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末日:黑炎帝君 > 第403章 过去的想法
    江城湖畔。
    孟湘仪再三确认过消息之后立刻找到了方青松。
    【李名扬的气息消失了】
    起码在欧阳婉的感知里已经不见了。
    这个消息欧阳婉还没有告诉其他人,因为她隐约察觉到一旦这个消息被大多数人知道的话可能会有问题。
    收到消息的方青松也是一脸凝重。
    能量爆发之前他和刘卫国一样,都是隔年就到了退休的年纪。
    但是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继续留在了这个位置上。
    三人联手建立了江汉基地之后方青松就很少直接管理具体事务了。
    政务李建平负责,军务刘卫国负责。
    不是政策性或是战略性的问题方青松一般都是不过问的。
    他们都抱着同样的目标和展望——
    培养下一代。
    原本刘卫国对唐昭寄予了厚望,可惜唐昭身上的书生气过重,而且遇事不够果断,这也直接导致了唐昭在江汉的声望一跌再跌。
    最后甚至孤身出走。
    李建平则是在孟湘仪出现之后选择了她。
    这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
    中土有很多隐形的规则。
    比如官员升迁速度,又比如某些岗位的性别限制。
    可三人经过讨论之后还是决定试试看。
    就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以前的时候,他们都是按照过去的经验和思路前进。
    可随着时间推移,过去的经验也是会骗人的。
    他们的年纪也大了,想要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非常困难。
    在方青松看来,孟湘仪比起沈星要略微逊色一些。
    沈星的眼光、运气、手段、心性都压过了孟湘仪一头。
    包括之前李建平上京就职之后,孟湘仪孤身入京。
    这在方青松看来是不合格的。
    首先她没有一个政客应有的敏锐嗅觉、其次也没有足够的克制和忍耐。
    可也正因如此,方青松反而对孟湘仪抱有了更大的期许。
    也许···
    唯有和他们这些老头子不同的年轻人,才有机会开创出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和世界。
    “去请将军回来看看吗?”
    孟湘仪是江汉的政务接班人,李名扬则是军队的新星。
    这个时候如果李名扬出现意外的话,对江汉,对李建平都会造成打击。
    方青松沉吟了一下。
    他心里暗忖:名扬太心急了。
    淬体法本来就是已知最危险的方案。
    按照前些年整理出来的资料,最好是完成精神上的感悟之后再铸造身体。
    可名扬居然想要一口气同步进行。
    他不知道鹿城里面有没有人能够做到,但起码在其他地方是没有这种先例的。
    “将军不是感知型,而且现在不方便让他回来···”
    片刻之后方青松对孟湘仪说:“去汉宁试试,问问鹿城那边能不能帮忙看看。”
    尽管大家都畏惧鹿城,但偶尔遇到这种疑难杂症的时候,所有人又都莫名的感觉鹿城一定可以解决或是办到。
    孟湘仪略微思考了一下之后立刻说:“好,我去。”
    方青松笑了一下,并没有反驳。
    他在想,如果自己现在是孟湘仪的话,那应该是让欧阳婉去鹿城比较合适。
    第一欧阳婉是江汉近期唯一去过鹿山的人。
    第二孟湘仪现在是江汉的副长。如果她请到了还好,但要没请到人的话,对她的名声和心气也许会造成打击。
    可他没有反驳,更没有阻止。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是【过去的想法】。
    也许这些想法和习惯更加成熟和稳妥,但也缺乏热情和生命力。
    孟湘仪和欧阳婉离开之后方青松看着门口仿佛看到了青年时的李建平。
    四十多年前,李建平也是这样。
    冲动、莽撞、一腔热血。
    方青松原以为李建平最终还是被时光磨去了那些扎人的尖刺和棱角。
    直到能量爆发之后他才知道,原来李建平的内心还是青年时的样子。
    他端起桌子上的搪瓷杯回忆了起来。
    青年李建平在基层工作的时候四处碰壁,那个时候方青松虽然和他不平级,但两人却意外成了朋友。
    方青松还记得几十年前的一个傍晚,李建平喝醉之后的感叹。
    【想要做点事情太难了,老方。如果有一天我有能力了,一定要改变这一切】
    当时的方青松已经成熟很多了,这种话他只会心里想想,并不会直接说出来。
    但他也能理解李建平。
    像他们这种凭着笔杆子杀出来的书生初入仕途的时候都会这样想。
    上面无人照拂、周围没人帮衬。
    走到哪里都要赔笑脸,要学着揣摩、学着试探、学着圆滑。
    中年的时候,李建平在英山同样不顺。
    他带头拆了英山的支柱企业,导致工人下岗。
    面对两手空空的群众,李建平挪用了专项拨款为英山打造新农业基地。
    新农业当时还是一个很超前的概念,大部分地区的致富都是走的旅游路线,但那一次李建平并没有走旅游的路子。
    那个时候的李建平已经相对【成熟】了一些,他并没有跟方青松说为什么自己要和其他人背道而驰,只是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路。
    规划落实完新农业之后李建平就迎来了他仕途上最大的一次危机。
    挪用专项资金在体制内可是大忌。
    李建平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他平静地等待着自己的命运和安排。
    方青松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李建平说:
    没钱!总不能看着老百姓饿肚子吧?钱花给老百姓了,又没装到我自己的口袋里。
    这些话和这种事情是大忌,方青松为李建平惋惜。
    他以为李建平的仕途就到此为止了。
    但令方青松没有想到的是,李建平并没有被直接免职。
    他被降级远调到了贫困县,随后又一路杀回了楚州。
    那时候李建平已经五十冒头了。
    两人再次会面的时候方青松问他这么做值吗?
    因为挪用专项资金的事,李建平的档案里永远都有抹不掉的污点,最富有精力的时间也被消磨在了那个贫困县。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想要做更多的事情,就要先舍弃掉一些东西爬上去。
    从方青松踏入仕途的第一天,他的领路人就告诉他——
    【世界上有三种人——制定规则的人,执行规则的人,挑战规则的人】
    【这其中挑战规则的人是最让人不喜欢的,也是最容易翻船的】
    【不喜欢规则,不要莽莽撞撞的去破坏,先往上走,走到你有足够实力的时候再去重新制定规则】
    可李建平给了他截然不同的回答——
    哪里的人都是人,一村一镇,一省一国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