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丹阳拜孙策,谯县祭曹魂3
    周瑜并不清楚,赵旻实际上已经完全平定了西域,并已经成功重设西域都护府。
    所以,明年赵旻不但已不必赶赴西域,而且就连凉州都已不用赵旻付出太多心血。
    得益于此,赵旻明年的目标,惟有荆州南郡、武陵2郡!
    荆州南阳郡、章陵郡、江夏郡、长沙郡、0陵郡已先后为赵旻所得,明年赵旻若再得南郡及武陵2郡,荆州这块战略要津便将基本为赵旻牢牢控制。
    如此1来,大江上游的益州、中游的荆州将皆在赵旻手中,下游的扬州5郡还遥远吗?
    历史上,龙骧将军王濬是怎么灭的孙吴来着?
    然而…
    赵旻这个苟哥却并未告诉周瑜,西域实际上已重归于大汉。
    周瑜虽对赵旻归心,但其人终究还是土生土长的江东庐江士人,与江东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赵旻不能不防着点儿周瑜。
    虽已时隔多年,但赵旻仍是那个苟哥没有1丝丝改变。
    2人再次向孙策深施1礼后,便毅然离开此地。
    因赵旻要拜祭孙策之故,所以其人未等待荀攸、甘宁这支卫府水师。
    同时,为避免张郃趁虚而入、擅自做主攻打会稽郡,赵旻早在向刘备传旨后,便派赵贲快马加鞭赶向吴郡钱唐、海盐2县传递军情。
    而今江东大局已定,钱唐城的太史慈、赵旭,海盐县的程昱、张郃、张辽、薛州等人都应尽速返回丹徒城与赵旻会师。
    简而言之,待徐盛率9江水师,从丹阳县1路护送赵旻抵达丹徒城时,甘宁那支连天蔽江的卫府水师,也紧随其后赶到了丹徒码头。
    而且…
    由于赵旻及时下令、赵贲速度足够快、程昱又是个暴脾气的老头儿、薛州极为谙熟东海海域情况等因素叠加…
    甘宁的水师刚刚收起风帆,薛州的广陵水师便自东海海面破浪而来。
    1时之间,这段宽约有5里、长达近百里的大江江面上,尽是卫府的大小战舰。
    旌旗蔽空、战舰连江。
    这幅画面,已不能仅用“震撼”2字来形容。
    江东本土的吴郡、会稽、丹阳郡士人们,此刻都只有1个念头:
    若卫将军以此舰队攻我江东…某等万不可与卫将军为敌也!
    就连江北淮泗士人中的张昭、秦松等人,此刻心中也兴不起任何抵抗的心思。
    韩当、黄盖、陈武、蒋钦等孙坚、孙策时代的旧臣,心中惊疑不定。
    他们实在拿捏不准,赵旻此举究竟何意。
    其实赵旻这么做的目的非常简单:
    他1是想借此机会演练1下未来或许将用到的战术;2是吓唬1下有可能仍未认清形势、或者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江东本土士人们;
    至于第3点原因…
    赵旻要带走太史慈、周瑜2人,担心孙权有可能故意为难,所以先吓唬吓唬孙权、来1个先兵后礼再说。
    前文中太史慈曾说过,他儿子太史享正在丹徒城中。
    而赵旻算了算时间,太史慈此刻应该已到了丹徒城。
    为了太史慈、周瑜2人,赵旻可谓煞费苦心。
    孙权强忍住胆战心惊,出城前去迎接赵旻。
    赵旻懒得再与孙权客气。
    前者向亮出太史慈、周瑜2人的任命制书后,对后者道。
    “仲谋,江东之危既解,我便须即刻返还许都,以筹备来年远征西域之事。
    刘玄德鸠占鹊巢、交趾短期内必将内乱不断,你不妨利用此宝贵时间速谋发展。
    此外,子义、公瑾2人此番须随我赴许都觐见天子、赴任。对此2人,你可有何嘱托?”
    赵旻不是在与孙权商议,而是在通知孙权。
    此番若非赵旻,孙权不但要失吴郡,恐怕性命也将难保。
    更何况赵旻有制书,也就是圣旨在手,孙权难道还能抗旨不遵?
    而且…赵旻那连天蔽江的舰队就停在丹徒码头,孙权可敢说“不”?
    于是乎,孙权只好吃下这个哑巴亏。
    其人不但必须吃下这个哑巴亏,还要装作开开心心。
    综上所述,孙权满脸堆笑向赵旻行礼。
    “既有王命,太子太傅请便。此番江东得以保全,皆太子太傅之功也。太子太傅但有所需,权必无不应允。”
    赵旻颔首。
    “仲谋,待来年我远征西域之时,你务必提防刘玄德!”
    赵旻心中默默吐槽:你大哥在世之时,孙刘2家还是妥妥的孙强刘弱,怎么到你这儿就变了呢?你可真不让老子省心啊!
    孙权苦笑着行礼。
    “太子太傅放心,今岁江东百废待兴、人心不稳,故权有心而无力,来年权必竭尽所能保全父兄之基业!”
    赵旻再次颔首。
    “仲谋,西域局势不稳,来年我须全力定西域,故而无暇再顾及江东,你好自为之!”
    言罢,赵旻转身就走。
    赵旻已将话说到,且赵旻既不喜欢孙权,孙权也不喜欢赵旻,2人何必再继续演下去?
    历史上不喜欢孙权的不止赵旻,还有刘备。
    (刘)备还,谓左右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乃昼夜兼行。
    摘自乐资《山阳公载记》
    由刘备说出孙权“其难为下”可见,刘备果然有识人之明。
    由是推之,人家刘备屡屡能化险为夷,确实不是没有道理。
    言归正传。
    孙权果然没有为难太史慈、周瑜2人。
    2人顺利接上家眷、带齐行李细软,随赵旻返回船上。
    这时,陈登、陈矫等在会稽郡山阴城寻刘备之人,都已乘坐程昱、薛州2人的斗舰返回此地。
    是故,赵旻在抵达对岸广陵郡后,便第1时间唤来自己的1众臣属议事。
    得知江东两大巨头太史慈、周瑜加入己方,包括甘宁在内,卫府众人无不欢欣鼓舞、大为激动。
    人的名,树的影,何况这2人皆非徒有虚名之辈。
    没有太史慈、周瑜2人,便没有如今孙家在江东的基业。
    何况甘宁昔年在黄祖麾下之时,曾在孙策、周瑜2人手下吃过大亏。
    当然了,赵旻既然不提西域之事,卫府众人自然也不会多嘴。
    由于有荀攸告知,因此甘宁已知西域如今的真实情况如何。
    也因此,当赵旻提出,甘宁需坐镇靠近南郡、位于沔水之畔、襄阳下游的竟陵县时,甘宁便听懂了赵旻的意思。
    老子来年必然有仗可打!
    考验老子治水军能力之时,即将到来也!
    于是乎,甘宁兴高采烈地接受了赵旻的这个安排。
    赵旻复又看向徐盛。
    “文向须小心戒备刘备,防止其人偷袭庐江郡!”
    徐盛当即会意。
    “主公放心,待来年春耕后,盛便驻于历阳江畔。”
    赵旻颔首后,方才看向陈登。
    “元龙,无论如何,孙仲谋来年皆不可失江东。”
    陈登笑着作揖。
    “主公尽管放心,薛都尉来年必加强东海戒备,登亦将加强对大江之巡逻。”
    卫府众人都明白,自家主公来年必将谋夺荆州南郡、甚至是…扬州豫章郡。
    南郡若得,那么卫府各地工坊的商路,将可以覆盖到大汉全境。
    假以时日,天下诸侯哪里还是赵旻的对手?
    但在周瑜看来,赵旻的上述1应安排,皆为应对刘备来年可能发动的攻势,是以其人并未察觉出来任何端倪。
    赵旻安排妥当大江沿岸的布防之后,又见众人皆对自己安排心领神会,便当即宣布散会。
    甘宁返回江夏郡、徐盛返回9江郡不提。
    陈登留下薛州驻守广陵、江都2县,自己则跟随赵旻等人返回广陵郡治射阳县。
    待经中渎水(即夫差开凿的邗沟水)行至射阳(后世淮安市)后,赵旻先辞别陈登,随即沿着淮水折向西行。
    【作者题外话】:西晋王濬(音、意皆同浚),正是造楼船顺流而下至建业、兵不血刃灭孙吴之大将。
    孙吴的政治生态,以及其末代皇帝孙皓残暴不仁的性格,决定了其和平亡国的命运。
    实话实说,云某1点儿都不喜欢孙权!
    孙十万是汉末3国这百年历史之中,除司马群贼、王沈之外,让云某最为痛恨之人。
    尽管孙权确实不愧为1代枭雄。
    曹老板虽残暴不仁嗜杀,又特别喜欢装笔,但其人志向高远,也确实曾存1统江山之大愿;
    3国之中,曹魏确实是最有希望1统天下之国…
    惜哉!
    恨哉!
    刘帮主虽为事业罔顾妻儿,为人又粗鄙不堪、快意恩仇,但其人百折不挠、礼贤下士、极有识人之明(刘备这1点比曹操、诸葛亮都强),最终以屌丝之身逆袭为1国皇帝,这种精神绝对值得我们学习、尊敬。
    惟有孙权…曹老板或许不是人,但孙权是真的狗!
    太阴狠了!
    暨艳案、南鲁之争、隐蕃案、吕1……
    这些血淋淋、甚至可称为血雨腥风的事件背后,都有孙权的影子!
    罗先生是真懂3国啊!
    以是故,熟知真正3国历史的赵旻,当然不可能喜欢孙权。
    尽管论综合素质,孙权确实高于偏科严重的孙策。
    这1章咱们借陈矫娶近亲之事,聊1聊曹老板家的那些狗屁倒灶的破事儿。
    水清无鱼,人察无徒;知者减半,省者全无。
    陈矫是广陵太守陈登幕僚。登死、矫从魏武,为司空掾属,于明帝朝累迁至光禄大夫、司空。
    按《魏氏春秋》所载,陈矫被同郡徐宣非议,骂其“近亲乱伦”。曹操的反应却颇值玩味。
    魏武令曰:丧乱以来,淫风败俗之事不为鲜见。自建安5年以前,类似事件1概赦免。非议者同罪。
    丧乱已来,风教凋薄,谤议之言,难用褒贬。自建安5年已前,1切勿论。其以断前诽议者,以其罪罪之。--《魏氏春秋》
    此案遂不了了之。
    此案往往被视作“家门丑事”,1带而过;但从事件背后却可窥见些许隐秘。
    矫非魏武旧臣,曹操却下令“建安5年前(乱伦淫行)1概勿论”甚至强调“敢言者同罪”,明显偏袒过分。清人周寿昌读至此处,便笑称:
    曹氏亦与夏侯氏“近亲通婚”,故借陈矫之案,遮己之丑。
    魏武拥全之(指陈矫),特下令禁人诽议。殆以同姓为婚。禁人议即以便已私也。--《3国志注》
    今天的基因研究成果、已充分证明曹氏与夏侯氏父系相异;但彼时曹操恐怕不会清楚父系(曹嵩)到底源自何方,连陈寿都含混其辞“未能审其本末”。
    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魏书1武帝纪》
    同时代的《曹瞒传》及《世语》亦1口咬定曹氏源出夏侯。
    魏晋以降,持此论学者不在少数,甚至近代许多史学大家、都秉持此观点进行著述。直到2013年复旦研究成果的发布,曹氏父系之争才算尘埃落定。
    注意:2013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公布研究成果。确定曹操确系曹氏后人,但非曹参后裔。
    呵呵,这事儿,您品,您细品。
    通过陈矫案,可大致推断出两点:
    其1、曹操对自己的出身存在质疑,不确定父系是否源自夏侯氏。
    其2、曹操长女清河公主、与驸马夏侯懋的成婚时间颇可质疑,清河公主可能非初婚。
    从清河公主的婚姻问题,还可以窥探“曹丕谗毁丁仪”的时间悖论。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