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五十九章 逢君多苦劝,落子弈棋盘1
    “诸公有所不知,秣陵城北城位于大江南岸,其外无城墙,惟码头、渡口耳。某等可于彼处登岸、解秣陵城之围。”
    陈登摇头否决此计。
    “薛都尉此言差矣!文聘、李术、刘磐等人之大军已围困秣陵城至少两日两夜,又岂能不知此弱点?某等若贸然于彼处登岸,必将遇伏也!”
    薛州开怀大笑。
    “陈府君文韬武略,有经天纬地之大才,然陈府君于水战1途,不如俺远矣!”
    怀湖海之豪气的陈登非但丝毫不以为忤,反而心中1动。
    “薛都尉之意莫非为,伏兵不足为虑?”
    薛州拊掌。
    “陈府君果为豪杰也!某正是此意!”
    香妹子最受不了除爱郎之外的旁人打哑谜,于是妹子娇嗔道:“薛都尉有何妙计,不妨直言!”
    薛州将大笑收敛,微笑着向香妹子抱拳后,复又指向高悬于穹顶之上的如盘明月。
    “主母请看!”
    香妹子望向宛若白玉盘的明月,1脸茫然。
    “薛都尉,明月可解秣陵城之围?”
    薛州煞有介事地重重颔首。
    “主母英明!正是!”
    香妹子突然想1剑刺穿自己面前这个混不吝。
    同样精于水战的徐盛,却如醍醐灌顶1般。
    其人脸上满是兴奋之色,同样指着明月问薛州。
    “薛都尉欲借…”
    薛州笑着颔首。
    “文向将军果然亦精于水战!明日寅时中,俺等若出其不意,必可1战而解秣陵城之围!”
    万幸徐盛不是薛州那种混不吝,前者见自家主母已处于暴怒的边缘,当即抱拳笑道。
    “主母,某已知薛都尉之妙计也。薛都尉欲借天时地利而为…”
    说着,徐盛手指明月、大江,极为耐心地向孙尚香等人解释起来。
    半晌后,众人恍然大悟,皆以佩服的目光看向薛州。
    薛州捋须自得。
    吴老夫人、孙尚香母女暗暗松了口气。
    大乔虽默默陪坐在婆婆吴老夫人身畔,但佳人芳心却始终忐忑不安,此刻闻得此妙计,心中稍安之余,忍不住想道:
    未意卫将军帐下能人异士竟如此之多!
    1直不发1言的丁老夫人老眼眯起,偷偷打量着梁习和徐盛2人。
    而始终摆出1副乖乖女模样的孙蕊,1对望向明月的美眸中异彩涟涟,不知在思量何事。
    陈登当即拍板。
    “事不宜迟,某等应速作准备,此战便由薛都尉、文向2人指挥!”
    随着陈登1方、梁习1方匆匆离开篝火,1场以江夏为中心、覆盖到整个大江之南的棋局,就此正式开始落子博弈。
    对弈双方,自然不止有赵旻和黄祖,还有刘表、刘备、孙策,甚至是远在河北、辽东的袁绍及公孙度。
    在这些对弈者之中,执黑子先发制人者,却是目前看来棋高1着的黄祖。
    赵旻险些遇刺身亡、孙策至今仍生死未卜、庐江太守李术反叛、长沙太守刘磐擅离职守…
    所有这1切,皆可算作黄祖的先手…
    如今看来,黄祖先手的攻势,凶狠而又致命。
    陈登在江畔,为孙家娘子军留下1艘艨艟做歇息之用,赵旻那5百精锐重骑则自发扎营守备孙家。
    其余战船,皆渐渐消隐于无边暮色之中。
    虽然吴老夫人睡意全无,但老太太还是严令孙家人尽快安歇、严禁出舱。
    香妹子换上1身戎装,提长枪与亲卫在江岸营中戒备。
    陈登、梁习两方的近万水军,则在薛州、徐盛率领之下,悄无声息地开始了作战准备工作。
    1切准备就绪之后,在似乎愈发皎洁的月光之下,借着波涛之力,近千艘艨艟如伺机而动的狼群1般,借着夜色掩护,静静泊于秣陵城北码头外里许之处。
    与此同时…
    并不巍峨、也似乎并不牢固的秣陵城北城内。
    孙策、孙河、孙贲、孙瑜、孙翊、孙匡…等等孙家儿郎,正率千余部曲埋伏于城北码头南侧里许之处。
    梁习果然没有猜错。
    孙策等孙家子弟,确实被围困于…距吴郡丹徒城足有近两百里的丹阳郡秣陵城内。
    而且,诚如梁习所料,他们已被文聘、李术和刘磐围困两日,若非孙策在丹阳郡积威已久,恐怕秣陵已被攻陷。
    此时,月上中天,万籁俱寂,秋风瑟瑟。
    孙策衣衫虽略显褴褛,但仍难掩其人之勃勃英气。
    孙策目光如明星1般,望向北城大江码头方向,语气铿锵有力。
    “诸位兄长、贤弟!白昼之时,某等曾多次向城东、城南突围,幸赖诸位兄弟奋勇,而今秣陵城外敌军已布重兵于此两侧,故而,今晚某等应殊死1搏、向城北突围而出!”
    孙坚早亡的兄长孙羌之子孙贲,此刻明显有些犹豫。
    “主公,城北乃码头也,若文仲业在彼处设伏、又尽毁船只,某等将何为?”
    刚满十7岁的孙策3弟、颇似孙策般武勇的孙翊则咬牙道。
    “大兄,某等何不向西突围?”
    这2人的主意虽有些馊,但好歹还算积极。
    孙瑜的想法便令人无语。
    “主公,愚以为,某等应以防御为主,死守至援军赶至。”
    孙河呵斥道:“此言差矣!某等若如此,何异于坐以待毙!”
    孙策见此大感头疼。
    他只恨自己没有带来谋臣。
    但也由此可看出,孙氏子弟在被围两日之后,士气已接近冰点,众人都没有信心成功突围。
    孙策和赵旻最大的不同,绝非前者没有足够多的谋士,而是少了个能在战场上开无双1锤定音的猛将叔父赵子龙。
    值此危急关头,孙策尽显大将本色。
    其人霍然起身,目光炯炯。
    “诸位休要争吵!明日日出之时,敌军必将猛攻秣陵城,诸位以为,秣陵城可否再坚守1日?”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
    “这…”
    “恐不可也…”
    “至多可坚守半日也。”
    “唉!难矣!”
    孙策昂然1笑:“既如此,某等与其坐以待毙,何不殊死1搏乎?
    昔年陈涉为大雨所困,其人不甘就戮,终成王业!某等胜出陈涉之流又何止十倍?
    陈涉面对强秦犹可成就王业,某等面对此等乌合之众,竟不如陈涉区区匹夫邪?诸位,孙家称霸江东,便自今夜而始!随我冲!”
    显而易见,孙策肚子里墨水相当有限,他以陈涉做例子…
    虽然他与陈涉都是“瓮牖绳枢之子”,可这例子也太不吉利了吧?
    所幸…
    孙家子弟都是1群没文化的主,他们在孙策如此激励之下,原本已跌入谷底的士气便瞬间高涨起来。
    “孙家称霸江东,便在今夜!冲!”
    孙策手提长枪,1个纵跃便翻身上马,口中高喝。
    “大丈夫唯死而已,今夜我等若突围,又何惧黄祖、刘表等匹夫?杀!”
    孙策虽1向屡教不改地轻而无备,但此番倒也并非全无坏处。
    因为孙家众人所率部曲虽仅余千人,但个个骁勇忠诚,此刻在孙策激励之下,这1部已成为敢死队的亲卫,颇有些舍生忘死、唯死而已的勇猛和悲壮。
    而单论冲锋陷阵,当今天下能超越孙策者,屈指可数。
    孙策虽没有常山赵子龙那等万人敌叔父,但其人自己便是并不逊于赵云太多的当世猛将。
    对冲锋陷阵、正面硬刚能避则避的苟哥,虽然用兵不逊于孙策,但终究还是太苟,而且苟到…居然被敌人堵到了家门口…
    苟哥的故事告诉我们,苟不是万能的,因为苟无止境、没有最苟只有更苟。
    当然了,如孙策这般专业硬刚2十6年,似乎也不是正…
    言归正传。
    诸君勿忘,苟哥后来练就出的、以挥舞令旗如臂使指般指挥军阵的技能,是得自大舅哥孙策以挥舞火把的方式手把手亲传。
    所以,当孙策双腿夹住马腹、1手持枪1手挥舞火把发布号令之时,士气高涨的孙家子弟兵们,便如有了主心骨1般。
    他们在疾驰之中从容变阵,将阵型渐渐变为攻势凌厉、且攻中有守的锋矢阵。
    担任箭头的孙策,在疾驰之中转首看向后方军阵,只见兵卒们皆1手持枪、戟,1手持火把,俨然军心可用。
    是以,孙策虽处于绝境,却已知晓此战并非全无胜算。
    于是乎,其人在朗笑数声后,奋力将手中火把掷向数十步开外的码头外敌军营中。
    而不出孙策意料,码头外的敌军军营,此刻的确灯火阑珊、寂静1片。
    孙策1马当先、催动马速后用力1夹马腹,使战马1个纵跃后踏入敌营。
    孙策随即高喝1声:“众儿郎!掷火把火攻敌营!”
    身边有1个真火神、发小周瑜,许都还有个假火神、妹夫赵旻,孙策不懂火攻委实说不过去。
    随着上千支火把掷到营帐上,很快,这片营地便成为1片火海。
    孙策再次纵声大笑,笑声直达寰宇,其人笑罢,复又大喝。
    “挡我者死!弃械者生!”
    喝罢,孙策俊脸1沉,提起长枪施展结合孙家借力出招之法、赵家聚力于1点之术的枪法,冷静异常地将拦路之敌11刺倒,1时间,阻拦孙策者,竟无1人是其人1合之敌。
    在冷兵器时代,儒将或许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猛将的作用更加肉眼可见。
    孙策军的士气,随着主将的奋勇作战而愈发高涨起来。
    【作者题外话】:孙策终于要开无双了!
    云某其实特别欣赏英勇善战、性情豪迈的孙策。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孙策,性格缺陷如本书中1样,太过明显。
    云某想重点描写孙策的善战…但孙策的性格已经决定了他的命运。
    而且行文至此,似乎冥冥中有1股力量在抗拒云某强行改变这些英雄人物的命运…
    痛哉!
    云某本不想再让他们留下遗憾,却也不得不为之!
    何其不公!!!
    意难平!!!!
    薛州的事迹,在史书中仅被1笔带过,然而,这被带过的1笔,却是1个豪雄的1生。
    这就是历史。
    冷冰冰的历史!
    黄祖亦然。
    黄祖对汉末3国历史走向的影响,其实足以立传,但囿于各种原因,其人最终,只能成为其他人本传中的各种配角,甚至与张绣1样,连表字都失载!
    惜哉!
    憾哉!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荀家、两个贾家(贾诩和贾逵)、杜家(杜畿)等等,这些人只因后代子孙位列公卿而得以被浓墨重彩记载、甚至美化;
    后代渐渐没落的汉末诸多英雄豪杰,却只配成为其他人的背景和陪衬,何其不公!
    所以,我们继续说陈登。
    陈登割据广陵,独立色彩很强,不宜被视作群雄的附庸。
    陈登遣陈矫赴许县求援时(199),陈矫曾对曹操说过这样1番话:
    “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
    (陈)登令(陈)矫求救于太祖。(陈)矫说太祖曰:“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吴人剉谋,徐方永安。”--《魏书陈矫传》
    可以看出,陈矫将陈登统治下的广陵郡称作“国”。
    东汉末年,郡国本位化思想严重,郡吏往往将本郡称作“本朝”,将郡守称作“郡朝”或“府君”。陈矫那番“使为外藩”的说辞,也清楚点明了广陵郡的独立地位。
    注意:郡国本位化问题,见卫广来《汉魏晋皇权嬗代》。
    换言之,陈登虽然是在曹操的支持下才出镇广陵,但他与曹操的关系,却并非上下级,而更类似合伙人。
    曹操因为爱惜陈矫的才干,想留为己用。不料陈矫又说“本国倒悬”,给曹操吃了1个大大的闭门羹。
    太祖奇(陈)矫,欲留之。矫辞曰:“本国(指广陵郡)倒悬,本奔走告急,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魏书陈矫传》
    申胥便是哭秦救楚的忠臣申包胥,弘演则是纳肝葬主的卫国义士。
    云某每每思及这些英雄,总忍不住泪湿眼眶。
    看陈矫“本国”、“外藩”1类的措辞,可知徐州南部的广陵郡,与徐州北部的琅琊等地(泰山诸将镇守)相似,均属于高度自治的独立地区。
    臧霸为代表的泰山诸将,虽然在立场上亲近曹操,却始终游走观望,直到建安十年(205)袁谭覆灭,才“遣子入质”。陈登的情况也类似,可惜他“降年夙殒”,没能熬到那个时候。
    太祖破袁谭于南皮,(臧)霸等会贺。霸因求遣子弟及诸将父兄家属诣邺。--《魏书臧霸传》
    陈登在广陵“有威名”,以1郡之兵,抗孙策6郡之力。东晋学者孙盛,对此概述为“孙策威行江外,然黄祖乘其上流,陈登间其心腹”。
    孙策虽威行江外,略有6郡,然黄祖乘其上流,陈登间其心腹,且深险强宗,未尽归复。--《异同杂语》
    孙盛有良史之名,且东晋与3国时代接近,他将陈登与黄祖并称,也能佐证陈登的自治地位。
    建安5年(200)陈登再度阻击孙策,导致孙策在休战期意外身亡。孙策死后,曹操着手削弱半独立的广陵地区,将陈登迁为东城太守。调离前线。
    贼(指孙策)望火惊溃,(陈)登勒兵追奔,斩首万级。(曹操)迁登为东城太守。--《先贤行状》
    东城郡不见于《后汉书郡国志》,赵1清等学者认为东城是“兖州东郡”,误。东城即徐州临淮东城县,该县被临时升格为“郡”来安置陈登。这就类似嬴郡太守糜竺,新城太守孟达1样,都是临时改易郡县级别的“权宜之计”。
    曹公表(糜)竺领嬴郡太守,竺弟(糜)芳为彭城相,皆去官,随先主周旋。--《蜀书糜竺传》
    嬴郡盖分泰山(郡)所置。(糜)竺既去官,嬴(郡)亦旋废,故《晋志》不及之。--钱大昕
    曹操之所以升格东城县,是因为东城所在的“临淮郡”即“下邳郡”,陈登是下邳人,受困于“3互法”(任官避籍制度)无法出任本郡郡守。
    改信都为乐成国,临淮(郡)为下邳国。--《后汉书明帝纪》
    广陵太守、下邳陈登元龙,太尉陈球孙也。--《华阳国志刘先主志》
    注意:本州士人可以出任本州之中“非本籍”郡县的守、令。
    比如下邳陈登可以出任广陵太守,但无法出任下邳太守。
    下1章,咱们继续说。
    这几天云某工作确实太忙,已有数日未回家。
    夜阑人静之时,听着《英雄的黎明》,读着《国语》、《左传》,遥想英雄前辈,常常泪满衣襟!
    本月云某尽可能保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