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零四章 西域诸国贺,东土多方和8
    赵旻准时率换防的原2关3万驻军开拔。
    当大军提起速度之后,赵旻驰至夏侯渊、曹仁2人身畔。
    “妙才、子孝,湟中羌人、月氏人似有暴动,待我等抵达姑臧城,你2人当尽速赶赴金城郡,此战以镇压为主、安抚为辅,你2人可明白?”
    湟中的月氏人,是小月氏人,也就是东汉赫赫有名的湟中义从。
    在西汉汉武帝朝,月氏人被匈奴赶出凉州、甚至赶出西域之时,有1部月氏人不愿离去,因此他们迁至湟中1带与羌人杂居。
    这1部月氏人,后来便成了小月氏人。
    终西汉、东汉两个王朝,都不能1劳永逸地解决凉州、西域的稳定问题,究其根源,还是因为1个字:
    穷!
    无论凉州还是西域,因生存难度大、越冬难度更大,都成了天然的内卷之地。
    甚至于,后世隋唐元明清,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北边陲之地的这1问题。
    赵旻当然也不能。
    但赵旻勉强可以做到耕者有其田、牧者有其原,尽可能降低西北边民的生存难度、越冬难度。
    但前提是:他要先把湟中这些胡人打服、打怕、打听话。
    惟其如此,赵旻才能顺畅地实施新政。
    这就是汉末版的枪杆子里出政权。
    夏侯渊、曹仁2人早已习惯赵旻的这种套路,是以2人同时抱拳。
    “主公放心,某等皆知,胡人不怀恩义而畏武德,故此战某等必打服胡人!”
    赵旻很欣慰。
    其实胡人不是不懂感恩,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生存太难。
    如今死心塌地追随大汉的休屠王兰渠异支、两个氐王老雷和老窦,以及南匈奴左部的左贤王,都是现成的例子。
    统1好思想认识后,赵旻复又找到夏侯惇、曹洪这两个夏侯氏、曹氏家主。
    “元让、子廉,待我等抵达姑臧城,你2人休整两日后,须率1万精兵赴安定、北地2郡体察民情,我予你2人专断之权,你2人可明白?”
    不言而喻,赵旻是派这两名足以独当1面之人,代赵旻巡视凉州新政的实施情况如何。
    夏侯惇、曹洪2人对此心领神会。
    赵旻未来35年内,不可能再兼顾凉州、西域,而凉州今岁推行的新政策又足以使凉州长治久安…
    故而赵旻想让他们2人实地调查1番,凉州诸郡对新政策的推行力度、实施情况到底如何。
    为什么是安定、北地2郡呢?
    因为河西4郡、武威郡、陇西郡及汉阳3郡,都在大军行进的路途之中。
    2人抱拳领命。
    “主公放心,某2人必仔细查探,如有不作为、甚至贪墨之官吏,某2人定不轻饶!”
    赵旻很欣慰。
    “便如此,元让、子廉,我等在大散关会合!”
    离开2人后,赵旻又驰至马超身边。
    本次远征西域的过程中,马超虽在反伏击之时作战英勇、率军反复凿穿敌军,但对乌孙王城外的纵火夜袭,小马哥明显感觉不过瘾。
    这也无妨,赵旻有的是恶战。
    赵旻找到马超,就是给其人送战功来的。
    “孟起,待我等抵达姑臧城后,你且休整两日。休整之后,你须率5千精兵尽速赶赴武都郡。
    若彼处有羌人、氐人生乱,便迅速镇压,我遣子扬随你同行,如何?5千精兵是否足够?”
    小马哥登时不乐意了。
    你瞧不起谁呢!
    老子有5千具甲重骑兵,还怕个球!
    于是乎,小马哥将胸脯拍得咚咚响。
    “主公尽管放心,5千精兵足矣!主公且看俺如何定武都胡人!”
    赵旻这简单粗暴的激将法,对小马哥果然有奇效。
    赵旻很欣慰,但其人1脸狐疑。
    “孟起,你保证5千精兵便足矣?”
    小马哥这暴脾气岂能忍?
    其人咬牙切齿、斩钉截铁道。
    “主公如不信俺,俺愿立军令状!”
    赵旻呵呵1笑,挥了挥手。
    “不必,不必!孟起,武都胡人我便交给你!”
    小马哥傲娇地仰起头,抱拳行礼。
    “主公恭候俺凯旋便是!”
    赵旻笑着颔首。
    “既如此,我等在大散关会合。”
    赵旻走后,小马哥咬了咬牙,自言自语。
    “哼!区区武都郡数万胡人耳!俺又何惧?”
    离开小马哥后,赵旻偷笑不已。
    “5千精兵便可定武都胡人,甚善!甚善!”
    赵旻复又找到张辽。
    “文远,你我行军途中,如有胡人为非作歹、劫匪拦路劫掠,你便须率虎豹骑定之!
    此外,沿途诸郡如有无所作为、甚或贪墨之官吏,尚须你率虎豹骑当场擒拿、甚或当场格杀!”
    张辽肃然抱拳。
    “主公但请放心,辽必全力震慑宵小之辈!”
    赵旻很欣慰。
    最后,赵旻找到刘晔。
    “子扬,待我等抵达姑臧城后,你须与孟起同赴武都郡,由孟起平乱、你则须出面安抚胡人。
    此外,武都郡若执行新政不力,你须斟酌分寸,无所作为者、贪官污吏等1并交于孟起处决即可。”
    刘晔作揖领命。
    “主公勿忧,晔知轻重缓急。”
    赵旻很欣慰:
    老子跟子扬说话,就是省心!
    安排妥当1切后,赵旻便重新做回甩手掌柜。
    其人左与妹子调调情,右与熟妇卞夫人骂骂俏,后再对两个爱徒卖弄卖弄文采,1路上颇为自在惬意。
    待大军经过阳关之时,赵旻惊喜地发现,满宠麾下那数名极精明干练之幕僚,早已在2关就位。
    是以,2关不但秩序井然,且繁华程度犹胜从前。
    然而…赵旻忽略了1点。
    进入阳关衙署后,卞夫人便招了招玉手。
    赵旻、依嘉娜丽以及曹彰、曹植正纳闷时,那坐镇阳关之人便匆匆跑来、向卞夫人行礼。
    “某参见主母,不知主母有何吩咐?”
    赵旻这才想起…
    满宠手下的班底,以前大多是卞夫人的下属。
    卞夫人微微颔首。
    “妾需借调35得力之士,以整肃鱼龙混杂之大散关,即刻随我启程。”
    那人躬身抱拳。
    “请主母稍候。”
    言罢,那人唤来自己的小吏,对其人耳语1番后,令其人离去。
    少顷,便有5名明显带着游侠之气的3旬男子匆匆奔来。
    “某等参见主母!”
    卞夫人又惊又喜。
    “你等竟尽皆在此?”
    “回主母,自主母离开许都,某等便投入主公麾下,今已为主公、满使君效力近两载。某等恭喜主母!”
    最后1句话,当然是他们恭喜卞夫人改嫁赵旻…
    注意:这些人的职业是细作,渗透敌后、打探并整理归纳情报的细作。
    探听秘闻,他们是专业的。
    卞夫人俏脸微微1红。
    “你等不必多言!有劳你等随妾至大散关。”
    于是乎,大散关的隐患,即将被赵旻的贤内助、卞夫人消除。
    在1旁旁观的依嘉娜丽若有所思。
    大军东出阳关后,沿途之大汉商贾车队、车马行车队,便渐渐络绎不绝。
    出乎赵旻意料,或者准确来说,让赵旻惊喜的是:
    河西3郡,即敦煌、酒泉、张掖这3郡,对于赵旻的新政推行力度极其到位…
    镇守酒泉、张掖2郡的苏则、钟繇的嫡长子钟敏这两名能吏自然功不可没,而庞淯这个新任敦煌太守,其才干也无可置疑。
    遑论而今坐镇凉州的,是有辅国之大才的鲁肃。
    赵旻遂放下心来。
    由于沿途赵旻需要不断实地体察民情大军,因此大军赶至武威郡姑臧城时,已是7日之后,即6月廿3。
    即便路上多有耽搁,渊哥的日行军速度也有近3百里。
    鲁肃、杨修、杜畿及马岱4人,已在姑臧城外恭候赵旻凯旋多时。
    赵旻第1句话便是…
    【作者题外话】:钟繇之前的几个儿子,应是死于河东之乱,否则不能解释颖川名士钟繇,5十多岁才有儿子…
    刘宋开国皇帝刘寄奴亦然。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1言蔽之,孟达的关系网,在文帝朝可谓“密不透风、牢不可破”。
    讽刺之处就在于此。
    桓阶在黄初2年(221)发病,不久即死。
    曹丕闻讯、流涕累日。
    阶疾笃,遣使者即拜太常,薨,帝为之流涕,谥曰贞侯。--《魏书2十2桓阶传》
    黄初5年(224)夏侯尚因宠爱小妾,冷落正妻(即曹真姊妹)。
    曹丕闻讯大怒,杀尚妾。
    尚惊吓过度,1病不起,两年后(226)1命呜呼。
    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適室;適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遣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魏书9夏侯尚传》
    死同年(226),曹丕亦突发重病,匆匆立了太子,便撒手人寰。
    孟达在魏国苦心经营的3位“保护神”,竟在7年之内先后死去,瞬间“惶惶不可终日”。
    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刘晔、费诗等人,对孟达均有清晰认识,即所谓“恃才好术、终必为乱”。
    孟达作为“屡易主君”的叛臣,其“狡兔3窟”的手段相当娴熟。
    达叛离上庸(220),作书于刘备,自卑自污,以此求免,最终保全了“在成都为质”的家小。
    伏想殿下(即刘备)圣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举。臣诚小人,不能始终,知而为之,敢谓非罪!臣每闻交绝无恶声,去臣无怨辞,臣过奉教于君子,愿君王勉之也。--《孟子度与刘备书》
    达子孟兴,在蜀国还1路做到了“议督军”,活到了邓艾破蜀(263)之时。
    达子(孟)兴为议督军,是岁徙还扶风。--《魏略》
    至于《孟达与刘封书》,更是脍炙人口,龙翔凤舞,堪称“人性分析”的典范。
    注意:关于刘封之死,咱们以后再聊。
    孟达仕宦曹魏时,在蜀国亦有所关通,主要往来对象即李严与诸葛亮。
    李严是荆州南阳人,与孟达、法正(司隶扶风)均属东州系统,同气相闻。
    孟达、法正是好友;
    李严则是法正死后、被刘备擢拔的“新任东州代表”,故与孟达常有书信,言语间颇为亲昵。
    考虑到李严“腹藏鳞甲、不可狎近”,孟达与李严的私交应该相当好。
    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蜀书十李严传》
    诸葛亮对孟达的态度相对复杂。1方面痛恨孟达的反复无常、另1方面又不得不利用孟达在东3郡的特殊地位,来筹备北伐大计。
    故亮1面与孟达书信交通,同时对费诗等人骂辱孟达亦“不置可否”。
    诗进曰:“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与书邪!”亮默然不答。--《蜀书十1费诗传》
    彼时屡有传言,称孟达滞留蜀中的家属,已经遭到诸葛亮处决。达皆不置信,最终证实确系谣言。可见孟达对自己在蜀中的人脉,亦颇为自信。
    达与严、亮另有玉玦、鸡舌香等礼物往来,可谓在魏蜀2国间游刃有余。
    太和元年,诸葛亮从成都到汉中,(孟)达又欲应亮。遗亮玉玦、织成、障汗、苏合香。--《战略》
    黄初年间(220-226)桓阶、夏侯尚、曹丕的先后离世,是促使孟达回归蜀汉的主要诱因。但诸葛亮对孟达并不信任,故在司马懿轻兵奔袭时,食言自肥,坐视孟达覆灭。
    甚至有学者认为,诸葛亮诱降孟达,本就是借曹魏之手除掉孟达,同时借除掉孟达的契机来削弱李严的“阴谋”。
    注:见田余庆《李严兴废与诸葛用人》,文多不载。
    这种观点阴谋色彩略强,可暂搁置不论。但诸葛亮“前恭后倨、坐视夷灭”却是史实。
    《费诗传》称“亮以为达无诚款之心”,此语甚为迷惑。彼时孟达全家质押在成都,其身边已无任子可遣。纵使达在魏国另立家室,恐怕子嗣亦应质押洛阳。不知所谓“诚款”指代何物。
    亮亦以达无款诚之心,故不救助也。--《蜀书十1费诗传》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