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五十七章 伏皇后怨愤,孙尚香临盆1
    赵旻其实忘了1件事:
    催他尽快赶到丹徒城之人,依然是他那个算卦算得极准的老丈人、预言帝张裕。
    若非张裕1再催促赵旻…
    只要赵旻和张瑾在床上多玩上两天,孙权便药丸。
    要知道:孙权即将面临的,可是关公加魏延的偷袭!
    历史上,刘备真不该杀张裕,否则刘备哪里还会有猇亭之耻?
    张飞又怎么可能被小人所害?
    这都是命啊!
    言归正传。
    就在赵旻在曹操陵前,与曹操的英灵“把盏言欢”之时…
    蔡瑁、蒯越等荆州士人,在赶过漫漫长路之后,也终于抵达了阳关。
    这些荆州豪族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最终选择到2关进行货殖…
    巧合的是,乌孙国商贾们,也是这么想的。
    或者准确来说是:赵旻也是这么想的。
    以是故,早在赵旻还在大散关之时,赵旻便曾给老丈人阿不满金写信,建议其人遣乌孙国商贾至2关进行货殖。
    以阿不满金对自己女婿的盲目信任…
    与荆州士人双向奔赴的乌孙国商贾们,这次千里迢迢赶到阳关,算是彻底赢麻了!
    以襄阳城物产之丰、民力之众、士人对西域之渴望,荆州豪族们带来的货物之广,远超阿不满金想象…
    虽然阿不满金也同样派来了其人所能调遣的尽可能多的商贾、货物。
    但阿不满金只是出于谨慎考虑,担心自己会惹得赵旻及大汉客商不满。
    总之,乌孙国商贾们赢麻了!
    他们不但将积压的存货销售1空、并换来海量西域急需的越冬物资及美酒(这些都是在西域根本不愁卖的刚需品),而且他们还趁这次货殖,与大汉客商们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乌孙国商贾们对赵旻、阿不满金充满感激,出于感激之情,剩余的1些尾货,他们免费赠送给了远道而来的大汉慷慨客商们…
    他们卖出金银、玛瑙玉石、牛羊制品等等货物的总价,比在西域互市还要高出1倍而有余,赠送1些尾货让些利润又何妨?
    做生意要学会细水长流才是!
    这就是独家销售、无人压价的好处。
    与之相对应的,蔡瑁、蒯越等人,同样觉得自己赢麻了!
    这可都是西域特产最上等的珠宝玉石,仅仅用成本极低的食品、白酒和厚布便轻易换了过来?
    这些要脸的荆州士人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所以,剩下的1丢丢尾货,他们也同样赠送给了乌孙国商贾们。
    于是乎,双方合作共赢、皆大欢喜、且约定好半年后再次至此货殖共赢的情况下,便相约共同饮酒庆祝。
    席间,双方都对赵旻极为感激。
    然而…
    当蒯越笑呵呵地套话时…
    “敢问诸位先生,西域而今情况如何?西域都护府对西域施政又如何?”
    这些乌孙国商贾们登时冷静下来。
    做事滴水不漏的阿不满金当然曾特别强调过:
    你等切记,万万不可透露西域之实情!
    于是为首之人,也就是阿不满金同部的远房亲戚呵呵1笑。
    “大人说笑耳,俺确曾听父祖提及百年前之西域都护府,却不知而今西域尚有都护府,若如此,俺等又何必舍近求远、万里迢迢赶至阳关?”
    蒯越打了个哈哈。
    “然则…你等为何对我大汉之太子太傅大加赞赏?”
    这帮荆州士人是没长尾巴,否则1定比猴子还精明。
    那为首之商贾面不改色心不跳,睁着眼睛说瞎话。
    “诸位大人有所不知,俺乌孙国西侧有康居、大月氏、大宛3国,素来对俺乌孙国虎视眈眈,正是太子太傅大人助俺乌孙国打退此3国联军,方才使俺乌孙国得以保全也。”
    蒯良抚须笑道。
    “然则,某听闻乌孙国国力似乎不弱?”
    那为首之商贾用力颔首。
    “诚然!诚然!俺乌孙国可战之兵有近2十万之众!然则…”
    蔡瑁、蒯越、蒯良等人登时支棱起了耳朵。
    “康居国可战之兵有十3万,大宛国有7万,大月氏甚至出兵十5万,此3国存亡俺乌孙国之心,万幸太子太傅大人率铁骑及时赶至,方才助俺乌孙勇士打退3国,可惜…”
    蒯越抚须蹙眉道。
    “莫非此战之后,太子太傅损兵折将乎?”
    那为首之商贾表情变得沉痛无比。
    “非止如此!俺乌孙勇士折损十万有余,卫将军大人之铁骑亦折损近5万,万幸此3国亦折损2十余万骑兵。
    卫将军大人临退兵时曾咬牙切齿,1再强调来年必教此3国灰飞烟灭!”
    荆州士人们对视1番后,皆感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这些荆州士人们,登时生出1种优越感来。
    看来如今只有我们知道,为何太子太傅竟不得不半途而废、等待来年再卷土重来…
    原来是因为太子太傅损兵折将过于严重!
    他们误以为,他们掌握了事实的真相…
    这时,乌孙国那为首之商贾装作失言,连连作揖道。
    “诸位大人!诸位大人!此乃俺信口胡言耳!诸位大人万不可当真!”
    蔡瑁、蒯越…等等人皆会心1笑,当即作揖还礼。
    “诸君放心!放心!某等皆太子太傅之挚友也,决不会对外宣扬此事!”
    那乌孙国商贾头子顿时露出感激之色。
    “多谢诸位大人!”
    说着,顺利替赵旻圆过此事的乌孙国商贾们,皆笑着端起酒盏。
    “俺等敬诸位大人1杯!请诸位大人满饮!”
    蔡瑁、蒯越…等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后相视1笑,同样端起酒盏。
    “请!”
    “请!”
    ……
    1时间,阳关关城内的这家旗亭1隅,气氛无比和谐融洽。
    散席之后,1众荆州士人返回他们下榻的谒舍。
    关紧门户之后,蒯越警惕地站在门口、扶着长剑侧耳倾听1番。
    待确认左近无人后,蒯越抚须呵呵1笑。
    “难怪太子太傅此番赴襄阳,仅率数千兵马而来。”
    蔡瑁脸色微微1变。
    “异度兄意欲何为?”
    蒯越抚须失笑。
    “德珪休要误会,老夫别无他意。纵然太子太傅在西域铩羽,其人亦为我皇汉之金梁玉柱。然则…
    关于工坊之股权,待今岁赴京朝贡之时,老夫定要与太子太傅细细商议1番。诸君以为如何?
    荆州自当交还于朝廷,我等亦需倚仗朝廷之力保我荆州全境安定。然则,朝廷是否亦需做出表态?诸君以为然否?”
    这群荆州士人或许胆子是小点儿,行事风格或许确实过于保守,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傻!
    是以,蒯越此言1出,众人便同时赞同。
    蒯越再次抚须呵呵1笑。
    “甚或,某等是否亦可在西域分1杯羹?譬如:某等助太子太傅1臂之力、在西域共建都护府,诸君以为如何?”
    1众荆州士人激动了。
    “异度兄所言极是!”
    “是极!是极!某等身为大汉子民,当为国尽忠!”
    “甚妙!甚妙!既如此,异度兄,今岁朝贡天子之时,便由兄代某等赴许都如何?”
    蒯越向众人作揖道。
    “诸君尽管放心,某必为某等争取最大利益、亦必为我皇汉略尽绵薄之力!太子太傅既视某等为友,则必不负某等1片拳拳之心也!”
    不得不说,荆州士人们的想法确实挺美好。
    毕竟,每个人都有做梦、幻想的权利及自由。
    赵旻在拜祭曹操、安慰开解曹丕1番之后,便于当日返回了谯城。
    有1些事情,他急于找豫州牧华歆确定,而且,赵旻计划次日清晨便启程、经陈留尽快赶到许都。
    赵旻已经没有时间再耽搁下去了…
    【作者题外话】:冥冥之中,仿佛确实存在因果。
    如果刘帮主可以重活1次,其人1定会善待巴蜀士人,如此1来,张裕非但不会死,而且这个预言帝或许可准确预言孙权对关羽暗中施展的阴谋。
    若刘备提前得知此事,其人必然会拨出兵马粮草,提前支援关羽并警告其人提防吕蒙…
    那么,关羽不会死,张飞不会死,刘备更不可能发动夷陵之战…
    3国历史会不会改变呢?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否则何来宋金海上之盟?何来建虏灭大明?何来我神州百年黑暗历史?
    憾哉!
    痛哉!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建安5年”辞令,又引出清河公主的婚姻问题。
    清河公主与夏侯懋的结合,往往被视作政治联姻;
    其实不止如此。
    清河公主是曹操长女,史失其名,称“长公主”。
    清河公主嫁夏侯惇长子夏侯懋,曹操的侄女儿(海阳哀侯女)又嫁夏侯渊长子夏侯衡。
    惇子楙,太祖以女妻楙。即清河公主也。--《魏书9夏侯惇传》
    (渊)长子衡,尚太祖弟海阳哀侯女。--《魏书9夏侯渊传》
    曹操为陈矫辩解的“建安5年前1切(淫行)勿论”,可知曹氏与夏侯氏的大规模通婚,大约就在建安5年(200)之前。
    是年(200)曹操4十6岁(周岁4十5)。
    夏侯兄弟与操平辈,子女亦应成年。
    按《魏略》记载,清河公主生母系刘氏,即丁夫人的陪嫁侍女。
    刘氏生1子1女。子即曹昂,女即清河公主。
    刘夫人生子修及清河长公主。--《魏略》
    考虑到曹昂殁于建安2年(197),而彼时其已“弱冠”(即年满2十)。
    若昂活到建安5年(200),至少2十3岁。
    (昂)弱冠举孝廉。随太祖南征,为张绣所害。--《魏书2十曹昂传》
    而《魏略》又称,刘早亡,故丁夫人养修为子。
    可知曹昂与同母姊妹清河公主,年当相若。
    甚至长公主可能大过曹昂。
    刘早终,丁养子修。--《魏略》
    因此,建安5年(200)前年龄至少在“2十上下”的长公主,按两汉的早婚传统,必已成婚。
    这也和曹操袒护陈矫时说的“建安5年前1切勿论”相吻合。
    问题恰在此处。
    因为清河公主驸马人选,最早是曹操同乡、丁冲之子丁仪。而彼时曹丕因与丁仪不睦,谗毁其婚。
    闻仪为令士,虽未见,欲以爱女妻之,以问5官将。5官将曰:“女人观貌,而正礼目不便,诚恐爱女未必悦也。以为不如与伏波子楙。”--《魏略》
    注意:此处“5官将”只是虚称。曹丕为5官将在建安十6年(211),彼时清河公主至少年逾3十。汉魏早婚习俗下,女子不可能“3十不婚”。
    那么问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