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爹你歇歇,今天轮到我骂李世民了 > 第 233 章 朝贡贸易
    “谢陛下隆恩。”
    魏征恭敬的回礼。
    “爱卿可是惊吓着了?”
    李世民高喝一声:“王德,赐座。”
    群臣震惊。
    在朝堂之上赐座,除了那些对大唐有大贡献、身体不适、德高望重的老者,才享有这个资格。
    寻常人哪里能享受到。
    不过这撞柱……
    算了。
    学不来、学不来……
    倒也不是没头铁的效仿撞柱子。
    但话还没说完,就被拖下去斩了。
    不是人人都是魏征。
    仅一个眼神,就能让李君羡不敢动手。
    你换个人试试……
    李世民说拖下去斩了。
    李君羡绝对二话不说,拖下去了。
    “陛下厚爱,臣受宠若惊。”
    魏征摆手拒绝:“但此事万万不可。”
    “臣一没病痛、二没残疾,也未垂垂老矣,不需要坐的。”
    “朝堂乃庄重之地,陛下切不可为了臣,开了这个随意赐座的口子。”
    李世民不由点点头。
    对老魏那是越看越满意。
    “爱卿此言甚是,倒是朕唐突了。”
    李世民虚心受教。
    “陛下。”
    魏征再次郑重的躬身:“臣恳请陛下,让叔玉讲完他的丝绸之路。”
    群臣无语。
    这才想起绕了一大圈,原来起因在这。
    “准。”
    李世民回到龙椅上:“叔玉,你这次发言,乃是你父亲拼了命给你争取来的,还望你谨言慎行,想好再说!”
    “若是说到错处,朕依然会毫不留情的驳斥于你!”
    “谢陛下!”
    魏叔玉恭敬躬身回应。
    然后掏出笏板,对着照读道:《隋书·高祖下》(长孙无忌、魏征等编写)记载,杨广继承隋朝,等同于直接继承了‘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盛世政权。”
    “《裴矩传》(魏征编写)记载:隋炀帝‘每日引矩至御坐,亲问西方之事’。”
    “说白了,就是天下太安逸了,杨广想找点事做,最后将目光投在西域。”
    “诸位以为杨广为何对西域感兴趣?”
    群臣愣愣的听着。
    豆卢宽踏出一步,回应道:“重开丝绸之路、开疆拓土?”
    “没错。”
    魏叔玉点点头:“但这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杨广想要搞钱!”
    “不可能!”
    豆卢宽直接回绝道:“杨广好大喜功,在张掖接见了西域数十国首领,还有大批胡商,宴客足足一月有余。”
    “虽然他打通了丝绸之路,但国库损失不少,隋军将士也是冻死、冻伤大半。”
    “可谓是亏到姥姥家了。”
    群臣闻言不由点了点头。
    “第二年胡商大批量涌入长安洛阳,为了显示天朝上国的富有,杨广免了胡商的一切吃喝用度,勒令全城店铺不准收他们的钱财,百姓还必须穿丝绸衣服。”
    “如此昏庸之举……”
    眼看着豆卢宽越说越离谱,魏叔玉赶忙打断。
    “停停停……”
    魏叔玉摆手道:“你当我跟你谈杨广如何昏庸呢?”
    呃……
    豆卢宽老脸一红,恼羞成怒道:“那你提这个做甚?”
    “我想说的是……”
    魏叔玉扫视了群臣一眼:“朝贡贸易!”
    “陛下!”
    魏叔玉对着李世民躬身道:“如今大唐实力雄厚,也征服了不少国度。”
    “他们也会年年朝贡。”
    “但问题是……朝贡后咱大唐还有富余吗?”
    富余个屁啊……
    李世民极度无语。
    知道朕为什么不在乎丝绸之路吗?
    大唐穷啊!
    连给太上皇建宫殿的钱都没有……
    因为朝贡……
    他娘的都是亏本的!
    小国朝贡,大国基本都会以双倍往上的物资回赐。
    杨广如此。
    李世民也是如此。
    说白了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你的意思是……想在朝贡上做文章?”
    李世民皱着眉头问道。
    “没错!”
    魏叔玉点点头。
    而他的话音落下,就迎来了豆卢宽的反驳。
    “胡闹!”
    豆卢宽义愤填膺的说道:“我大唐乃天朝上国,外邦臣服纳贡,我大唐自当回赐厚礼。”
    “礼记·中庸写到: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孔祭酒疏:厚往,谓诸侯还国,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薄来,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如此,则诸侯归服。”
    “朝贡回馈之事,历来如此!”
    “如若不厚赐,他们又怎会真心臣服?”
    “如若不厚赐,传到外邦,岂不显得我大唐寒酸?”
    后方,孔颖达不由捋了捋胡子。
    豆卢老弟不错,还记得夸咱一番,为兄甚慰。
    魏叔玉愣了愣。
    我都还没开说呢,你至于那么激动吗?
    哦,你是礼部尚书啊……
    那就能理解了。
    “那个……”
    魏叔玉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所以大唐那么多钱,都是你礼部尚书送出去的?”
    “什么叫送?”
    豆卢宽气的吹胡子瞪眼:“这是规矩、礼仪,天朝上国的风范!”
    ”那还不是你把大唐的钱送出去了?”魏叔玉撇撇嘴。
    “你……”
    豆卢宽指着魏叔玉,气的胡须乱颤:“你年少无知,老夫不跟你一般见识。”
    豆卢宽一甩袖子。
    对着李世民躬身道:“陛下,魏叔玉在朝堂上胡言乱语,恳请陛下将其定罪。”
    李世民看了一眼魏征。
    你有病还是朕有病?
    老魏刚刚都撞柱子了,还给他儿子定罪?
    惹急了又撞了怎么办?
    “叔玉,讲重点!”李世民避重就轻的说道。
    “诺。”
    魏叔玉躬身,旋即开口道:“丝绸之路为何被称为丝绸之路?”
    “即是用丝绸换取大量物资!”
    “用丝绸换牛、换马、换貂皮、换波斯锦……”
    “汉武帝开辟丝绸之路,乃大智慧也!”
    “他用丝绸养活了不少汉朝百姓,换取了牛马等实际物资,又完成了开疆拓土之功!”
    “诸位以为是或不是?”
    群臣不由点了点头。
    汉武帝乃千古一帝,他的功绩自无需质疑。
    “那么隋炀帝呢?”
    “诸位仔细想想,他为何要开大运河,链接南北通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为了丝绸?”
    什么?
    群臣瞳孔剧烈收缩。
    江南乃丝绸最为茂密之地,尤其是苏州,更有丝绸之乡的美称。
    如果真是这样……
    “隋炀帝看似荒唐,实则下了一盘大棋。”
    “南方靠海,出海风险大,还有一大群獠人,丝绸卖无可卖……”
    “但是……”
    “他将南方的丝绸一收购,转头运到西域……”
    “这牛马等物资不就来了吗?”
    文武百官齐齐陷入了沉思。
    如果真被隋炀帝搞成了,那还有大唐什么事。
    到时候隋朝的钱,简直多到花不完啊……
    隋炀帝太急了。
    开辟大运河弄的民不聊生。
    最后各路义军纷纷揭竿起义,导致隋朝彻底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