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玉堂春满 > 第292章 峰回路转(一)
    雪椿看着暗暗咋舌。
    “费这样大的精神,只做个肚兜,穿在最里面,旁人也看不见,实在太可惜了。”她不由得道:“奶奶何不做件小衣裳,小少爷穿上了,1定很漂亮!”
    常晞却有自己的1套理由。
    “衣裳可比肚兜难绣多了。”她笑道:“况且小孩子长得快,衣裳1年半载的就小了,还不如做个肚兜,可以1直穿到两3岁呢。”
    众人都被她这话逗得笑了起来。
    “阿弥陀佛!”玉露更是双手合十拜佛道:“真真可怜了咱们小少爷,1件肚兜竟然要穿够两3年才罢!”
    “那是自然!”常晞故意1本正经地道:“这可是我做娘的1片心意,他穿够了,还要给他的弟弟妹妹再穿个3年,直穿到破了洞,露了肚皮,我才肯罢休呢!”
    这话1出,骊珠早已笑倒在1旁,玉露笑得直接坐在了脚踏板上。
    雪椿原本还不敢造次,见两个大丫鬟都笑得前仰后合的,她再也忍耐不住了,也跟着哈哈大笑了起来。
    来报信的婆子刚进院子,就被里头1片欢声笑语弄得怔住了。
    “今儿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她自顾自的嘟囔了1句,请守在门口的浅碧替她通传1声:“文家的媒人来了,要替他们家的大公子来提亲,正跟太太在花厅里坐着说话儿呢!”
    这么快!
    常晞笑着赏了那婆子2百钱:“知道了,那边再有什么消息,你再来回我1声。”
    那婆子谢了赏出去了。
    屋里的几个丫鬟还是头1回听说这个事,不由得围着常晞说起话来。
    “文大爷要来求娶咱们家2小姐?”骊珠奇道:“家里不是想在京都挑1位官宦人家的公子吗?”
    玉露却觉得这门亲事极好。
    “文大爷宽厚大方,咱们2小姐温柔和气,两个人在1处,这往后的日子肯定能过得好!”
    常晞也是这么想的。
    她吩咐雪椿:“去看看2小姐在干什么,若是没事,就请她到我这儿来坐坐。”
    她怕何姝1个人在屋子里,要是听到了什么动静,不免害臊,还是让她过来跟自己作伴的好。
    雪椿立刻答应下来,用手抿了抿微松的鬓角,又整了整衣裳,确认不会失礼,这才去了。
    *********
    当媒过程十分的顺利!
    文家请了新任的户部堂官之妻袁太太作为男方的媒人。这位袁太太跟邹氏差不多年纪,性子却是十分的活泼爽利,1张巧嘴妙语如珠,明明没见过何姝几面,却能把人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把个邹氏喜得无可不可,恨不能当场就点头同意下这门亲事。
    不过,她最后还是忍耐住了。
    按照常例,媒人上门提亲,女家总要矜持些,等到媒人第2次或是第3次上门时,才会点头同意。
    不过,邹氏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何家是满意这门婚事的,之后的几次登门,也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袁太太心知肚明,便也不再催促,笑着跟邹氏喝起茶来,说起京都最近发生的几件新鲜事儿,1直坐了快1个时辰,这才告辞回去。
    邹氏送走了媒人,立刻去了青荣居,把两人说的话细细地告诉了老太君。
    老太君闻言,却低头沉思起来。
    邹氏本来心里极高兴,兴兴头头地来回禀了这件大喜事。谁知婆婆的反应却大大出乎自己的意料!
    她1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
    1旁的林妈妈也不明所以。
    1切都顺顺当当的,怎么老太君反倒······
    等了片刻,邹氏才小心翼翼地开口询问道:“您可是觉得我跟袁太太说的话不妥当?”
    老太君回过神来,微笑道:“你做得很好,没什么不妥的。”
    待邹氏走后,老太君很快收敛了笑容,马上吩咐道:“晚上世子1回家,就让他立刻来见我!”
    林妈妈忙答应下来。
    晚间,何沐阳果然先到了青荣居,跟祖母说话。
    “······这户部侍郎袁大人是皇上亲口御旨提拔上来的,谁都看得出来,这位袁大人就是为了替宫里推行改制的。没想到文家竟跟他也是熟识······你看,圣上是不是想重新重用文家,这才1点也不避嫌疑,提拔了与文家交好的官员上位?”
    何家之所以着急把何姝嫁出去,就是怕她因改制1事受了家里的牵累,若是改制1事的背后还有文家的影子······那即使把人嫁过去了,也难保将来能不受到牵连。
    祖母的顾虑也不无道理。
    何沐阳沉吟道:“文家既然特意请了袁家做媒,就是想把两家的关系摆在明面上,开诚布公地告诉咱们,既如此,我若是私下派人去查,反而落了下乘。还不如去当面去问文姑父,看文家到底是何打算。”
    “可万1文家有所保留,不肯和盘托出······”老太君有些犹豫。
    何沐阳笑道:“如果文家有意隐瞒,就不会特意请袁家出面来说媒了。”
    这倒也是!
    老太君笑道:“那就依你的主意办吧。”
    何沐阳当晚就让杜林准备东西,次日便告了1日假,去了帽儿胡同见求见。
    像是对他的来访早有预料似的,文1博丝毫没有露出惊讶之色,只是笑着让何沐阳在自己身侧坐下了。
    “圣上确实就改制1事,问过宏儿他祖父的意见。”文1博不等何沐阳相问,便率先开口道:“本意是想通过他老人家在朝中的影响力,争取到文官们对改制1事的支持。可我父亲只是说‘事缓则圆’,委婉地劝圣上不可操之过急。”
    原来文家并不赞成圣上的政见······
    何沐阳沉吟不语。
    坐在上首的文1博端起手中的天青瓷盖碗,浅啜了两口,才接着道:“其实,家父并不是反对改制,而是不愿动用关系,去跟朝中的诸多官员打招呼。”
    文姑父这番话另有深意。
    1旦文家替皇上出了这个头,万1改制不顺利,宫里可能会认为是文家不肯尽全力,这才导致了新政推行受阻。
    可1旦文老太爷真的说动了朝中百官,文家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只怕更会让宫中忌惮,文家从此更会被置于炭火之上,不得安生······
    左也难,右也难,所以文老太爷才干脆表态说不赞同,只有这样,才能把文家摘出去。
    不愧是历经两朝的元老,做事深谋远虑······
    既有如此远见,那他们何家的担心就成了多余的了。
    何沐阳心下1片雪亮,只觉得旁的话都不必再问了。
    可文1博不知道是怕何沐阳不相信,还是担心他没听懂,便继续解释道:“我父亲已经年逾8十了,又早已致仕多年,圣上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是提前给他透了个音,说为了推行改制,6部9卿的人还得动1动。我父亲闻音知雅,立刻给当时在工部担任要职的常家大老爷和少数的几个6部堂官带了信,提醒他们尽早抽身,免得卷进去,也免得圣上还要为该如何处置他们而为难。”
    何沐阳不禁微笑起来。
    难怪当时常大伯父态度摇摆,1开始到处托关系,1心想摆平放印子钱的案子,保住官位;后来却又1反常态,突然上表请求致仕。
    毕竟自己主动请辞,和圣上下旨罢黜,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于是,何沐阳笑着问道:“文、何两家联姻,不知文老太爷可有什么话要嘱咐我?”
    1句话就问到了关键······
    文1博眼中的赞赏之意更深了。
    “凡事都讲求平衡,文家只1味低调,也未必能太平无事。”他捻须微笑道:“如今朝中还有人认为我们是表面退让,实则是想韬光养晦。因此,我父亲的意思,宏儿常年在京都,与你们家关系亲近些也是人之常情,这门亲事只不过是亲上加亲,仅此而已。”
    何沐阳马上笑道:“那是自然。越是这样顺其自然,越能显出文、何两家心怀坦荡,并没有其他的目的和深意。”
    “不错!”文1博道:“我们请袁大人提亲,也正是这个意思。他虽是我父亲的旧识,可更是深受皇上信任的宠臣,这件事他知道了,就等于皇上也知道了,他既然敢答应替两家做媒,就足以说明皇上对我们两家联姻的态度了。”
    听了这番剖析厉害的话语,何沐阳的眼中闪过1丝异彩。
    文家行事如此精明,又张弛有度,有了这样得力的姻亲,于何家而言也是1件好事!
    于是,他立刻站起身来,向文1博深深行了1礼:“家妹年轻,遇事多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要拜托您和姑母多多看顾了。”
    文1博大大方方地受了他的礼,随即把手里的盖碗轻轻1抬,笑道:“宏儿那孩子粗犷有余,细致不足,以后他们在京都常住,还要请何家多多照应才是。”
    两人的对话,明面上说的是文宏和何姝,其实是暗指文、何两家。
    都是聪明人,也不必再多解释什么,彼此就都心照不宣了。
    恰在这时,外头传来了文姑母温和端庄的声音:“已经午正了,午饭摆在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