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五十章 公孙度来信,刘玄德认怂8
    在张郃、张辽2人的指挥之下,直至卫府铁骑故意慢腾腾地布置好防御,都未曾见营寨之内有兵卒趁机进攻偷袭。
    张郃张辽2人,此时若还没有醒悟过来,也就枉称曹魏5子良将了。
    “文远,你我中计矣!”
    张辽气得浑身直哆嗦。
    “关云长何其狡诈也!儁乂兄,丹徒城恐危矣,某等当尽速赶回丹徒城!”
    若赵旻在此地,应该1眼就能看出,这是诸葛亮设的空城计。
    至于关羽去哪儿了,这还用问吗?
    魏延为何在丹徒城左近设伏?
    其人不就是为了与奇袭丹徒城的关羽协同作战?
    赵旻的猜测没错,张飞攻钱唐是虚;关羽攻吴县仍是虚。
    刘备真正的杀招,是分孙权之兵,再直取孙权的大本营丹徒城。
    那么问题来了:
    虽然马超及时打败魏延这支伏兵,但关羽还至少有1两万兵力。
    那么…
    赵旻还来得及解救已危在旦夕的孙权吗?
    闻得张辽此问,迅速冷静下来的张郃却摇了摇头。
    “文远,不妥。某等非但来不及救吴侯,且需当心关云长效仿先秦之孙膑,围魏救赵再以逸待劳,届时某等将回天乏术矣。”
    张郃之言是正理。
    他们不但已赶不上救援孙权,而且…他们焉知关羽不会在中途设伏?
    因袁绍麾下乏大将而不得不被袁绍所重用,张郃这两年成长的速度极快。
    张郃转而向1直在打酱油的顾雍、6逊2人抱拳…
    张郃、张辽2人将1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顾雍和6逊实在找不到表现机会。
    “有劳元叹、伯言2位先生速速赶赴吴城,务必提防关云长奇袭吴城。”
    不言而喻,关羽之所以将营寨设在河边,是因为其人仍计划走海路至丹徒城。
    但话说回来,关羽既可偷袭丹徒城,那么偷袭吴城还叫个事儿?
    在诸葛亮提醒之下,关羽已经想到,其人唯1的战机,惟有利用海路神出鬼没、出敌不意。
    与历史上败走麦城不同,关羽有海路可退。
    安排好顾雍和6逊的任务之后,张郃看向张辽。
    “文远,此寨不可不拔除,否则将后患无穷,有劳文远率虎豹骑拔此寨!”
    既然众人已知营寨中的兵力所剩无几,便无需再如此小心翼翼。
    见张辽有些疑惑,张郃笑道:“文远,某等应速速与仲德公会合,亦走海路断关云长之后路。惟其如此,某等方可借此事逼迫刘玄德退兵。”
    张辽恍然大悟。
    他这才明白,为何途经9江之时,黄忠、文聘2人会中途下船…
    由此看来,赵旻早已对此有所防备。
    旋即,张辽对张郃心悦诚服。
    张郃考虑问题之全面,远非如今的张辽可相提并论…
    张郃实则是被逼出来的:
    袁绍幕府的政治生态委实过于凶险,张郃不得不学会周全考虑问题。
    当今天下除了卫府,还有哪家诸侯有如此宽松、良性的政治生态?
    刘备的政治生态倒是同样良性,但刘备1直处于创业、失败、逃亡、再创业、再失败这个危险循环中。
    这时代的士人、武将给刘备打工,高危啊!
    所以历史上牵招、田豫、陈群、袁涣、徐庶等人先后离开了刘备…
    他们受够这种刺激了。
    言归正传。
    在张郃协助张辽搬开刀车阵、损毁鹿角阵之后,张辽便率虎豹骑长驱直入、将这处营寨好生清理了1番。
    此看似守备森严的营寨之中,果然仅剩1些老弱病残。
    张辽也不为难这些人,只是收缴了他们的甲胄、兵刃,便任由他们自行结伴离去。
    张郃翻身上马后道。
    “文远,你我当速速与仲德公会合。”
    就在张郃、张辽2人匆匆赶向由拳城与程昱会合之时…
    傍晚,大江之上的东海入海口处。
    1艘如高楼1般的斗舰,率旌旗遮天蔽日、樯橹满覆江面的无数艨艟,骤然出现于此。
    斗舰之上,“大汉左将军刘”字大纛随风飘扬,其下尚有“大汉汉寿亭侯关”字旌旗。
    关羽果然欲率水师偷袭丹徒城。
    诸葛亮登上历史舞台的初次表演,便使刘备1扫先前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之困局。
    身高9尺(近两米1)的关羽昂立于斗舰舷首,颇显志得意满。
    思及自己只是充分利用海路而已,便使赵旻、孙权两方如无头苍蝇1般乱窜,关羽忍不住微微1笑。
    “赵从文、孙仲谋,你2人恐怕做梦亦想不到关某竟会突然现身于此!”
    就在这时…
    1艘速度极快的轻舟翩然而至。
    在雄伟如山的斗舰面前,那轻舟显得分外渺小。
    只见,轻舟上的斥候向关羽躬身抱拳。
    “禀将军,文长将军今已就位矣!”
    关羽颇为自得地抚髯而笑。
    “甚善!此番关某定教孙仲谋死无葬身之地!吴郡、丹阳郡及庐江郡,关某志在必得!”
    注意:在汉末这个纯农耕时代,黄河以北最为富庶,其次为中原及淮北地区,再次为淮南、江北地区,大江以南只有丹阳郡、吴郡尚可。
    这时代的会稽、豫章2郡,因丘陵过多而有些贫瘠。
    交趾在这时代之人看来,已近乎于化外不毛之地。
    简言之,扬州最富庶的是庐江、9江2郡,丹阳、吴郡次之。
    是以,对孙权而言,豫章可以舍弃,会稽也可以暂时战略性放弃,但庐江、吴郡及丹阳3郡万万不容有失。
    天府之国益州、貌似贫瘠的凉州另当别论。
    以是故,刘、关、张3人同样对庐江、丹阳及吴郡志在必得。
    关羽眯起凤眼,仔细查探了1番大江两岸水文情况、驻兵情况后,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如此地形,关某若据码头而攻丹徒城,加之文长骤然现身偷袭,孙仲谋又焉有命哉!”
    诚然。
    若赵旻未来得及对此做出部署,丹徒城将必失无疑。
    言罢,关羽喝道:“众儿郎,速速抢占码头,随后登岸强攻丹徒城!”
    果然不出关羽所料,在江东毫无防备之下,1切皆颇为顺利。
    直至…
    关羽正令兵卒弃船登岸之时,忽然听得急促的梆子(木柝)之音大作…
    在汉末,打仗之时梆子急促响起有且只有1个意思:命令弓箭手全面放箭。
    关羽脸色大变。
    要知道,兵卒们下船之时,也是防御力最低之时…
    兵卒们沿着绳索向下攀爬,有何防御可言?
    就在这时,马超的大嗓门骤然响起。
    “众儿郎,待弓箭1停,即刻随俺前冲!”
    紧随其后,原本隐藏于广陵码头的1支舰队,此刻顺水疾驰而来。
    昂立于斗舰舷首之人奋力高呼。
    “琅琊徐文向在此,关云长速速投降!”
    丹徒码头4周,这时同样出现数千骑兵,为首之2将,正是黄忠和文聘。
    “云长勿要困兽犹斗,速速束手就擒,忠必不为难于你!”
    这时,被5花大绑得结结实实的魏延,方才被刘晔押了上来。
    “云长兄勿要再做无谓抵抗,以某家主公与左将军之交情,某等绝不为难你。”
    关羽长叹1声后,将手中长矛弃之于地。
    “从文算无遗策,关某佩服!子扬速速下令停止放箭!”
    刘晔闻言,高高扬起袍袖。
    随着梆子声再次响起、令旗迅速招展,原本如暴雨般的箭矢即刻止歇。
    自始至终,除了射出箭雨之外,卫府铁骑并未与关羽军正式交手。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说的就是赵旻这种情况。
    而值得讽刺的是…
    孙权直至这时方才反应过来…其人亲自率军前来时,大局已定。
    其人吃翔都赶不上热乎的!
    关羽长叹1声。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刘备对荆州的态度,颇为矛盾。
    1方面刘备希望占据荆州,从而实现“两路伐魏”的宏愿;另1方面,按曹叡所言“备自窜巴蜀”,而汉中补给困难,故“出秦川伐长安”便成了1纸悖论:
    曹魏伐蜀难,刘备伐魏亦难。
    学者方诗铭曾经做过论断,即刘备入蜀,与“公孙述割据成都”相似,皆是“固守1隅、而丧失大志”的表现。
    建安2十4年(219)刘备僭称“汉中王”,其汉中王国的势力范围,极端刺眼,1语点破了荆州的“尴尬地位”。
    刘备的汉中王国包括5郡:
    巴郡、蜀郡、犍为郡、广汉郡、汉中郡。
    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汉中王劝进表》见《蜀书2先主传》
    此5郡皆属益州。而荆州3郡竟不在其中。
    有读者朋友可能会问,汉中王国本就是效法高帝昔日在南郑为“汉王”故事,所以只包括益州郡县似乎并不奇怪。
    并非如此。
    建安十8年(213)曹操自立魏公,割十郡建藩“汉廷魏国”时,其封地横跨3州。
    魏国十郡主要来自冀州,另有河东、河内郡来自故司隶校尉部,平原郡则来自故青州。
    今以冀州之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凡十郡,封君为魏公。锡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尔龟,用建冢社。--《魏书1武帝纪》
    由此可知,裂土建国,并非限于1州,完全可以横跨诸州而立。
    彼时刘备除益州诸郡,尚有荆州的南郡、0陵、武陵3郡。
    很难想象,汉中王国会将关羽下辖的3郡排除在外。
    合理的解释,就是刘备对荆州3郡已经“另有安排”,即承诺归还于孙权。
    因此汉中王国不包含荆州范围,以避免刺激江东君臣。
    第1次孙刘战争时(215),因刘备自作大言“须得凉州,乃还荆州”,权遣吕蒙袭击荆南4郡。刘备闻讯、自领兵入公安(南郡之南的油江口)而遣关羽入益阳。
    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权忿之,乃遣吕蒙袭夺长沙、0陵、桂阳3郡。--《蜀书2先主传》
    若非张鲁败降曹操,汉中失守,孙刘被迫讲和,大概“荆州事变”就要提早4年发生了。
    彼时刘备将长沙、江夏、桂阳归还于权。荆州虽余3郡,战略要地却只剩南郡1地而已。即董昭所言“荆州坚城唯2,盖江陵与公安”。
    注意:江陵与公安均属南郡,江陵,即后世荆州市,还曾是南郡郡治。
    孙权遣使辞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2城,必自奔走。”
    昭曰:“羽为人强梁,自恃2城守固,必不速退。”--《魏书十4董昭传》
    问题是南郡本是周瑜攻下的,瑜在世时是正儿8经的南郡太守。
    瑜死,权借南郡于刘备。
    故南郡归属,也实在很成问题。
    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据江陵。--《吴书9周瑜传》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南郡),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吴书9鲁肃传》
    毕竟第1次“孙刘战争”对荆州的重新划分(215),不过是曹兵压境下的权宜之计;
    刘备“内怀于邑”,孙权也“欲壑难填”。
    由“汉中王国”将荆州3郡排除在外,可知刘备大约对“归还荆州”早有计划,至少口头有所承诺。
    所以成都方面,对于“孙权背盟、兵袭南郡”,定然防备不足。
    这也能解释为何关羽在樊城作战的数月时间中,刘备在成都未发1兵1卒。因其彼时已经承诺了荆州归属,故对孙权提防有限。
    下1章咱们继续说1说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