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京华郡主 > 第39章 宜阳郡主
    “此事真的有百利而无一害。你想想,当初你偷跑出来,不管有什么缘故,回去总有些不好意思,是不是?”宋老先生拍拍屁股走人后,刘琰开始苦口婆心劝许京华。

    许京华嘴硬:“不是,没有!”

    刘琰笑,“好,就算没有。那你跑出来一趟,上至父皇、娘娘,下至五叔五婶,都担了不少心,现在你不但自己回去了,还带了个自己拜的老师,有向学之心,长辈们是不是会觉得你长大了,而倍感欣慰?”

    “会吗?”许京华很怀疑。

    “当然会!更不用说这个老师,是先帝和父皇一直想请却请不来的大才子,他做了你的老师,就算不入朝为官,父皇有甚疑难,也能及时顾问,你可帮了父皇的大忙呢!”

    许京华听出点别的意思,“是不是这老头儿还不想做官,先拿我扯幌子的意思?”

    “宋先生确实还有些顾虑。他虽制定了新法,却并不愿做那个亲自推行之人。”

    “为啥?”

    “因为自古以来,推行新法之人,多半没什么好下场。而且李相新丧不久,士族仍旧势大……”

    “那不是有皇上吗?皇上保着他不就成了?”

    刘琰苦笑:“但有时,皇上也会有保不住的人。”

    许京华不懂,不过刘琰不会拿这种事骗她,就说:“要是这样,只拿我当个门面,不逼着我读书……”

    “肯定不会逼着你,但读书是真得读书,老师没有拜假的。不过你拜师以后,可以同宋先生商量着来嘛,循序渐进,一日只学一个时辰,慢慢再加,不必像我们一样,整日都上课的。”

    这么听着倒还凑合,不用整日辛辛苦苦上课,回来还得练字背书,她对读书就没有那么抗拒了。

    “那你帮我跟他商量,还有,得事先说好,学不好不许打人。”

    刘琰失笑:“放心吧,他不敢的。这世上除了娘娘,再没人敢打你。”

    许京华听了这话,不但不喜,反而神色一黯,垂下了眼。

    刘琰这才发觉自己失言——这不是提醒她,敢说打就打的许俊已经离世了吗?

    忙接着说:“我答应你,一定帮你和宋先生商量,给你留出骑马散心的时间,好不好?”

    “还得帮我抄书做功课。”许京华立刻抬眼讨价还价。

    “呃……多的话……”

    “不多也得帮!”

    “好吧好吧,帮你。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去找宋先生拜师?”

    许京华双手环抱胸前,满脸慷慨就义的悲壮:“明天吧。抓回来我们就启程。”

    第二天早上,出发“抓人”之前。

    “这和我想的不一样。”许京华面色沉重,“我明明想的是,他要不来,我们就去绑了他走人!”

    “差不多差不多。”刘琰昧着良心说。

    许京华怒目而视,刘琰转移话题:“所以那时你就改了主意,决定回京了吗?”

    “你呢?”许京华反问,“心散好了?疙瘩也都解开了?”

    刘琰顿了顿,笑意收敛,道:“你呀,以后可改改这直戳人心窝子的毛病吧,我也就罢了……”

    许京华不服:“你先戳我的!”

    刘琰:“咱俩可以互相戳,但你……虽然没人敢打你,但回去以后,对着旁人,你……”

    “旁人心窝子在哪,我也不知道啊!”

    刘琰:“……”

    竟无法反驳!

    许京华赢了这一场,又高兴起来,拉着刘琰出门,把宋怀信找回来,拜了师,出城向南,回京去也。

    回程始终天气晴好,路上比来时顺畅得多,六天后,他们就到了孟州城,明日渡了河,跨过北邙山,就可以看到洛阳城了。

    刘琰到了这里,忽然有些近乡情怯。

    “咱们做个约定吧?”投宿在客店以后,他找到许京华商量,“路上我们谈的那些,回去谁都不告诉,好不好?”

    许京华还以为他说什么大事呢,“放心吧,我又不是你这种告状精……”

    刘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你说谁告状精?”

    “反正不是我。”许京华做个鬼脸,“走了,吃饭了。”

    刘琰跟在她后头,“你把话说清楚,我什么时候告过状?”

    “我忘记了,但你肯定告过。”

    “忘记了,你还说得这么肯定?你还有没有良心?”

    “有啊,我这不是答应你不说了吗?不过……”许京华在后院中间站定,侧身看着刘琰,“虽然你们皇家同普通人家不一样,但我还是觉得,一家人有什么话,都说开了,才是最好。”

    “有什么话?”刘琰问。

    许京华:“我哪知道你有什么话,你嘴严得跟什么似的,还叫我别说,你跟我说什么了吗?”

    刘琰皱起眉,脸上也阴云密布,许京华看他这样,不由叹口气:“还没回去呢,你就又这样了,到底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啊?同你母后有关吗?”

    刘琰沉默好一会儿,才说:“怎么可能无关?我这一生的命运,都会与她有关。”

    这话太深沉难懂了,许京华想来想去,也只能想到李家谋反那一节,“你别想太多,李家都没事,何况你呢?如果你心里有什么疑惑,不能对别人说,可以去问娘娘啊!她会告诉你的。”

    刘琰却摇摇头,说:“这话也不要告诉娘娘。”

    “你就想自己憋着是吗?”

    “也没有。其实在神农乡,看到乡农生活困苦时,我就已经想开了,我投了这样一个好胎,若是还自怨自艾,未免太不知足。有这精神,不如好好读书上进,将来也好帮上父皇的忙,使天下重现盛世。”

    这话说得太好了,许京华发自内心赞道:“有志气!是我小看我们大殿下了。”

    刘琰哼一声:“你知道就好。”

    哼完大殿下就一脸高傲地往前院走,许京华觉得有点好笑,却也真的佩服他,不是谁见了旁人的困苦,都会反思自己不知足的,更多人只会嘲笑欺压穷人,来让自己更富贵。

    “琰哥?”她突然叫了一声。

    刘琰立刻站住,僵了一会儿,才转回他那张看得出极力克制、想假装冷静、却仍带着震惊的脸,“啊?”

    “我觉得你一定是个好太子。”

    刘琰:“……别胡说。”

    许京华嘻嘻一笑,越过他,先跑去前厅吃饭了。

    刘琰站在原地恍惚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摇头失笑,跟着去到前厅时,被马车晃荡得总喊头晕的宋怀信也已在座。

    三个人吃过饭,宋怀信先开口:“京华明天把正经孝服换上,”又强调,“女装。”

    “哦。”

    “师长吩咐你,要答‘是’。”

    许京华倒也听话:“是。”

    “在外面,你同殿下说话,你啊我的,也便罢了,明日开始,只要有旁人在——我也算旁人——称呼必须得在意,开口必称殿下,自称要么称妾,要么称奴。”

    这些太后也教过她,许京华没打算反驳,刚要答应,刘琰先插嘴:“宋先生有所不知,这两天京中有消息来,父皇已下旨加封京华为郡主……”

    “郡主?什么时候的事?”许京华惊讶。

    宋怀信咳了一声:“位尊者讲话,不许插嘴。”

    “哦……是。”

    刘琰见不得她这垂头答应的样子,便要开口替她说话,宋怀信却先一步说:“殿下是否想说,京华身份尊贵了,您与她又有兄妹之份,不必多礼?”

    刘琰点点头。

    宋怀信摇头:“正因皇上加封京华为郡主,她更该谨言慎行,特旨加封的异姓郡主,若言行有差、当众失礼,丢的可是圣上与太后娘娘的颜面。”

    刘琰没话可说了。

    许京华倒不太在意,她既然决定了回来,就已准备好接受京里那些多得不得了的规矩——虽然只是表面上的。

    “我听先生的。”

    宋怀信很满意——这些基本礼节,他早就想教许京华了,可惜一上路,马车一颠,他就头晕,根本没精神教学生,如今眼看到京城,不能再拖了,他才先拣要紧的教。

    “你拜入我门下,我也没什么东西给你,先为你取一表字‘如曜’,盼你今后始终如艳阳般光华灿烂。”

    许京华根本不知道后面那个“曜”是什么字,但听宋怀信说意思很好,就欢欢喜喜应下来,还起身正经施了一礼。

    宋怀信更满意了,等许京华坐下,就转头对刘琰说:“殿下,皇上加封如曜为郡主,应当也有封号吧?”

    “有,父皇与宋先生不谋而合,给京华的封号是宜阳郡主。”刘琰笑着说完,又转向许京华,“宜阳原是郡名,如今已废郡为县,县治紧依京城,也暗合你的名字。”

    “那我回去得好好谢谢皇上。”

    “咳咳。”宋老先生又开始假咳嗽,“殿下也改改称呼吧,要么叫宜阳,要么叫如曜,她毕竟是女儿家,闺名不好到处叫的。”

    这是正理,刘琰虽然心中不舒服,也还是应了。

    但宋怀信得寸进尺,又明示暗示地请大殿下回避,想单独教导许京华,大殿下就不肯了,坚持装傻旁听,生怕这老头、不是、这老先生想把许京华教成个大家闺秀。

    还好宋怀信没那意思,只问许京华:“进宫见了太后娘娘和皇上,知道怎么办吗?”

    “认错赔不是。”

    “怎么个赔法?”

    “下跪?”许京华试探着问。

    宋怀信看了刘琰一眼,见他就是不肯走,只得继续问:“没别的了?”

    许京华不懂:“还有什么?下跪还不够吗?那多磕几个头?”

    “蠢材!不会哭吗?”

    “???”

    许京华震惊,再看刘琰,同样是一脸震惊,显然也没想到宋怀信会给她出这主意。

    “呵呵,先生您……”

    “我什么?凡事不要先想用力,能智取就智取,磕什么头?本来长得就一般,磕头破相了,嫁不出去怎么办?”

    许京华:“……”

    她现在很想知道,打老师,算不算,智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