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零八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12
    赵大娘的商队,自然已知自家少君在西域新纳1爱妾,兼且…
    自家少君极为宠爱此胡女,甚至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这事儿简直是卫府之中人所共知之事。
    是以,当阿不满金表露自己身份之后,1切都不劳阿不满金费心,他新女婿家的商队便大包大揽、全力配合办理妥当。
    甚至包括马车以旧换新、代少君老丈人缴纳税金等繁琐之事。
    反正赵家人对自家少君的老丈人客气归客气,恭敬归恭敬,但1匹绢都没少挣。
    赵家人都有这个特点:公归公,私归私。
    总而言之,这次交易绝对可谓皆大欢喜,赵大娘得知此事后,也1定会非常喜欢新儿媳依嘉娜丽…
    新儿媳毕竟让新婆婆赵大娘大赚了1笔嘛。
    不然的话,赵大娘贴补儿子1统天下的军费从何而来?
    刚出襁褓、正学走路的皇子刘嗣,那可是赵大娘的亲孙子!
    完成交易的阿不满金担心夜长梦多,匆匆告辞满宠等人、“好心”的汉人商贾后,在乌孙侍卫、西域都护府数百铁骑保护之下,连夜赶回自己的乌孙国。
    此后数日,互市车水马龙、诸国使臣往来西域都护府不绝。
    1言蔽之,西域都护府可谓顺利在西域扎根、且甫1重设,便拥有了无与伦比的统治力。
    西域之事揭过不提,咱们再来看1看刘嗣的亲爹、苟哥1行人。
    至7月朔日,也就是旦日初1戌时正,渐渐提速至日行3百里的苟哥,终于抵达大散关西。
    途经襄武、冀城等凉州大邑时,赵旻皆入城住了1宿。
    此番西返大散关,赵旻惊喜交加地发现,他在4个多月前规划的3座卫城,基础都已建造完成。
    而且,这3座卫城中,已住进不少匈奴、氐、甚至是汉人。
    按照这个速度,最晚明年4月底,这3座卫城的城墙将初步竣工,届时,大散关必将成为连通益州、凉州和中原的重要交通枢纽。
    此外,大散关外匈奴、氐、汉3族之间,各族民众间相处和谐友好,这1点不难察觉…
    因为赵旻便亲眼看到1名左衽的匈奴人,笑呵呵地提着1坛酒,进了汉人的家门。
    卞夫人忍不住感慨。
    “如非夫君之德政,妾从不敢想象,胡人竟可与汉人如此和睦!”
    依嘉娜丽妹子已经惊诧到说不出话来。
    在妹子的认知之中,匈奴人似乎应该是汉人的死敌才对。
    这画风有些不正经…啊呸!有些不正常。
    赵旻却很欣慰。
    其人1抖马缰。
    “诸君,我等速速进大散关!”
    如今随行之人中,曹纯是唯11名猛将…
    历史上的同1时期,曹纯已然是曹操任命的虎豹骑骑督。
    余者诸如夏侯尚、曹休、曹植等夏侯、曹氏小1辈诸人,暂时都未完全成熟,夏侯惇、曹洪也并未将兵权交给他们。
    所以,赵旻令曹纯指挥兵卒,暂时于大散关外十余里许处休整、进食。
    赵旻则率俩老婆、俩孩子,外带1个荀攸向大散关关城赶去。
    然后…
    本就惊诧的胡人妹子,终于见识到了大汉的繁华。
    7月初1的戌时中,正值华灯初上之时…
    时值3伏天,汉人们的夜生活刚刚开启。
    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的辉煌灯火,使依嘉娜丽眼花缭乱;
    烧烤煎炸、炖焖蒸炒的美食香气,使依嘉娜丽食指大动;
    小贩叫卖、行人谈笑的市井喧嚣,使依嘉娜丽新奇不已。
    她生于斯、长于斯的乌孙王城赤谷城,从来没有过这种人间烟火气。
    然而…让妹子更加惊诧之事还在后面。
    1家足有3层高、雄伟恢宏的旗亭门口,竟有1名着胡服、金发碧眼的胡女,当街跳胡旋舞招揽生意…
    围观之人固然叫好不绝,而那家旗亭之中也座无虚席。
    大散关地处凉州、益州及3辅交界之处,此地民风浑不似中原那般…
    好吧,大汉的民风虽不如李唐那般开放,但本来也不怎么保守。
    否则何来卓文君当垆卖酒?又如何引得司马相如奏唱史上著名小黄歌《凤求凰》?
    此刻,依嘉娜丽1眼便认出,那是乌孙国的胡女。
    妹子终于忍不住低声道。
    “哥哥,此乃乌孙女子也!”
    苟哥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专心跳着胡旋舞的胡女,色心大动道。
    “宝宝可会跳胡旋舞?”
    妹子的俏脸又红了。
    卞夫人轻咳1声。
    “主公请自重,大散关内认识主公之人不在少数!”
    苟哥洒然1笑。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欣赏胡女又有何妨?”
    说着,苟哥将眼神瞄向娇羞可人的依嘉娜丽。
    而就在这时…
    “某等参见卫将军!”
    目光正在跳舞的胡女、卞夫人以及依嘉娜丽身上来回游弋的苟哥,猝不及防被人当街认出。
    1群刚从这旗亭中走出的大汉商贾,1眼便认出骑在骏马之上的苟哥,忙不迭向其人深深1揖。
    卞夫人1语成谶。
    当然了,以苟哥那堪比大散关城墙厚度的脸皮,其人对此也浑不在意。
    苟哥滚鞍下马,扶起这群商贾。
    然后…
    苟哥认出来,其中数人似乎还是益州人…
    去年苟哥在成都城郡学开课讲《文心雕龙》之时,这几人似乎在其中。
    苟哥虽已非前世那特工头子,但本能犹存。
    于是苟哥笑着问道。
    “诸君,巴蜀而今如何?”
    那几名益州人再次深施1礼。
    “卫将军但请放心,巴蜀、乃至益州皆已安矣。”
    苟哥1想便知,此定是自己老丈人张裕、巴蜀名士周群、秦宓之功。
    苟哥遂笑着颔首。
    “如此甚好!你等自便,告辞!”
    因沿途需目睹真相,故赵旻从未通知当地官吏出城相迎…
    赵旻后期渐渐提速,也是为了杜绝凉州官吏之间通风报信。
    那些官吏的日行速度,怎么可能比得上提速如吃饭喝水般简单的卫府?
    综上,庞统至今仍不知,赵旻已经进了大散关,直至…
    赵旻进入庞统衙署的正堂!
    “时日不早,士元仍在忙于政务?”
    正与汉阳3郡、右扶风1众士人议事的庞统,骤然听得门外赵旻的声音,登时1惊。
    庞统抬起头来,便见赵旻、荀攸2人正站在正堂的门槛外,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
    2人身后不远处,还有两名妇人和两个半大小子。
    庞统登时大喜。
    “统参见主公!见过公达先生!”
    1众士人忙不迭赶来行礼。
    赵旻与这些士人们寒暄几句后,这些士人们便识趣离去。
    庞统唤来小吏,领着卞夫人母子3人、依嘉娜丽进衙署客房用餐、休息不提…
    赵旻则唤来守于衙署正门前的赵虎、赵旭,令其2人尽速请曹纯等人安置兵卒进大散关军营休息。
    安置妥当1切后,赵旻也不管不顾自己用没用过晚饭,其人拉着庞统坐定后,便欲长篇大论…
    荀攸却笑眯眯来了1句。
    “士元,老夫自午时至今尚未用饭、腹中甚是饥饿,士元,衙署尚有饭否?”
    赵旻总不好拦着荀攸、说1句你丫挺的少吃1顿也饿不死吧?
    于是乎,庞统笑着向赵旻、荀攸作揖。
    “请主公、公达先生稍候,统亦尚未用晚饭,统即刻令庖厨备晚饭。”
    荀攸笑着作揖还礼。
    “如此便有劳士元。”
    荀攸、庞统2人如此1对答,赵旻便反过味儿来。
    哦,合着老子今晚不来,你庞统便不吃晚饭了?庞统你小子竟然如此敬业?
    赵旻遂问道。
    “士元在大散关,竟如此夙兴夜寐?”
    庞统当即自谦。
    “主公勿要误会,统偶尔如此,偶尔如此耳。”
    赵旻肯定了自己的推测。
    “士元,今大散关左近如何?”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桓帝、灵帝是东汉王朝的掘墓人。尤其是灵帝,昏庸无道,卖官鬻爵,天下患之。
    中平2年(185)灵帝借着“洛阳宫殿失火”的由头,向民间加派赋税,中饱私囊。
    这天杀的不知道,他每亩哪怕多收1个5铢钱,到底层百姓那儿,就变成了十几、数十乃至近百钱!
    这是对底层百姓敲骨吸髓!
    其实这种敲竹杠的手段,在光和元年(178)便作用到帝国官僚的身上。
    彼时灵帝明码标价,勒索官员钱财。
    想在中央任职,少不得要交钱。
    3公售价1千万;
    9卿售价5百万。
    地方郡守、刺史若要上任,也须交足两千万钱,才许赴任。
    光和元年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5百万。--《后汉书灵帝纪》
    灵帝大概很有些经商的头脑,对压榨钱财这方面很是上心。
    崔烈是地方名士,因此可以享受5折优惠,买3公只花了5百万;
    为此灵帝还有些懊悔。
    (崔)烈时因傅母入钱5百万,得为司徒。及拜日,天子临轩,百僚毕会。帝顾谓亲幸者曰:“悔不小靳,(司徒)可至千万。”--《后汉书崔骃传》
    曹嵩就没这么好的运气,因为自己的阉党出身,买3公不仅没有折扣,还多花了十倍的价钱,累计向西园“输货1亿”,震动京师。
    曹嵩时赂中官及输西园钱1亿万,故位至太尉。--华峤《后汉书》
    曹嵩没有政务才干,只能通过向皇帝行贿来买官;
    但是段颎、樊陵、张温等名实兼备的人物,亦不能幸免,想做大官依然要行贿。
    灵帝时牓门卖官,于是太尉段颎、司徒崔烈、太尉樊陵、司空张温之徒,皆入钱。上千万,下5百万,以买3公。--《傅子》
    至于刺史、郡守(2千石),虽然级别低于公卿(万石、中2千石),但地方上油水更足,因此灵帝对这方面抓得更严。
    他真的做到了“不交钱不许上任”的程度。
    刺史、2千石(指郡守)及茂才孝廉迁除,皆责助军修宫钱,大郡至23千万,余各有差。当之官者,皆先至西园谐价,然后得去。--《后汉书宦者传》
    比如钜鹿太守司马直,因为拿不出银钱,上任不得,辞官不许,1怒之下竟自杀了。
    钜鹿太守河内司马直新除,以有清名,减责3百万。直行至孟津,上书极陈当世之失,古今祸败之戒,即吞药自杀。--《后汉书宦者传》
    其实用脚趾头也能想明白,花两千万钱买来的郡守,怎可能就此罢休?
    这群蠹虫到了地方,只会变本加厉地盘剥百姓!
    他们不仅要回本,还得有赚头,甚至未来买公、买卿的钱,也要努力榨出来。
    灵帝搞的这个制度,大概算是1种实验性的承包制:
    “交足了我的,剩下是你的,多劳多得,不交不许上任。”
    郡守到了地方,奉行的理论也是1样的。对百姓而言,承包制的原则演化为:
    “交足了郡守的,剩下是自己的,劫贫济富,不交不许活命”。
    实际就两汉的行政划分来说,百姓与郡守之间,还隔着乡贤、胥吏、县令等诸多关卡。
    层层盘剥之下,百姓既交不足郡守的,更留不下自己的,因此民变4起(比如184年黄巾之乱),也就势所必至。
    (张角)自称黄天泰平。3月甲子,3十6方1旦俱发,天下响应,燔烧郡县,杀害长吏。--《吴书孙破虏传》
    我呸!
    天杀的汉灵帝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