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乱武东晋 > 第5章 舟中奇人

第5章 舟中奇人

 热门推荐:
    第5章 舟中奇人
    关子阳寻声望去,只见远处江心一叶扁舟顺江飘荡,船头立有一人,远观那人身材修长,一袭玄衫,负手而立。
    随着小舟慢慢靠近,关子阳细看才发现那人满头皆白,剑眉凤眼,神俊非凡,以手轻捋下巴一撮胡须,恰似那水中神仙,仙风道骨,屹立船头,犹如巍巍古树,苍然俊拔。
    关子阳第一反应就是——“高人!”
    说不定能送我本天下无敌的武功秘籍那种……
    关子阳遥遥地微微点头示意,抱拳谢过他刚刚的赞许。
    舟中那人侧过头向船尾的船夫道了句:“麻烦船家靠岸,我想与岸边那位小友一叙。”
    片刻,舟中人登上了石崖,微笑地看着关子阳说道:“小友这路拳法,风仪飘逸,似乎暗藏天地之玄理,隐隐有通幽之像,实在是妙不可言,不知可否与某清谈一局。”
    历史中的清谈,指的是盛行于魏晋时期的一种辩论,就是双方提出自己的观点,互相质疑问难。
    按照‘文武颠倒’原则,现在的东晋,清谈指的是‘过招’,双方可站可坐,纯粹以武功招式互相拆招,你来我档,我攻你守。
    不似比武一般好勇斗狠,纵跳腾挪,以伤害对方为目的。
    清谈讲求的是招式的风仪,拆招的急智,出招的瑰奇,不比拼蛮力,也不比拼内力的强弱。
    是当下的东晋的士大夫阶层最为流行也最为推崇的一种论武方式。
    很多没有血脉觉醒的士族子弟,往往用清谈来包装自己,虽然武功不怎么样,可是凭借高超的清谈而名声大噪,以此加官晋爵。
    关子阳自从在桃源际遇以后,一直在钻研体内有了先天之气以后的太极。
    每次练习,虽然都似有所悟,但是只是自己一味的埋头苦练,在这个清谈之风鼎盛的世界,也不知道自己的太极是个什么水平。
    今日凭空冒出一个路人主动邀请他清谈,能有对手验证自己的太极,关子阳自是求之不得。
    舟中人虽然满头银白头发,但只有三十岁上下,少年白头之人关子阳也不是没见过,相传老子李耳一出生就是一头白发,关子阳并未过多惊异。
    关子阳见他相貌温雅,听他的谈吐也不像是来借清谈找自己麻烦的人,于是欣然应允。
    他跨步站定,身子微微一抖,双手成掌,左右分开,犹如抱球在胸,道了一声:“前辈,请”。
    舟中人伸出右手,以掌心对准关子阳,双腿微屈,使得他自己和关子阳差不多的高度,左手背负身后,回道:“请”。
    舟中人身高五尺四寸,相当于现代的一米八的身高,而关子阳虽只有十三岁,亦有五尺,相当于现代一米六五左右。
    两人清谈时身高差距太大的话,会多有不便,所以舟中人主动屈腿站着,这样两人就差不多高了。
    太极讲求的是用意不用力,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所以在舟中人说完‘请’之后,关子阳佁然不动,面色沉着,等待着对方先手。
    舟中人年龄较大,按说应该让关子阳先出手,但他见关子阳并没有先手的意思,他也不过多的客气,右掌当胸而出,率先出击。
    掌未至,掌风已经扑面。
    关子阳曲臂前顶,以手臂粘接,捧架住对方来掌,构成防线,并且顺势将他这掌往左牵引。
    关子阳这一防,一引,分别用到的是家传太极十三势中的掤势、捋势,完美化解舟中人的第一掌。
    并且瞬间反守为攻。
    舟中人似乎也是完全没有料到关子阳这一奇招,不过他也反应也快,一瞬间的惊异之后,果断撤掌回防,毕竟他的左手还背在身后。
    舟中人托大,见关子阳年幼,以单手和关子阳清谈。
    不料一个照面自己就失去了先手优势,心中难免有些微微的尴尬。
    关子阳见舟中人宁愿选择回防也不出左手,这也激起了他的好胜心。
    心中暗道:“我就不信逼不出你的左手!”
    关子阳左手一抖,又粘了上去,跟着他回撤的右手,贴向舟中人右肩。
    舟中人身子微转,右肩向后一送,堪堪避过。
    关子阳得势猛攻,又连攻三招,皆被舟中人避过。
    心中隐隐有些着急,他前世的太极已经是登堂入室,本已经对太极的理解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但是重生之后,随着体内先天之气的产生,他发现太极远远不是前世的太极那么简单……
    太极的关键本就在于‘气’,而这个‘气’却是前世所根本不存在的东西。
    所以现在的关子阳每次练习时,都能带给他全新的理解与领悟。
    由于没有对手作为比较,他对自己的实力也无法估计,只是没想到路上随便偶遇的一个人,以单手相让,他都难以取胜,心中有些失落。
    其实舟中人心中也翻起了惊涛骇浪!
    “这少年好俊的功夫!小小涪陵县,连士族都没有一个的偏僻小县,怎么可能会有此等英才!”
    “不知是哪家士族的公子游玩至此……他的武技恐怕远在我儿幼度之上……”
    此刻,两人心中虽然各有所思,但是手上功夫却是不停。
    舟中人只出了右手,所以关子阳稳稳占据攻势,此刻他感觉关子阳双手不断变换着画出一个个圆圈……
    而自己永远只能在这个圈里面与他交手……
    每次对方打过来的力量,似乎都是来自于他自己的……
    这就是太极的奥妙!
    借力打力,以慢打快,方圆之间,自成太极!
    舟中人暗道自己如果再不出左手,必败无疑!
    但是他一直放不下心中的那份高傲,这种高傲来自于他的身份,他的地位,他的名望与自信。
    他宁愿输,也绝不愿用左手。
    关子阳心想舟中人为了降下身高而弯腿,再加上他让了自己一只左手,所以他也一直没有使出太极十三势中的‘进、退、顾、盼、定’这五势下盘功夫。
    只是以前八势出招,这前八势也有个名头叫做‘太极八法’。
    虽然这是关子阳第一次用太极与人清谈,但是有着前世几十年的太极功底,随着过招越来越多,关子阳的招式越发醇熟。
    而每次练习太极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颖悟之感再次油然而生。
    脑海中传来爷爷曾经在他耳边的阵阵轻语。
    “子阳,太极之学,博大精深,太极之中蕴含的是天地大道,内涵阴阳,囊括四象、兼并八卦、生于五行……”
    他曾经以为这些玄之又玄的东西,不过是中华神学文化对现代武术的侵蚀,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但是此刻,随着和舟中人的拆招越来越多,越来越急,在体内先天之气的牵引之下。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双手所划之圆中,一个黑白阴阳鱼太极图,在他手中若隐若现!
    是自己又眼了吗……
    关子阳斜身沉肩,右肩与右臂同时一抖,此时舟中人的右手被牵制在远处回档不及,这一下整个右臂顶在了他的胸前,舟中人往后退了半步才站住身形。
    关子阳站定,躬身抱拳行礼道:“前辈,承让!”
    舟中人虽败,却是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哈,看来这次清谈,助小友突破通幽,我不胜荣幸!
    “小友武技不仅清新脱俗,高雅至极,而且暗含天地大道,再过几年,小友必定天下闻名!哈哈哈,痛快!”
    关子阳听得似懂非懂,也不便发问,显得自己很无知……
    晋人尚清谈,舟中人这声‘痛快’,足以见此人是多么喜好清谈!
    舟中人夸赞关子阳‘清新脱俗,高雅至极’,这在当世,也是极高的评价!
    关子阳却不觉得这个路人给他这个八个字的评价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直到很久以后,这八个字在东晋清谈界将成为一个传说!
    关子阳淡然道:“前辈负手屈腿相让,小子不胜感激!”
    舟中人以手扶须,大笑三声,却是不答,径直转身离去。
    只见那人站在石崖边上,纵身一跃……
    关子阳心里一惊,这人不会输了清谈就跳河自尽吧!
    慌忙上前查看,只见到舟中人并未如他所料掉进河里,而是停在了水面,接着足下轻点,竟是使出了水上漂的高超轻功!
    在江面之上如履平地,几个起落间就回到了小舟之上,这时他才又回过头对着关子阳喊道:“他日小友若到建康,请务必到城东钟山紫金别院,再叙今日之谊。”
    说完,大袖一挥,示意船夫开船,小舟只是暂靠在岸边,并未系绳,船夫手中长蒿在岸边一撑,小舟若离弦之箭,顺水而去。
    正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关子阳一屁股坐在地上,满脑子都是舟中人在水上飞走的身影!
    “他奶奶的!真的有水上漂……老子以后非学不可!”
    又想道:“从对方这高明的水上漂轻功来看,他肯定是内功深厚的武道大家,刚刚清谈时,他肯定没用出真本事!”
    关子阳被舟中人的气度与洒脱,深深地折服了,魏晋风骨,早有耳闻……
    两人从相遇,清谈,告别,皆是三言两语,甚至都并未互通姓名,但是两人都已经把对方当做了朋友。
    关子阳不禁想到后世对东晋士大夫阶层的评价。
    一生致力于追求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外在行为崇尚颖悟、旷达、真率。
    而这个舟中奇人的形象,完全就是他在后世阅读那些东晋相关书籍后,脑中构想出来的东晋名士的形象。
    关子阳愣在原地,久久难以平静……
    “这个高武东晋,原来还是历史中的那个东晋!”
    “除了文和武的颠倒之外,其本质并没有差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