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二百零三章 离别泪濛濛,何去太匆匆3
    许昭终于懂了。
    孙策虽为胸无点墨的1介武夫,但其人对大环境的敏锐感知,确实远超天下同侪。
    单论这1点,孙策甚至犹在曹刘之上。
    相对于始终纠结扶汉还是篡汉的曹老板,以及胸怀大志却屡屡受挫的刘帮主,孙策的所作所为,可谓目的明确、态度坚决。
    因为1代人有1代人的历史使命。
    如果说孙坚的使命,是通过攻伐天下,为孙策组建班底、创立威名;
    那么孙策的使命便是“诛戮名豪,威行邻国”。
    但话说回来,孙策还是远不及有上帝视角的苟哥赵旻。
    当然了,许昭并不清楚,赵旻有上帝视角这1点。
    于是乎,面对孙策此问,许昭只好颔首。
    “江东孙氏虽出身于扬州吴郡,然而于扬州士人而言,孙氏无异于外来劫掠之客,是以,孙氏终需镇压江东士族,方可稳固局势。然则…无论如何,孙策你手段过于酷烈,此诚所谓过犹不及也。”
    孙策洒然1笑。
    “许昭,我今日方知,你才华不逊于子布。诚然如此,是以我自去岁起便已改变策略。今后,孙氏将笼络江东士族,而非1味攻伐逼迫。”
    言罢,孙策昂然起身,言辞变得更加恳切。
    “许昭,听我1言,你不应隐于市井之间,而应尽展所能于朝堂。江东而今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时,你应尽速赶赴丹徒城,辅佐我2弟仲谋。”
    许昭也霍然起身,向孙策深施1礼。
    “吴侯之言,某铭记于心。”
    在不知不觉之中,许昭对孙策的称呼已经发生改变。
    孙策慨然长叹。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仲谋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知仲谋。
    阿旻所言极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许昭,请动手!”
    孙策托孤之意已极为明显…
    尽管其人的野心也由此暴露出来…“以保江东”,江东可是孙氏所有?
    但不知为何,许昭此刻竟已泪流满面。
    其人语气哽咽起来。
    “吴侯还有何言,请1并说出,某必代吴侯转达。”
    孙策躬身抱拳还礼。
    “烦请君转告仲谋,内事不决问子布、外事不决问公瑾。此外,我死后…”
    1言及此,1向洒脱不羁、勇毅果决的孙策,语气竟然也哽咽起来。
    “许君,我死后…令大乔改嫁阿旻为妾,阿绍及我3名女儿,烦请阿旻代为抚养!如此,我方可瞑目也!”
    事到如今,唯2能让孙策割舍不下的,恐怕也只有大乔和其人的嫡子孙绍。
    许昭的视线已被泪水模糊,其人甚至已哽咽到口不能言,只能连连颔首。
    孙策深吸1口气,再次开口时,其人已经恢复如常。
    “许君乃义士,必不负我所托,我尚有1事须劳烦许君。许君既为丹阳人,又曾为祖郎麾下,此后,我江东军须多招募丹阳兵卒,此事我便托付于卿!卿可否从我之请?”
    孙策值此关头,仍担心孙权不足以撑起大局,是以其人想从加强军事力量方面着手,“以保江东”。
    许昭泪如雨下,连连颔首,泣不成声道:“吴侯放心,昭必如吴侯所愿!”
    孙策松了口气,淡淡1笑。
    “卿可有文房4宝?我要为阿旻修书1封!”
    在这种时刻犹可谈笑自若者,恐怕也惟有曹老板和孙策。
    就连义士许昭,都已泪如雨下。
    许昭抹了把眼泪,声嘶力竭道:“取文房4宝!”
    许昭话音未落,1道耀眼的霹雳划过天际。
    “轰隆”1声秋雷乍响。
    大风骤起,历阳县今年秋天的最后1场雨,即将来临。
    许都。
    外宫城卫将军公廨之内,赵旻猛地惊醒、霍然坐了起来。
    他惊动了紧紧挨着他酣睡的伏寿。
    赤着身的佳人睁开惺忪的睡眼,下意识地坐起抱紧爱郎、顺势撒起了娇。
    “夫君何故惊醒?妾甚冷,快抱紧妾…”
    赵旻轻轻拍了拍佳人光洁温软的粉背后,忙不迭为佳人盖好锦衾。
    旋即他叹了口气。
    “宝宝,我方才做噩梦,梦到伯符兄长满身是血冲进此处,其人神色焦急,似是在叮嘱我,我1惊之下便醒来,以至于惊扰宝宝。”
    赵旻此言1出,伏寿睡意全无。
    “夫君,莫非伯符兄长再次遇险?”
    赵旻紧紧蹙起眉头,默然不语。
    不言而喻,赵旻此刻极为担心孙策。
    鲁肃经常担心孙策和赵旻变弯,这2人的感情可想而知。
    伏寿当即撒娇安慰起爱郎。
    “夫君勿忧…伯符兄长吉人天相,必可逢凶化吉。夫君…妾甚疲惫…”
    赵旻又1次叹了口气。
    “宝宝且先安歇,我向元龙、文谦、文远3人修书后便陪你安睡。”
    伏寿登时不再撒娇,佳人乖巧无比地披上貂裘…
    赵旻虽心神不宁,心情甚至颇有些烦躁,但看到佳人赤着上身披起貂裘那诱人的身姿时,这个苟哥仍不免有些心猿意马。
    伏寿见爱郎两眼有些发直,忍不住“噗嗤”1笑。
    “夫君速速修书,稍后妾任你施为…”
    赵旻心中1荡,旋即他收起绮念,在佳人红袖添香、素手研墨之下,匆匆为陈登、乐进和张辽3人各写1封书信。
    其后,赵旻步履蹒跚地走到门外,唤来正在远处值守的赵甲…
    伏寿晚上自密道偷偷溜进房内,赵甲守在门外可还了得?
    赵甲持信离去之后,赵旻和伏寿这对夫妇复又躺回帐中。
    2人皆睡意全无。
    赵旻担心孙策安危,聪慧的伏寿便对此只字不提,其人仍披着貂裘,诱惑至极地撒娇安慰爱郎。
    于是乎…巫山云雨、芙蓉帐暖。
    同1时间…
    张辽亲自打开合肥城门,亲迎贵客兼上司进城。
    毫无疑问,这人正是汉廷9卿之首的太常、在卫府如同丞相的长史董昭。
    张辽躬身抱拳。
    “未意公仁公深夜至此,辽有失远迎,乞请恕罪。”
    董昭作揖还礼。
    “文远不必拘泥虚礼,某先玄德、吴侯1步至此,乃为助文远守城而来。文远,黄祖老贼今何在?”
    董昭来得…巧到不能再巧。
    其人不但未遇到黄祖率军兵临合肥城下,且侥幸避开黄祖大4劫掠、屠历阳城。
    至于董昭错过辽哥开无双,那反倒显得无关紧要。
    毕竟董昭是单骑至此,生命安全最重要。
    张辽轻描淡写地将自己击溃黄祖大军之事介绍1番,却听得董昭心惊胆战。
    董昭虽称不上允文允武,但其人绝对算谙熟军事。
    于是董昭拽住张辽,2人匆匆赶到合肥县令衙署密谈。
    “文远,依你看来,黄祖老贼而今应在何处?”
    董昭抚须看向张辽。
    张辽不假思索道:“公仁公,愚以为黄祖老贼今定已躲入历阳西北之山林中。若辽率1校兵马,1月之内必可生擒其人!”
    董昭摇头叹息。
    “1月太久!某等务必速战速决,否则将耽误主公来年出征西域。”
    董昭说得1点儿没错。
    如今已是十月底,张辽出征1月,再加上往返、回师许都皆需要时间,兵卒们还休不休整?过不过年?
    不休整?不过年?
    呵呵。
    那就等着兵变吧!
    即便不兵变,兵卒们消极应对,1日行军34十里,赵旻还如何远征西域?
    在冷兵器时代,1枚钉钉马蹄铁的钉子都有可能决定1场战争的胜败,遑论兵卒们士气全无!
    张辽苦笑抱拳。
    “公仁公,请恕辽无能。”
    诚然。黄祖即便剩下万人,放在偌大的山林之中也极难搜寻,辽哥能保证在1月之内生擒黄祖,已殊为不易。
    刚刚8百破3万的辽哥,和董昭皆1筹莫展。
    【作者题外话】:这1章极难下笔。
    云某曾想过,让许昭放过孙策、再以死谢罪的剧情…
    但冥冥之中似乎有两个声音在1直抗议。
    许昭为报故主之仇忍辱负重、隐居山野,这种性格坚毅的义士,又怎么可能仅仅因为孙策1番话而改变主意?
    孙策也绝无可能向许昭求饶。
    所以…
    性格决定命运。
    孙策若能听进去赵旻的话,怎么可能轻身离开大本营丹徒城,又怎么可能孤身离开营地夜行?
    而许昭逮到如此天赐良机,其人又怎么可能错过?
    所以,这都是命中注定!
    咱这本破书,当初险些写成耽美文,所以赵旻对孙策的感情可想而知。
    冷兵器时代,士气的作用至关重要。
    君不见,暗耻3国志中,当士气低落时有多可怕?
    君不见,汉末3大战役,东晋淝水之战…等等以弱胜强之战,起到关键作用的,每每都是士气。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吕布1代枭雄,竟被逼得推倒厕所矮墙,“排壁而出”。险些死在茅厕之中。
    这1次,及时救下吕布的,是高顺高孝父。
    布奔高顺营。
    顺,布麾下大督,忠诚谨慎,清白有威严。迅速将吕布夫妇保护起来。
    待曹性等人镇压叛乱归来,布升帐讯问:何人谋反?
    对曰:河内郝萌。
    布又问:何人同谋?
    对曰:陈宫。
    顺斫萌首,床舆性,送诣布。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英雄记》
    1座皆惊,连陈宫也忍不住涨红了脸,所有人都瞧得真切。
    但陈宫典兵,又是吕布谋夺徐州的佐命功勋,1时不好处置。
    此事最终竟“不了了之”。
    时宫在坐上,面赤,旁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英雄记》
    此事除了反映吕布昏昧,也能侧面看出,陈宫势力、猖獗到何种地步!
    谋杀主君,滔天大罪,竟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罚酒3杯便轻轻放下。
    恐怕吕布不置1词,亦有难言之隐。
    即:诛杀陈宫必定再掀波澜。
    于是索性翻篇儿。
    可怪者,是郝萌出身,司隶河内人。与宫、布皆非同乡。
    顺问:“将军有所隐不?”布言“河内儿声”。顺言“此郝萌也”。--《英雄记》
    诸君不妨大胆推测:
    郝萌是陈宫叛乱的“预留后手”。
    陈宫为的就是事后连结张杨、以为外援。
    因为张杨此时,恰恰是河内太守。
    注意:张杨与吕布同为并州人;
    郝萌出身河内,张杨为郡守。
    卓以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杨素与吕布善。--《魏书8张杨传》
    以吕布、张杨的关系看,尚属良好;
    杨不至杀布,且河内与徐州云山阻隔,就算杀掉吕布,张杨也无法控制飞地,无异做嫁衣于人。
    考虑郝萌的河内出身,恐怕是吕布客居张杨处避祸时(192-194)延揽的地方豪杰。
    布出镇颍川不久,即被陈宫迎入兖州奇袭东郡(194)。
    陈宫与郝萌应该也是此时结识。
    以陈宫“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相连结”的特点看,其勾结郝萌,恐怕远期计划是通过郝萌联接张杨,以为外援。
    当然,其“核心纲领”无疑是利用郝萌刺杀吕布,从而自牧徐州。
    从“夜半行凶”、吕布夫妇“科头袒衣、排壁而出”的惨状,也可看出,陈宫之叛,其本意是“灭布家门”,而非单纯的“兵谏”。
    宫之凶残冷酷,可见1斑。
    如果再结合郝萌叛乱的时间(196),即吕布占据下邳同年,陈宫便按捺不住熏天野心,打算弑君自立。
    其人之凶恶歹毒、急功急利,令人不寒而栗。
    如有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愿将军谛计之,无为宫等所误。
    郝萌叛乱后,陈宫着实安分了1段时间(196-198)。
    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难相信“叛乱成瘾”的陈宫会就此洗心革面。
    注意:恐怕吕布事后亦颇削宫兵权,去其爪牙。
    然而陈宫在建安4年(199)的下邳保卫战中,再次发动了对吕布的叛乱。
    不过此次叛乱未发,便被布妻和高顺谏止。
    是时,布坐困下邳。曹操、刘备引兵自西而来,广陵太守陈登率部曲截断布南逃去路,3家合兵,欲彻底歼灭吕布。
    公东征布。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进至下邳。--《魏书1武帝纪》
    (曹公)给其军粮,益与(备)兵使东击布。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於下邳。--《蜀书2先主传》
    太祖到下邳,广陵太守陈登率郡兵为军先驱。--《先贤行状》
    布见状欲降。
    投降这个思路是对的,当时声援吕布者,仅有袁术和张杨。
    然而袁术同年(199)亦被刘备所杀,此时自保不暇,只能干嚎两声,遥助声威。
    (布)潜遣人求救于袁术,自将千余骑出。战败走还,保城不敢出。术亦不能救。--《后汉书卷7十5-吕布传》
    张杨则比袁术更奸,仅仅“出兵东市”,以为呼应。
    东市不见于《后汉书郡国志》,非郡县名称,恐怕是野王之东市。
    太祖之围布,杨欲救之,不能。乃出兵东市,遥为之势。--《魏书8张杨传》
    若如此,张杨连河内郡治都没出,不过是在原地阅兵,自我感动。
    呵呵,如此行为更加恶劣。
    袁术、张杨都指望不上,而曹操、刘备、陈登近在咫尺,此时投降是唯1的选择,然而…吕布却被陈宫阻挠。
    追至城下,布恐,欲降,陈宫等沮其计,求救于术,劝布出战。战又败。--《魏书1武帝纪》
    陈宫“自以为罪大”,知道降曹必死,故拼命阻拦吕布。
    布本武夫,全靠1身蛮力和弓马骁武在江湖上打拼,耳根子又软(看他不问罪于陈宫便知),竟被忽悠得错失最后的活命机会。
    布欲降,陈宫等自以负罪深,沮其计。--《魏书7吕布传-附传》
    平心而论,即便吕布投降曹老板,恐怕也活不过1年。
    本章便讲到这里。
    新3国中,陈宫和吕布的故事,不但与史实严重不符,而且完全不符合演义…
    云某看得忍无可忍,只好跳过不看。
    下1章,咱们来聊1聊所谓的“3让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