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 > 第三十章 县供销社之行
    第2天1早,送走了周明山1行人之后,按照昨晚约定的时间,刘岩和周海洋,来到了永峰县供销社。
    华国的供销社是6、7十年代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遍布全国各地。
    供销社是由政府经营的,属于国营单位。
    在物质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便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全部。可谓是“麻雀虽小,5脏俱全”,什么都有。供销社的东西也从来没愁过卖不出去。
    有许多时候,哪家生孩子需要红糖、鸡蛋,婚嫁需要购买缝纫机、手表、自行车等大件的东西,还得有供销社主任的批条,才能买到。
    所以,在供销社上班是相当有面子的,是当年非常吃香的职业。作为县供销社主任,那就更不用说了,连县里的主要领导,平时见到,都得客客气气的。
    王强跟父亲提前打了招呼后,1大早就在供销社门口等候。见到刘岩和周海洋之后,3个人就直奔王强父亲王宇峰主任的办公室。
    鉴于3人曾经都是源平知青点的插队知青,以及王强父子之间的关系,刘岩觉得,跟王宇峰见面就用不着拐弯抹角了。
    第1次接触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目前县供销社对竹制品的品种和数量的需求,进货渠道、进货价格,以及每个月销售数量和主要的客户群体。
    除此之外,刘岩打算买几件目前销量比较好的样品带回去,让范丽莉她妈和几个嫂子做几个类似的东西。
    只要做工比原进货渠道好,价格不比别人高,而且又有王强这层人脉关系,就不愁供销社不同意合作。
    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几件别人没有的特殊品种,比如冬暖夏凉、对关节炎和颈椎有1定疗效的百丈梯田竹制品,在帮助县供销社拓展新的市场和客户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源平村的收益……
    只要源平的竹制品工艺、功能、款式和价格有优势,双方的合作,对供销社是绝对有利的。
    因此,今天上午的拜访,刘岩胸有成竹,也势在必得。
    王强介绍了双方之后,刘岩便直接向王宇峰说明了此行的来意。
    如预料之中,王宇峰听完刘岩的1番介绍后,1口痛快的答应了:“县供销社原来的竹制品,主要来源于邻省的供货渠道。
    最大的问题是产品款式单1、做工粗糙。虽然产品单价不贵,但加上长途运输,成本增加了不少。
    如果能在本地解决货源的问题,无论从实效还是流动资金占用,对供销社都是有利的。
    当然,如果在做工、款式、功能用途上能有所突破和提高,这对于村办工厂和供销社来说,都是1件好事!
    “王主任,您看看这样行吗?能否让我们参观1下县供销社目前竹制品的样品,1是学习,2是买几个样品回去……”
    “没问题,我这就领你们去样品室。”王主任答应的非常爽快。
    ……
    当3人走出县供销社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了。
    “竹器厂的事儿,目前的关键,就看源平村了。”王强说道。
    “我们今天回去,马上就着手样品的制作。海洋,等到制作样品的工作分配下去,你就负责盯着验收,1定不能偷工减料,原材料不能以次充好。
    等到样品出来之后,就立即联系王强。王强,县供销社这边,今后就靠你了。”
    ......
    跟王强分手后,刘岩和周海洋就向着县委大院的方向走去......
    永峰县委大院建于5十年代初期,1964年重新修建后,在院内加盖了几栋宿舍楼。目前县委和县革委会都在1个大院内办公。
    当刘岩和周海洋到的时候,裴晓虹已经在大院门口等候。
    走进大院,映入眼帘的是前院的3栋5层办公楼,进入后院,则是3栋不同规格的宿舍楼,院内的所有建筑清1色的青砖。
    院子里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生长多年的高大树木。
    沿着绿茵草地间的石板小路,来到了1栋3层单元楼房前。
    这栋楼1共住着6户人家,1梯两户,住的是永峰县的几位主要领导。
    裴长远家就在这栋楼2层朝东的1套单元里。
    这是1套3室两厅的房子,这个时候,裴晓虹的爸爸妈妈还没下班。
    “晓虹,你爸我们昨天都见过了,人挺不错的,爽快,平易近人。知道你妈是县医院院长,但我和刘岩可是头1回见……”周海洋笑着说道。
    “你俩给我爸的印象挺好的,昨晚老听他念叨你们,尤其是刘岩。至于我妈嘛……”裴晓虹笑了笑,大大方方接着说道:“我们家除了伟人的画像和语录之外,不挂别的照片。
    但书橱里,有1张我妈在大学时期和全班同学的合影,你们过来看。”
    裴晓虹1边走1边说:“在很多人的眼里,我妈是1个原则性很强的人。
    但跟她接触时间长的人都知道,她对人非常友好,心地善良,尤其对普通老百姓。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1段与咱们源平村有关的故事。
    还记得时不时给咱们忆苦思甜的刘大爷吧?”
    “怎么会不记得?把马德山百丈梯田的竹子说的玄玄乎乎的......”刘岩笑着说道。
    “事情就发生在知青点派你俩到马德山守护山林苗的那段日子里.....”裴晓虹接着说道:
    刘大爷的腰部不知道被什么虫子咬了,长了1个大脓包,不小心弄破发炎了,肿得很厉害。
    去了长源公社卫生院几次都看不好,他就向范书记请假来到县城。
    那天,他起了个大早,到了县医院门诊大厅,就直奔正面的1间房间。
    直接推开门,看见有两个穿白大褂的医生坐在那儿。
    “你怎么随便闯进来?”1位医生问道。
    “我腰疼,请医生给看看。”
    医生耐着性子告诉他:“看病要先去门诊挂号,然后排队叫到号再进入房间。”
    “我是贫下中农,看病还要挂号吗?”
    “无论是谁,都要排队挂号,我们这里不搞特殊。”
    “在公社医院看病都不要。”刘大爷嘴里嘀咕着,很不高兴的走出房间。
    只听见身后“砰!”的1声,房门关上了。
    刘大爷说的也对,确实,那个年代,有很多地方的医院,贫下中农和工人看病,就像军人看病优先1样,可以特殊照顾,用不着排队,甚至可以随便插队。
    但永锋县医院没有这个规矩。
    按照裴晓红妈妈的话说: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应该人人平等。不分出身,不分贫富贵贱。
    ……
    【作者题外话】:长篇连载小说《重生1976从知青开始》,从2十世纪7十年代开始,到2十1世纪,故事主线跨越4十多年。
    本作品与众多描写寒门弟子官场升迁的作品不同,主要描写了以刘岩为代表的,经历5、6、7十年代的江宁省干部子弟,8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在部委和省市机关的机会,要求进入乡村基层工作后的1步步成长历程……
    当年的经历,使得他们学会了冷静地、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了国情、民情,尤其是农村的实际情况。
    他们亲眼看到并亲身体会到,城乡差别是多么巨大,地域间发展是多么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多么贫穷,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的反差。
    他们在上山下乡的运动中,在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的社会工程中,在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并取得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同时,他们也清醒认识到了1个现实,那就是:要彻底改变农村贫困面貌,不仅是物质上的脱贫,更是精神上的脱贫,而且任重而道远。
    上山下乡,使得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不甘落后、不甘沉沦、奋发进取的人生信念。
    培养起了体察国情、民情,关切民族命运,希冀国家稳步发展的政治品格。
    所以,当他们走进官场的时候,无论处在哪个位置上,都会以1种更深沉的目光,去理解国情、体恤民情、观察和参与国家在每1步重大改革中的变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