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 > 第三百三十六章 难得的人才
    张木村喝了1口茶水,湿润1下喉咙,接着说:“刘书记,官场上的有些事情,可笑得很。
    那些自编自导自演的人物,自以为演的很精彩。
    站在台下看的,却觉得非常可笑。”
    刘岩微微1笑,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
    “伟人曾经说过:牢骚怪话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告诉我,木村,你想干点什么实事?”刘岩问张木村。
    “我能干啥?我啥也干不了。”张木村摇了摇头。
    “你到市委来,我给你1个官做,1个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官位。”刘岩说道。
    “不去!好死不如赖活。我当不了官,也干不了事。
    要是我真想当官,省经委让我去的时候,我就去了。
    要是我真想干事,知道你来扈州的第2天,我就主动来找你了。”
    “我说嘛,我来扈州快半年了,你不会1点儿消息也没有的。
    如果我今天没发现你,你是不是还想就这么混1天算1天?
    别忘了,我们都是恢复高考第1届的大学生,我们曾经都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不要萎靡不振。
    1个男人,要有点精神。”刘岩继续说道。
    “刘书记,感谢你的1番好意。
    如今在官场上,要有1些过硬的素质,才能适应这个环境。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比如喝酒,不但要量好,还要会喝,喝得上级高兴,自己又不难受。
    既要把事情办成,还不能失体统。
    既要让上级看到自己对他是1片诚心,还不能显露出自己是1个窝囊的奴才。
    迎合领导、左右逢缘、拍马屁这些功夫,我张木村这辈子学不会。”
    刘岩不由得笑了!他没有想到,张木村居然还有如此深刻的体会。
    “还有什么话?都说出来。”刘岩说道。
    “多着呢,3天3夜都说不完。”
    “你都看出来了?”刘岩冲着张木村微微1笑。
    张木村点了点头:“这比研究1个物种的变异,比写1个调查报告,容易多了。”
    “不管你是怎么想的,就冲着咱们曾经1起在源平那块土地上,同甘共苦结下的情谊。
    冲着你的才华,我必须得用你。
    我不能埋没了你,否则对扈州和江宁省是1个损失。
    也对不起咱们源平的那些父老乡亲。”刘岩1下子认真起来了。
    他接着对张木村说道:“如果我今天没有发现你,我不知道你在扈州。
    那你就继续过你混吃等死的日子,这无话可说。
    但现在我发现了你,我就必须让你换1个环境,换1个岗位,换1种精神面貌,跟必须着我刘岩干。
    1是我爱惜人才,我不忍心人才被埋没了。
    2是我现在需要你这样的人,越多越好。”
    ......
    简单几个小菜,1碗杂粮面,两人吃的心情舒畅。
    吃完饭,刘岩对张木村说道:“走,到你家里去,看看你的家境。”
    张木村随即带着刘岩,来到了1个工厂的家属院。
    张木村住在1栋单元房的4层,两室1厅。
    “这房子是谁的?”
    “是1个朋友的。前几年,他辞职到鹏城去了,就让我住在这儿,顺便帮他看房子。
    这儿没人认识我,1个人呆着清净。”
    刘岩刚刚落座,就对张木村说:“把你这些年写的所有文章,都拿出来给我看。”
    张木村说:“那都是十年前的东西,早就没有了可看的价值,你还是歇1会儿吧。”
    刘岩说道:“你什么意思?你以为我是个大老粗,看不懂你的大作?
    你别忘了!我至少也是当年全省的高考状元,燕京大学经济系的毕业生,看得懂,快拿出来!”
    张木村只好从书柜的最底层,将那些材料翻腾出来。
    十期《工业研究》,有两篇是头条。
    这个刊物是国内某工业大学,2十世纪5十年代开始主办的。
    是我国最早专门研究工业的学术刊物。
    高校的教授想要在它上面发论文都不容易。
    而当时才2十多岁的张木村,却发表了十篇,令刘岩大吃1惊,刮目相看。
    《江宁经济日报》上,有两篇占据半个版面的工业经济论文。
    编者还摘录了内容提要,看来是重点推出。
    《江宁日报》上有5篇论文,2十多篇时政文章。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上发表的,是有关思想作风建设的千字文。
    刘岩怎么也没想到,1个从小出生在穷山沟里,世代农民出生的大学生,居然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他突然发现,这些文章全都是3十2岁之前写的。
    3十2岁以后,竟然没写1个字……
    刘岩问道:“3十2岁以后,你都干什么去了?怎么1个字也没有写?”
    “下岗了。”
    “下岗了?你糊弄谁呀?行政干部什么时候下过岗?”
    “全市搞科级干部竞争上岗,我被安排考副科级。
    笔试全机关第1名。
    面试时,却只给了我6十多分。
    内定上岗的那位女同志分数不够,就把我两年来的年终考核优秀,全都给了她。
    我去找现在这位1把手理论,他对我说:你不就是1个农民出身的吗?
    你从1个穷地方到城里,有1口饭吃就行了。你还想干什么呀?
    并且,他亲自写报告,说市经委通过竞争上岗,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了。”
    刘岩听后,气愤的说道:“怎么能这样?”
    张木接着说:“不出几天,他又安排我,写整顿机关作风的工作报告,和他自己的述职报告。
    我问他:你内定那位出类拔萃、脱颖而出的人才呢?为什么不让她写?
    他说:我愿意让谁写就让谁写。叫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
    我1听,顿时来火了:你给我来硬的,我还真不吃这1套。
    我死活就不写,你能把我怎么样?
    从此以后,我就金盆洗手,再也不写文章了,自己给自己下岗了。”
    刘岩听得义愤填膺,1边把这些报刊杂志都收拾起来,1边对张木村说:“走吧,跟我到市委去。”
    张木村拦住刘岩问道:“刘书记,你拿这些破玩意儿干啥用?”
    刘岩说道:“我要让有些人睁开眼睛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要他们也写几篇这样的文章,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上发表出来试试。”
    既然市委书记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张木村知道阻拦不了。
    就顺了刘岩,跟着他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