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从灾民到皇帝 > 第二百五十一章 案件审理
    正月初4,天色亮堂堂的。
    今天,官员休沐结束,朝野瞩目的毅亲王世子案,正式开始审理。
    廷尉署的正堂之上,朱紫蟒袍的坐了1大堆人。
    正堂上是主审官,如今新任廷尉署廷尉楚玄芳,在他身边,则是大宗正齐洋以及御史台派来的御史。
    往下数,1人身着内宦袍服坐在下首,则是代表天子前来监审的小德张。
    本来按照天子的意思,是让宗正为主审,廷尉和御史台协审。
    但是大宗正齐洋听从了父亲礼亲王的建议,找齐枫再3推辞,所以最终改为了由廷尉署主审。
    这么多年来,还是第1次有宗室被廷尉审讯。
    大堂两侧,原本应该是3班衙役站立的地方,此刻摆满了座椅,1位位身着蟒袍的亲王端坐,相互交头接耳。
    基本上除了尚在病中的毅亲王,其他的亲王,今天都到齐了。
    眼见时候差不多了,廷尉楚玄芳起身,朝着两侧的宗室亲王们拱手为礼,道:
    “诸位王爷,今日本官奉诏,代表廷尉署,会同宗人府,御史台,主审荣郡王,阳郡王于正旦日奉天殿中,举告现毅亲王世子齐斌谋害长兄前毅王府世子齐桂1案。”
    “开审之前,本官有1句话要嘱咐,诸位今日皆是过来听审,并非监审,更非协审,因此,开审之后,请诸位王爷切勿擅自干预审讯。”
    对于他的这份告诫,底下的诸王毫无表示,就跟没听见1样,1时之间,场面不由得有些尴尬。
    最终,还是礼亲王轻轻咳嗽了两声,诸王才算是给面子,勉强安静下来。
    总算是维持好了秩序,楚玄芳重新落座,惊堂木1响,这件案子的审讯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原告荣郡王和阳郡王,被告毅亲王世子,早已经在外头等候许久。
    随着楚玄芳1声令下,几个人同时被带上堂来。
    几个人都是尊贵的郡王,自然不可能和寻常审讯1样,先来个下马威,打1顿杀威棒。
    相反的,还得好好的给几位郡王爷搬椅子落座。
    3天没有见面,这3兄弟不仅没有变得心平气和,反而更加相看两厌。
    荣郡王和阳郡王自不必说,他们1向和毅亲王世子作对,1进大堂,就恶狠狠的盯着对方,好像要吃了他1样。
    至于毅亲王世子,都到了这个地步,他也不必再保持平常的爱护幼弟形象,胖胖的脸上毫无1丝笑意,冷哼1声,转过头去不再看他们。
    因为大致的情形,荣郡王2人在殿前都已经说明,也不必再次赘言,楚玄芳便直接转向毅亲王世子。
    他首先从身旁拿出1叠奏疏,送到毅亲王世子的身前,问道:
    “毅亲王世子齐斌,这几份奏本,分别是德化元年,德化2年,德化4年,毅亲王府向朝廷所上的贺表及请安疏,请世子核对,是否为世子亲笔所写?”
    毅亲王世子翻开看了两眼,便点了点头,道:
    “确是我亲笔所写。”
    书吏收回奏本,然后重新拿出1份信封,将信纸摊开,摆在毅亲王世子的面前。
    楚玄芳继续问:
    “这份诗词,经廷尉署鉴定,其纸质,墨质,均可推断出,乃是十余年前所写。”
    “经廷尉署,御史台擅长笔迹之书吏联合鉴定后,认定这份诗词,和方才本官出示给世子所看的奏疏,乃是出自同1人之手。”
    说着,楚玄芳拿出1份公文,展开对着底下的宗室亲王,道:
    “诸位王爷请看,此乃廷尉署,御史台联合做出的鉴定公文,鉴定过程,全程由德公公监察,绝无违规之处。”
    说着,将目光投向1旁的小德张,小德张见状,微微点了点头,表明楚玄芳所言不虚。
    见此情况,底下的宗室诸王,皆是不约而同的皱起了眉头,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
    楚玄芳的惊堂木重新1响,大堂当中安静下来,他再度转向毅亲王世子,开口问道:
    “既然世子承认,刚刚展示的奏疏,皆是世子亲笔所书,那么按照这份鉴定文书所写,诗词与奏疏出自同1人之手,便足可证明,这份诽谤先帝的诗词,乃是世子亲笔所写,请问世子,对此有何辩解?”
    面对楚玄芳的质问,胖胖的毅亲王世子并没有像当时在奉天殿中1样慌乱,反而是1甩袖子,冷声道:
    “本世子早就说了,这是诬陷,这份诗词,本世子不知道从何而来,本世子也从未写过如此大逆不道的诗词。”
    “至于它为何和本世子的笔迹相似,这是你们宗人府和廷尉署该去查的事情,与本世子何干。”
    毅亲王世子这副有恃无恐的样子,让楚玄芳略微有些意外。
    他本以为,毅亲王世子至少会有些紧张的,却没料到,面对如此铁证,他还是敢如此理直气壮的否认。
    要是换了普通的县衙府衙审案,有这种证据,差不多就该上刑审问了。
    但是如今面对的是天潢贵胄,自然不能如此。
    他叹了口气,你嘴再硬又如何,你又怎能知道这1次陛下掌握的证据,可不只是物证啊!
    他搁下手里的鉴定文书,沉吟道:
    “既然世子矢口否认,那么敢问世子,德化十1年的正旦,世子在何处?”
    闻言,毅亲王世子的平静的神色,终于变得有些紧张起来,开口道:
    “如此久远的事情,本世子如何记得,但既然是正旦,大约,本世子是陪着父王1同欢庆的吧。”
    “1同欢庆?”
    楚玄芳怜悯的看着对方摇了摇头,道:
    “既然世子不记得了,那不如听听本官的调查结果。”
    说着,楚玄芳同样又拿出几份文书,在堂上展示后,送到了毅亲王世子的面前,开口道:
    “世子可以看看,这是德化十1年,当时的京兆府尹呈递上来的当年刑案卷牍,上头记载了1桩宵禁斗殴案件,发生在正旦深夜,案犯声称,之所以犯了宵禁,是前往酒楼,参与世子举办的宴会。”
    “还有,这是乾京城内1家酒楼的账册,上面写明了,德化十1年正旦,当时的毅王府2公子齐斌,也就是世子你,曾在酒楼当中饮宴。”
    毅亲王世子的脸色有些不好看,眼中有些慌乱,含糊道:
    “这么多年了,本世子怎么记得清楚这些事情,或许,是去饮宴了吧?”
    见此情况,楚玄芳乘胜追击道:
    “并非或许,而是确定,世子当时就在酒楼饮宴,并且,这份诗词,就是当时世子亲笔所书!”
    毅亲王世子脸色1白,但是仍旧强撑着,道:
    “即便本世子那日真的去饮宴了,又如何能够证明,这份诗词是本世子当时所写,这2者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楚玄芳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
    “看来世子还真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既然如此,带证人!”
    说罢,底下便有廷尉署的杂役,带着1个56十岁,白发苍苍的矮个老头,来到大堂当中。
    楚玄芳1拍惊堂木,道:
    “堂下何人?”
    那人面对如此阵仗,显然十分紧张,有些结巴道:“小人是望月阁酒楼的伙计。”
    楚玄芳指着毅亲王世子,继续问道:
    “你可认识此人,德化十1年,此人是否曾经在酒楼当中宴饮?”
    那老头哆嗦着瞧了毅亲王世子1样,立刻低头,回答道:
    “认识,这是毅王府的2公子,德化十1年正旦,曾包下了酒楼,邀请好友饮宴,小人当时负责上菜。”
    毅亲王世子的脸色阴晴不定,眉头深深的皱起来,但是却没有说话。
    楚玄芳问:
    “宴饮时,你可曾看到,听到什么?”
    老头想了想,道:
    “贵人的事情,我们不敢多打听,不过小人上菜的时候,瞧见他们在赋诗,然后,毅王府的大公子就闯了进来,和2公子争执了起来,后头的事情,小人就不知道了。”
    命人将老头重新带下去,楚玄芳对着毅亲王世子道:
    “王爷还有何话说?他所言的毅王府大公子,正是你的长兄,毅王府原世子齐桂,之后不久,齐桂就向朝廷上本,说世子诽谤先帝,时间上完全吻合,世子难道要说,这全都是巧合吗?”
    这个关键的证人自然就是小德张向齐枫所说的证人。
    有了这个证人的供词,证据链已经基本完成,毅亲王世子再难保持镇定,忍不住站起身来,连声道:
    “假的,你们这是诬陷,那诗词绝不是本世子写的,本世子从没有写过什么诗词,我要见陛下!”
    见毅亲王世子如此惊慌失措,在场的宗室都大失所望,纷纷暗自摇头。
    他们本以为,毅亲王世子有什么翻盘的手段,却不曾想,被人拿捏的死死的。
    看来,这番他是逃不过去了!
    其实,这也不能怪他,谁能想到,这种十几年前的人证物证居然也会被人找出来。
    楚玄芳轻轻舒了口气,和1旁的几位协审之人对视1眼,然后开口道:
    “事已至此,案件实情已经十分明了,齐斌诽谤先帝在先,反诬兄长在后,为人臣者不忠,为人弟者不悌,为人子者不孝,本官必将今日堂审详情,如实禀报陛下,来人,将毅亲王世子带下去,暂行关押!”
    当下,便有两个杂役上前,就要架着毅亲王世子将他带下去。
    案子到这为止,就算是审结了,毕竟是宗务,他们只有审理的权力,却没有判决的权力。
    他们能做的,就是将1切禀明圣上,由他来亲自决断。
    但是事已至此,却已经再难有回天之力。
    很快,齐枫的判决就下来了,毅亲王世子齐斌,诽谤先帝,诬陷兄长,着夺去所有爵位俸禄,革出宗谱,终身圈禁至太祖陵寝,遇赦不赦。
    毅亲王齐华,教子不严,且协同齐斌1起蒙蔽朝廷,着削去爵位,念其年迈,准其在毅王府终老,无旨意不得出府。
    就这样,毅亲王这1脉,就算是被除爵了,虽然他还有荣郡王、阳郡王两个儿子,但是其传承的亲王爵位,彻底没了。
    对了,荣郡王、阳郡王这两个货,这次配合齐枫演戏,齐枫也没有亏待他们,准许他们在毅亲王死后,继承毅亲王的家产。
    爵位虽然传不下来了,但是当了这么多年亲王毅王府家产还是不少的。
    2人对此自然也是非常满意,他们本来就不敢奢望亲王爵位,但是能得到原本同样和他们没啥关系的毅亲王家产,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而随着案子的审结,宗学的事情,也顺利落实下去了。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选址,人员,入学的具体标准,内容,都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划,呈递到了齐枫的御案上。
    再说宗室们这边,眼瞧着毅亲王1家子的下场,他们自然也没脸再说什么宗室遵纪守法,孝悌有道,也就乖乖的就坡下驴,不敢再对宗学的事情多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