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二百零一章 启猥琐发育,开中兴之局7
    “兄长所言极是!孟德兄之大仇,某等从不敢或忘,今日既得此天赐良机,某等又岂能毫无作为、以至坐失良机?”
    于是乎,这3名猛将的思想迅速统1,而且…怒气值瞬间爆槽。
    曹仁在怒气勃发、斗志昂扬之余,并未失去理智。
    “然则…元让兄长,计将安出?”
    夏侯惇将独眼眯成1道如毒蛇蛇眼1般的细缝,缝隙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子孝,某等仍以东城门为突破口,然则…正所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是故你须率亲卫佯攻西城门,以吸引敌军注意力!
    子孝!此战甚为危险,稍有不慎…子孝你便有丧命之虞,你可敢冒此大险否?”
    曹仁冷笑以对。
    “兄长莫非已忘,十余年前,初平元年(190)荥阳之战中,某等以寡敌众战徐荣之时,是何人救孟德兄于重围中乎?
    兄长莫非已忘,建安元年(196)孟德兄东迎天子都许县之时,袁本初尚对某念念不忘乎?
    兄长莫非已忘,征袁术、讨吕布(197-199)之时,除文谦(每战必先登之乐进)之外,某亦曾屡屡先登乎?今时今日之黎阳城虽险,某又何惧哉!”
    思及十余年间自己南征北战、多次遇险的经历,仁哥只觉自己热血沸腾,恨不能即刻便赤膊上阵、奋勇杀敌。
    惇哥、渊哥2人同样微微颤抖起来。
    于是惇哥压低声音笑了起来。
    “甚善!甚善!子孝,此番某等可否1夜破城,皆在你也!”
    言罢,惇哥独目炯炯有神,看向自家从弟渊哥。
    “妙才,此战绝对不容有失,为保险起见,东城门亦须你尽速攻破!只待城门洞开,某便率大军直取蒋义渠、眭元进2贼之大营!”
    夏侯渊压低声音大笑。
    “兄长尽管放心!论谋略战术,某虽远不及兄长,然则…论狭路相逢、短兵相接,某决不逊于文谦半分!”
    惇哥同样压低声音大笑起来。
    “若如此,哈哈哈!此战…某等必胜也!”
    诚然如此,在冷兵器时代,兵卒的单兵作战能力、军心士气,以及主将的气势及临阵指挥能力,完全可以决定1场战斗的胜负。
    相对而言,兵力多寡、己方是否处于劣势或者逆风局,反而显得无足轻重。
    甚至有时候,在热兵器时代也会如此。
    这也是许多不可思议、甚至可称为奇迹之大胜出现的根源所在。
    惇哥看似在说废话,实则其人便是在放大己方的优势,那就是:
    不畏牺牲的勇气、决不退缩的信念!
    当然了,在放大这两点优势之后,夏侯惇也没忘记使用方法论。
    “妙才、子孝,黎阳城之守卒不可能1夜不眠,故某欲在寅时6刻(凌晨4点半)发动总攻!
    是故,子孝务必在寅时4刻佯攻西城门、妙才务必在寅时6刻为某大开东城门!此事关乎此战成败、袁贼狗头!你2人能否办到?”
    夏侯渊、曹仁2人将胸脯拍得“咚咚”作响。
    “兄长尽管放心!此战虽凶险,亦不足为惧焉!”
    惇哥独眼笑得如弯月1般。
    “甚善!甚善!某等即刻令兵卒安歇,寅时正烧汤食糗(长征时英雄先辈的军粮,即炒干面粉,和热水后可即食),饱食后如期攻城!”
    3将各自散去、按照校、部、曲、屯、队、什、5的顺序逐级下令。
    短短1刻钟内,黎阳城外便彻底沉寂下来。
    连绵的大伾山山峦、蜿蜒的白沟,在温柔的月色照耀下矗立着、流淌着。1时之间,此地惟余簌簌风声、淙淙水声。
    不知过了多久…
    城外4野,骤然亮起火光。
    旋即…
    旷野中闪烁的1处处篝火,与夜空上眨着眼睛的繁星遥相呼应。
    寅时4刻很快到来。
    在这初冬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曹仁身披双甲,即内穿盆领铠、外套裲裆甲,头戴盔枪部插着鹖翎的兜鍪,无声无息地出现于西城门下。
    白沟是黎阳城天然的护城河,是以,曹仁是靠临时赶工制成的简易木筏渡的河。
    全身装备重量已达6、7十斤的曹仁,奋力将钩索抛至城头女墙上。
    随后,其人便如乐进1般在背上插好、腰间别好78把卫府特制环首刀,盆领铠上挂好56柄手戟,双臂肌肉贲张之下,用儿臂粗的绳索,曹仁咬紧牙关、鼓足全力,快速沿黎阳城攀缘而上。
    似曹仁这等超强的膂力…苟哥恐怕还需苦练78年方可拥有。
    以是故,除曹仁之外,其人所率之亲卫,无1人可如其人1般攀爬登城。
    但话说回来…
    自家主将如此神勇,对亲卫们的鼓舞作用有多大,可想而知!
    曹仁的亲军司马,此刻便激动到微微发抖,哆哆嗦嗦对自己的兵卒道。
    “将军真乃天人也!此战,某等必胜!某等必胜!”
    如是般,曹仁“天人将军”之美称,提前十余年诞生。
    做为袁绍的南部屏障、前线哨所,雄城黎阳虽高达8丈有余(2十米左右,后世6层楼的高度),但在曹仁1鼓作气奋力攀爬之下,仅仅两3分钟,其人便1跃而登上西城门的城头。
    果然不出夏侯惇所料,西城门的城门楼内,此刻正有百余名守卒卧在软垫上、和衣枕戈酣睡。
    凌晨4点钟,正是人类睡得最死之时。
    是以仁哥微微喘气、蹑手蹑脚、鬼鬼祟祟、小心翼翼地沿阶而下,就着星光,摸进了城门洞。
    初冬时分,河北的凌晨已颇有些寒冷,是故,寒风凛冽的城门洞内,守卒并不甚多。
    饶是如此,亦有十余兵卒正凑在余烬仍见火星闪烁的篝火旁,倚靠在1起酣睡。
    曹仁心中喟叹:
    元让兄长果有大将之才也!若某等今夜不破黎阳城,则万事皆休!
    不言而喻,这些所谓的“守卒”,实则是准备渡河奇袭白马城的袁军精兵!
    换言之,袁绍派淳于琼去许都,向赵旻求天子圣旨之举…
    呵呵,1如赵旻这个苟哥向袁绍送蜀锦示弱1般无2!
    袁绍早就做足了奇袭白马城的准备!
    而这,恐怕便是袁绍为赵旻预备的后手!
    若非苟哥早已看穿此点,恐怕“官渡之战”将会再次打响!
    曹仁心中虽在喟叹,但其人脚下却丝毫不停。
    鬼鬼祟祟越过城门洞中的“守卒”后,仁哥径直走到西城门前,攥住重达近百5十斤(汉斤,约为6十8市斤)的门闩,咬紧牙关、沉腰奋力将其拉开。
    “吱吱嘎嘎”声中,门闩迅速被仁哥拉开、城门随之而“轰”地1声被仁哥拉开。
    这巨大的响声,惊醒了城门洞中的守卒们。
    他们有些茫然地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循声望去…
    只见1名昂藏雄壮、威风凛凛的具甲武将,正挥起1把寒光闪闪的环首刀,奋力向下劈砍。
    这些守卒们登时打了个激灵,只觉汗毛倒竖、头皮发麻…
    仁哥挥刀砍的当然不是这些守卒的首级,而是…
    黎阳城吊桥绳索的绞盘!
    黎阳城吊桥1旦放下,那么…
    这些守卒们登时吓到双腿发软,以至于1时间无法站起身来,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呼喝、叫骂。
    “兀那贼子!你好大胆子!黎阳城中而今有近5万大军!你若识趣便乖乖束手就擒!”
    “贼子大胆!须当心5万大军将你剁成肉泥!”
    “住手!快快住手!”
    “贼子胆大妄为!当心不得好死!”
    这些守卒的叫骂声,印证了曹仁的猜测,同时也坚定了曹仁的决心。
    其人使出由赵云亲授的寸劲发力心法,只狠狠1劈,便听“嗤”1声轻响…
    在苟哥以李唐锻刀法结合渗碳法特制的精钢环首刀,以及常山赵家心法双重加持之下,拽住吊桥的粗麻绳,被曹仁1刀两断。
    随即,在守卒们目眦欲裂的表情之中,“砰”1声巨响,近9丈长(2十米)的吊桥,便重重落到了白沟对岸上。
    随后,被“天人将军”曹仁所鼓舞的那1曲、5百余名亲卫骑兵,便策马挺枪、沿着吊桥冲入了黎阳城西城门。
    震天喊杀声,很快便响彻云霄。
    1刀劈断吊桥绳索的曹仁,丝毫不给那些目眦欲裂的守卒们反应的时间。
    其人甫1劈断绳索,便将盆领铠上犹然挂着的手戟,11向守卒们奋力甩出。
    在1声声哀嚎声中,曹仁提着环首刀、转身冲向仍未来及站起身的残余守卒们身前。
    游侠(草寇,亦即水泊梁山那种人物,后世美其名曰绿林道,汉末为士人所鄙视)出身、且征战多年的曹仁,当然不会对敌人怜悯。
    其人心中无悲无喜、脸上古井无波,手起刀落,伴随着1声惨叫、血花飞溅,便带走敌军1条人命。
    然后…
    飞溅的血花、绝望的惨叫,终于唤醒了守卒们残存的勇气。
    剩下的56人霍然站起,提起手中长矛便刺向曹仁。
    曹仁左手拔出腰间1把环首刀,左右开弓、专心招架起56支刺向自己全身要害的长矛,格挡招架之余,曹仁犹可带走1两名敌军之性命。
    见状,敌人愈发胆寒,而曹仁则愈发游刃有余。
    至那1曲亲卫冲入城门之时…
    【作者题外话】:考查《典略》、《任峻传》、《9州春秋》可知,荥阳之战并非孤立的遭遇战,而是囊括在1次大型会战中的局部战役。
    至于曹操,也并非此次战役的主人公,更不是砥柱中流的悲情英雄,仅仅是众参战诸侯中的芸芸1员而已。
    甚至,就连曹操的兵,都是张邈、卫兹的部曲。
    更有甚者,此战之前,各路诸侯当然更不可能每日饮酒作乐、不管天子及董卓…
    这1切,不过是西晋史官们(当然包括狗贼王沈)出于美化曹魏,强调魏承祚于汉、而晋承祚于魏,实乃继承大汉正朔这1政治正确所为之。
    《武帝纪》出于美化魏朝的政治目的,把曹操塑造成荥阳之战的主角,而把袁绍等人贬低为“莫適先进,食尽众散”的配角,实际是以结果掩盖原因,甚至可以说是刻意颠倒黑白。
    顷之,诸军莫適先进,而食尽众散。--《魏书臧洪传》
    学者孙英刚在《中古时代术数语境下的政权对立》1文中曾提出,后世史家撰写史书,为了保证叙述逻辑与政治正确,严重扭曲了当时的历史画面,实属于“倒放电影”。
    而荥阳之战的相关记载,由于美化曹操的需要,便非常近似于“倒放电影”,与实际情况出入甚大。
    彼时(190)联军分为数部,各自屯于不同区域。曹操只是其中1部,并不占据主要地位。
    袁绍、王匡、张扬、于夫罗等人屯兵河内;张邈、张超、乔瑁、鲍信、刘岱、曹操、袁遗、臧洪等人屯于兖州陈留酸枣县;袁术、孙坚屯于荆州南阳鲁阳县;孔伷在颍川,韩馥在邺。
    是时(袁)绍屯河内,(张)邈、(刘)岱、(乔)瑁、(袁)遗屯酸枣,(袁)术屯南阳,(孔)伷屯颍川,(韩)馥在邺。--《魏书武帝纪》
    袁绍至河内,(张)杨与绍合,复与匈奴单于于夫罗屯漳水。--《魏书张杨传》
    鉴于酸枣地区的会盟诸侯数量最多,因此关东联军也被称作“酸枣联盟”。
    酸枣县的诸侯最多,兵力最充沛,因此负担起迎击董卓集团的主要任务。
    虽然《武帝纪》把2袁等人的军事功绩1笔抹杀,但钩沉史料,仍能发现众诸侯戮力作战的线索,曹操绝无可能贪天之功。
    《9州春秋》记载,董卓入京不久,“袁、曹2公与卓将战于荥阳,败绩”。
    未久而袁、曹2公与卓将战于荥阳,败绩。--《9州春秋》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魏书曹洪传》
    显而易见,“卓将”此处专指徐荣,而“袁、曹2公”则分别指代袁绍与曹操。可见荥阳之战中,袁绍也是参战的成员,绝非蜗居后方的鼠辈。
    考虑到《9州春秋》的作者是西晋宗室司马彪,他替魏室避讳的动机稍弱于魏朝史官,因此他的记载相比于《魏书》无疑更加客观。
    但无论如何,曹操是吃了败仗。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曹纯、曹洪、夏侯惇3人随行之记载之所以佚失,呵呵,毋庸置疑,1定还是与袁绍有关!
    事实的确如此。
    曹操出奔始末,与袁绍、袁术、张邈等人均有牵涉。
    张邈是董卓上洛之初(189)任免的陈留太守,也是支持曹操募兵的核心人物。
    曹操发动荥阳之战时的5千兵马,便是张邈部将,陈留孝廉卫兹所赞助。
    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5千人。--《世语》
    实际“太祖赴襄邑募兵”,参与人除了诸夏侯曹氏,应当还有卫兹。卫兹本人便是陈留襄邑人(见《魏书卫臻传》)。
    张邈与袁绍、曹操私交甚笃,在洛阳时被称作“奔走之友”。
    陈留成为军阀起兵的大本营,盖源于此。
    再来看袁绍…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