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二十七章 襄阳收虎臣,益州定乾坤1…
    历经3年磨练,苟哥的舌战技巧已经炉火纯青。
    纵使被黄祖“咔嚓”了的祢衡再生,其人恐怕也非苟哥敌手。
    因为祢衡再能骂,还能骂得过曾被键盘侠千锤百炼过的苟哥?
    1言蔽之,张裕算的真特喵的准!
    赵旻此行不但提前破解了刘备的阴谋,而且意外收得文聘、黄忠及5溪蛮人。
    这时代的兵卒们太浅薄无知,发现不了那些5溪蛮人的潜力和亮点;
    但赵旻这个兵头1眼便看出,那些看似搞笑的5溪蛮人,身上蕴藏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赵旻甚至认为,若训练得当,这些自幼便生长在山地中的蛮人,1定比历史上的无当飞军更为了得…
    尽管赵旻从未见过无当飞军。
    为笼络这些5溪蛮人,在接下来的5天,赵旻令卫府铁骑帮助5溪蛮建了虽简陋、但主体结构样样不缺的木制新房…
    这群卫府铁骑虽未参建西域都护府,但参建了加固、修缮玉门关及阳关。
    话说回来,在卫府当兵…着实不易!
    卫府铁骑不但要精通骑术、射术、枪术、戟术等武艺,还要有充足的体能可以做到日行4百余里,更要懂得农活儿会屯田、会干木匠活儿能盖房子及修水利,能识字写信、心中有理想和信仰,此外…
    卫府铁骑还都是做生意的好手。
    概而论之,在卫府当兵,士农工商要样样精通。
    5日之后,为5溪蛮人建好房屋后,3千余卫府铁骑,便跟随赵旻、韩嵩、黄忠、文聘等人离开武陵郡,向襄阳城进发。
    而此时…
    深受赵旻雷厉风行风格影响的赵贲,已经赶回许都。
    其人虽风尘仆仆而还,却不敢先回家见赵大娘,而是径直进了宫城。
    伏寿毫不客气地占用了赵旻那处位于外宫城的公廨,并在此接见了赵贲。
    伏寿见赵贲满身风尘赶来宫城,芳心登时满意至极。
    求生欲极强的赵贲,当然早已将自家少君写给伏寿的家书兼情书提前择出来。
    以赵旻那张能把死人说到心花怒放、直至活过来的嘴…
    伏寿当然芳心大喜。
    以是故,赵贲就这么得了6枚金饼。
    喜孜孜的伏寿,在放赵贲回赵家后,便欲召来卫府大管家董昭,商议应如何拟诏令…
    旋即,伏寿反应过来:
    她还不能暴露身份。
    于是乎…
    可怜的赵贲又被伏寿喊了回来。
    “阿贲且慢,从文可有事交办于董公仁?”
    赵贲颔首。
    “回主母,少君认为,主母不宜与公仁公、荀令君商议诏令之事,应由荀令君拟订诏令、皇后代天子用玺为善。”
    伏寿心中叹了口气,缓缓颔首。
    “阿贲勿急于回赵家,你先赴卫府,将此事告知董公仁!”
    于是乎,可怜的赵贲带着满身风尘,又匆匆赶向卫府。
    可想而知…
    当董昭通过赵旻的书信、赵贲转告之言得知刘备的阴谋后…
    可怜的赵贲只好4处奔波,先后请来卫府留在许都的众人…包括刘瑁、吴懿在内的所有人,以及汉廷1众重臣。
    直至太阳落山,可怜的赵贲方才回到赵府…
    在赵旻今年远征西域后,赵大娘搬到了杨彪太傅府、马腾太尉府的中间府邸。
    随着赵旻妻妾越来越多,赵家老住在杨彪家里委实不太方便。
    赵贲将家书分别交给诸位主母后,正准备美美地泡个澡、再饱饱地睡1觉时…
    大乔又将赵贲请了过去。
    赵贲心中怨气有多大,不难想象。
    然而…
    1见到大乔那温柔的笑容,赵贲心中怨气全消。
    “不知桥夫人有何吩咐,仆必即刻去办!”
    大乔柔柔1笑,软软地说道:“阿贲今日甚为辛劳,妾本不欲打扰阿贲,然则,舍妹不愿旁人惊扰,故妾不得不有劳阿贲,请舍妹过府1叙。”
    赵贲打了个激灵。
    他突然想起,自家少君似乎有需大乔转告小乔之言。
    赵贲不敢耽误自家少君的大事,只好匆匆赶向小乔的府邸…
    小乔的府邸,实则位于宫城正北半里处,妥妥的1环富贵之地…也就是先前吴老夫人、大乔等人暂住之所。
    万幸,小乔没有再向赵贲提出任何奇怪的要求(咳咳,请勿想歪),让赵贲松了口气。
    如是般,直至戌时中(晚上8点过),可怜的赵贲方才得以沐浴、入睡。
    然而…
    卫府的会议仍在继续;同时,大乔、小乔这对亲姊妹亦开始商议周瑜应该何去何从:
    与历史上不同。
    周瑜无需考虑自己在赵旻麾下的前途和命运如何。
    因为赵旻可以借天子之诏,任命周瑜为大汉官员。
    这里不得不再次解释1下东汉及汉末的出仕情况。
    首先说“还付乡党,品其名位”,也就是“乡论”,即察举制度遗留。
    在察举制度下,出仕需要乡举里选,即通过“乡论”出任州郡吏(功曹、治中、别驾等),之后举孝廉、茂才,获得身份之后,再由吏为官。
    这种晋身渠道,被称作仕宦之“正途”。
    而在东汉,这种仕宦途径,实际上已被名门士族垄断。
    魏晋在“察举制”基础之上采用的“9品官人法”,则干脆使垄断官位的士族,转变成了门阀。
    9品中正制只是9品官人法中,关于如何察举论品的那部分,这个推举官吏制度的完整体系,实际是“9品官人法”。
    换言之,脱离了本籍的士人,因无法通过“乡论”被推举为吏,故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做官,只能依附地方军阀,通过进入军阀幕府,寄希望于主子赏识,从而获得1些“伪职”。
    由于东汉朝廷的崩溃,以及刘协被曹操禁锢,汉末(西历189-220年)的许多士人,都是通过这种“非正常途径”出仕的。
    比如曹操麾下的“署司空幕府事”;刘备麾下的“署左将军幕府事”;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孙策兄弟的境况更坏,他们的职位大抵来自袁术任免,本身就是“伪职”。
    因此给麾下敕封时,他们必须加1前缀“领”或“行”字,即临时代理,因此法统很成问题。
    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顾)雍为丞,行太守事。
    摘自《吴书之顾雍传》
    (孙)权亦以(凌)**国事,拜(凌)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
    摘自《吴书之凌统传》
    (孙)权表(朱)治为吴郡太守,行扶义将军。
    摘自《吴书之朱治传》
    曹操之所以可广收人才,不是因为其人虎躯1震,人才便纷纷臣服…
    实际是因为曹操可以借天子诏令,任士人为大汉真正的朝廷命官。
    赵旻忽悠文聘、黄忠2人,用的就是这个神器。
    历史上淮泗集团之所以对孙家忠心耿耿,其原因也在于此:
    离开了孙家,他们什么都不是。
    而周瑜,正是淮泗集团中的1员。
    但如今,周瑜当然没有这层顾虑。
    大乔小乔都相信,只要周瑜敢投至赵旻麾下,赵旻至少能给周瑜1个中郎将、甚至是太守…大汉天子任命的真两千石哦,不是伪职哦!
    综上,2乔商议之事,是如何将周瑜及其家眷忽悠过来。
    1边是求才若渴、家大业大、且颇为看好周瑜的赵旻,1边是主弱臣强、初继基业、威望不足、猜忌周瑜的孙权。
    2乔怎么选还用犹豫吗?
    更何况,小乔留在许都大半年,已为周瑜做足了准备工作及铺垫。
    如今的关键,只在周瑜本人到底如何想。
    同1时间,卫府、汉廷重臣的会议,也渐渐进入尾声。
    主持会议的董昭霍然起身。
    “诸君以为,此诏应如何拟?”
    【作者题外话】:由于东汉末期的动乱以及袁术与孙坚的阻挠,刘表在荆州的统治,最初相当艰难。他甚至无法进入南郡江陵(刺史治所),不得不“理兵襄阳”,将幕府设在江北地区。
    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刘)表不能得至……遂理兵襄阳,以观时变。--《后汉书刘表传》
    注意:荆州刺史治,最初在武陵汉寿,刺史王叡迁治南郡江陵,刺史刘表迁至南郡襄阳。
    建安3年(198),长沙太守张羡发动叛乱,“乃举长沙及旁3郡以拒刘表”。所谓“旁3郡”即0陵、武陵、桂阳。
    (张羡)乃举长沙及旁3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魏书桓阶传》
    张羡的叛乱声势浩大,且延续两代,直至建安5年(200)才被彻底平定。这也是《刘表传》中“南收0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所指代的具体事件。
    长沙太守张羡叛(刘)表,表围之连年不下。(张)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张)怿。--《魏书刘表传》
    换言之,黄忠与刘磐出镇长沙,最早不会早于建安5年(200)。
    黄忠负责镇守长沙郡攸县,攸县在长沙郡最东侧,与扬州的豫章郡接壤。彼时(200)的豫章郡已被1分为2,孙贲守豫章,孙辅守庐陵(豫章南部),共御刘表。
    (孙策)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孙)贲弟(孙)辅为庐陵太守。--《吴书孙讨逆传》
    东吴名将太史慈,则驻扎于海昏县(豫章郡东部),协助孙贲共守豫章,抵御刘磐。
    (孙策)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刘)磐。--《吴书太史慈传》
    按《太史慈传》记载,刘磐的军队曾进入西安县与艾县,两县均在豫章郡西部,可见刘磐、黄忠在对吴作战中1度得势。
    刘表从子(刘)磐骁勇,数为寇于艾、西安诸县。--《吴书太史慈传》
    刘磐的军队被称作“骁勇”,这与黄忠“先登陷阵,勇冠3军”的个人特质完全吻合。照此推测,黄忠在对吴的战役中,应该立下过不少军功,符合其“中郎将”身份。
    建安十3年(208)刘表病死,曹操南征,授黄忠为裨将军,继续与韩玄镇守长沙。
    及曹公克荆州,假(黄忠)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蜀书黄忠传》
    裨将军不高不低,算不上显职,不过对于曹魏降将而言,大抵是必经之路。
    按《魏书》记载,张辽(吕布旧将)、于禁(鲍信旧将)、徐晃(杨奉旧将)等人,降曹后均出任过裨将军。
    (张)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数有战功,迁裨将军。--《魏书张辽传》
    太祖授(徐)晃兵,使击卷、原武贼,破之,拜裨将军。--《魏书徐晃传》
    太祖复使(于)禁别将屯原武,击(袁)绍别营于杜氏津,破之。迁裨将军。--《魏书于禁传》
    裨将军这个职务,可以视作曹操对降将的历练,以作储备干部之用。从这1点看,黄忠彼时的年龄应该尚未老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