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玉堂春满 > 第217章 做客金家(一)
    “深色的耐脏。”他不以为意地道:“沾染上血迹也不容易被察觉,否则两军交战时,你哪里受了伤,敌军将领看得1清2楚,那就被动了。”
    常晞沉默了。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竟会是这个原因。
    这就是在军营中摸爬滚打多年,才能养成的习惯吧······
    她决定尊重。
    于是她想了想,笑道:“箱子里那么多衣裳都没穿过,实在有些浪费,我看以后还是少做几件吧,在针脚上多下些功夫,穿之前再多揉1揉,就会更像旧衣裳1些,你穿起来也舒服。”
    这样的小事,何沐阳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他在想另外1件事。
    “晚间下值时,我碰到了大伯父······”他斟酌着道:“他带了大舅兄和4舅兄来给我接风,我瞧他比前两年见面时瘦了许多,鬓边也添了好些白发,好在精神还算不错。”
    常晞心里咯噔1下。
    “当初家里糟了事,他难免操心,好在如今都顺过来了。”她接着问道:“大伯父都跟你说了些什么?”
    “就是让我用心当差,还提醒我不要被卷进宫闱之事里,明哲保身要紧。”
    没有提什么出格的要求就好······
    常晞松了1口气。
    翻了1晚上的箱笼,身上不免沾了些灰尘,她准备好好洗个澡。
    待她走后,何沐阳脸上的笑容微微收敛了些。
    大伯父虽然没有明说,可大舅兄却两次提起了今年米价贵1事,看样子是想在内府库里挂个卖皇米的许可凭证,承包些国家粮库里的低价大米,运到外地卖钱。
    事儿倒是不难办,自己是常家的女婿,为岳丈1家出力也是理所应当,他只是怕常晞的心里不好受。
    谁会愿意娘家人不能给自己争脸,反而主动来求婆家帮忙的?
    第2天他就跟杜林说了1声,叫他先封1份礼,送去内务府总管梁瑞吉的府上。
    “要是2奶奶没有问起,就不必特意惊动。”
    杜林当然不会傻到去追问理由,只是恭身应是。
    --------------------------------------------------------------------------------
    转眼就到了去锦乡侯府赴宴的日子。
    常晞穿了件杏白色的中衣,外罩着1件真紫色的云锦对襟褂子,底下是杏黄色的织银撒花综裙,雍容矜贵又不失稳重大方。
    衣裳是邹氏提前看过的,不过此时真的穿在常晞身上,还是让邹氏觉得眼前1亮!
    “这衣裳做得漂亮,头饰也搭得好!”她笑得很温柔。
    常晞今天戴的是1朵做工考究的山茶绒花,1对赤金镶黄玉的垂珠步摇,两条流苏长长的垂至肩头,行走间却几乎不见摆动,更加衬得她仪态端方,气度不凡。
    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邹氏突然吩咐甄妈妈:“我那里还有1串黄玉手串,跟这步摇倒像是1套的,快去找出来给2奶奶戴上。”
    东西很快被拿了出来。
    手串上的黄玉颗颗有莲子米大小,质地非常的通透,1看就价值不菲。
    “太太······”常晞下意识的想要推辞。
    “没事,没事!也不是什么顶稀罕的物件,给你带着玩儿吧。”
    她说着,就亲自替常晞戴在了左手的手腕上,仔细端详了1番,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婆媳两个坐着同1辆车,大奶奶自己1辆车、萧合环和何姝共坐1辆车,1行女眷往锦乡侯府去了。
    路上,邹氏主动问起常晞:“逸养斋住得可还习惯?”
    “挺好的!”常晞笑得很愉快:“2爷在屋里铺了火炕,很暖和。花房每日都有鲜花送去,借着地龙的热气,开得很好,连熏香都可以省了。今年院子里新添了1株西府海棠,也长得很好,就是还细些,等明年开了春,我们在院里摆两桌酒,再请您过去赏花。”
    她的眉宇间1片清明坦荡,看得出来,说的都是真心话。
    “你这孩子,倒是个惜福的!”邹氏感叹。
    逸养斋比老大住的领翠轩还要小1些,她原本还担心2儿媳妇会因此而不满······没想到她不仅没有1句抱怨,还把小日子经营得有声有色。
    她心里非常欣慰,脸色就更加柔和了。
    “我见你屋里1向是用香料的,怎么如今改成养花了?”她目含关切。“是不是体己银子不够使了,这才俭省了香料银子?要是缺什么,1定要告诉我,别委屈了自己。”
    常晞心里非常感动,忙笑着道:“我1个月有2十两银子,足够用了。我是看家里的花房养的花很好,这才摆到了屋里,夏天还是会改用香料的,夏天在屋里养花,容易招小虫子······”
    两人1路说着闲话,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锦乡侯府。
    金夫人穿着1身柿红色绣喜鹊登枝的织锦通袖袄,领着两个儿媳妇亲自在2门上迎接。
    “你们来得正好!”金夫人长着1张圆圆的脸,未语先笑,看上去十分亲切:“6川伯吴老爷1家子刚到,吴夫人正在里头厅里坐着说话儿呢,你快过去吧。”
    话音还未落,她的视线就被站在邹氏身后的常晞吸引了。
    “这就是你家的新媳妇吧!”她打量了常晞两眼,有些惊艳地道:“上次你们老2大婚时见过1面,小半年没见,倒是出落得越发水灵了!我都有些不敢认了。”
    金夫人说的是客气话,可邹氏却还是很高兴。
    “你这两个媳妇儿不也是1对美人胚子。”她笑着夸奖金家的两位奶奶。
    常晞的目光也跟着落到了两位奶奶的身上。
    金家大奶奶的年纪看着比常晞大几岁,穿着件藕荷色的净面夹袄,气质很端庄;
    2奶奶才不过十4、5岁的年纪,穿着1件豆绿色的对襟褙子,梳着个双螺髻,身量纤纤,眉目如画,像1朵含苞待放的玉兰花。
    确实是难得1见的美人。
    何家的妯娌几个纷纷上前,互相见礼。
    金桓跟何沐阳私交甚好,因此金大奶奶对常晞也另眼相看,笑着跟常晞点了点头,态度很友善。
    大奶奶马上拉着金大奶奶说闲话儿:“上次听我们大爷说,世子爷新得了1个前朝的湘妃竹笼子,可是真的?”
    萧合环听着眉头微皱。
    买蛐蛐笼子又不是什么正经事,这个时候特意拿出来说,岂不是惹人非议,叫旁人以为金家世子不学无术?
    常晞也觉得大奶奶这话说得不妥当,就望了邹氏1眼。
    “这会子客人多,我们也别挤在人家门口了,还是先进去坐坐吧。”邹氏淡淡地开了口。
    大奶奶有些讪讪然。
    “何大嫂子的消息倒是灵通,确实有这么1回事。”金大奶奶笑着引领众人往厅里去,口里答着大奶奶的问话,眼睛却看着常晞和萧合环:“听说是从南大街的古董铺子里淘来的,他宝贝得什么似的,后来我们老爷过寿辰,他就把那笼子也送给老爷作为寿礼了,如今应该还摆在上房的多宝架子上呢。”
    既然是赠给了长辈,那就是为了尽孝了。
    金大奶奶短短的1句话,既缓解了大奶奶的尴尬,又委婉的向众人说明,自己的丈夫并不是只知道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
    这也是个能干的。
    常晞对她的好感大增。
    1旁的萧合环则是跟金家2奶奶说起话来。
    “你娘家母亲和哥嫂今儿也来了么?”
    金2奶奶甜甜的1笑,摇头道:“哥哥带母亲去江南看大夫了,嫂嫂在家里照看还没满月的小侄女,也不能来了。”
    两个人好像很熟悉的样子······
    金大奶奶见状,低声向常晞解释道:“我这弟妹的娘家姓邹,曾经是永宁侯府老侯爷的部下。”
    常晞闻言心头1跳。
    “我娘家有个妹妹,嫁到了山东泰安的邹家,那家的老爷单名1个‘林’字,从前是萧老侯爷手下的千户。”她提起了常晴的婆家。
    “真的吗?”金2奶奶惊讶地捂了嘴,片刻后才道:“那是我的远房表叔,当年和我父亲两个人1前1后进的军营,后来我父亲退役后回了建安,两家离得太远,渐渐的就少了些来往,不过逢年过节时,邹婶母还是会托人带节礼给我们的。”
    她的眼睛闪动着愉快的光芒,常晞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这世界还真是小!
    有了这1层关系,金2奶奶也跟常晞亲近了起来。拉着她的手,小声问她关于泰安邹家的事。
    到了待客的敞厅里,只见已经坐了十23位穿金戴银的妇人,屋内单独设了1架大立屏,小姐们或是跟着自家长辈,或是在屏风的后面坐着,各自找了认识的姐妹互相说话。
    这场景像极了她当年刚进京都时,去建平伯府做客时的样子。
    当时同桌说笑的小姐们,如今却都已经嫁做人妇,也不再像从前那般,只会关注谁家的戏子唱得好,谁家的厨子手艺佳之类的事了。
    萧合环似乎也有所感,站在常晞的身边微笑道:“时移世易,1切都已经不同了。”
    是啊······
    不过,凡事有好也有坏。就像当初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会重新嫁回京都,有了何沐阳这么1个出色的夫君,还跟曾经那么不对付的萧合环做了妯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