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乱武东晋 > 第17章 送别

第17章 送别

 热门推荐:
    第17章 送别
    之后两人越聊越来劲,不知不自觉,关子阳就感觉困意全消。
    谢玄建议关子阳接下来几年,既然他师父没有教过他内力修炼之法的话,可以尝试好好研习《论语》。
    他现在没有内力在身,空有通幽境的武技,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威力。
    关子阳昏迷之时,殷允查看过他身体,所以以为关子阳毫无内力,关子阳的先天之气自行运转于他的奇经八脉,又岂是殷允这种三品武者能发现的。
    以通幽境的武技与人清谈,只比招式的话关子阳可以说是同龄无敌,但是如果想要在九品中正中以武定品,只靠清谈是不行的。
    谢玄虽然跟他父亲谢奕一样喜好清谈,但却对庙堂之中那些只讲清谈,不求武道,不求实用之徒非常的嗤之以鼻!
    所以他告诫关子阳,不可沉迷于清谈,没有内力的武技,都不过是架子,一定要以修炼内力为主。
    天又黑了下来,青蝉帮二人点上一盏油灯,又在厨房端了些饭菜送到二人面前,两人才又吃了点东西。
    中间殷允来过一次,说是陆尚书一行中正官明日启程回建康,他们必须随队伍一起离开了。
    谢玄悻悻然:“有劳殷将军,明日等陆尚书一到,我们就准时出发吧。”
    殷允点点头就出房去了。
    谢玄正色道:“缺之,我明日就将离去,你天资聪慧,可惜是庶族,没有血脉觉醒的话,武学一途将格外艰难,但是你的决心和天赋,让我甚为佩服!。”
    “父亲常说,武道一途,本就孤独!”
    “我也没多少能够帮你的,我只有将自己所知,趁这两天尽量都告诉你。”
    关子阳暗自感动:“原来这两日谢玄一直缠着自己讨论武道,是这个原因……”
    谢玄又道:“以后你如果有武学上的疑惑与心得,都可以寄信给我,如果我也不懂,我可以去请教我三叔谢安,天底下应该还没有他不懂的武道知识。切记,一定要以修内力为主!”
    关子阳点点头:“与幼度兄相谈这两日,胜过我曾经十年苦学,他日你可要小心,我虽没有血脉之力,但是我很有可能会超过你哟。”
    谢玄哈哈笑道:“好,子阳兄趁早赶上我,到时候我们可以再以武会友!击掌为誓!”
    关子阳也激动道:“好,我们击掌为誓,他日我们再以武会友!”
    两个少年的手掌重重相击,心中都生出了心心相惜的感觉,士族与庶族的身份此刻荡然无存。
    有的,只是两个武道上的上年,约定共同成长的誓言。
    第二日辰时,中正队伍到达官驿,谢玄与关子阳上前拜见。
    陆纳、桓冲、郗俭之三人都对关子阳印象颇深,都特意下了牛车相见,陆纳端起上官姿态劝勉关子阳要珍惜才学,努力上进,以文道定品入仕,为国效力。
    关子阳垂首听诫,并未点破他决心走上武道,以武定品,谢玄见关子阳没有反驳,他也闭口不言。
    陆纳素来爱好音律,大典之上关子阳一曲《广陵散》之后,脑海中一直回荡着那激烈杀伐之音,久久不散。
    心痒痒得他两宿没睡好觉,一闭上眼,耳边就是关子阳所奏的慷慨激昂的《广陵散》。
    此刻见了关子阳,自是再难忍住,他看了看桓冲,似乎他也有同样的想法。
    但是关子阳不是乐师,以上官的身份让他奏乐虽无不可,可是却失了他俩的风度。
    陆纳踌躇良久,眼见队伍就准备出发了,终于忍不住开口对关子阳道:“子阳,我有一琴,名曰号钟,不知你可曾听说。”
    桓冲诧异地看着陆纳,心道:“陆尚书不是把‘号钟’当做亲儿子一般吗,一路上我连摸一摸的机会都不给我,难道……”
    关子阳回答道:“子阳不知,还请陆尚书赐教。”
    陆纳吩咐下人在他马车中取出一个黑色的丝绸袋子,陆纳取过小心翼翼的打开,豁然就是一张七弦琴。
    琴身墨黑,泛出淡淡荧光,不知何木所制,琴弦银白,一看便知乃精铁所制。
    陆纳爱惜地看着‘号钟’说道:“此琴便是四大名琴之一的‘号钟’,昔日齐桓公慧眼识琴,传幼童号钟琴艺,齐桓公讨伐鲁国之时,出征誓师,忽听号角声声,钟鼓鸣鸣,让人精神陡长,摩拳擦掌,十万大军军威顿正。”
    谢玄并没有听过此典故,问道:“正是齐桓公收养的琴师号钟所奏?”
    陆纳看着关子阳道:“不错,后齐桓公将琴赠与号钟,此琴在号钟手中可抵千军万马,后来此琴另一个主人便是伯牙,‘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号钟琴在伯牙手中更是传为千古佳话。”
    此时关子阳隐隐感觉到,难道陆尚书要赠琴给他,心中顿时有几分激动。
    “好家伙,这可是‘号钟’啊!”
    陆纳又道:“世人皆知我好琴,但自认琴艺不足以入《琴品》,徒然埋没了此琴,前日听罢你的琴音,在我耳边久久回荡,可知你小小年纪,大有天分。”
    关子阳赶紧低头作揖:“子阳只是偷琴曲之巧,小子琴技远不足以和陆尚书相提并论。”
    关子阳靠的只是《广陵散》这曲子的感染力,其实他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还是很清楚的。
    陆纳不悦道:“琴音以情动人,何来琴曲琴技一说,此曲自是你所创,你也不必过分谦虚。”
    “子阳受教。”关子阳连忙低头回道。
    陆纳双手捧琴,正色道:“关子阳,受琴。”
    关子阳立刻上前双手相迎,陆纳面带不舍的把号钟放到了关子阳手上,说道:“今日你我相别,我以离别为题,考校你一番,你须得现场奏曲,不得弹奏前人曲目。”
    在场众人无不咋舌,现场作曲的难度也太大了,这不是明显为难关子阳嘛,不想赠琴直说嘛,还何必出题考校。
    正待众人面面相觑之时,陆纳又道:“你放心,我自不会如此为难你,我给你一炷香的时间谱曲,我们即刻出发,你以琴音相送。”
    “‘号钟’你代我保管三年,三年之后你应该十六岁,到时你应该已经定品,那时我再考校你今日所弹奏之曲是否进步,再定‘号钟’去留,可否?”
    众人皆言“善”。
    陆尚书定此三年之约,督促关子阳磨炼琴艺,同一首曲子,今日所弹对比四年之后所弹,看看关子阳有没有当‘号钟’主人的资格。
    关子阳看了看手中的号钟琴,道:“多谢陆尚书栽培之恩,小子定不辱命。”
    中正队伍的几辆牛车缓缓出发了,一百多护卫军跟随着牛车,踏着整齐的步伐,在蜿蜿蜒蜒的山路上排成了长蛇。
    关子阳吩咐黑奴儿抱着琴,青蝉带了张小凳子,三人往山路旁边一座小山坡爬去。
    在山坡摆好了琴,关子阳坐定后微微一笑,现场作曲?哪用一炷香,我信手拈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送别》这首千年后的名曲,此刻,在‘号钟’这张千年前的名琴中,悠悠飘扬开来……
    蜀地多山岭,翠峰深山之间,琴音回声荡漾此起彼伏,绵绵不绝,声传山谷十里,方才靡靡消散……
    此时,坐在牛车上的桓冲笑着说道:“陆尚书爱才,效仿齐桓公赠琴,当为今世之美谈啊,可是你这‘号钟’琴,我看是保不住啰,哈哈哈……”
    陆纳扶须微笑:“不然,以刚刚这首曲子的境界,已经是出类拔萃,四年之后,恐怕关子阳难以再有大进步了,说不定‘号钟’又能回到我的手里……”
    此刻谢玄在牛车之上沉默不语,只有他听出,这首曲子,是在和他道别……
    回想起这两日两人促膝长谈的画面,他的眼眶渐渐湿润……
    朋友珍重,此去会稽,便是相隔两千余里,再见面,或许都已长大成人……
    关子阳连奏了三遍送别,站起身,向着远方拱了拱手,飘然而去。
    心中自语道:“哎!老子定品以后,第一目标是去抱桓温大腿的……如果去了桓温西府,恐怕以后我们就得真刀真枪的干了!”
    “真是伤脑筋,那到底要不要去西府啊!”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定品后再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