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最后的道门追凶人 > 第102章 王老教授
    回到宿舍,我躺在床上,彻夜难眠。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二队物证科找到覃法医,从他那里拿到了验尸的时候与周教授一起参与的其他几名教授名单。
    周教授是生物学方面的权威,另外几人也是医科大的老教授,其中一人王教授还是病毒学方面的专家。
    “王敬远,男,七十一岁。哈尔滨医科大毕业后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后受聘于商省医科大任教,国家星火计划病毒防治项目商省带头人,南方病毒防治学会副会长,医学院院士。”
    哈尔滨医科大是国内医学实力排名前五的老牌大学,能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实力相当不俗,再他详细履历,他到商省任教是主动联系,主要原因是因为南方这些年频发流行病毒,比如禽流感、sars、猪瘟,并且艾滋也有高发势头,王教授为便于研究这才主动申请,这些年王教授为防疫抗灾作出过突出贡献,是个很有忧患意识和责任心的老教授。
    “就是他了。”仔细看了王教授的履历后,我决定向王教授请教一些问题。
    目前“诡尸案”进入明暗两条线。
    明线是专案组的老杨负责,他们目前是从尸源入手,所谓的“进化”既然已经进入到了拿活人实验的阶段,那么“活体”就应该不止只有一个,我们看到的那具“诡尸”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因此老杨他们就从失踪人口以及各大院校科研单位进的“实验尸体”这方面入手,虽然难度极大,但重案组能发动相当庞大的资源,倒也不失为一个方向。
    暗线是我和傅凌云两人,我打算直接从学术这方面入手,做这样的实验当然离不开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人才,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并不多,因此便需要交流,从权威方面可以很快地切入这个圈子。
    要怎么尽快的融入这个圈子,王教授至关重要。
    想了想,我又继续搜索王教授的个人爱好,王教授不大不小是个名人,很快就得出一些资料,“爱好:读书,书画,药膳……”
    与人交往第一印象很重要……好吧,我承认自己打算投其所好,送礼。
    读书不外乎送些好书,孤本古籍什么的最好,这些爷爷也留有一些,但是拿不准王教授喜欢什么类型,贸然送过去搞不好会适得其反,比如人家明明喜欢《圣女贞德》你偏偏送一本《**梅》,这不是牛头不对马嘴南辕北辙是什么。
    至于书画这些,爷爷还是留有几幅传家的,可这东西价值不合适,让人有**的嫌疑,王教授是个正直的人,携重礼上门,反坏了他名声。
    药膳这方面倒是可以供我发挥,我虽然不善药膳,爷爷也没留有这方面的方子,但是药王村最不缺的就是各种药膳。
    我从王教授的一些公开的影像里面发现了一个问题,他老人家移居南方,应该除了学术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些自身的原因,他似乎有“老寒腿”的毛病。
    药王村就有不少人家家里有祖传的药膳,专治老寒腿。
    再看天气预报,五天后会有台风过境,天气突变,说不得就会引发王教授的老寒腿老毛病,正合适。
    老寒腿是对“风湿性关节痛”的一种叫法,中医细分起来又可以分为“寒湿型”“风邪型”“血淤型”“气虚型”等等,需要辩证施治,一点点拔出湿毒,是个精细的慢活;西医称之为膝骨性关节火,病理上认为是一种免疫缺失症状,多以消炎为主。但不论中西医都极难根治。相对来说,药膳倒是个可以很好的抑制方法,前提是有个好的方子。
    事不宜迟,我连忙打电话联系老家的叔伯们,这两年多在省城学习居住,与老家叔伯爷辈联系少了些,临时抱佛脚,说起来惭愧。
    ……
    五天后。
    南方沿海的变就变,比翻书还快,昨天还热得人满头大汗,一夜之间便突降大雨,寒湿逼人。
    下午五时许,雨势稍停,我按响了王教授家的门铃。
    开门的正是戴着酒瓶底眼镜的王老教授本人,他见了我这个提着大食的学生,推了推眼镜凑近了问道:
    “小伙子你找谁?”
    我很有礼貌地问候道:
    “王爷爷您好,我是夏东阳的孙子,叔爷马九针是您的老朋友,马叔爷恰好前两天回老家得了一个治老寒腿的药膳方子,他说您好也好这口,特地送来请您品品。”
    马九针是爷爷的老兄弟,我来王教授这里之前特地请他打了个电话的。
    王教授听我这么一说,立即回忆起上午的时候马老确打过电话说要送他一份农村特产,顿时笑起来道:
    “这个老马,太客气了,你也有心了,来来来,坐坐坐。”
    我发现王教授引我进家的时候,腿有点跛,确实是“老寒腿”的老毛病又犯了。
    王教授的子女在外地工作,前几天老伴又去了儿子那边看小孙子,只他一个人在家。
    进到房间里才发现,王教授家里虽然宽敞,却是十分简单整洁,没什么奢华的装修,唯有一间书房里满满当当,老一辈知识分子大多如此,对于物质方面的追求并不上心,实是让人心生敬意。
    “叔爷说您是药膳方面的专家,让我考考您,看您能不能分辨出里面有些什么材料。”我将手里提着的食盒放到餐桌上打开,将里面的保温瓷盆拿了出来,一股异香弥漫,王教授立即难以抑制地看了过来。
    “不敢当,不敢……咦,这香味,别出心裁……竟然是……至少八年龄的狗肉…汤底是…鱼、羊…药引是,牛大力、透骨莲……嘶……还有至少三味药我分辨不出来……”
    俗话说“喝了狗肉汤,冬天能把棉被当”。由此可见狗肉的大热驱寒程度,尤其是加入了羊肉和鲫鱼熬制出来的汤底,缓冲了狗肉的大热使之温热之功能更加持久,辅助以秘传的药物,可以十分有效地克制住老寒腿的发作。
    另外还有“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的说法,这盒狗肉药膳的鲜美程度也堪称一绝。
    虽是小小一盆药膳却大有讲究,首先是选材要够硬,必须是五年以上的土狗,最好是黄狗,农村食货有言,“一黄二黑三花四白”,肉质结实弹滑。
    然后将狗勒死放血,狗毛烫拔干净,晾干后再用稻草(不能用喷灯)把狗的外皮烤成焦黄色,过水用刀刮一遍,使其变为浅黄色,再晾干涂抹蜜汁均匀。再用炭火烤至金黄,这时皮质已呈酥脆。
    接着将狗肉斩成块,用米酒腌半个小时,之后焯水、炒干、清洗、沥干,再放入羊鱼熬制成的鲜汤中炖上两个小时,最后加入药物包再小火炖一个小时,皮烂肉离骨即可得出肉香浓郁,汤色雪白的一锅好汤。
    此时的狗肉肉软皮糯,汤浓味鲜,肉香药香混合成一股奇异的香味,令人心驰神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