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京华郡主 > 第66章 相见难
    其实上船以后,太后有提起,要不就把许京华他们叫回来,毕竟圣驾到了嘛。

    但皇上说:“不必,让他们玩吧,要是运气好,能打点野味回来,我们正好在娘娘这里蹭个饭。”

    齐王有点纳闷,陪着皇上说了会儿话,就找了个借口,拉刘琰去另一间舱室,叔侄谈心。

    “那两个小的过来,你一点儿都不知道?”

    当着他,刘琰没必要再伪装,皱眉摇头:“父皇这两日心绪不佳,大约也忘了。”

    “我问过刘瑜,他说是休沐日一早,徐若诚亲自去传话,让他跟刘琦,代皇上和你来给娘娘问安、侍奉娘娘左右、住上几日的。”

    刘琰扯扯嘴角:“还有我的事儿呢?”

    齐王伸手拍拍他肩膀,“你也别多想,这么吩咐,已经让你们兄弟分了君臣。皇兄定是忙忘了,我听说有人告计相公报私仇、残虐百姓?”

    刘琰点点头:“方才来之前,父皇已经免了高穆的三司使。”

    齐王一惊:“到如此地步吗?”

    “若不当机立断,只怕就要嚷‘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了。”

    “难怪皇兄看起来那么疲惫。可是免了高穆,变法这一摊谁来接?不会是宋老头吧?”

    “宋先生荐了两个人选,高穆也推举了继任者,但我觉得父皇没那么快决定,宰相们还有不同意见呢。”

    齐王摇头苦笑:“是啊。难为皇兄那脾气,居然忍着没发火。”

    刘琰低声道:“火早发过了,昨日当着我和宋先生,把高穆一顿痛骂,还摔了杯子,我本来不想给高穆求情,那个时候也没办法,和宋先生一起劝着父皇息怒……”

    “皇上是还想用高穆吧?顺便也让你和老宋,卖个人情给高穆。”

    刘琰有点惊讶,扭头看着齐王,齐王瞪眼看回去:“你用得着这么惊讶吗?”

    “我是惊讶五叔如此了解父皇,看来我以后得多和你请教。”刘琰笑道。

    齐王摇头:“和我请教什么,你问娘娘就是了,这世上没人比娘娘更明白皇上的心思。”

    刘琰却有点犹豫:“这样好吗?”

    “有什么不好?只要你们父慈子孝,娘娘定然知无不言。”

    隔壁舱室里,太后也在和皇上说:“……我如今别无所愿,只盼你和琰儿父慈子孝。”

    皇上道:“您别说这话,透着不吉利,怎么就别无所愿了?京华还没出嫁呢,老五也还没生子。”

    “他们还真不用操心,京华是个怎么都能把日子过好的,老五和朱氏情投意合,生儿育女早晚的事。”

    皇上便苦笑:“到了还是我最让您操心。”

    “谁让你是皇上呢?家国重担都在你肩上,我不担心你,担心谁去?”

    “好吧好吧,这次是我想得不周到。”皇上服软,“我是想着我和琰儿来不了,怕您惦记,就让瑜儿跟琦儿过来……”

    “这事本身没什么,但你怎么会忘了告诉琰儿?”太后说着看向旁边侍立的徐若诚,“连徐若诚也疏忽了?怎么都不提醒皇上一句?”

    徐若诚忙跪下请罪:“是臣失职,请娘娘责罚。”

    太后正色道:“你别嫌我小题大做,外头越是风大浪急,家里越要上下齐心,否则岂不给了他们可趁之机?这宫里人人都在揣度皇上的心思,一声咳嗽都能听出八个意思来——皇上背着太子打发二皇子三皇子去陪伴太后——你想想这话能听吗?”

    徐若诚汗如雨下——他没提醒皇上,未尝不是在揣摩皇上心思,此刻被太后点破,自是心虚,连连叩头请罪。

    皇上本来没把这个当回事——他这个皇帝当得够憋屈了,在外面看大臣脸色还不够,如今连儿子的脸色都要看了吗?此刻听太后说了另一面,才反应过来,确实有些不妥,遂道:“娘娘教训的是,徐若诚罚俸两个月,长长记性。”

    太后点点头:“起来吧,我知道你一向辛苦,但事有轻重缓急,你服侍皇上这么多年了,不该这么点儿事都分辨不清。”

    徐若诚忙说不辛苦,又再三请罪,太后摆摆手:“知道错了就好,这儿不用你服侍了,出去歇歇。”

    “去给太子请个罪。”皇上补了一句。

    徐若诚躬身答应,退出去找到刘琰,又跪下请罪。

    刘琰哪能真让他跪下,忙亲自扶住,笑道:“公公别折煞我了,这么点儿小事,哪里谈得上请罪?”

    边上齐王也帮着扶,“老徐你这是干嘛?还郑重其事的,以后有事记得往东宫打发个人、说一声就成了。快坐下,来,喝杯茶。”

    他按着徐若诚坐下,刘琰让人上茶,然后听齐王殿下讲了一通神都苑有什么好玩的,直到太后皇上打发人叫他们,才一同回去。

    “那几个孩子今日是去哪边打猎的?怎么还没回来?”太后问齐王,“你打发个人去找找。”

    齐王道:“就西北角的百兽园,应该往回走了,我打发人去迎一迎。”

    刘琰忍不住道:“我去吧。叫个人给我带路就行。”

    齐王笑道:“哪用得着太子殿下亲自去,你陪娘娘吧。”然后不等刘琰再说,就出去吩咐靠岸,安排人去迎许京华他们。

    刘琰这一口气憋的,好半天没上来。

    船靠岸后,他陪着太后和皇上回到望春宫,又说了会儿话,眼看着天色渐暗,人还是没回来,刘琰正有些坐不住,终于有人来回报说两位殿下和郡主已经回返,即刻就到。

    他又放心又喜悦,轻轻出了口气,转回头时却正好撞上齐王审视的目光,刘琰无辜地眨眨眼,笑问:“五叔发什么呆呢?”

    齐王皮笑肉不笑:“没什么,突然想起娘娘说,我们太子殿下想自己选太子妃,选得怎么样了啊?看中谁家姑娘了?”

    皇上看看齐王,看看自己儿子,侧身往椅子扶手上一靠,笑眯眯看热闹。

    “还没有眉目。等侄儿想好了,就来找五叔问计,五叔到时可别推辞。”刘琰说得意味深长。

    齐王哼了哼:“那你可快点儿——别忘了你是长子,下面刘瑜也十四了,你不着急定亲,人家还着急呢!”

    刘琰听得心中一动,未及细想,皇上就接话说:“是啊,瑜儿也十四了,要不……”

    话没说完,外面已传来杂沓脚步声和人声,接着有人进来回禀,说二殿下、三殿下、郡主回来了,皇上停了话茬,叫人进来,刘琰终于见到了许京华。

    许京华走在最末,她穿一身月白窄袖袍,头发虽然同男孩一样绾了一个发髻在头顶,额前碎发却梳不上去,这会儿被汗水打湿,分了几缕垂着,显得十分俏皮可爱。

    她进了门,眼睛在殿内一扫,就定在了刘琰身上,刘琰也正看着她,两人目光一撞,都笑了。

    这一幕皇上和齐王都看得清清楚楚,心情却截然不同,皇上高高兴兴让免礼,把许京华叫到跟前仔细打量。

    “十多天没见,怎么京华好像又长高了?刚才那么走进来,我还想这哪来的俊秀少年。”

    许京华摸摸自己的头,笑道:“没长高吧?可能穿靴子的关系,底儿厚。”

    皇上大笑:“这孩子说话真爽快,你们今日去打猎,收获如何?”

    许京华回头看一眼下首侍立的刘瑜兄弟俩,“二殿下好身手,猎了一头鹿,我只打到两只雉鸡。”

    皇上惊诧:“瑜儿猎的鹿吗?”

    “孩儿运气好……”刘瑜腼腆道。

    皇上高兴起来:“那可是难得,鹿在哪儿?”

    “在外面院里。”

    “走,去瞧瞧。”

    皇上要出去看他儿子打的猎物,除了太后,别人自然都得跟着去瞧。

    刘琰本来想落后两步,和许京华打个招呼,齐王却一把揽住他肩膀,推着他紧跟在皇上身后,愣是把他和许京华给隔开了。

    他心里恼火,又没法发,只能回头看一眼许京华。

    许京华听说皇上和太子来了,一路催马狂奔回来,身上出了一身汗,这会儿见着齐王动作,知道没法和刘琰说话,她跟了两步就停下来,指指自己房间,告诉刘琰她不去了,先回房更衣。

    刘琰笑着回过头去,许京华转身走回太后跟前,说:“娘娘,我先去洗把脸。”

    太后看着孙女红扑扑的脸,压下心中疑虑,点点头:“去吧。好好擦擦身上的汗,不用着急,收拾好了再过来。”

    许京华答应一声,脚步轻快地回到自己房里,洗脸擦汗换衣服,又重新梳了头,才溜达回太后那边。

    这时皇上他们也回来了,正商量鹿肉怎么吃,许京华坐到太后身边,仔细看了刘琰几眼,侧头小声跟太后说:“殿下果然瘦了。”

    “嗯。”太后点点头,“皇上也瘦了,国事繁重。”

    许京华没收到刘琰回信,也不知道他这些天过得怎么样,很想和他说几句话,可是这样的场合,两个人根本没机会交谈,到后来传了晚膳来,大家分餐而坐,更没法说话了。

    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觉得食不知味,眼睛不住往刘琰那儿瞟,刘琰也一样,虽然分着心听皇上太后齐王说话,眼神却总往许京华这儿送。

    每到视线相对时,许京华就会指指案上食物,示意刘琰多吃点。刘琰倒也听话,她指了什么,他就吃一口,但这般一心二用,他哪有心思吃饭,总是吃一口就算,倒弄得许京华更着急了。

    好不容易一顿饭吃完,天也晚了,皇上要起驾回宫,没说让太子留下,太后也没留太子,刘琰只得随皇上告辞。

    许京华熬了一晚上,到这会儿实在耐性耗尽,也不管那么多,直接开口道:“我送送皇上和太子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