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爹你歇歇,今天轮到我骂李世民了 > 第 240 章 魏征父子、李世民联手
    “若说商界能人……”
    “当属吕不韦是也。”
    “他的事迹老夫也就不多做介绍了,想必玄成应该比我这糟老头子记的更清楚。”
    王珪不紧不慢的说着。
    浑身上下充斥着一股波澜不惊的态度。
    “《吕氏春秋》指出: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玄成以为为何?”
    “连他这种营国巨商都认为,国策就该以农为本,以商为末。”
    “事实又如何反驳?”
    群臣闻言不由点了点头。
    引经据典。
    吕不韦的成就毋庸置疑。
    最重要的是大秦一统了天下。
    有这个做基础,更具说服力!
    虽是秦始皇铲除了吕不韦后,才开始亲政,灭六国……
    也不能磨灭了吕不韦的功劳。
    吕不韦身为丞相,稳固了大秦的根基!
    他编写的《吕氏春秋》内容包涵哲学、史学、政治、道德、天文、地理、农业等,乃是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严谨的学术著作。
    “吕不韦是不错。”
    魏征点点头:“那管仲呢?”
    “管仲早年以商贾为业,被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后……”
    “大力发展工业、渔盐、冶铁,主张富国强兵。”
    “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
    然而面对魏征这一问,王珪却是爽朗的笑了起来……
    “玄成,你莫不是忽略了……”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人物!”
    “而吕不韦乃是战国时期的人物!”
    “管仲变法,重商!”
    “商鞅变法,重农!”
    “商鞅变法取代了管仲变法……”
    嗯?
    魏征沉下脸,面色极为难看。
    这一次,他属于强辩!
    完全是处于劣势!
    史书上关于重商的例子太少了。
    历代历朝,推行的基本都是重农抑商!
    他若辩,就相当于跟整个历史掰手腕……
    见魏征迟迟不回话,群臣大气不敢喘一下。
    莫非魏喷子要败了?
    还是没坚持住两回合的惨败?
    “玄成,退下吧。”
    李世民叹了口气。
    他也想魏征能辩赢,教训教训士族这群王八蛋。
    但士族在朝堂的能量太庞大了。
    一旦影响了对方的利益。
    士族发动的能量将是极为恐怖的。
    像王珪这种,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老古董。
    士族不知道藏了多少……
    “管仲属于春秋时期。”
    “商鞅、吕不韦属于战国时期。”
    就在群臣魏征退下的时候,只见魏征须髯微动,微弱的声音传出……
    “但是……”
    魏征猛的抬起头,仿若想通了什么,眼神再次变得锐利……
    “现在是大唐!”
    “商鞅重农,是因为秦国缺粮!”
    “商鞅重农,是因为秦国要靠粮食一统天下!”
    哗。
    群臣哗然。
    这……这老魏这状态不对啊。
    都被逼到历史的对立面了,你还能喷?
    不会……
    不会又被他喷赢吧?
    看着魏征须髯奋张的模样,气势堪比冲锋的将士。
    群臣头皮发麻。
    “而我大唐呢……”
    魏征扫视群臣一眼,最后定格在王珪身上:“我大唐横扫天下,诸国臣服!”
    “大唐并不缺粮……”
    “大唐缺的是奠定霸主地位的财富!”
    “大唐缺少的是给百姓一个吃的饱的政策!”
    群臣瞳孔骤然收缩。
    大唐各地的粮仓加起来,还足够大唐吃很久。
    之前鄠县地震,大唐并非无粮!
    而是调集粮食需要时间!
    民间也的确还有很多百姓吃不饱饭。
    但那些粮食,除非遇到不可抗拒的天灾等问题,朝廷是不会白送给百姓的。
    想要什么,都需要靠自己去挣!
    没田地种,朝廷提供曲辕犁支持百姓开荒耕种。
    没有收入,朝廷实行重商提供岗位……
    大唐目前的政策,都是从百姓的角度出发!
    “没错!”
    魏叔玉当即走到魏征身旁。
    大小魏齐齐对着王珪。
    只听魏叔玉开口道……
    “大唐不缺粮,但是却少经济。”
    “我大唐的粮价,可谓是历史最低!”
    “为什么还有百姓吃不起?”
    “因为他们没钱!”
    “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大唐才是真正的盛世!”
    说的好!
    李世民在心中呐喊一声。
    不仅因为他想要打压士族,更因为他也想科举有更多的人参加!
    王珪皱眉深思间……
    魏征又开口了。
    既然已开喷,就得一次性说的对方哑口无言。
    “叔玠,不是重商不行,而是你眼界窄了……”(王珪字叔玠)
    魏征恢复了之前的从容,开始侃侃而谈。
    “商有商利。”
    “农有农好。”
    “商鞅变法并非取代了管仲变法,而是在不知不觉间,各朝各代实行了双管齐下!”
    “只是抑商之下,忽略了商的发展……”
    “就以我大唐的丝绸、瓷器、酒类、盐铁等为例!”
    “哪一样不是商类?”
    “大唐兵强马壮,又何曾离开过商道?”
    群臣傻眼。
    真被掰回来了,还是横扫的那一种。
    光丝绸,每年给大唐换来多少物资,这是毋庸置疑的。
    王珪不复之前的从容。
    眼神出现波动。
    当他想开口的时候,又被魏叔玉打断了……
    “重农抑商,是发展成为强国的良政!”
    “而我大唐……“
    “早已是横扫诸国的强国!”
    “大唐想要开创的,乃是超越秦皇汉武、震慑古今的盛世!”
    “何为盛世?”
    “靠百姓种地能种出个千秋盛世吗?”
    “只有士农工商,所有大唐臣民万众一心,才能打造出千秋盛世!”
    魏叔玉一席话,又引的群臣陷入了沉思。
    他喵的。
    魏怼怼,魏小怼怼又开始装逼了。
    不行。
    朕也得掺和一嘴!
    就当王珪想要在开口的时候,又被李世民打断……
    “重商乃是朕亲自拍板。”
    李世民俯视着群臣:“待平定内乱之后,大唐的方向将会投向丝绸之路。”
    而随着李世民的话音落下后,士族终于慌了神!
    士族是很强大。
    但有一点,读书人好名。
    士族想要掌控读书人,更需要极大的名望。
    纵观历史,士族官员的名声大多都不错!
    只要用大义压。
    压的他们毫无反驳之言,压的天下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
    再加上李世民的皇权震慑……
    士族也只能乖乖闭嘴!
    “那么……你的政策是什么?”王珪冷声问道。
    群臣噤声。
    大家心里都清楚,魏叔玉接下来的回答很重要。
    只要魏叔玉回答能说服天下人。
    那么就有可能撕开商贾之子能参加科举的口子。
    “陛下!”
    魏叔玉对着李世民躬身道……
    “臣以为可以将商贾缴纳的税收登记在册,尤其是针对前往丝绸之路跑商的那一批!”
    “待他们累积缴纳到一定税收后,可给予开放他们嫡系子弟参与科举的恩赐。”
    “仅仅一个名额,换取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一、商贾有了盼头,跑商会更加卖力。”
    “二、奠定了大唐丝绸之路上主导地位。”
    “三、商贾遍布丝绸之路,也能成为大唐在外的眼线。”
    “四、境外跑商能为朝廷挣取海量的关市税!”
    “五、商贾跑商的物资那都是百姓的活计,养活了更多的人。”
    “六、谁说商贾无才子……那谁谁谁都是很牛逼的。”
    群臣原本听的好好的,突然蹦出来一个个谁谁谁,瞬间让他们出戏。
    去你丫的谁谁谁。
    你倒是说是谁啊!
    老魏无语,只得硬着头皮出列,替儿子圆漏洞……
    “富甲陶朱——范蠡。“
    “儒商鼻祖——端木子贡。”
    “智慧商祖——白圭。”
    “营国巨商——吕不韦。”
    “对,没错!”
    魏叔点点头:“我要说的就是这几个!”
    “陛下!”
    魏叔玉再次郑重躬身……
    “只需要一个名额,大唐就会有无数商贾前赴后继的奔向丝绸之路!”
    “恳请陛下恩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