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的皇帝父亲会读心 > 第485章 医学大会2
    “医者,当救死扶伤。”
    成院长拿着手中的稿子,缓缓念着,“医书《千金方》上,一位叫孙思邈的医者有写,‘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在开办医学院之前,在下曾任职太医院的左院判,有人问我,舍了高官名禄,来到这偏僻的犄角旮旯做一学院的山长,可有后悔?”
    “我想了很久,在看到学堂里孜孜不倦的学生,因有出路而得以存活,看到重病缠身的百姓,因义诊而恢复健康后,我想我定是不悔的。”
    “我祖父是太医,我父亲也是太医,轮到我了,前半生的我依旧是太医。”
    “但我比我的祖父和父亲要更加幸运,因为我遇到了我们大魏的九贤王殿下。”
    “当年湖州水患,牵扯深广,我随殿下前来赈灾,是殿下怜悯天下百姓无钱看诊,愁于天下医者稀缺,因此才寻了我等要建医学院,志在为天下培育出万千医者,让百姓不再为生病发愁,也是殿下给了我等无数医书,叫我等能一门心思钻研,最后才一步一步走到今日。”
    “医学报,大家知道,但我想大家只知五端王,却不知背后还有位九贤王。”
    “玻璃杯、试管、针筒,助听器……大家见过,知道都是工部造的,但这也是九贤王出的主意。”
    “医学院和人民医馆的建成,有太多太多都归功于九殿下,可殿下却不以为意,他只问我,你高兴了吗?”
    成院长此时已经不看稿子了,他眼泛泪花,望着坐在底下看不清面目的人,声音略有哽咽。
    “那时的我想了想,我同殿下说,做太医,我不后悔,做医院院长,我也不后悔,但是,您问我现在高兴了吗,我高兴,很高兴,但我知道还没有到最高兴的时候。”
    “人呐,这一生无非就是生老病死。这生,无所选择,老,顺其自然,死,终有之事,唯有这一病,是咱们做医者的可有插手的。只有医者,才能从阎王手中将人命给抢回来!”
    “天下百姓,最渴望的不过就是衣食无忧,而这个衣,也可以是咱们医病救人的医!旁的咱们管不了,但这个‘医’,便是我辈医者的重任了。”
    “有生之年,我怕是见不到那衣食无忧的场面了,但我希望来日,你们能接下九殿下对医者的期盼,做到真正的——”
    “医行天下,百姓无忧!”
    最后一个字落下,所有的人都无法抑制地大喊起来。
    成院长的话,每字每句都落在他们的心坎上,叫他们热血沸腾,心绪难平。
    他们平常没有想过,自己不过一个小小大夫,居然也能肩托地起如此重任!
    而这份责任叫他们兴坐立难安,但却更叫他们兴奋,总觉得自己这是在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大魏本国医者是热血难凉,恨不得现在就奋发向上了,而不是大魏的,譬如从大梁来的游医,又譬如从大宛来的行一。
    行一心头震撼,心里像是有一簇火苗在迅速燃起,他觉得自己似乎听到了火焰熊熊燃起的声音。
    原来这就是大魏对待医者的态度吗?
    怪不得医学报一出,这里就能迅速成为医者朝圣之地!
    而这里的医学之精深,好比繁花似锦。
    从蔟城而来的蔟城游医坐在角落,闭着眼,轻轻呢喃着,“大魏,大魏……当真可怖。”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众多人一起拾柴,创造出了一个属于医者的精神支柱。
    -
    院长发言结束后,接下来就是医者们自由上台演讲了。
    当仁不让的,最前面发言的人俱来自医学院。
    到底初来乍到,就算是有准备的外地医者,也多是人想要先观望的。
    谭林、石竹、于大夫……甚至还有几个天赋极不错的医学生,他们都拿着稿子挨个去了台上,讲述自己研究发现的成果。
    第一个上去的是谭林。
    经过这几年当夫子的培训,小谭太医已经没有从前那么内向了,站在台上讲话时落落大方。
    他道:“行医,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性别之分,也不能有贵贱贫穷之分。尤其是对于妇女儿童的病,我们医学院主张,将妇科和儿科单独设立出来……”
    这个年代看病很难,女子看病更艰难,而孩童看病?
    不止难,更重要的是几乎没有大夫愿意治。
    一位儿童的病症往往复杂多变,加上年纪小不知道表达,就更加难以医治,在儿科被称为“哑科”的现在,没有任何仪器辅佐,大夫就跟难以诊断孩子到底得了什么病。
    宁医十男子,不医一妇人,宁医十妇人,不医一孩子——这就是当今很多大夫的真实写照。
    谭林的发言引起了不少人的思索,他不止表明了医学院要将妇科和儿科独立的主张,更是举例说了不少如何医治妇女、儿童的事件。
    这也让场下的医者们都想到了医学院招收女子为学生的做法。
    怪不得还收女学生,原是要将妇科与儿科独立出来。
    男女有别,让女大夫给女子看病,却当如此,女子又心细,给小儿看病再合适不过了。
    谭林下去后,紧随其后上台的便是石竹了。
    即便早已知道医学院不拘一格,但这到底是女子为医,第一次光明正大站在天下医者面前。
    石竹还是那个面色冷漠,看人跟看垃圾一样的女人。
    她看着底下人的异样眼光,听着边边角角的唏嘘声,原本是要照着稿子念的人,最后直接就来了个脱稿。
    她讲的是什么呢?
    是青霉素。
    这是所有知道青霉素效果的医者们都最想知道的话题啊!
    青霉素一出,于是所有人都正襟危坐,竖起耳朵,炯炯有神地盯着石竹,想要知道青霉素到底什么制造的。
    但石竹会详细讲过程吗?
    她当然不会了。
    一溜烟的抗生效果,制造过程如何艰难,将会挽救大魏多少百姓生命,最后他们又将如何攻克难题,从青霉素中提取可固化食用的药丸等等话语,说得一群人晕头转向。
    等,等等!
    什么抗感染,什么青霉,什么粉末药剂的,为什么他们压根听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