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京华郡主 > 第70章 我不多情
    流芳院里有个大秋千架,上面并排吊了三个秋千,大公主远远看见,就跑过去要玩,四皇子也按捺不住,作为好兄长,刘琰当然不会拦着,还顺便给俩小的指派了专人照看。

    刘瑜不情不愿地跟着自己亲妹妹去荡秋千,眼睛却不肯从许京华和刘琰身上挪开。

    那两人正忙着打眼色,谁也没空看别人。

    许京华看着刘琰,下巴往秋千架那儿一点,刘琰摇摇头,脸稍微一偏,眼睛动了动。

    许京华就笑眯眯地走去旁边廊下——在她看来,刚才她和刘琰这番交流是这样的:

    “你不是也喜欢荡秋千吗?去吧。”“不去了,弟弟妹妹在呢,我不好意思。”

    刘琰也跟着她过去,在内侍搬来的椅子上坐下——在他看来,刚才他和许京华的交流是这样的:

    “你想不想一起玩?”“不了,让他们玩吧,我们旁边谈天多好。”

    看见两人打眼色的刘瑜,却这样认为:

    “我也想去荡秋千。”“别去了,让他们玩吧,咱们去说悄悄话。”

    所以在看到他们坐下后,刘瑜忍不住扬声叫许京华:“宜阳,过来荡秋千吧,这儿有个空着的!”

    谁也没想到二殿下会说出这么句话,一时都惊诧地望过去,连许京华都愣了愣,才答:“我天天玩,都玩腻了,你们玩吧。”

    刚站上秋千的四皇子差点笑出声,还是三皇子眼疾手快,说一句:“抓紧了!”就扶着他后背,把他推了出去。

    四皇子畅快大笑,嚷着:“再高一点!”

    二皇子殿下带来的尴尬气氛,终于在欢笑声中消失无踪。

    “听说皇上跟贵妃娘娘和好了?”许京华悄悄问刘琰。

    刘琰点头,却并不想就此多谈。

    “娘娘说不稀奇,贵妃娘娘毕竟服侍皇上十五年了,还生育了二皇子和大公主,皇上其实是念旧情的人。”

    “我知道。”

    “高穆也是一样的。”

    刘琰忍不住笑起来,“你是怕我不高兴,在安慰我吗?”

    许京华飞快摇头:“没有没有。”又小声道,“我是觉得,你好像格外不喜欢……”

    “嗯。”虽然不习惯,但刘琰觉得,对她没什么好遮掩的,“我小时候,她常常在我面前说,父皇如何疼爱喜欢刘瑜。”

    “这也太坏了吧?”

    在一个没娘又不跟父亲一起生活的孩子面前,说他的父亲多么疼爱喜欢自己的庶出兄弟,简直恶毒!

    “也就是你脾气好,换了我,肯定得找机会揍二殿下一顿!”

    刘琰扑哧笑了:“我还真想过,但没找到机会。不过我后来就想通了,她这种坏在明面上的,本质是蠢,倒不要紧,比那些口蜜腹剑的还好些。”

    “娘娘也这么说。”许京华转述太后的话,“娘娘还说,皇上这些妃子算省事的,当初先帝时,可比这险恶得多。”

    刘琰点头表示赞同,不料她接着说:“妃子多了,孩子也多,大家都想多从皇上那里拿好处,争来抢去的,本来不坏的人也变坏了。这么想想,我还真有那个什么……先见之明?”

    说完她还转头问:“我没说错吧?是叫‘先见之明’吧?”

    “是。”既然说到这里了,刘琰把心一横,接道,“我后来回去想想,也觉得你说得很对。”

    “什么?皇帝不能嫁吗?”

    刘琰:“……嘘。”

    许京华左右看看,身边只有翠娥和杨静,那俩人都东张西望、作什么也没听到状,就扑哧笑了:“放心吧,话是我说的,赖不到你头上。”

    刘琰苦笑摇头:“我不是说这个,我是说那句‘心得多宽,能容下这么多人’——就算真的有心宽似海、能容得下的,恐怕心里也不会不委屈,想想若我能如愿娶到钟情之人,难道舍得让她受这种委屈么?”

    他说这话时,始终望着许京华,许京华被他看得几乎产生错觉,以为这事同自己有什么关系。

    “嗯,你能这么想很好啊。”许京华移开目光,看向比赛谁荡得高的大公主和四皇子。

    刘琰却继续看着她,说:“我不多情,我知道世上有那么一个人,只要她肯嫁给我,别的什么都可以不要。”

    他声音很轻,也很温柔很真诚,但这话干嘛和她说?

    许京华不乐意听下去,抬杠问:“什么都可以不要?太子之位呢?也可以不要吗?”

    “……”

    太子殿下显然没料到还有这么一问,当场呆住,许京华坏笑:“以后记住,话别说这么满,要像说画画那样,给自己留个余地,哎,你画好了吗?”

    “嗯,画好了。”

    郑重许下承诺,却被调侃,太子殿下心里有点闷,哪有心思谈什么画?就随便答应了一句。

    许京华却很惊奇:“画好了?在哪里?带来了吗?”

    “没有,我可不敢拿到父皇和娘娘面前去献丑。”

    “你可以偷偷带来给我看啊!”

    “没法偷偷带,这么大呢。”刘琰伸手比划了一下,见许京华似乎有点失望,又问,“你想看?”

    “当然了,说了那么久,画完还不给人看,有什么意思?”

    刘琰心念一动,道:“不是不给你看,只是我一旦带着画来,父皇五叔他们肯定都要看、还要点评,画画我实在没法跟五叔比,他少不得要嘲笑我几句……要不,你去东宫看?”

    许京华惊讶:“我可以去东宫吗?”

    刘琰非常理直气壮地反问:“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当然可以!”

    许京华不太相信,狐疑地回头看翠娥,翠娥顶着太子殿下的目光,只能说:“娘娘答应了就可以。”

    “那还是不可以。”许京华转回来,“我就知道不可以。”

    “……其实可以,你为何这么笃定不可以?”

    “这还用问吗?你去我们家,叔父都嚷着要避嫌,东宫是我能随便去的地方吗?算了,下次你带去许府给我看吧。”

    “那还不如直接送给你做生辰贺礼。”

    许京华点点头:“也好。”说完觉得不对,“你不是说要送我弓箭么?”

    拐带失败的刘琰,只好好脾气地说:“都送。你不是说五叔要教你作画么?开始教了吗?”

    许京华脸色瞬间有点僵硬:“开始是开始了……”

    “嗯?然后呢?”

    “然后就结束了。”

    “怎么了?”

    “叔父说,他不想一世英名毁在我手里……我这种涂鸦式画法,需要一个更好的老师来教……”

    刘琰忍不住笑出声,许京华立刻怒瞪:“笑什么?人各有所长,没有画画天分而已,有什么好笑的?”

    “我笑你傻,五叔最爱欺负小辈,又没耐心,本来就不是一个好老师,你还跟他学画。”

    “你早怎么不说?”

    “我怕你不信。再说五叔挺护着你的,我还以为他会对你网开一面。”

    许京华:“……他是开了,直接让我出去了。”

    刘琰再次笑出声音:“所以我绝不会把画拿来给他看。”

    许京华斜他一眼,看在太子殿下难得笑得这么爽朗的份上,没和他计较。

    这一次因为还带了两个小的,皇上没有耽搁到天黑,晚膳前就带着孩子们走了。

    许京华在流芳院就拿到了刘琰的回信,两人还自在地聊了半天,这会儿便没有不舍的情绪,也不提出要去送了。

    齐王送完皇上一行回来,见侄女没在太后跟前,就笑道:“还是您高明。”

    “我也没什么高明的。你猜她这么早回房,干什么去了?”

    “不是累了吗?”

    太后摇摇头:“琰儿给她留了信。”

    齐王脸上笑容一下消失,“人都来了,还留什么信?这个臭小子!怪不得呢!”

    太后道:“我跟皇上说了,等他们下次来,留下琰儿住几日。”

    “您还要留他……”

    “这是我答应琰儿的。再者,你不觉得奇怪吗?琰儿这般人品,待京华又极好,她怎么毫不动心?”

    “她就是年纪还小,没开窍吧?”

    “你真是管都管不到地方。”太后摇摇头,“她还没识几个字,怎么突然学了写信,你就没想过?”

    齐王想了想:“不是宋怀信让她写信的吗?”

    太后看他真是一点儿都没寻思过,干脆直说:“不是,是她想给某个人写信,去找宋怀信现学的,有些不会写的字,还是宋怀信现教的。”

    “某个人?谁?”

    “我问过青梅,她说京华没让她寄过信,但那段时日,宋怀信曾经打发人往东宫送过一封信。今日我想起来问幽州的消息,才从皇上那里得知,那封信通过琰儿之手,送去了幽州。”

    齐王有点懵:“我有点没听懂,那个收信的人到底是谁?”

    “皇上说,叫段弘英,很可能是段文振长兄段文珍的孙子。”

    “胡人啊?”

    太后斜他一眼:“你就听出这个了?”

    “那还有什么?”

    太后拿起手边扇子往小儿子头顶一拍:“段文振杀兄夺位的事你都忘了?”

    齐王摸摸自己脑门:“那都多少年前的事儿了?一个小孩子能翻起什么浪花?”

    “这个小孩子是段勇保下来的,皇上正愁怎么把幽州拿回手中,如今只要段勇的儿子认了此事,向皇上投诚,别说浪花,千尺巨浪,也不怕翻不起来。”

    “是啊,皇上还把沈维派去了幽州……那胡人小子和我们京华?”

    太后一叹:“我就是担心这个。京华同我住了这么些日子,亲密是亲密了,却从不提她从小认识的玩伴,有时候我主动问起怀戎的事,她也都三言两语带过,段弘英这个名字,我根本没听过。”

    “但刘琰知道。”

    太后点点头:“我打算找机会问问他。”

    齐王琢磨了一会儿,“您刚才是想说,京华对刘琰没动心,可能是因为这个姓段的小子吗?我让王妃问问苗苗怎么样?她们两个好像谈了很多。”

    太后摇头:“不好。别难为人家孩子,京华好不容易交个闺中密友,问她都不如直接问京华。”

    “可是您问刘琰的话,不怕他顺势求您成全吗?”

    “他要求我,早就求了。”

    “我觉得不如不问。就算是又如何?一个在京,一个在幽州,京华看着也不像什么情根深种的样子,慢慢就忘了。”

    “若那孩子真是段文珍的孙子,你猜皇上会不会把他接到京城来?沈维启程去幽州之前,就给皇上出了个主意——给段部恩赏,特许段文振的子侄入京城国子监读书,皇上还没下旨,就是在等段弘英那边的确切消息。”

    齐王坐不住了,“那可不好。若这两个孩子真的有情,皇上知道了,只怕会……”

    扶持新的段部之主,怎么少得了联姻这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