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三十九章 猛将终投汉,江东稳孙权9
    孙权之所以猜忌太史慈和周瑜,还不是因为他们从许都返回之时,赵旻送给他们2人的甲胄兵刃以及绢帛?
    赵旻虽然名义上是借给周瑜绢帛,但其人难道还真要周瑜还不成?
    赵旻差这区区1千来万?
    是以,程普这句话1说出口,便等于戳破了1层窗户纸。
    太史慈、周瑜2人,表情愈发显得不自然起来。
    厚脸皮的赵旻对此却毫不在意。
    “德谋将军勿要误会,此绢帛甲胄之属,乃拙荆暂借其阿妹应急所用,将来终要归还于我。”
    这种连苟哥本人都不信的鬼话,怎么可能骗得了前后追随孙坚、孙策长达近2十年的程普?
    是故,程普冷笑以对。
    程普意思就是:呵呵,老子就这么默默看着你装。
    赵旻眼见事已至此,索性将心1横,断然道。
    “德谋将军,实不相瞒,我欲招揽子义、公瑾2位兄长为天子效力!”
    程普继续冷笑。
    “从文确为天子效力乎?”
    赵旻忍住1巴掌呼程普脸上的冲动,向这咄咄逼人的家伙抱拳笑道。
    “德谋将军莫非以为,我欲效仿昔年曹孟德,篡汉以代之乎?”
    不待程普回答,赵旻便霍然起身,冷笑起来。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1生真伪复谁知?程德谋!
    且不说我自进许都以来终日乾乾、事天子极尽谦卑恭谨之能,只说我近3年来安3辅、定凉州、复开西域商路,我若确存代汉之心,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无道昏君灵帝之时,凉州如何,而今凉州又如何?
    袁本初、刘玄德、公孙升济为1己私欲征伐不休之时,我却为凉州、西域百姓殚精竭虑,为凉州、西域之地安定4处奔波!然则…
    你竟疑我心存不轨?我若心存不轨,何不先与袁本初决战于河北,再收荆州剩余半壁之地,定刘玄德、孙仲谋,最终1统天下代汉而自立?
    若如此,天下焉有刘氏立足之地?我又何苦担忧王室板荡,1心为汉室立威?
    我又何苦为这天下百姓之饱暖、安居乐业而夙兴夜寐?
    我又何苦处处建工坊、时时担忧战火绵延以至于生民涂炭?
    程德谋,我时时奉主上以从民望,事事皆出于扶汉救世之公心,你何以如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焉?”
    赵旻这番话皆为事实,兼且堂堂正正、义正辞严,是以程普被赵旻怼得哑口无言。
    太史慈、周瑜2人心中则大呼痛快。
    周瑜痛快之余,忍不住无情补刀。
    “德谋将军,从文若心怀不轨,确实不必急于安凉州、西域等边鄙之地,从文何不先取汉而代之,再安凉州、西域、益州等地收买人心?”
    太史慈冷哼1声。
    “德谋将军,从文若欲图谋不轨,只需定天下有数之诸侯即可,又何必做如此多无用之事?如此于代汉又有何益乎?
    德谋将军不妨试想,若换成袁本初、刘玄德、公孙升济等鼠辈窃居从文之位,此等鼠辈又当如何?奉天子以令不臣?亦或…挟天子以令诸侯?”
    在郡国本位化、士大夫家族化以及皇权世俗化的大环境下,不管换成何人在许都,都将不可避免地滋生野心。
    赵旻这个熟知政治、历史,而且价值观迥异于这时代的穿越客,当然与这时空的土著不同。
    赵旻要的,是天下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程普在理屈词穷之下霍然起身,怒哼1声后拂袖而走。
    这场本不是舌战的舌战,以程普完败而告终。
    太史慈、周瑜2人,只觉无比扬眉吐气。
    赵旻则看向2人,继续方才的话题。
    “子义、公瑾2位兄长,旻确有意招揽2位至麾下,助旻匡扶汉室、1统天下,不知2位兄长意下如何?”
    太史慈早已受够这种憋屈的日子,何况赵旻不但与其人所欣赏敬佩的孙策为至交,而且太史慈与赵旻脾气极为相投。
    是以,太史慈当即抱拳。
    “从文,某早有此意耳!”
    赵旻大喜。
    周瑜却露出纠结、挣扎之色。
    半晌后,周瑜叹了口气,向赵旻作揖。
    “从文,瑜尚需遵伯符兄长之遗志,尽力辅佐仲谋。”
    赵旻摇了摇头。
    “公瑾兄长此言差矣!我欲1统天下,则将来必收回江东。以你看来,我与孙权,何人胜算更大?”
    这还用看?
    此番若非赵旻助战,孙权恐怕要尽失江东3郡,能保住吴郡都算孙权有本事!
    刘备的能力,又哪里是黄祖所能比?
    周瑜再次叹了口气,缓缓摇头道。
    “从文,江东5郡实则乃伯符兄长与瑜合力所攻下,伯符兄长今既已故去,则瑜必将竭尽所能保住江东5郡,从文,请恕瑜不能助你1臂之力。”
    赵旻也摇了摇头,哂笑起来。
    “公瑾兄长此言更差矣!其1,纵使兄长欲力保伯符兄长之基业不失,孙权亦不可能任兄长大展拳脚,否则会稽郡若由兄长坐镇,焉能如此轻易便失陷?
    其2,江东5郡乃大汉国土,实为大汉天子所有,无论伯符兄长亦或孙权,仅可代天子而守之,却不能据为己有焉!
    其3,而今刘玄德羽翼已丰,而丹阳、庐江2郡皆毗邻刘玄德窃大汉之地,公瑾以为,待来年我远征西域、刘玄德复又出兵之时,孙权便可稳守江东仅余之3郡乎?”
    赵旻所说的第3点,让太史慈、周瑜2人感到深深无力、绝望至极。
    诚然如此。
    明年孙权还要指望赵旻来救?再演上1遍今年这种令人窒息的剧本?
    我的天呐!
    太史慈忙不迭抱拳道:“从文,某之妻儿今皆在丹徒城内,何况某既为吴侯之故臣,便不宜对孙仲谋不辞而别。此事尚需从文妥善处理方可。”
    赵旻向太史慈抱拳还礼。
    “此事不劳子义兄长多虑,弟自有办法妥善解决此事。”
    说着,赵旻复又看向周瑜。
    “弟不知公瑾兄长欲何去何从。”
    周瑜第3次叹了口气。
    “瑜而今心乱如麻,从文且容瑜再思量几日。”
    周瑜态度已然松动,于是赵旻见好就收。
    “公瑾兄长不必过急,且看我如何助孙权解吴郡之围!”
    周瑜见赵旻并未苦苦相逼,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他此刻心中委实纠结至极。
    建安3年至建安4年(西历198到199年)底,他与孙策1文1武,在不到两年间便火速攻下丹阳、吴郡、会稽、庐江及豫章5郡,先后灭刘繇、收太史慈,并迫使原豫章太守华歆逃到江北。
    这份华丽的荣耀及高光,不止独属于孙策,还属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周瑜。
    甚至可以说,没有周瑜,便没有江东小霸王孙策。
    因为在周瑜脱困、与孙策会师之前的3年中,孙策仅仅攻下丹阳郡靠近大江的秣陵、湖孰、江乘、曲阿及丹阳县这5县。
    注意:孙策东渡是在兴平2年(西历195年),孙策进军路线是沿长江南岸扫荡,这与其舅父吴景在建安元年(196)时任广陵太守有关。
    综上,没有周瑜,孙策绝无可能势如破竹、不到两年便收下江东5郡。
    周瑜对得起暗耻给其人的超高属性。
    甚至,历史上周瑜若不死,刘备很可能无法入西川…
    周瑜盯上益州,已不是1天两天。
    周瑜在临终前还劝孙权提防刘备入川。
    周瑜绝对是被罗先生黑得最狠的英雄,没有之1。
    为了尽力抬高诸葛孔明,罗先生也是拼了。
    综上,既然收诸葛亮无望,赵旻便对瑜哥志在必得。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重温1下孙策东渡的路线、以及大致过程。
    兴平2年(西历195年)孙策东渡,数年遂有江东。
    我们从孙策东渡初期的始末细节入手,探讨部分事件的背后成因。
    故此,本文涉及主题如下。
    其1是丹阳地区的控制权。
    丹阳太守,先后有周昕、吴景、周尚、袁胤、徐琨等人,个中关系,亟待梳理。
    其2是孙策与刘繇、袁术的微妙关系。
    此事背后涉及庐江太守6康。
    其3是孙策的进兵路线问题。
    孙策渡江后,经历阳、丹阳、秣陵、湖孰、江乘、曲阿,沿长江南岸1路扫荡,这与吴景又有关系。
    其4是周瑜的立场问题。
    他在协助孙策“初定江东”之后,曾返回寿春,重新归附袁术,之后再度出奔江东。
    丹阳是孙吴的畿辅地区,孙吴国都建业县(故秣陵县,今南京市)即位于丹阳。丹阳地处长江以南,战略位置显要,是南方政权的边境堡垒。
    丹阳地区的太守,在汉末乱世历经数次变换。
    (1)周昕
    汉末丧乱之初,丹阳太守是周昕。
    周昕是会稽豪族,曾在初平元年(190)支援南下募兵的曹操,曹操之前兵败荥阳,赖此复振。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惇等诣扬州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丹杨太守周昕与兵4千馀人。--《魏书武帝纪》
    (曹洪)就(陈)温募兵,得庐江上甲2千人,东到丹杨(周昕),复得数千人。--《魏书曹洪传》
    会稽周氏依附于袁绍-曹操集团,周昕的两位兄弟,周昂是袁绍所署豫州刺史,周喁则是曹操的随军谋主。
    (袁)绍以会稽周昂为豫州刺史,袭夺(孙)坚阳城。--《资治通鉴》
    初曹公兴义兵,遣人要(周)喁,(周喁)即收合兵众,得2千人,从(曹)公征伐,以为军师。--《会稽典录》
    因为周昕亲近袁绍,遭到袁术憎恶,被驱逐回会稽老家,依附于太守王朗,后被孙策所杀。
    (2)吴景
    吴景是孙坚妻弟,在孙坚死后(191)依附袁术。在袁术驱逐周昕之后,署吴景为丹阳太守。
    袁术上(吴)景领丹杨太守,讨故太守周昕,遂据其郡。--《吴书妃嫔传》
    但从实际情况看,袁术在扬州的地盘,集中在淮南与庐江两郡,两郡皆在江北,而丹阳地处江南。
    考虑到泾县祖郎、乌程县严白虎等“丹阳宗帅”的存在,吴景根本无法控制丹阳全境,其辖区主要集中在丹阳北部的曲阿县1带。
    兴平2年(194)关中朝廷遥署刘繇为扬州刺史,袁术部将吴景、孙贲便“迎刘繇于曲阿”。
    可见彼时吴景的治所,就在丹阳北部。
    袁术在淮南,(刘)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吴书刘繇传》
    建安元年(196)袁术与刘备战于徐州,署吴景为广陵太守。
    广陵属徐州,位于曲阿正北,实际充当了吴景北上的桥头堡。
    (袁)术方与刘备争徐州,以(吴)景为广陵太守。--《吴书妃嫔传》
    (3)周尚
    兴平元年(194)袁术袭击庐江。庐江太守6康是扬州士族,吴郡4姓(顾6朱张)的宗主级人物。
    刘繇是宗室兼名士,政治立场上十分偏袒地方大族,因此与袁术反目,驱逐了吴景。
    袁术遂任免庐江大族周尚(即周瑜叔父)为丹阳太守。
    (刘)繇遣樊能、张英屯江边以拒之。以(吴)景、(孙)贲,(袁)术所授用,乃迫逐使去。--《吴书刘繇传》
    (周)瑜从父(周)尚,为丹杨太守。--《吴书周瑜传》
    当然,从刘繇“遣樊能、张英屯(长)江边以拒之”的记载看,周尚这个丹阳太守,纯系遥领,根本无法控制丹阳的1寸土地。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