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寒门首辅贵女妻 > 第67章 有什么,缺什么,图什么
    容束捧着钟宜沛给自己的信,短短几句翻来覆去地看个不停。
    容晚玉端坐在一旁,一副小姨确实很关心你的神情,实则内心是,不,小姨只是随便写写,你想太多了。
    平复完感动之情,容束想起自家还装病在床的老娘就是一口长叹。
    若放在以前,他的苦闷无不是向萧姨娘倾诉。
    哪怕萧姨娘许多事不懂,也会温柔陪伴,疏解他的情绪。
    如今却是越发看不懂这青梅竹马的表妹,为何变成了今天贪得无厌的模样。
    “父亲,您同祖母为何闹成这样?若有烦心,不如同女儿说说,也好多个人出出主意。”
    容晚玉乖巧柔声,满是孺慕之情,“女儿总是站在父亲这边的,不忍看父亲烦忧。”
    容束看着越发温婉的长女,略感欣慰,也确实无人可倾诉,便说清了自己母亲到底在想些什么。
    “你祖父早年给别人做活意外身亡,留下母亲,和我和兄长三人。母亲娘家劝她改嫁,母亲不肯,靠着一手绣艺养活了我和兄长。”
    提起早年的辛酸,容束对母亲依旧抱有感念。
    “兄长长我许多岁,念学不成,早早做起了小生意,我中秀才时他便娶了屠户家的女儿,在镇上成了家。”
    说起兄长,容束的眼神却有讥讽,科举是极费银钱的,母亲满心以为大哥成家后,能有宽裕帮扶弟弟一把。
    结果大哥硬说母亲偏心,才没供他也念出个秀才来,不仅不肯帮扶,甚至还断了给母亲的供养。
    最后还是靠着母亲兄长,也就是萧姨娘的母家,容束才凑够了上京赶考的盘缠。
    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多,容束高中后,大哥一反常态,将母亲接到身边照养,瞬时变成了二十四孝的好大儿。
    碍于母亲的面子,容束也不好发作,虽未主动给大哥什么好处,可他知晓,在家乡,大哥靠着自己的名声,也渐渐做大了生意。
    “既如此,祖母为何还要留在大伯家?”容晚玉听完,一脸不解道。
    容束叹了口气,眉眼间尽是无奈,“这便是你祖母的所求了。其实我能理解母亲,费了半生心血供养出我一个当官的,自然是自豪不已。”
    “便如幼时,我们母子三人日子艰难,但母亲每回看见给她立的贞节牌坊,就觉得苦也是甜的。街坊邻里无不夸她贤良。”
    “在京城,权贵可太多了,她听不见吹捧,还不敢给侯府出身的儿媳立规矩,呆得憋屈,不如在大哥家,走在哪里都会被尊称一句老夫人。”
    容晚玉听到这里,也渐渐琢磨出意思了。
    自家这祖母,爱惜名声,喜欢被人捧着,高高在上的感觉。
    偏偏儿子娶的媳妇儿出身显贵,她得罪不起,过不了当婆婆的瘾,留在老家,那大儿媳肯定是任意拿捏揉搓。
    也难怪她不喜欢母亲,也不亲近自己和行哥儿,皆因为那侯府一半的血脉。
    容束最后,说了自己母亲的安排,想让自己娶一门家底不浅,又温婉贤良的,再抬萧姨娘为平妻。
    因为自己儿子如今是三品官员,已然是看不上后继无人的永宁侯府了。
    对于抬平妻之事,容晚玉暂未言说,只是问道:“父亲想迎娶小姨之心,可当真坚决?”
    容束闻言坐直了身子,神色认真,就差没举手发誓了,“这是当然,我已同母亲言明,非沛儿不娶。”
    得到父亲肯定的回答,容晚玉才露出笑容,狡黠一笑,“其实这事不难,不过是侯府有什么,得让祖母正巧可图罢了。”
    这小半年来,容晚玉行事桩桩件件都稳妥非常,容束对她的信任也是与日俱增。
    见容晚玉有主意,不禁好奇,急切问道:“晚丫头,说清楚些。”
    “父亲你想,如今的永宁侯府,最不缺的是什么?”容晚玉反问道。
    容束略思忖,想起自己那生意做得大江南北的小舅子,“银子。”
    “那咱们容府,如今缺什么?”容晚玉又问道,不等容束回答,直接道,“还是银子。不过还不够,得让祖母知道,这银子不仅缺,还缺得极多,缺得很急。”
    父女二人福至心灵,相视一笑,窃窃私语地将计谋商议凿定,只等愿者上钩。
    如今,祖母病倒,自然不能再掌家。
    萧姨娘被容束厌弃,更得不到这个机会,这管家钥匙又重新落回了容晚玉的手里。
    松鹤院里,有人时就无病呻吟,无人时就大摇大摆的祖母,躺了几日,终于是躺不住了。
    看着下人送来越来越简单的饭菜,直接发了脾气,“这些都是给人吃的吗?萧姨娘就是如此嘱咐你们的?”
    张妈妈握着食盒,脸上挂着无奈的笑,“老夫人,如今掌家的,是大小姐。您用的饭菜,已是眼下主子们用得最上等的了。”
    “你个老妇,蒙谁呢?我儿可是当朝三品大官,难道连他老母像样的一日三餐都置办不出来?”
    祖母破口大骂,“我看你这差事是不想做了。”
    张妈妈似乎被责骂的十分委屈,却也没多辩解,等老夫人出完气,才垂头离开。
    正巧碰见了马管家,两人就站在松鹤院内,压低声音,说起了小话。
    伺候祖母的嬷嬷见着觉得奇怪,留心多听了一耳朵,听清内容后大骇,连忙入内向祖母禀报。
    “老夫人,那管家说,此前萧姨娘掌家,败了不少银子。如今老爷的差事又出了岔子,急需一大笔银子补缺,不然,这官便没得做了!”
    祖母一听自己儿子的乌纱帽不保,心里咯噔一声,“一大笔银子是多少,可听清了?”
    嬷嬷报上一个念出口都费劲的数目,一下让祖母的心凉了半截,喃喃道,“这可如何是好?”
    “不如写信给大老爷,让大老爷帮忙?”嬷嬷试着出主意道。
    祖母闻言啐了一口,“我那大儿子,我清楚得很。狗儿有便宜可占时,他巴结得比谁都快,狗儿若有难,他巴不得跟狗儿划清关系。决不能让他知道。”
    骂完自己的大儿子,祖母又中气十足地叉腰骂起了萧姨娘,“难怪这些天她百般巴结我,还以为就为了扶正之事。如今看来,是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在这儿装样呢!真是,真是个败家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