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京华郡主 > 第47章 太子殿下万福
    和五叔谈了母后之死,刘琰心里只好受了一半,另一半仍梗得难受、不吐不快,而这一半,他只想说给身边这个人听。

    “她还会弹古琴,父皇说,母后怀我的时候,每日必要弹半个时辰琴给我听,希望我不要像父皇一样,不识音律。”

    许京华陪他一起望着城墙,默默地听。

    “她留下遗书,求娘娘抚养我,还说最好像对五叔一样管教,万勿因她之故,爱怜娇惯。”

    “她希望神都收复之后,父皇能将她葬在北邙山上,这样她就能一直看着都城和城中的我们”

    刘琰转过头,看向许京华:“父皇说,就算只为母后,我们也要让神都恢复旧日荣光。”

    听他声音突然多了力量,许京华回头笑问:“这是父子同心啦?”

    刘琰似乎有点不好意思,“以前……是我想得太多……父皇决定立我为太子了。”

    许京华惊喜:“那太好了!恭喜太子殿下!”

    刘琰笑着摇头:“现在还不能这么叫。父皇今日会与宰辅商议拟旨,明发诏令之后,才……”

    “反正已经定了,这里也没旁人。”许京华说着双手抱拳摇了摇,“以后还请殿下多照应啊!”

    “不,应该是请郡主你多照应我才对。父皇请宋先生做太子太傅,以后有甚疑难,我都要去你府里请教,你可不要嫌我打扰。”

    “请宋先生给你做老师吗?那怎么不干脆把他接东宫去?这老头儿,昨日回来居然一句话没提,嘴还挺严。”

    刘琰道:“宋先生不想耽误你的功课,而且我这边可能一时……”

    “等一下,那我们是不是就算同门了?”

    刘琰这会儿心情太过轻松愉悦,竟没察觉前方有坑,点头道:“当然。”

    “那你得管我叫师姐!”

    刘琰:“……”

    许京华挺直腰板:“我比你先拜师的,就是先入师门,是师姐啊!”

    刘琰正无言以对,齐王一行追上来了,许京华找齐王评理:“叔父,大殿下也要拜宋先生为老师,他比我晚入门,是不是该叫我师姐?”

    “当然了!”齐王忍着笑帮腔,“先入门为长,刘琰快叫师姐。”

    这叔侄两个联起手来,刘琰自知不敌,转身上马,“走啦,当心宋先生等急了,回去拿戒尺打你。”

    “你没大没小,不叫师姐,我让先生先打你!”许京华一边回嘴,一边上马追师弟。

    齐王旁边哈哈大笑,对这种情形十分喜闻乐见。

    许府就在城东北,进城后很快就到了,刘琰远远看见许府大门,和许京华说:“我就不进去了,娘娘叫我早点回去,父皇可能会找我。”

    “忙您的去吧!”许京华笑嘻嘻地一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又不是外人,以后你有空了,师姐家,还不是什么时候来都行?”

    齐王扑哧扑哧笑得开心,竟没察觉这话有什么不对劲。

    刘琰转头瞪五叔一眼,又对许京华说了一句:“那我先回宫了,等休沐日、等空了就来看你和宋先生。”才带着随从离去。

    他预计到之后一段时日,自己恐怕不会再像从前一样,按部就班读书,休沐日可以出宫访友,所以临时改口,却怎么也没想到,从这一日回宫,到再见到许京华,竟过了半月之久。

    这半个月里,刘琰先是正式被册立为储君,接着忙了些量身做太子冠服、搬入东宫等琐事,后面冠服做好,又正式行册封礼,去祭拜先帝和闵烈皇后,接见新任命的东宫僚属,等他终于能闲下来喘口气时,才发觉时间已经到了六月。

    “这段日子,宜阳郡主没进宫给太后请安么?”刘琰想起来问杨静。

    “回殿下,郡主隔一两日就会进宫问安,不过她来得晚,一般会陪着太后娘娘用午膳,那时殿下早就忙别的事去了。”

    怪不得他一次也没碰到,刘琰转头看看天色,“她上次什么时候来的?”

    杨静:“……昨天。”

    那今天是肯定不会进宫了,刘琰想想他明日要随父皇听政,就把钱永芳叫来,让他去跟乾元殿打个招呼,说自己要出宫去见宋先生。

    钱永芳去了一趟,回来时带了一筐新鲜水蜜桃,“皇上让殿下别空手去,徐公公说,正好有新贡上来的水蜜桃,就给小的带了一筐回来。”

    “那就都带着吧。对,昨天那个甜瓜也不错,还有么?”

    “有,小的这就去拿。”杨静颠颠去装了一篮子。

    刘琰留钱永芳守在家里,自己带着杨静和几个卫士悄悄出宫,招呼也没打一声就到了许府。

    青梅听说来迎接时,他还不叫声张,低声问:“郡主和宋先生呢?在上课么?”

    “是,在宋先生院里呢。”

    许府本来没有客院,也不能叫老先生去住后院,所以齐王接到消息,得知请了宋怀信来教许京华读书后,就把许府西面的民居买下来,收拾成客院,然后在西墙上开了个门,方便往来。

    客院有两进,许京华每日上课就在前面偏厅里,刘琰不叫旁人跟着,只叫青梅带路,悄悄到了偏厅门口,正听见里面许京华说话。

    “这诗写得不通。”

    这才半个月,她都会点评诗了?刘琰震惊地看一眼青梅。

    青梅低头偷笑。

    里面传来宋怀信明显压着火气的声音:“又不通?好,那你说说,哪里不通。”

    “凉如水就不通,水有冷有热,凭什么就说凉如水啊?”

    “我刚才说这首诗诗名是什么?”

    “《秋夕》啊。”

    “秋天的晚上,水凉不凉?”

    “看哪儿的水。我听说有一种汤泉,连冬天都是热的。”

    宋怀信好一会儿没出声,刘琰抿唇忍笑,等宋老先生出招。

    结果宋老先生还没开口,许京华就认为自己赢了,“其实这诗要改也容易……”

    里面啪一声,似乎是宋老先生拍了桌子,“你连杜十三的诗都敢改,我看你是……”

    “哎哎哎,干嘛?好好说话,不能动戒尺啊……”

    刘琰听着声音不对,忙重重落脚走了两步,到门前敲门:“先生忙着呢吗?”

    青梅也紧跟上来掀起竹帘,只见室内师生两个,一站一坐,站着的老先生手拿戒尺搭在桌上,坐着的少女上身后仰,紧紧贴着椅背,一副害怕状。

    一老一小同时转头,看到门外来客,老的有些惊讶,小的则纯然是惊喜。

    “这是哪来的稀客啊?”许京华跳起来,就要出去迎接。

    宋怀信戒尺一横,拦住了她:“怎么说话呢?还有仪态!”

    “哦……”许京华随便拉拉衣裳袖子,双手交叠在身前,屈膝向已经自己走进来的刘琰行了个礼,“太子殿下万福。”

    太子殿下吓得差点没把自己绊倒,还万福。

    “这是干什么?快起来!”

    许京华笑出声:“我就知道他会这样。”

    宋怀信:“……以后殿下习惯了就好了。”

    他说着放下戒尺,也向刘琰行礼,刘琰忙一把扶住,苦笑道:“我习惯不了,京华以前怎样,以后还怎样吧。”

    “礼不可废,平日礼仪粗疏,人多时必然出错。”宋先生不肯通融。

    刘琰偷偷向许京华摇头,示意她不要听迂腐老先生的话。

    许京华正打量他,太子殿下穿一身红色衮龙袍,腰间扎着玉带,意气风发、英姿勃勃,不过半月没见,却像长大了好几岁一样。

    太子殿下也觉着许京华好像哪里变了。她笑吟吟站在那里,还是穿孝,白绢衫儿、细麻布裙,通身一点儿纹饰没有,头发结了双鬟,两边各垂下一缕发丝,额前覆着短发,看起来像个少女。

    呃……她本来就是少女,但是之前太不像了,所以冷不丁这样,刘琰还有点不习惯。

    “殿下突然到访,可是有事?”宋怀信开口打破这诡异的安静。

    “哦,先生授为太子太傅,我理当上门拜访,只是这些日子忙碌,一直不曾得空,拖延到今日才来,还请先生勿怪。”

    宋怀信道:“殿下太多礼了,有甚吩咐,打发个人召臣前去东宫便是。”

    “那可使不得,天气炎热,怎能让先生奔波劳苦?还是我来看先生为好。”刘琰说着又看向许京华,“京华最近学业如何?我刚刚听见你要给杜牧改诗,你想怎么个改法?”

    许京华瞟一眼吹胡子的宋怀信,嘿嘿笑了两声,“很容易啊,改成‘天阶夜色如凉水’就好。”

    “噗……”刘琰实在忍不住,“亏你想得出来。”

    “怎么了?你不觉得改得恰到好处么?”

    宋怀信气得拿起戒尺一敲桌子:“许如曜,给我把这首诗抄二十遍!抄不完不许吃饭!”

    许京华:“……又来这招。”

    宋怀信:“再嘀咕就加二十遍!”

    许京华抬手捂住嘴,表示不说了。

    刘琰忍俊不禁,宋怀信却已转回头,冲他说:“请殿下去正厅奉茶。”

    “先生先请。”他来确实也有些问题要问宋怀信,便让宋怀信先走,自己跟许京华打了个眼色,才一同出去。

    许京华看着他们走了,自己坐回去,怏怏抄诗句。

    她几乎天天都罚抄写,已经习惯了,二十遍不算难为,虽然抄到后来,难免还是有点不认识自己写了什么。

    正写到第十八遍时,身旁窗子传来笃笃两声,她闻声抬头,一颗鲜嫩饱满的水蜜桃从窗缝送了进来。

    许京华惊喜地放下笔,起身擦了擦手,接过桃子,窗缝里露出半张笑脸,“抄完了吗?”

    “快了。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先生呢?”

    “先生累了,我劝他吃点桃子甜瓜,先歇一歇,待会儿再去找他请教。”

    这偏厅没有回廊,刘琰站在窗下,半边脸还晒着太阳,许京华就叫他进来,“你在那儿不晒么?”

    刘琰笑一笑,转身走开,很快又从门进来。

    许京华放下桃子,继续抄她的诗,刘琰走过来,随手拿起她抄好的看,“哎?你怎么写的‘如凉水’?”

    “啊?不会吧?”许京华一惊,站起来探头去看。

    刘琰却已翻过去,看下面的,“啊呀,你好几张写的都是‘如凉水’,重写吧。”

    许京华不信,伸手抢过一张,定睛看完,先拍了刘琰手臂一记,“我就知道你骗我!明明没写错。”

    刘琰哈哈大笑:“你跟宋先生捣蛋那会儿,胆子挺大的,怎么这会儿害怕了?”

    “那会儿是逗他,这会儿真写错了,不得重写么?”许京华松口气,坐下来继续写,“哼!半月不见,你这个殿下学坏了。”

    刘琰倚在窗边,看她一笔一划认认真真抄诗,笑道:“半月不见,你倒是学得挺好,运笔大有长进。”

    “学都学了……”许京华叹口气,“学不好也太丢人了。”

    刘琰笑了笑,没再打扰她,默默看她写字。

    艳阳从窗外照进来,将窗棂格子打在她身上,或明或暗,照得好像衣服也有了花纹。她神色专注,因而显出几分刘琰从未见过的文静,肤色好像白了一些,也不知是互相衬托得还是怎样,连头发都显得比以前黑、也多。

    刘琰的心跳莫名其妙就快了起来,方才被她打过的手臂,也突然发烧,好像被火燎了一下,让他忍不住想抚一抚。

    “我听娘娘说,你现在忙得很,又要随皇上听政,又要接见臣属,还要继续读书,”许京华说着抬起头,捋了一下鬓边那缕长发,露出一丝坏笑,“忙得都没空选太子妃了!是么?”

    她仰着头,眼睛亮晶晶的,里面倒映着刘琰的身影,他一时心虚,竟结巴了一下:“选、选什么太子妃……”

    许京华笑嘻嘻:“不选太子妃,你还一直打光棍不成?你就不要不好意思了,我都听娘娘说了。”

    刘琰听着话音不对,一下站直:“娘娘说什么了?”

    “说已经有几个人选了呀!你不知道吗?”

    刘琰完全不知道,他有点紧张又有点期待,“娘娘和你说过,人选都有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