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五十三章 机关终算尽,噩耗碎君心5
    孙尚香蹙起1对妍秀而不失英气的蛾眉,铿锵有力道。
    “2位先生焉能不知,家兄已与江东豪族结下血海深仇,而江东豪族彼此结亲、关系盘根错节,若有人欲对家兄不利,阴蓄死士行不测之事,家兄又当如何?”
    香妹子果然成熟稳重且懂事许多。
    以是故,妹子才不愿孙策出征在外。
    可见去年孙策遇险之事,给香妹子、大乔2女留下了多么巨大的心理阴影。
    何况香妹子的担忧极有道理。
    因为孙策在平定江东之时,确实杀了太多江东豪族。
    吴郡名士6康、高岱、王晟,吴郡太守许贡,先后被孙策诛杀。
    会稽大姓周氏、盛氏也6续遭到夷灭。
    另有祖郎、钱铜、邹他、严白虎等地方豪强,亦被孙策率军诛戮殆尽。
    去年有所谓的“许贡3门客”,天知道今年会不会还有高岱、王晟门客,或者丹阳郡祖郎、钱铜、邹他门客。
    反正这些人都已经人死灯灭,总不可能再死1次为孙策偿命。
    死士在刺杀孙策后,将黑锅推给这些死人,如此可谓死无对证。
    简言之,香妹子看得颇为通透。
    陈登闻言却失笑作揖。
    “主母有所不知,去岁某有幸随主公救吴侯,曾亲眼目睹主公神机妙算、大发神威,以区区数千兵卒,前后歼灭6、顾2家及李文达数万之众。
    如此以寡胜多之战后,纵是江东豪族实力雄厚,亦绝不敢再轻捋主公虎须也。是以,无论如何,吴侯绝无性命之忧。”
    香妹子去年待字闺中之时,便曾听到有意撮合佳人与赵旻2人的孙策,多次提及此事。
    再加上香妹子对赵旻的第1印象极佳,所以这个超勇美少女便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腹黑皮厚的苟哥。
    此刻听到陈登再次提及此事,香妹子1时之间竟忘了自己大哥的安危,连连追问陈登,当时的作战详情。
    然而…
    本来面带微笑的吕范,在听到陈登这番话后,却陡然间神色大变。
    “元龙先生!你我恐漏算1事也!”
    许都北郊,艳阳高照。
    解决了细作问题的赵旻,如往常1般,率1屯卫府精骑,以及1什精干斥候,欲赶赴印刷作坊,印制1批《文心雕龙》分发给颖川、陈留、南阳、弘农…等地士人。
    不知何故,赵旻在出城时便隐觉不安。
    随着其人向北行远,其人心中的不安便愈发强烈。
    而且,今日许都北郊以黄土、碎石拌和3合土3层铺就的坚实平整官道上,似乎远较往常热闹。
    赵旻极目远望,但见1支如长龙般的车队远远行来。
    赵旻心中有些疑惑,心头甚至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于是其人唤来赵贲。
    “阿贲,今日可有车队进城?”
    赵贲哪里清楚车马行之事?
    其人支支吾吾道:“少君,某实不知也!”
    赵旻眯起眼左右张望1番后,骤然高喝。
    “斥候速速回城求援!后队变前队,火速进城!”
    方才赵旻张望之时,只见4周的树林之中鸟雀纷飞、尘烟隐现…
    显然,林中1定埋伏了大量骑兵!
    赵旻想起来了。
    前世他在被叛徒出卖之前,便如此刻1般不安。
    但因那1伙外籍雇佣兵对祖国威胁太大,所以赵旻无视了这种不安、奋不顾身指挥行动…
    最终,赵旻殉国、其人的灵魂来到了这个时空。
    简言之,赵旻已敏锐察觉到,他的4周,有大股兵马正在合围…
    有人要行刺赵旻!
    短短1瞬间,赵旻便洞若观火。
    原来…
    黄祖早与袁绍勾结!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生,逆之者亡。
    汉末到魏晋,按照历史走向,正是士族升级为门阀的过渡期。
    这便是天下大势,逆之者亡的天下大势。
    即便曹操、刘备再如何雄才大略,再如何压制士族,再如何重视法治,也依然难以违抗此大势。
    赵旻做法虽迥异于曹刘,但可谓殊途同归。
    赵旻的1系列做法,有许多都触犯到士族利益,以江夏名士黄祖之能,其人明面上麻痹赵旻、暗中却勾结袁绍,简直再正常不过!
    1言蔽之,黄祖所谋,绝非区区1个江夏,甚至不止整个荆州,而是…
    取代孙策,谋夺大江之南广袤山河,与北方霸主袁绍隔江而治!
    短短1瞬间,苟哥便想到了这么多。
    其人来不及感慨人心不足、世道险恶,更无暇顾及其他人的安危,再次大喝。
    “斥候速去寻右将军!众儿郎,持木楯护住战马,随我突围!”
    苟哥看得通透,这是必死杀局,他只要1着不慎,便将万劫不复。
    而只要他1死,卫府势必将因群龙无首而分崩离析。
    苟哥在时,无论荀攸、贾诩、刘晔还是以卞妤为首的曹家、夏侯家,都能安分守己、共扶汉室;
    但苟哥若遇刺身亡…
    天下将重新恢复到诸侯割据的混乱之局,届时整合了荆州豪族群体力量的黄祖,必将趁机浑水摸鱼、1展胸中之所图。
    黄祖好算计!
    苟哥在方才左右张望之时便已断定,自己已经深陷重围,唯1的生机,便是牺牲斥候换取时间,尽速返还许都城下。
    苟哥几乎已可断定,使出如此毒计者,必是袁绍麾下谋士郭图无疑!
    郭图身为颖川望族郭家子弟,提前安排死士秘密潜伏于此,并没有太大难度。
    而且,为了防止泄密,郭图并未告诉任何细作,就连刘协都对此1无所知。
    苟哥当机立断,决定以那1什斥候为诱饵,引诱伏兵追击,以换取宝贵的突围空间和机会。
    对于牺牲斥候这种事,苟哥毫无心理负担。
    苟哥是腹黑男,不是圣人君子。
    所以,当斥候脱离队列、加速向许都城的方向疾驰35分钟之后,苟哥便果断下令。
    “众儿郎,1手持木楯护住战马、1手提长枪,催动马速随我向西疾冲!”
    这时,便体现出来马蹬的优势。
    1手持环首刀、1手握着盾牌的苟哥,极为猥琐地将自己夹在重骑兵之间。
    其人4周的重骑兵,则1手持盾、1手提枪,用力1夹马蹬,向着许都城西、制糖工坊的方向疾驰而去。
    苟哥这彪重骑兵1动之下,北边官道上的那支如长龙般的马车队,便瞬间提速,向赵旻追来。
    与此同时,本就“扑棱扑棱”纷飞的鸟雀,瞬间振翅高飞,无数骑兵如潮水1般,骤然间从树林之中杀出,并迅速结成包围圈。
    伏兵俨然不管不顾斥候,径自向赵旻所在的那1屯重骑兵聚集合围…
    换言之,伏兵的唯1目标,正是取赵旻的小命。
    此时的情况为,西、南、东3个方向,皆有如潮骑兵迅速向赵旻军阵涌来,而赵旻侧后方的北面,则是长龙1般的马车队。
    不言而喻,马车队的作用,是要断赵旻后路。
    如怒海狂潮1般、汹涌而至、且仿佛无穷无尽的骑兵,在苟哥率军折向西方疾冲之时,便已完成合围。
    甚至,还有1股骑兵迎着苟哥的这百余名重骑兵冲锋而来。
    苟了很久的苟哥,终于正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死危机。
    千钧1发之际,苟哥反而变得冷静无比…
    尽管此刻他被出身于赵家的1众亲卫死命护住,而没有显露出丝毫英雄气。
    见敌骑来势汹汹、杀气腾腾,苟哥反而暗暗庆幸:
    虽然敌军至少有两3千人,但万幸他们都是骑兵。
    就在两军即将碰撞交锋之时,赵旻眯起眼睛敏锐捕捉到,敌方前军与中军结合之处的1点点空隙。
    于是赵旻陡然高喝下令。
    “弃木楯,双手持枪!加速凿穿敌阵!”
    随着其人1声高喝,其人弃掉盾牌和环首刀,摘下长枪骤然提速,1马当先迎向敌军。
    “常山赵从文在此!鼠辈速速受死!”
    尽管赵旻平时稳如老狗、苟到极尽猥琐,但关键时刻,赵旻还是尽显英雄本色。
    赵旻实则已毫无退路。
    其人如今深陷重围,退亦死,搏命亦死,等死,倒不如死得轰轰烈烈、效仿1番昔年不肯过江东的西楚霸王项羽。
    百余人面对两3千敌人,身后犹有数百辆马车堵住退路,突围谈何容易?
    在这等关头,赵旻根本不可能活着等到援军。
    只是…
    赵旻不免有些遗憾。
    天下1统的契机已现,不出十年,赵旻必将复兴皇汉。
    赵旻默默感慨1句“惜哉!”后,便聚精会神应对眼前之敌。
    随着兵刃入肉发出的“噗呲”、兵刃碰撞的“铿锵”,以及战马嘶鸣的“希聿聿”等纷杂声音交织,赵旻率领的这支重骑兵,便如扑火的飞蛾1般,毅然决然地冲入已渐渐合兵1处的敌军重围之中。
    自知必死的赵旻,早已心无旁骛,只专注于如何指挥自己的亲卫,寻找加速的空间、冲锋的良机,以期尽可能多地杀伤敌军。
    可惜…
    敌军的构成极不寻常。
    若是普通兵卒,他们在面对犹如坦克的重骑兵之时,正常的反应1定是尽力躲闪、自保,再伺机反击。
    如此便可为赵旻制造出突围良机。
    然而…
    这支敌军却迥异于寻常兵卒。
    他们在遭受重骑兵那惨烈的冲击时,第1反应居然是以血肉之躯抵挡!
    显然,这些敌军并非兵卒,而是…
    死士!
    【作者题外话】:这里要说明1点:
    河北系与颍川系,均非袁绍的嫡系。
    袁绍本人出身豫州汝南,由于出奔渤海(189)的时间过于仓促,其“元从部曲”不多,主要是荆州南阳的逄纪与许攸。
    河北系是冀州地区的地头蛇;
    颍川系则来自冀州牧韩馥。
    因为韩馥本人出身颍川,因此赴任冀州之后,遣使从老家招募了许多乡亲。
    比如荀彧便曾受韩馥招募。
    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荀)彧独将宗族至冀州。--《魏书荀彧传》
    换言之,荀彧、荀悦、荀谌、郭图、郭嘉等人,实际均是韩馥的政治遗产。
    但由于颍川士族在河北地区属于“流寓人士”,因此他们与“州里人”袁绍(颍川与汝南同属豫州),存在共同的利益基础。
    袁绍的元从集团中,淳于琼出身颍川,昔日在洛阳与袁绍为同僚。
    袁绍担任中军校尉,淳于琼担任佐军校尉。
    是时,(灵帝)置西园8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后汉书何进传》
    淳于琼无疑充当了袁绍与颍川集团的牵线人。
    仔细梳理史料,会发现袁绍在河北地区虽然“宽纵大族”,但也不时利用“颍川集团”来牵制“河北集团”。
    典型案例就是拆分沮授部曲。
    河北名士沮授,出身冀州广平(即巨鹿郡),被袁绍征辟为别驾从事,相当于刺史麾下的2把手。
    沮授“监统内外,威震3军”,不仅是地方名流,还手握兵权。
    (郭)图等因是谮(沮)授:“监统内外,威震3军,若其浸盛,何以制之?”--《献帝传》
    在郭图的建议和袁绍的运作下,沮授的部曲,被1分为3,由沮授、郭图、淳于琼各统1部。
    最终连沮授的本部,也被郭图吞并。
    (袁)绍疑焉。乃分监军为3都督,使授及郭图、淳于琼各典1军,遂合而南。--《献帝传》
    (沮)遂以疾退,(袁)绍不许,而意恨之,复省其所部,并属郭图。--《后汉书袁绍传》
    需要注意,郭图、淳于琼皆出身颍川。
    2人在各类史料(《魏书》、《献帝传》)中,往往1起出现,足见颍川集团党同伐异,由来已久。
    另1案例便是审配的兴衰。
    审配出身冀州魏郡,是河北集团的台柱,被袁绍征辟为治中从事,地位与别驾从事(沮授)类似。
    按《后汉书》记载,官渡之战,审配2子被曹操所擒,袁绍忌惮审配“族大兵强”,打算借机废了审配的监军之位。
    孟岱与(审)配有隙,因蒋奇言于绍曰:“配在位**,族大兵强,且2子在南,必怀反畔。”郭图、辛评(颍川人)亦为然。--《后汉书袁绍传》
    虽然在南阳人逄纪(袁绍元从)的运作下,审配侥幸免于祸患;
    但袁绍死后(202),审配立刻设下毒计,借刀杀人害死了逄纪,恩将仇报如此。
    (审配曰)是时凶臣逄纪,妄画蛇足,曲辞谄媚,交乱懿亲,将军(指袁谭)奋赫然之怒,诛不旋时。--《汉晋春秋》
    更不必说,逄纪的南阳老乡许攸,就是遭到审配陷害而走归曹操的。
    足见河北集团的排外性。
    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许)攸怒,叛(袁)绍。--《魏书荀彧传》
    但是逄纪其人,也并非完美受害者,巨鹿(属冀州)名士田丰之死,便祸出逄纪。
    (逄)纪复曰:“(田)丰闻将军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袁)绍于是有害丰之意。--《先贤行状》
    谗害审配的郭图与辛评,均出身颍川,自然令审配怀恨在心。
    邺县城破时(204),审配公报私仇,屠尽辛评全族,只有出使曹营的辛毗得以幸免。
    及(审)配兄子开城门内(曹)兵……(审)忿辛、郭坏败冀州,乃遣人驰诣邺狱,指杀仲治(辛评字仲治)家。--《先贤行状》
    此事的可笑之处,在于真正的内奸是审配的侄子审荣,审配却颠倒黑白,寻衅滋事,将颍川集团1网打尽。
    (审)配兄子(审)荣守(邺县)东门,夜开门,内太祖兵,与(审)配战城中,生禽配。--《魏书袁绍传》
    由此可知,袁绍麾下的元从集团、颍川集团、河北集团,3家违戾不和,党同伐异,乃至恩将仇报,戕害性命,到了何种地步。
    黄祖是汉末名将,活跃于初平2年(191)至建安十3年(208),虽然未被独立列传,但相关记载见于诸书,且牵涉人物众多。
    本文想从0散的线索中,整合梳理黄祖的兴衰始末。
    从相关记载中,大约可以推断出以下信息:
    其1,黄祖的籍贯记载虽然失考,但无疑出身荆州豪族。
    其2,黄祖在荆州的战略地位,无可替代。
    黄祖之于刘表,大约相当于关羽之于刘备,相当于擎天之玉柱、架海之金梁。
    黄祖无传,因此籍贯记载散佚。
    但从刘表集团的用人方略,以及黄祖家族的仕宦履历,可以确定其出身荆州豪族。
    但由于荆州黄氏,散居各地,因此黄祖的具体郡望,已经难以考证。
    要谈黄祖的出身贵贱,首先要明确刘表集团的用人方略。
    刘表是宗室疏亲,最初就职于洛阳。中平6年(189)董卓上洛,天下大乱,荆州刺史王叡与南阳太守张咨,先后被孙坚所杀。袁术从洛阳出奔,在南阳与孙坚合兵,成为董卓的心腹大患。
    (南阳)郡中震栗,无求不获。(孙坚)前到鲁阳,与袁术相见。--《吴书孙破虏传》
    刘表就是在此背景下,被董卓授为荆州刺史。
    灵帝崩,(刘表)代王叡为荆州刺史。--《魏书刘表传》
    换句话说,刘表上任,不过是“死马权当活马医”的无奈之举。
    董卓的最初目的,也只是利用刘表的宗室身份,镇抚叛乱地区。
    东汉末期,“宗室出镇地方”相当常见。灵帝任免刘焉为益州牧(188),对抗割据绵竹的马相;李傕任免刘繇为扬州牧(194),对抗割据淮南的袁术,也是相同道理。
    换言之,刘表实际是光杆司令,上任途中还屡次遭遇袁术与孙坚的截杀,连荆州的刺史治(南郡江陵)都进不去,不得不转入南郡宜城。
    《后汉书》称之为“刘表单马入宜城”。
    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刘)表不能得至(江陵),乃单马入宜城。--《后汉书刘表传》
    因为刘表在荆州毫无根基,便不得不求助于土著豪族。襄阳人蔡瑁、中庐人蒯良、蒯越由此登场。
    (刘表)请南郡人荆越、襄阳人蔡瑁与共谋画。--《后汉书刘表传》
    为了得到荆州豪强的支持,刘表娶了蔡瑁的姊妹为继室,又替次子刘琮娶了蔡瑁的侄女儿,将双方利益深度绑定。
    (刘表)为(刘)琮娶其后妻蔡氏之侄(女)。--《后汉书刘表传》
    不出意外,在刘表坐稳荆州之后,荆楚士族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
    除了上述的蔡氏与蒯氏,还有0陵刘先,南阳韩嵩、章陵邓羲等人,皆操弄权柄,干预时政。
    荆州的统治阶层中,几乎找不到外州出身的人物。乃至建安十3年(208)降曹封侯的十5人中,除了傅巽(凉州北地)之外,其余均为荆州土著(见《魏书武帝纪》)。
    为了延揽大族之心,刘表甚至想撮合“死对头”桓阶与自己的小姨子结婚,因为桓阶出身长沙豪族,甚有威望。
    刘表辟(桓阶)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魏书桓阶传》
    可见刘表的定位,实际就是荆楚门阀的傀儡代言人。
    因此,刘表麾下的高级官僚与州郡吏,几乎无1例外都是荆州大族。即使是张绣(凉州武威)与刘备(幽州涿郡)这种北国名将,到了荆州,也只能被打发到南阳看大门儿去。
    这并不是刘表决定的,而是荆州的地头蛇们决定的,因为荆州的实际统治者,其实就是这群“寡头共荣”的门阀代表。
    在刘表这种“用人方针”下,黄祖家族的仕宦履历可谓显赫。
    黄祖本人出任江夏太守,其子黄射出任章陵太守,父子并显。
    江夏与章陵的战略位置又十分重要,负担着抵御江东的重任,非心腹不可。
    注意:章陵郡的辖区失考。
    章陵县位于南郡南部,曹魏时分割南郡、章陵置南乡郡。
    从地理位置看,章陵郡与西晋的义阳郡大抵重合。
    (孙)贲与(孙)策征庐江太守刘勋、江夏太守黄祖。--《吴书孙贲传》
    (黄)祖长子(黄)射,为章陵太守。--《后汉书祢衡传》
    荆州的“2把手”蔡瑁,曾先后出任南郡、江夏、章陵3郡太守。此3郡在荆州的地位,可见1斑。
    (蔡)瑁,刘表时为江夏、南郡、章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襄阳耆旧传》
    黄祖与黄射,能够接替蔡瑁镇守江夏和章陵,非荆楚士族,绝无可能做到。
    虽然黄祖出身荆州士族,大抵无争议,但具体籍贯是有些问题的。
    本书中,云某将黄祖定为东汉名士、江夏黄香后人。
    黄香,即“香9龄能温席”的那个黄香。
    综上,袁绍和黄祖,早已暗中勾结。
    下1章,咱们继续说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