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 > 第九十七章 和裴长远的谈话
    裴长远接着问道:“这个办法是谁想出来的?”
    裴晓虹回答:“是袁姗姗,就是县委宣传部袁启亮部长的女儿。
    林俊平招工回城之后,她是源平知青第2任的知青队长。
    她上任后,为知青点办了两件大事,建了养猪场和男女厕所。
    1是解决了知青吃肉的问题,2是彻底解决了之前漫山遍野随地大小便的问题,3是为农田积累了有机肥。
    养猪场和男女厕所是紧挨的,共用1个大粪池。所以,每个月都得掏1次粪池。
    1开始,黄国柱不同意她的提议,说这是搞单干,走资本主义道路。”
    裴晓虹看了裴长远1眼,接着说道:“问题是,不这么干,没人愿意下到膝盖深而且臭烘烘的池子里掏大粪。
    包括那些从各个生产队抽调来的青年农民都不愿意干。
    1天下来浑身的臭味,无论用香皂冲洗多少遍,几天都消除不了。
    后来姗姗就征求我、谭媛媛几个人的意见,我们决定不让生产队知道,自己偷偷搞。
    没想到搞了1次,大多数男青年积极性都很高,粪池还没有满,就抢着要掏粪池。
    最后不得不采取抽签轮流的办法。
    最多只需要8个人,干完1次,每人可以拿到十几个工分,比平时干1天的农活,多了好几毛钱。
    而且只要搭配好,又快又轻松,就是身上臭1点而已。
    两人个子高的站在池子底下掏粪,往上抬粪桶,两个矮个子在上方拉。
    另外4个人负责挑到田里施肥,通常不到1天就能完成任务。对于力气大的,6个人就包干了,赚的更多。”
    听裴晓虹这么1说,裴长远沉思片刻后,拍了拍沙发扶手,说道:“在以往的观念中,很多人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性质弄错了。
    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包括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最根本的是克服了吃大锅饭的弊端。
    带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纠正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长期存在的缺点。
    我想,这种方式1定深受广大农民社员的欢迎。”
    裴晓虹接着说:“还是拿源平知青点举例,每年双抢之前,正好都遇到夏季知青招工,老知青多少会走几个人。
    那个时候,知青点里的十几名从各个生产队抽调来的农民青年,都得回原生产队帮助自家双抢。
    而新知青刚离开校门来生产队,什么农活都不会。
    每到这个时候,真正能干活的就剩下23十几个人老知青了。
    马上就要投入紧张的双抢了,摆在知青面前的可是上百亩的水稻田。其中还有梯田!不仅得收割,还得翻田、插秧。
    袁姗姗刚上任知青队长的那1年,可把她急坏了!嘴上都起了大泡。
    为了调动大伙儿的积极性,袁姗姗、谭媛媛和我仨人商量之后,认为只能、而且必须采取包干到组的办法,否则根本完成不了任务。”
    “包干到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干的?”裴长远问道。
    “这件事情当时也得瞒着生产大队,否则传到范书记和黄国柱的耳朵里,肯定不让我们这么瞎胡闹。
    我们几个人花了3天的时间,把上百亩水稻田根据面积大小和水田深浅,平均分成了十块。
    最后决定由3个老知青带几个新知青组成1组,每组派1个人抽签,抽到哪块就是哪块。
    每1组完成任务,就可以计500个工分。如果平均分的话,每人可以分到50个工分。
    从那次双抢开始,每当遇到双枪的时候,知青点的知青积极性是最高的,而且都提前完成了任务。
    这件事情直到我们几个离开之后,都1直瞒着范书记和黄大队。
    自从李跃进和沈艳红分别接手男女知青队长之后,两人因为意见分歧,就不敢这么干了。”
    “其实,无论是包产到户还是包干到户,本质上仍然还是集体经济。
    只是分户经营,联产计酬,多劳多得,是把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与农民分户经营的积极性统1起来的较好方式。”
    “如果把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说成是单干,把单干说成是搞资本主义,这就把事物的性质搞错了。”
    “多少年来,人们在观念上误认为只有集中生产资料、集中劳动、平均分配,才是社会主义。
    实际上,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按群众的愿望,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
    “凡是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就应该采取。强迫推行单1模式,不仅对社会主义发展生产不利,甚至会造成破坏。”
    “关键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才是唯1正确的客观标准。”
    ……
    3个人你1言我1语。
    裴长远就这个话题,跟3人又讨论了1会儿后,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1年多前和杨丛武在电话里跟自己交谈的那个话题,顿时抬起头问道:“你们3个,想过大学毕业后的去向了吗?”
    刘岩笑着说道:“裴书记,难道您忘了?当年从永峰县上大学的干部,都跟县里说好了,毕业后回到永峰县。
    即使没有这条规定,我和丽莉都希望毕业后回到永锋县。”
    “你们没有想过留在燕京吗?那儿对你们的锻炼更大,机会更多。”
    “并不是没有想过,但我们还是希望能趁着年轻,多为基层老百姓做1些事情。
    而且根据华国的形势发展,今后很长1个时期,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将是华国的重点。
    甚至多年之后,华国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依然会是1个重要的课题,因为它关系到华国的全民综合素质的富强。”
    “很好!刘岩,看来我从1开始就没看错你。虹虹,你对毕业后有什么想法吗?”
    “爸,说心里话,我的想法和刘岩丽莉1样,包括周海洋、谭媛媛和岳小明。我们几个在燕京的时候,也多次讨论过这方面的想法。”
    “你们几个能这么想,很好!”
    “爸,对此您有什么想法?”裴长远的华刚落音,裴晓虹继续问道。
    “无论对公还是对私,我对当年从永峰县走出去的每1位大学生,都希望能回到永峰县或怀宁地区。
    另外,我提前告诉你们,今年下半年、最迟明年上半年,我的工作会有所变动。国庆之前,省里已经找我谈话了......”
    “爸,你要离开永峰县了?”
    裴长远点了点头:“撤地设市的计划已经到江宁省了。
    省里的意见是,让我到怀宁市任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
    “裴书记,那您对省里安排的意见是?”
    “无条件服从组织的安排。到时候,我们全家都得搬到怀宁市去。
    与此同时,省里为了充实怀宁市新的的领导班子,谭斌和袁启亮也会调到怀宁,谭斌任怀宁市副市长,袁启亮任怀宁市委秘书长。
    他俩在来永峰县之前,都是怀宁本地的干部,对那儿比较熟悉。
    今后,你们站的角度就不同了,不仅要考虑永峰县,我希望你们能站在怀宁市的全局考虑问题。”
    3个人闻言,点了点头。
    “刘岩、小范,你们两个都是学经济的,晓虹你是学物理的。不管学什么专业,希望你们大学毕业后,不要留在机关,1定要深入到基层第1线去。
    怀宁在全省的经济1直排名靠后,目前怀宁的首要问题是人才紧缺。
    这个问题我跟谭斌和袁启亮交换过意见,他俩和我的观点1样,估计今晚也会跟媛媛和姗姗谈论这事。
    尤其是谭斌,他今后是怀宁市分管经济的副市长,肩上的压力不小。
    我们希望从永峰走出去的大学生都能回到怀宁,至少我们3个人的子女能带头做出榜样,能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能为怀宁的发展、尤其摆脱落后的面貌做出贡献。
    整个怀宁的经济要发展,离不开你们这1代有知识有文化、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人。
    还是伟人曾经说过的那句话: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
    离开裴晓虹家,刘岩和范丽莉回到了县委大院里的那间属于两人的温馨小天地。
    等不及打扫卫生,刘岩就1把拉开床罩。
    “等等,带那个了吗?”范丽莉问道。
    “带着了!”刘岩的话刚落音,两人就迫不及待的往床上滚去……
    【作者题外话】:《1+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是1部与寒门子弟升迁截然不同的长篇连载官场小说……
    作品通过主人翁家庭在历史时期的遭遇、上山下乡经历和个人成长历程,塑造了1代人热爱祖国、体察国情、体恤民情,关切民族命运,希冀国家稳步发展的政治品格。
    作者从与以往官场作品不同的思维和眼界,以亲身经历的事实,带你站在1个全新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从7十年代到2十1世纪,官场正能量的另1面,以及1代人的胸怀和格局……
    希望能继续得到各位读者朋友以各种方式给予批评、指点、鼓励和支持!
    欢迎加入读者交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