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京华郡主 > 第96章 矛盾
    太子殿下虽然被赶下了车,但下车之前好歹吃过定心丸,便心满意足地回宫了。

    他知道以许京华的脾气,像今天这样的事只能干一次,有第二回她肯定翻脸——其实今天她就有点真生气——所以刘琰老老实实在宫里呆了两天,直到许京华进宫给太后问安,才又去了她出宫必经之路,与她“偶遇”。

    许京华这天出来得早,看见刘琰也不意外,还叫着他一起去齐王府探望了齐王妃。

    齐王看见他们两个一起来的,很是奇怪,问刘琰:“不是忙着选太子妃呢吗?怎么你还有空往我这儿来?”

    “瞧王爷这话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您是不欢迎太子来呢!”齐王妃忙打圆场,“选太子妃又不用太子亲自去选。”

    刘琰笑道:“五叔就是不欢迎我,幸好有五婶主持公道。”

    许京华也跟着开玩笑:“你知道就好,以后叔父就要有亲儿子了,没空疼你这个侄儿。”

    齐王一下就听出她语气不对,比起以往实在过于亲昵,眼睛忍不住在她和刘琰之间梭巡。

    齐王妃明白丈夫的心思,放在原先,她是不会插手多管的,但如今她已怀有身孕,难免开始为儿女考虑,不愿得罪太子,便笑道:“其实王爷早在家里闷得狠了,只我这几日吐得厉害,才不曾出门去找你们。”

    她伸手拉过许京华,让她在自己身边就座,岔开话题问:“宋先生的喜事,准备得怎样了?”

    “都准备好了,只等吉日。宋先生本来也不想大宴宾客,酒席都没备下几桌,还是青梅姐姐说,不能把来贺喜的客人拒之门外,才又包下酒楼……”

    许府还在孝期之中,不便借地方给宋怀信招待宾客,西客院一共也没多大,至亲能坐下就不错了,其余宾客,只好都安排到附近酒楼去吃杯喜酒。

    齐王听着侄女说话,眼睛却一直望着太子侄儿,见他始终笑吟吟地看着许京华,心里不痛快,开口问:“那日你也去吗?”

    刘琰终于转头看向他:“当然。先生娶妻,我岂有不去道贺之理?”

    许京华听见这句,插嘴道:“我还请了段弘英,就是幽州来的旧友,叔父听说了吧?”太后都知道,叔父没道理不知道。

    果然齐王点了头:“听说了,他在国子监还待得惯吗?我听说有几个小子已经住不惯,开始夜不归宿了。”

    “叔父消息还真灵通。”许京华笑道,“那是段明他们几个,段弘英和他堂弟并没同他们一起出去鬼混。”

    刘琰眉毛一挑:“你们又见过了?”

    许京华斜他一眼,“昨日他去家里给我爹娘烧纸上香时说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刘琰脸上重见笑容。

    齐王把这番眉眼官司看在眼里,恨不得当场把刘琰赶出去,只碍于许京华的脾气,强自忍住,道:“这小子倒还知道礼数。行,你陪你婶娘说话吧,我也偷个空儿,好好疼爱我们太子一番。”

    看着叔侄俩离去的背影,齐王妃甚至比许京华还要担忧一些。

    “幸亏你来了。”齐王妃假意叹了口气,“王爷这几日,看我比嬷嬷们看得还紧,好多东西都不让我碰,还让我躺着静养,等闲不让下床,我躺得骨头都要散架了。”

    许京华是个小姑娘,也不太懂安胎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就问:“那太医怎么说的?”

    “他这么着紧,我又吐得厉害,太医也只好说静养了,可我倒宁愿出去走走,头也没那么晕呢。”

    “叔父是怕外面冷吧?也是心疼婶娘。您好好和他说,每日趁着午间暖和的时候,出去走走,不碍事的。”许京华劝道。

    齐王妃摇头:“我一说,他又要说我逞强。王爷一贯这样,对人好的时候,也不问问人家觉得好不好,总是一厢情愿。”

    她另有所指,许京华却没听出来,还劝她:“叔父不问,婶娘自己说嘛,我瞧叔父挺听您的。”

    齐王妃有点不好意思,忙说:“可别这么说,小事上,王爷不同我计较罢了。其实我倒还好,知道王爷是心疼我,不会怪他,但有时候遇上别的事,我就怕王爷一番好意,用错地方,反而弄巧成拙。”

    许京华听得一脸迷茫,齐王妃只得说得更明白些,“好比你和太子吧……”

    她正斟酌后面如何遣词,许京华已经露出恍然之色,齐王妃便笑问:“你是不是心里也嫌他多管闲事?”

    “倒没有……”许京华莫名有点不好意思,“我知道叔父是为我好,不过……”

    齐王妃拉住她的手,笑道:“不过你不觉得他管得对,是不是?”

    许京华默默点头。

    “这事我也劝过,可惜王爷认定了的事,轻易不改,只盼着你和太子不要因此同他生分……”

    “不会的,婶娘放心。”许京华听到这儿,总算明白齐王妃绕了这么一圈在说什么——她怕刘琰生叔父的气,以后叔侄两个不亲近了。

    齐王妃目的达到,也不再多言,另提起别的闲话说了几句,就又胃里反酸、想吐,让侍女扶着进内室了。

    齐王很快赶回来,许京华在这儿帮不上忙,便和刘琰一起告辞。

    “叔父和你说什么了?”

    今日外面不太冷,两人溜达着往外院走,许京华侧头看一眼太子殿下,“婶娘担心叔父管太宽,你会生气呢。”

    “我怎会生气?倒是五叔有点生气。”刘琰笑着回看许京华,“我和他说,是你叫我陪你一起来的。”

    许京华:“……”

    刘琰得了便宜卖乖:“要不是你叫我,我本来不想出宫的,这会儿大约正在东宫读书……”

    许京华没好气地打断他:“那可真是耽误太子殿下上进了,你快回去读书吧!”

    “我是说了气五叔的,读书哪有你要紧?”

    这种话他倒是张口就来,许京华横他一眼:“你不读书,我还得读书呢,没空招呼太子殿下。”

    刘琰也没勉强,问:“那你后日进宫?”

    许京华纳闷:“你不用做戏了么?”总跑宫道上等她,也不怕旁人看见?

    “不要紧,陆璇知道我心仪的是你。”

    刘琰说得坦坦荡荡,许京华却瞬间脸红,再不肯跟他说一句话,快步出去上了车,就叫赶车回家。

    马车很快出了齐王府,等到街市上的喧嚣传来,按着脸的许京华才呼出一口气,偷偷笑了笑。

    她这些天的心情都是这样,既觉得这番情意无法接受,又不能自已地为这番情意感到喜悦,想见他,又怕见他,矛盾到整颗心七上八下,难以平静。

    他要不是太子就好了——这个念头又一次浮上来,也又一次被许京华按下去。

    他要不是太子,她又怎会认得他,跟他这么要好呢?

    许京华轻轻叹一口气,略微有些惆怅。

    不同于她的惆怅,回宫路上的刘琰,正满心喜悦地回味她红着脸的样子。

    她没躲着他,也没疏远他,还为了他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脸红,心里应该是有他的吧?

    刘琰一时心潮澎湃,真恨不得立时就把李家连根拔起,从此只随着自己心意活。

    可惜李家比他想得要沉得住气,侍卫司那边,楚询虽然查到了些蛛丝马迹,却无关紧要;他这边,一日不定下李家外孙女做太子妃,李家就一日不会同他交底。

    到底怎么才能再推一把呢?

    太子殿下回去冥思苦想了几天,到底也没想出个万全之策,宋老先生大喜的日子却到了。

    想着段弘英也会去,刘琰早早就去见皇上,说想早点去许府。

    “黄昏才迎亲呢,你去那么早做甚?”皇上问完,自己琢磨一下,又笑了,“哦,你说的是去许府,怎么样了?京华回心转意了么?”

    想起父皇定下的期限,刘琰忙说:“她其实是有些害怕太子妃这个身份,又还在孝期,儿臣不想过于逼迫她……”

    皇上打量他几眼,笑道:“看来是有回转。好吧,左右就算议亲,也得等京华过了小祥之后。”又让徐若诚带齐赏赐,和太子一起去贺宋怀信。

    刘琰高高兴兴去了,哪料齐王也早早到了,见了他就拉着不松手,根本不给他去找许京华的机会!

    后来还是齐王妃打发人来请他们,刘琰才终于迈进许府正厅,见到许京华和……那两个姓段的。

    许京华把段弘英和他堂弟段亢介绍给太子跟齐王,两人先拜太子、再拜齐王,礼仪上倒没什么毛病,就是一头黄毛小辫扎眼。

    “你们就打算一直不换装束?”齐王左看看右看看,“这副打扮出门,可挺惹眼的。”

    段弘英见齐王果然如许京华说得一样年轻,又没什么威武之气,心里实在难有什么尊敬,便答道:“回王爷,小的们习惯了,不怕。”

    他直接说“不怕”,齐王一时也没话好说,只叫他们去西客院玩,那边热闹。

    许京华起身道:“我带你们去见宋先生。”

    刘琰也跟着起身:“我也去。五叔先陪陪五婶。”

    齐王两害相权取其轻,终于没再拦着。

    宋老先生几十岁了,第一回做新郎,气色很是不错,见了段弘英两个也很和蔼,还邀请他们傍晚一起去迎亲。

    半大小子都爱凑这种热闹,段弘英满口答应下来,还拍胸脯说:“先生放心,有我们在,再难叫的门都能打开。”

    “你还是算了吧!”许京华赶紧说,“韩家都是文人才子,顶多让宋先生多作几首诗,用不着你去拆门。”

    宋怀信哈哈一笑,打发段家兄弟去喝喜酒,却把两个弟子留了下来。

    许京华以为他有什么话说,谁知段弘英他们走了之后,宋怀信也站起身,说:“我还得去前面陪客,如曜陪殿下坐一会儿吧。”

    说完不等许京华答话,老先生就以少有的大步流星之姿,快步出了后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