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我把崇祯当哥们,他竟想当我爹! > 第379章 造舰计划!
    朱慈烜是把郑芝龙上报的信息给当真了。
    他丝毫没有考虑,日本究竟能不能够完成这么宏伟的造船目标!
    好吧,船可不便宜,像是朱慈烜这种财大气粗的人物,也不过是计划造上十条盖伦船而已。
    日本一口气要造上几十条,这特么的不扯淡嘛?
    要知道,盖伦船可不便宜,就拿朱慈烜当下在建造的,在级别上,应该算的是五级风帆巡航舰的盖伦船来看,这种船只,排水量在六七百吨左右,装备火炮为自行设计的十斤炮,十五斤炮,还有二十五斤重炮,四十二门!
    建造这样的船只,配上武器,至少需要四五万两银子!
    这也就是说,幕府当下,发布的这个一国一船令,按照他们的大名数量来算,那么,他们光是花在造船上面的花费,就至少有三百万两银子!
    而且,考虑到日本的技术——朱慈烜这的技术,可比日本人高明多了!
    尤其是铸炮上面,朱慈烜的铸铁炮成本,比日本人的低了不知道多少!
    也就说,日本人如果造同样的船,花费只会更高!
    这么一来,四百万两银子都不定够!
    而且,船可不是建造好就行了的!
    一条盖伦船,你得配合上水手吧?
    像是这种五级巡航舰,一条船上面,至少需要一百八十名水手!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日本能够弄的到吗?
    所以,德川家光的这个造船计划,只能够是空想,大名们为了造船,只能够造那种,排水量仅有几十吨,一百来吨的小船!
    当然,朱慈烜一时半会琢磨不出来这个道理——他对日本这个对手,非常重视,竟然丝毫没有怀疑后者的能力,所以,在看完郑芝龙的奏报后!
    朱慈烜当即便一咬牙,心一横。
    朝旁边的朱纯臣道。
    “老朱,咱们大明朝,也得造船啊,咱们的海军实力,绝对不能够让小日本给赶上了!”
    “殿下,您,您这是?”
    看着眼睛都有些红了的朱慈烜,朱纯臣还有些懵逼,丝毫不明白,不就是倭寇那边要造船了吗?
    自家殿下,至于这么激动吗?
    “你还没意识到问题所在吗?咱们可不能够落后啊,尤其是水师,落后就要挨打!”
    朱慈烜感慨道,随之,咬牙切齿道。
    “本王也要造船,本王不只造小船,还造大船,一级战列舰,二级战列舰这种大家伙,造他个十条八条,三级四级,五级什么的,造他个百来条,劳资倒要看看,有这么多战舰在,小日本还能翻出什么风浪来!”
    好吧,朱慈烜要造的船有些多!
    要知道,一级战列舰的排水量可是高达三千五百吨的!
    装载火炮数量,一百余门!
    二级战列舰虽然差点,但排水量同样达到了两千吨,火炮数量近百门!
    三级战列舰排水量一千五六百吨,装载火炮六七十门!
    四级战列舰排水量千吨左右,装载火炮约莫五十来门!
    原本,朱慈烜是不打算造这么多的战舰的——大明没有海上威胁啊,来自于西方的列强,正搁那打三十年战争的,而且,可以预计的上百年时间里面,西方列强不太可能会把海军舰队派到大明这边来打仗!
    所以,没必要建造那么多的战舰!
    可现在不成了!
    小日本这个国家,竟然解除了闭关锁国,开始大踏步的向海洋进军,这能忍?
    朱慈烜可是见识过历史上的屈辱的!
    这不是,一冲动,朱慈烜也顾不上风帆战列舰是一种即将被淘汰的武器了,他在思索了一会,便拿起纸笔来,列出了一个大规模的造舰计划。
    建造一级战列舰,五艘,二级战列舰,十艘!
    三级战列舰,二十五艘,四级战列舰,三十艘,五级巡航舰,五十艘!
    共计一百一十条的宏伟造舰计划!
    这一百余条战舰,将在未来,三年内分批建造完成。
    预计总花费至少要两千万两银子!
    而且,这还仅仅只是造船而已!
    更甭提训练水手的开销呢,要知道,这一百多条战舰所需要的水手数量可不是个小数目,一条一级战列舰便需要八九百人操纵,二级上下级需要七百人,三级需要五百人,四级需要三百人,五级需要一百八十人!
    算下来,这些个战舰,建造完成后,大明需要培训出来超过五万名合适的水兵,才能够开动这个规模浩大,在建造完成后,足以位列世界第一水师的海军舰队!
    而训练这五万水兵的花费,数量更加惊人。
    三年内,培训出来五万水手,建造出来一百余条战舰,对于大明这个体量而言,不算问题!
    但问题在于,这其中的花费,每年投入的造船当中的,便需要六七百万两银子,投入到人员培训里面,数百万两银子,更甭提还要修建港口,泊位的花费!
    也就说,完成这个宏伟的造舰计划,大明朝廷每年要支出上千万两银子!
    而等到三年之后,水师成军,为了维持水师的战斗力,每年所需要消耗的钱粮,至少也需要五百万两银子!
    如果隔三差五,还需要再造个舰,添置几条战船,那花费就更多了!
    当然了,这笔钱粮,对于大明来说,也不是拿不出来——完成官绅一体纳粮后,整理盐税后,加上工商税,还有海关税收,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至少能够达到一亿两!
    这点钱,不是出不起!
    既然出的起,那就干吧!
    朱慈烜在心里想着,随之,便将一封报告,行文过后,派人骑快马,八百里加急,送往北京去了。
    与此同时,朱慈烜在写完奏折后,看着郑芝龙信中的那个日清条约,他思索片刻,突然间灵光一闪,笑吟吟的便开始在纸上,又写起了文章,当洋洋洒洒写完后,他将信纸递到了一旁的朱纯臣手上。
    “报社那边首次刊登的头版,就用这篇文章,其他的版面,则吩咐手下的刀笔吏,让他们写一下替朝廷的官绅一体纳粮张目,当然,也要侧面的,夸大一下倭寇的威胁,要教东南上下,都产生一种想法,觉得明天倭寇就从海上打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