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 > 第二百八十七章 张祖元有招【今晚六点半前…
    范建明接着说道:“我们看上针织厂了。
    主要是那条生产线是新的,而且还有半新的几百平方的厂房。”
    实际上,怀宁市针织厂早就不生产针织品了,而是生产西装,生产线也是西装生产线。
    永峰公司在宁城有自己的运动服装厂,是和6天海合资的,有自己的服装品牌。
    范建明和黄金刚心想,根据目前运动服装的销售情况,下1步将大力拓展国内的市场。
    可以考虑扩大生产线,在怀宁生产加工,用永峰原来的服装品牌和生产工艺就行了。
    所以,他俩商量之后,想把这个针织厂买下来。
    接着,黄金刚问张祖元:“说说,有什么优惠条件?”
    张祖元见状,笑着说道:“没有特殊条件,只有惯例。
    第1,你们必须把税缴给我们本地财政。
    考虑到你们接手后有个整合过程,给你们半年时间。
    半年后我们就开始征税了。
    第2,你要用我们本地的员工。必须保证厂子里现有的工人1个都不能下岗。”
    范建明和黄金刚商量了1下,对张祖元提出的两条惯例没有异议。
    张祖元接着说道:“针织厂的资产评估是2千万元。
    光是生产线设备,当时引进就花了2千万元。
    因为用了好多年,考虑设备折旧的因素,所以加上厂房,1共2千万。
    另外,针织厂欠了银行8百万元贷款负债,也1并转给永峰国际贸易公司。”
    在谈判桌上,范建明提出打7折,张祖元没有同意。
    “最多8折!”张祖元接着说道:“并不是我不给你们面子,国有资产原本是不能打折的。
    给你们8折,省了160万,我张祖元已经承担风险了。”
    整整谈了两天,最终达成了协议。
    接着,张祖元邀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参加了隆重的签字仪式。
    收购针织厂的事情,就算1锤定音了。
    范建明和黄金刚都是急性子。
    时间对他们来说,就是金钱,就是财富。
    针织厂里原来就有大批熟练工人,万事俱备。
    他们紧急电告宁城总公司:
    立刻派十名服装技术人员和两名设计师过来,对这些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1个月内开始正常生产。
    这样,就可以享受5个月时间的免税优惠。
    事后,1些人对针织厂打折的事表示不解。
    工业局副局长赵尊力在私下闹得最凶:“国有资产打折,这不是故意造成国家资产流失吗?”
    他煞有介事地说:“张祖元这样做,1是要急于把针织厂的包袱抛出去。
    2是优亲厚友,拿国有资产做人情。”
    赵尊力这话,很快就流传出去了。1直传到主管工业的周海洋副市长耳朵里。
    周海洋清楚记得,前年,针织厂拍卖,起价是1千万元,没有1个人举牌,溜拍了。
    现在能卖1千8百4十万元,而且外加8百万元的外债,应当说,卖了个非常理想的好价钱。
    但是,外面既然传得这么厉害,周海洋决定亲自找张祖元问问情况。
    张祖元说:“永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这次收购,我认为我们是双赢。
    按常理,那8百万元外债,他们完全有理由不承担的。
    之所以要他们承担,是因为我们有几百万元的预收款,这两项相抵,基本上抵平。
    但那几百万的预收款,全都是服装。实际上,是不可能按照原来的价格足额收回来的。
    最关键的是,他们收购后,马上就会有新的款式上市。
    这样1来,以前的旧款式就完全有可能滞销,甚至是根本卖不出去。
    这笔帐无论怎么算,我们都是划算的。
    在资产打折上,我把帐算得很清楚的,不会犯糊涂的。
    退1步讲,如果不把针织厂卖出去,现有的资产将不断萎缩,负债率会越来越高。
    这类企业,从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遗留的问题都比较多,积重难返,如果不能及时彻底换血,很难搞上去。
    再过些年,生产线就会变成1堆废铁。”
    周海洋也是个会算帐的人,张祖元这么1说,他心里就明白了。
    他心想,其实站在范建明和黄金刚的角度,这笔买卖也是划算的。
    1是无需考虑添置设备。
    目前有1部分设备1直闲置未用,基本上是新的。
    对于使用中的那些设备,平时在维修保养上做得也不错。
    如果重新购进设备,那费用就大了。
    2是厂房面积大,足足5百平方米。
    将来即使厂子不办了,还有地皮在那里。如果就地盖1幢高楼大厦,照样能赚钱。
    从发展的眼光看,随着怀宁市开发热潮的兴起,地皮只会升不会降的。
    这个风险,永峰国际公司是能够承担的。
    周海洋心里明白,地皮的增值,肯定是范建明和黄金刚押的最后1宝。
    收购之后,范建明和黄金刚决定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怀宁。
    以前“怀宁市针织厂”的牌子取掉了,换上了“永峰集团怀宁制衣公司”的牌子。
    范建明和黄金刚两人轮流两头跑,1会儿宁城,1会儿怀宁。
    张祖元主管市办企业,卖出去了1个针织厂,就不着急了。
    他不喜欢做美梦,不指望在1夜之间把市里的所有企业都搞好。
    其余几个,比如缫丝厂,制药厂,他都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改组改制。
    他确定的原则是,力争在两年内,让大亏的企业小亏,让小亏的企业不亏,让微利的企业盈利。
    张祖元还有没有高招?有!
    他相信天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解决不了问题的人。
    他的脑子还在不断产生新的东西。
    但他觉得,从政者的智力跟其他人的智力不1样。
    所在的职位决定了智力使用的力度。
    如果使用过甚,就会造成破坏性使用,导致智力资源短缺。
    如果你要永远保持旺盛的政治生命力,永远觉得有用不完的聪明才智的话,就要保护性的适度开发,不能竭泽而渔。
    要是造成破坏性的开发,不仅要江郎才尽,更重要的是,你就面临着走进黑暗的可能。
    当官的人嘛,总是想越当越大,张祖元不买官,也没钱买官。
    不凭关系,没有后台,就只能靠自己的能力硬干。
    作为1个副职,必须给自己留有足够的后劲和余地,就必须从智慧上保护和培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