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京华郡主 > 第102章 阴影
    许京华几乎是在通传声落地同时冲进前殿的。

    当时刘琰正跪坐在太后身前脚踏上,一只手还扶着太后膝头,看着像在祈求什么的样子。

    许京华暗叫一声“糟糕”,觉得自己来晚了,但进都进来了,也不能一句话不说再跑掉,只好硬着头皮说:“殿下怎么不坐着说话?外面忙完了吗?”

    刘琰呆呆看着她,还没开口,太后先皱眉道:“怎么头都没梳就跑出来了?”

    许京华摸一把头上辫子,嘿嘿笑了两声。

    刘琰回过神,起身给她解围,“殿前司还在追索叛贼余党,父皇让我先来见娘娘,回报一声,陪娘娘用个早膳。”

    他神色很平常,并不像遮掩了什么的样子,难道她误会了?他还没说那事?不过冷静想想,现在也确实不是说那些的时候,感觉自己可能想多了的许京华脸庞发热,忙说:“那、那就好,我先……”

    她指指通往后殿的门,“回去收拾一下。”说完不等太后和刘琰回答,扭头跑了。

    “这孩子,冒冒失失的。”太后摇摇头,“琰儿坐下说话。”

    刘琰依言在太后身边坐下,笑道:“京华一定是悬着心呢,不亲自来问一句,心里不安生。”

    “她就是爱操心。”太后此时不想多谈孙女的事,把话题转回去,问,“你刚才说楚询受了伤?要不要紧?”

    “伤得倒不重,但他为了士气,没有即时包扎止血,现在有些虚弱,太医说得好好休养。”

    “是该好好养着。”

    祖孙俩又说了会儿如今的局势,许京华才真正梳妆打扮好出来,太后叫传早膳,三个人一起用了膳,许京华正想细问刘琰,齐王来了。

    “皇兄给我安排了差事,让我先来给您报个平安再去。”齐王行完礼就说。

    太后点点头:“平安就好,去吧。”并不问是什么差事。

    齐王告退,刘琰道:“我送送五叔。”

    许京华看着他们叔侄两个出去,回头看向太后,还没等张口,太后就掩面打个哈欠说:“想知道什么,一会儿你自己问太子吧,我累了,进去歪一会儿。”

    夜里还瞧不出来,这会儿细看太后,确实面带疲惫,许京华忙说:“我扶您进去。”

    “不用,我还没到走不动的时候。”太后起身,也不让宫女扶,自己溜达着走了。

    过了一会儿刘琰回来,见只有许京华,还有点诧异:“娘娘呢?”

    “累了。”许京华打量一眼太子殿下,“你累不累?也回去睡一会儿吧。”

    刘琰在她旁边坐下,“我一会儿还得去崇政殿。”又小声说,“父皇到现在都还没合眼呢。”

    本来许京华有好多问题想问,真到了刘琰面前,一时又想不起该怎么问了,最后干脆问最要紧的,“这次总能抓住李家的狐狸尾巴了吧?”

    “希望吧,但目前看来,似乎只能拔掉李家长房。”刘琰依靠在椅背上,黑黑的眉毛微微皱起,似乎仍有许多烦恼。

    “为何?李家长房犯谋逆罪,不是该株连九族吗?”说书先生都是那么说的。

    刘琰摇摇头:“本朝没有那等严刑酷法,最多株连父、子、孙三族,李家早将这些思虑透彻,所以这次推出来的祸首是真定长公主驸马李欣。”

    “可是他的父族,不就等于李家这一支的全族吗?”许京华不解。

    “不不不,株连三族,并不是说三族皆族诛,而是株连到这三代人而已。其实若是子息兴旺的家族,这样株连的已经不少。”

    “那不是太便宜他们了?连他的亲兄弟都不能株连吗?”这段时间受了李家太多气,又有牛松和蓝家的惨案,许京华听说只是这样,心里实在不平。

    “这个你放心,父皇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不能杀,还可以流放,不够流放的,也能革除官职、永不叙用。”

    天下初定,皇上虽然恨李家恨到骨子里,也不能开滥杀之例,刘琰笑着补充一句:“其实把他们都发配到西北垦荒,他们才是生不如死呢。”

    “这倒也是,我听说西北早些年赤地千里、渺无人烟,多发配些鱼肉百姓的犯官过去,也让他们知道知道百姓的苦,挺好的。”

    刘琰笑眯眯地看着许京华,“看来你最近没有荒疏学业,成语典故都用得很好嘛。”

    许京华白他一眼:“多谢太子殿下夸奖。”

    刘琰受了这一记白眼,却满脸是笑,往她这边凑了凑,小声道:“你只扎个辫子也挺好看的。”

    “别提了,过后娘娘肯定得教训我。”

    “昨夜里徐若诚回去说,你第一句就问我怎么样了。”刘琰声音低低的,充满柔情。

    许京华却很不给太子殿下面子,“胡说!我第一句问的是‘外面怎么样了’。”

    太子殿下:“……”

    他满脸无奈,许京华偷笑一会儿,解释道:“其实是我前几日犯了回傻,忘了东宫还有个朝西的廷义门,怕你自己在东宫有……就问了娘娘,被娘娘好一通笑话。”

    刘琰却没笑她,正经道:“你不记得也不稀奇,毕竟没从那里走过。”

    “对呀。”

    “那你是第几句问的?”

    “啊?”

    “第几句问的我?”

    许京华斜眼看他,“堂堂太子殿下,能不能有点出息?还纠缠到底第几句。”

    刘琰笑道:“你不是一向都说我没有出息么?”

    他还理直气壮起来了!许京华懒得理他,另问道:“叔父做什么去了?”

    “查抄真定长公主府,还有桂王府和荣王府也要去搜检一下。”

    说到荣王府,难免想起陆璇,许京华问:“陆璇还在荣王府吗?”

    “我也不知道。问罪也且轮不到她呢。”

    “也是。侍卫司那边参与叛乱的有多少?杀声那么大,伤亡挺惨重吧?”

    “还好,喊声大是因为楚询带人断了他们后路,关了龙光门,将他们先锋与后军隔断了,先锋被关在圆壁城里,却不肯投降,还想一鼓作气攻破圆壁南门。”

    此刻大局已定,许京华听着却仍觉惊心动魄,“这些人也是死心眼,李家能给他们什么好处?”

    “大约许诺了高官厚禄,当时又无退路,只好向前。而且,”刘琰说到这里,轻轻叹息,“关在里面的将官,好几个和牛松都是生死之交,还有十几个敢死之士,原是他麾下兵勇。”

    这样的消息实在令人难受,许京华沉默片刻,突然反应过来:“他们这么拼命,难道牛松已经?”

    刘琰惊讶:“你……还不知道么?”

    “真的已经行刑了?”许京华难以接受,声音大了些,“明知是阴谋,为何还要上这个当?搭上这么多条义勇的性命?”

    “杀人偿命,牛松自己坚称是他打死人的,他又是在场官阶最高的……”刘琰紧皱着眉,“而且我们总要给段文振一个交代。”

    “而且不杀他,这些人也不会下定决心跟着李家谋叛,是不是?”许京华冷冷问道。

    刘琰望着她,一时不知该从何解释,恰好这时,外面有人进来回禀:“殿下,皇上召见。”

    “等我忙完再同你解释。”刘琰站起身,看许京华冷脸坐着不动,忍不住问,“不送送我?”

    许京华和他对视一眼,想想有些事也不是他能做主的,终于起来送他到殿门口,劝道:“累了就歇歇,人又不是铁打的,也劝劝皇上,别熬得太狠了。”

    刘琰心里松口气,笑着点头:“我知道。走了。”

    目送他离去后,许京华自己在窗边发了会儿呆,直到太后派人叫她,才回后殿去。

    “我听说,你为了牛松的死,和琰儿争执了?”太后一见她就问。

    许京华摇摇头:“他没和我争。”

    太后:“……”

    “我就是觉得牛松太冤枉了……”许京华坐到祖母身边,靠着她肩膀说,“那么多年战乱都挺过来了,却死在……”

    “好孩子,不难过,啊。”太后轻轻拍抚孙女单薄的后背,“宫闱之争,向来是血雨腥风,就算牛松幸免,也会有马松罗松,呼风唤雨的大人们,有的是办法将这些棋子赶入棋局。”

    太后轻轻叹气:“你以后会见得更多的。”

    许京华抱紧太后:“我不要。”

    太后低头看她:“真的不要?”

    许京华用力点头。

    “唔,那就说定了,你从此远离宫闱,出了孝就招个稳重踏实的女婿在家,好不好?”

    许京华惊住:“招、招、招什么……”

    太后一本正经:“唯有这样,你才能从你不想看见的这些事里脱身。如何?要不要同祖母订这个约?”

    许京华紧紧闭上嘴,不敢吭声。

    太后盯着她看了一会儿,问:“你是不愿远离宫闱,还是不愿招女婿?”

    许京华很为难,小声道:“我也不知道,娘娘,您能让我想想,再回答您吗?”

    “行啊,你慢慢地想,好好地想。以前我怕吓着你,只把不得自由这一桩坏处告诉了你,其实这深宫里啊,比不得自由可怕的事,还多着呢。”

    太后摩挲着小孙女的额头,眼神充满怜惜,“这地界,容不下心肠太过柔软的人,也容不下那么多天真良善,要么自个长出坚固冷硬的铠甲,要么……远走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