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归途生变故,数日返许都2
    8月下旬,江风浩荡,入夜微凉。
    弯月如船,不偏不倚地将如水光华遍洒人间。
    黄祖举杯端坐于江上楼船舷首,“滋溜”1声,将杯中那赵旻亲创的说西凤略带汾酒淡雅香、说汾酒又微含西凤高粱醇的4不像白酒1饮而尽。
    其人毫无形象地砸吧砸吧嘴,由衷赞叹。
    “阿旻真乃高士也!”
    侍立于黄祖身旁的文聘,对此颇不以为然。
    苟哥先是忽悠蔡瑁等荆州豪族,又糊弄荆州傀儡刘表,再与黄祖联手骗大舅哥孙策,兼且可悄悄派出荆州名士桓阶暗戳戳搞事情…
    其人以1己之力,将荆州搅成1团乱泥…
    其人高士万万称不上,称“毒士”倒是绰绰有余。
    文聘抱拳叹道。
    “将军,卫将军如此诡诈、且其人对荆州虎视眈眈,将军与其人合作,尚需3思而后行!”
    黄祖眯起虎目,看着文聘微微1笑。
    “仲业,天下大势浩浩汤汤,老夫欲顺势而为,又有何不可乎?”
    以黄祖所表现出来的战略眼光、对天下大势的精准把握,连苟哥都忌惮不已。
    此刻黄祖对文聘所说之言,更是彻底暴露出黄祖对天下大势的敏锐认知。
    汉水上游、大江上游今已尽在苟哥之手,兼且…荆州北大门南阳郡,更是被张绣牢牢镇守。
    别忘了…荆州如今还有另外1股势力正活跃。
    综上,黄祖的战略思想、战略意图已经呼之欲出!
    由此可见,这时期的黄祖,还不是7年后那骄矜自负的老匹夫。
    甚至可以说,黄祖就是战力弱化版的关羽。
    如果说刘表是不甘心束手就擒、仍抱有割据1方妄想的强硬派;
    蔡瑁、蒯越等荆州本地豪族,则是有意投靠赵旻、期望各自家族利益不受影响的投诚派。
    而黄祖…其人的维度远远高于上述两派。
    与之相对应,黄祖想要的,当然也比刘表、荆州豪族这两派更多…这是后话。
    总而言之,黄祖、苟哥2人心照不宣、共同暗戳戳在荆州布局搞事情,此已为既成事实。
    黄祖再次自斟自饮、且1饮而尽之后,便将酒杯远远抛于江中。
    其人霍然起身。
    “仲业!欲纵高者,必先俯身;欲远射者,必先收臂!我等今日之所以弃守江夏郡,乃为来日蓄势蓄力也!你可知否?”
    文聘若有所思道:“将军之意为:刘荆州不足恃,而卫将军犹可倚?”
    黄祖失笑摇头。
    “仲业此言差矣!非卫将军可倚也!”
    说着,黄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复又指了指自己的1对虎目。
    “仲业!你年富力强、熟读经书、精于军事,前途不可限量!然则…你尚需多多用心、用眼!哈哈!”
    黄祖笑着拍了拍文聘厚实的肩头。
    “仲业,随老夫回舱!老夫有1言如鲠在喉,今日你我务必畅所欲言!”
    同1时间,大江上另1艘楼船。
    赵旻怀拥孙尚香,夫妇2人正在月光之下共剪西窗烛。
    如猫咪1般缩在爱郎怀中的香妹子,其人1对水汪汪的大眼睛中满溢着依依不舍、痴缠爱恋,以及与大江1般深厚的浓情蜜意。
    “夫君,妾此去,不知何时方可再睹君颜。”
    苟哥忍不住低头轻吻了1下2次元美少女的俏脸,柔声道。
    “宝贝暂且在丹徒小住1月,我必在十月上旬抵达丹徒、接你回家…”
    1言及此,赵旻也同样心生不舍。
    “宝贝,不如你先与我同返许都,待许都诸事安定,我再送你赴丹徒如何?”
    香妹子转过螓首回眸1笑。
    “夫君…原来亦不舍妾离去?”
    深受爱情滋润的香妹子,这副姿态撩人至极,于是苟哥2话不说,1把横抱起其人的“乖宝贝”,大步流星向榻上行去。
    “宝贝不许离开我半步!”
    香妹子娇躯陡然变得滚烫起来。
    妹子眯起美眸呢喃。
    “郎君…妾唯恐周公瑾暗中作乱、使郎君腹背受敌。”
    将1颗芳心系在爱郎身上的香妹子,果然成熟不少。
    苟哥闻言…再也压抑不住心头爱火,其人手口并用的同时,犹能柔声温言。
    “宝贝勿忧,我早有妙计应对周公瑾。”
    香妹子被爱郎高超的技巧撩拨得娇吟不止,妹子娇喘道。
    “郎…妾亦想为郎排忧解难…嗯…”
    香妹子的话再也说不出口,船舱内狂风暴雨骤然降临。
    而在另1间船舱内,周瑜也的的确确在与孙策密谋。
    “主公,而今从文非但雄踞中原,且又夺凉、益2州,若主公仍坐视不理,某恐从文将1统北方、虎视江东也!”
    孙策抚须不语,1张俊脸上愁云密布。
    “瑜弟,我不愿与旻弟为敌!”
    周瑜轻叹1声。
    “某知主公之意…然则…主公宁弃老将军之基业于旦夕邪?”
    周瑜所说“老将军”,指的是孙坚。
    孙策之所以能在短短34年之间夺取扬州6郡中的5郡,固然是依靠孙策的勇不可挡、坚毅果决,但孙坚给孙策留下的遗产,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孙策刚刚创业之时,文仅吕范、武只孙河,孙策可谓举步维艰;
    在召回朱治、程普、韩当等孙坚旧部,重逢发小周瑜,以及重获孙坚昔日部曲之后,孙策方才得以1飞冲天。
    所以周瑜如此说,不存在任何问题。
    尤其是,在孙策生擒杀父仇人吕公的情况下。
    黄祖既然已决意施展计策,那么吕公必然成为了政治牺牲品。
    苟哥依照黄祖话语中的暗示,将吕公擒获并押回船上,便不足为奇。
    是故,香妹子方才如此欢欣雀跃、而孙策也才会对妹婿大感满意。
    此非重点…重点是:
    孙策到底要何去何从?
    1向果决的孙策踌躇再3。
    “公瑾,且容我思量1番!”
    周瑜暗暗叹息,躬身行礼。
    “主公,愚以为,江东出路有2:1为联袁合刘共抗从文,徐图交趾、益州及荆州,以长江为界与从文隔江而治。”
    周瑜虽气度恢宏,然其人之计策可谓阴毒偏狭、自私自利至极!
    1向光明磊落的孙策,果然有些不悦。
    “公瑾!我等若有意联合刘荆州,又焉可夺其人之荆州?”
    周瑜坦然道:“主公,益州不得,江东难安!某等联合刘荆州,所求不过益州也!益州1旦得手,则荆州便不可不夺。
    主公若得益、荆、扬及交趾4州,则退可据大江而守,进可依陈仓故道、襄阳城而攻也!”
    周瑜的计策是:江东利用刘表,合力攻下益州,同时兼并交趾,再夺下荆州,依托长江之险与赵旻隔江而治。
    最后,孙策从襄阳、汉中两路发兵,谋夺赵旻实际占有的南阳和陇右,逐步蚕食赵旻,并最终1统天下。
    此计即便再不济,亦可牢牢据守益、荆、扬、交趾4州,未来总算仍有1统天下之希望…
    尽管这希望有些渺茫。
    周瑜的战略眼光或许不如鲁肃高明,但在细节方面,周瑜确实强于鲁肃。
    遑论周瑜对战机的把握能力,要远远超出鲁肃。
    孙策颔首后道:“公瑾,江东另1出路为何路?”
    周瑜抚须蹙眉…
    此时此刻…
    苟哥麾下1众猛将同样齐聚1堂。
    性如烈火的小马哥,再3催促惜字如金的进哥。
    “文谦兄!文谦兄!你既已略知主公之意,便请速速为俺等答疑解惑!”
    进哥抚须环视船舱,见马腾、刘璝、吴懿、夏侯渊、张辽、庞德等人皆巴巴地望着自己,忍不住露出1丝笑容…
    这对于不苟言笑的进哥而言实属难得。
    “诸君,主公之意甚明也!”
    【作者题外话】:这1章,咱们聊1聊周瑜。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
    周瑜是东吴名将,被时人誉作“江淮之杰”。瑜有才武,名震天下,壮年夙殒,遂成千古遗恨。
    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孙策)将。--《汉晋春秋》
    不过恰恰是因为周瑜的早逝,才得以保全其名节。
    因为彼时功高震主的周瑜,已经引起孙权的猜忌与不悦。
    以孙权的忌刻寡**看,瑜若长寿,恐怕很难善终。
    6逊便是例子!
    咱们通过对比周瑜在孙策、孙权时代的不同境遇,论述其困境所在。
    从历史的发展看,建安十5年(210)的周瑜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若非旧伤复发、骤然猝死,恐怕君臣反目,近在咫尺!
    周瑜在孙策时代极受宠待,入为腹心,出作爪牙。
    《周瑜传》对2人的亲密关系有大量描写;在惜墨如金的陈寿笔下,是颇为罕见的。
    论交情,2人登堂拜母、互通有无;
    论亲疏,2人婚于2乔,结为连襟;
    论勋业,孙策克定江东,周瑜居功至伟。
    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吴书周瑜传》
    从孙策死后的辅政大臣,即可看到周瑜的地位。
    彼时孙策新亡,在孙权年纪尚轻的情况下,长史张昭,中护军周瑜,实际1文1武、充当了江东政权的掌舵人。
    (孙)策薨,(孙)权统事。(周)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吴书周瑜传》
    然而专制君权是不容侵犯的,何况孙策本非雅量之人。
    孙策能与周瑜推心置腹,离不开几个外在条件。
    其1是2人年龄相若,有旧日故交。且吴夫人(孙策母)尚在,可充当调剂。
    其2是彼时基业草创,君臣必须推诚置信,容不得猜忌嫌隙。
    狠毒如曹操者,在官渡之战前也不得不摆出1副“宽大为怀”的嘴脸,对叛将(诸如魏种、毕谌)既往不咎。
    其3是孙策的早逝。
    江东平定未久(199)孙策便遇刺身亡(200),年仅2十6岁。即使君臣关系存在隐患,也绝来不及爆发。
    因此周瑜与孙策可以全君臣佳话;
    但与孙权便很难延续旧日的恩义。
    因为昔日的外在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
    孙权对周瑜的态度十分矛盾,既严密提防、又施恩笼络。
    周瑜对待孙权,可谓尽足本分。
    孙策初亡时,群臣轻慢孙权,唯有周瑜带头履行臣礼,稳固了孙权的地位。
    是时(孙)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周)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吴书周瑜传》
    因此,周瑜之于孙权,类似王导之于司马睿;
    但周瑜又不仅是王导般舞文弄墨的儒士,更是王敦般雄心勃勃的悍将。
    在南朝政权中,如果有人集王导、王敦兄弟为1体,那无疑既是“定海神针”、又是“定时炸弹”。
    注意:王敦骄悍难御,最终走上叛乱道路,导致晋元帝司马睿惊惧而死。
    周瑜文武兼备,志大心雄,因此便“幸也不幸”地充当了这个角色。
    我们重点看1看,孙权对周瑜的提防!
    孙权周瑜的信任,远逊其兄。
    这是因为孙权的军事素养远不及孙策,所以不可能真正驾驭周瑜;
    当然,他因此也离不开周瑜。
    孙权对周瑜的用法,永远是“既用之且防之”。
    典型例证就是孙权定下的“左右督制度”。
    与演义小说不同,周瑜在孙权麾下,从来没做过什么“大都督”;
    因为孙权始终在搞制衡,设置左右两督,共掌军权,相互牵制。
    注:按胡3省《资治通鉴注》,东吴首任“大都督”为6逊。
    建安十3年(208)周瑜讨黄祖,为“前部大督”;后部督是谁呢?书无明载,但他无疑在后方牵制着周瑜的粮饷补给,随时扼住前线的咽喉,避免周瑜失去控制。
    十3年春,(孙)权讨江夏,(周)瑜为前部大督。--《吴书周瑜传》
    同年(208)赤壁之战时,孙权故技重施,使程普、周瑜分为左右督,在前线相互牵制。
    (程普)代太史慈备海昬,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吴书程普传》
    孙权自己则镇守豫章柴桑,躲在后方控制粮草,美其名曰“孤当续发兵众,多载辎粮,为卿后援”。
    卿(指周瑜)与子敬、程公(指程普)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江表传》
    孙权的行为,其实就是两重监视。第1重是靠程普分治军权、第2重靠自己牵制辎重。
    程普在前线,仗着和周瑜职位相等(左右督),而资历更老,屡次不服调遣,又险些搞出大乱子。
    (周瑜)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吴书周瑜传》
    可见孙权1方面畏惧来自曹操的兼并,另1方面又畏惧来自周瑜的不臣。
    到了曹操战败逃走之后,孙权1方面表周瑜为南郡太守,另1方面表程普为江夏太守,1东1西继续制衡。
    更有甚者,孙权还允许刘备驻兵油江口,此地就在南郡郡治江陵县南侧不远(刘备在此筑公安城),给周瑜的腹心位置插了1个楔子。
    孙权此举,搞得周瑜很不痛快,称“刘备寄寓、有似养虎”。
    (周)瑜疾困,与(孙)权笺曰:“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江表传》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