈凌空,展翅而飞。
    其次,隆恩殿后与三座门间有玉带河一条,河上建有三座跨桥,中间一座有素面栏板,左右两座各为无栏板平桥。这在清代七座皇后陵建筑中,唯昌西陵独有。
    其三,是建有神奇的回音壁与回音石。有人至此发出声响,地下可将声音扩大数十倍发出来。
    就仿佛,恍有一日,当有魂兮归来,即便脚步轻袅,却会远远便听见回声。
    青山碧空,金瓦红墙之间,终能等来,她一缕回眸。
    ——全文终——
    谢谢亲们的陪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