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九十一章 旬日返姑臧,凉州收尾忙1
    仰望天上明月,俯视怀中佳人,赵旻心中难以抑制地涌起愧疚之情。
    赵旻虽腹黑、冷静,但终究也算性情中人。
    所以他常常感觉,自己负身边人良多。
    赵旻不是那到处留情、却从不负责任的著名渣男、大理镇南王段正淳,所以赵旻的补偿方式,是用真心对待每1个好姑娘。
    也因此,离开姑臧城至今,赵旻都尽可能避开王异。
    王异颜值不低、气质脱俗,赵旻深恐自己因好奇而对王异生出爱慕之心…
    这种例子,两世为人的赵旻见过太多了。
    苟哥不愿自己的爱人为情流哪怕1滴眼泪。
    苟哥将自己的心事深深埋藏起来,并安顿好香妹子、两名爱徒后,便走到满宠的营帐外,向营帐内看去。
    不出苟哥预料,满宠、史阿主臣2人,正在营帐内与赵昂议事。
    赵昂的体能,显然还不如满宠。因此,在连续急行军之下,赵昂颇有些憔悴。
    此刻赵昂强打起精神,作揖强笑道。
    “满使君,史别驾,昨日某甫抵玉门关关城之时,便已遣仆从加急返还冀城。2位高义,某不胜感激!”
    苟哥闻言心中1动。
    不言而喻,满宠和史阿2人,是在催促赵昂,尽快派商贾到玉门关、阳关常驻。
    第1批进驻2关,且可稳定、足量提供各种1手优质货源的商贾,其背后所隐含的商机和优势…
    简直不言而喻!
    而且,此举无论对哪1方都极为有利。
    对大汉朝廷而言,各种新货物入驻2关,可吸引大量西域商贾前来通商,如此带来的附加福利不胜枚举…
    最直接的1点,便是丝绸之路重开。
    对2关原住民而言,大量流动人口,带来的是数不胜数的就业机会和财路。
    对西域商贾而言,大量采购大汉的优质新货物,不但可以实现多元化经营、规避经营风险,而且可以极大提升利润空间。
    对大汉商贾而言,他们等于开拓了1条需求量极大的新商路,从此无需再担忧产能过剩、库存积压问题。
    1言蔽之,这是1片蓝海…
    深不见底的蓝海。
    而抢占第1个商机的商贾,便相当于在这片蓝海兴建了第1个港湾。
    对于赵旻而言,不管是谁先抢占先机都无所谓,反正大股东都是朝廷…或者准确来说,是卫府。
    何况卫府的经营模式,便决定了这条产业链很难出现贪腐。
    管账者是第3方,大匠来自于卫府,工坊实际经营者是地方士族豪强,车马行负责调度各工坊配送订单,车队只负责配货运货…
    5方互相监督、自管1部分,怎么可能有贪腐?
    当然,弊端也有很多…
    最明显的1点,就是5方将来1定会互相扯皮、互相掣肘、互相推责…
    总之,这条链条,效率注定不会太高。
    赵旻对此也很无奈,但他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
    在这士族豪强当道的时代,赵旻决不能吃独食,因为那是在自取灭亡。
    尽管赵旻熟知数千年的兴衰变革,又深谙统战思想,但其人也只能慢慢改变大环境,而不可能1蹴而就。
    而赵旻想要与士族豪强合作,便不得不如此分权,以避免合作双方的利益受损,从而影响凉州稳定。
    此正所谓嘴上都是主义,心中都是生意;又所谓没有永恒的盟友,惟有永远的利益。
    效率低1些影响不了大局,和谐才是第1。
    综上,苟哥并未进帐,而是选择默默旁听。
    满宠听罢赵昂的回答后,略略颔首。
    “伟章亦已目睹,西域诸国胡商往来不绝,而大月氏人竟比凉州商贾更能把握机会,以至于大月氏国踞2关达十年之久。
    伟章,实不相瞒,纵是某,此前亦对此1无所知。甚至纵观天下,除某主卫将军之外,恐再无1人知西域也。”
    在这西元纪年法2世纪末、3世纪初之时,抛开那乌78糟、纯属扯犊子的西方造假考古史不谈…
    历史上确实存在的罗马帝国(我国史书记载为大秦)崇尚财富;
    而我国史书记载的,与大宛、康居国风俗相同的安息国(主食是小米,所以1定不是希腊王国),其风俗同样重商。
    大夏……其俗土著,有城屋,与大宛同俗。无大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善贾市。及大月氏西徙,攻败之,皆臣畜大夏。大夏民多,可百余万。其都曰蓝市城,有市贩贾诸物。
    大宛国……土地风气、物类民俗,与大月氏、安息同。
    以上皆摘自《史记之西域传》。
    简言之,大夏国是城邦制,其人口虽多达百余万但军事极差,风俗几乎等同于大宛。
    重点是:善贾市。
    那么问题来了。
    大宛国是啥风俗呢?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汉人自称中国)同俗。
    摘自《史记之张骞传》。
    哦,大夏风俗相当于大宛,大宛风俗等同于大汉。
    由上得出结论:大夏国(今阿富汗)、安息国(今伊朗高原),实则都是我大汉西迁子民…
    啊呸!
    正确结论如下: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乃至安息国都是大汉的邻国,风俗相同再正常不过,不1样才不正常!
    所以,帕提亚王国,就如那智能机器人1般的亚历山大大帝1样,真的曾存在过吗?
    呵呵。
    在汉末,大夏早已被大月氏所灭,但大月氏基本上继承了大夏的两大优良传统:
    善贾市,以及兵弱、畏战。
    总而言之,丝绸之路沿线的大秦(古罗马)、安息国(伊朗高原)、康居国(乌兹别克斯坦)、大月氏(阿富汗、尼泊尔、印度等中、南亚诸国)、大宛(西域大国)等等…
    这些国家皆重商。
    穿越客赵旻清楚,隋文帝杨坚曾在河西走廊开展过“万国博览会”。
    盛唐之所以盛,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功不可没。
    南北朝、隋唐乱世,可没有丝毫减弱西域商贾的热情。
    但诚如满宠所言,当今天下,恐怕也惟有赵旻1人能认识到,西域商贾的活力如何。
    营帐内的赵昂对此深以为然。
    “满使君所言极是!某与拙荆皆以为,某等不虚此行。待某等返还姑臧城,某必尽快与诸邑人共商进驻2关之事,时不我待也!”
    听到这里,苟哥欣慰地转身离去。
    他已完全没有再进帐的必要。
    然而…
    正当苟哥刚走出十余步远时,其人迎面便遇到了…
    其人始终避而远之的…
    出水芙蓉仙子王异。
    赵旻避之不及,只好抱拳行礼。
    “王夫人!”
    王异盈盈1礼。
    “见过卫将军!”
    行过礼后,王异1对美眸如夜明珠1般煜煜生辉,又如两泓春水1般波光粼粼,意味难明地看向赵旻。
    赵旻头皮直发麻。
    他虽不知王异这眼神儿是几个意思,但还是含笑道。
    “王夫人若有事,不如明日再谈?天色已晚,还请王夫人回帐安歇。”
    王异嫣然1笑:“卫将军勿要误会。妾与夫君早有婚约在身,又焉能不守妇礼?
    然…妾有1胞妹尚待字闺中,姿容胜出妾何止十倍,不知卫将军可愿纳之?”
    汉末男女之间虽远不及明清那般大防,但婚姻之事也绝非儿戏,纳妾同样不是小事。
    所以…
    赵旻1瞬间便想通:
    这是赵昂的意思。
    饶是赵旻脸皮极厚,此刻也不免有些尴尬心虚。
    不言而喻,赵旻在偷看赵昂老婆王异时,被赵昂逮了个正着。
    赵旻这个苟哥默默吐槽:
    莫非每个有漂亮媳妇儿的爷们儿,都如此敏感?
    【作者题外话】: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
    孙夫人是孙坚女,孙权妹。
    以孙坚卒年(192)和孙权彼时年龄(27)来看,夫人嫁刘帮主时,年龄范围在16至26岁。
    以两汉早婚的传统,孙夫人给刘帮主做女儿都嫌小。
    注意:刘帮主时年49岁。
    这种年龄差异、性格差异、阅历差异巨大的夫妻,即使放在今天也很难谈得上有何感情,更不必说千余年前的汉末3国。
    孙夫人的身份定位,完全是孙权“安插在荆州的眼线”。
    而且孙夫人也很清楚自己身上的任务。
    孙夫人的“间谍”身份,至少可以从3个方面得到佐证。
    其1是孙夫人无生育记载。
    刘备子嗣稀薄,且多丧兵祸。
    故“开枝散叶、延续统嗣”成为其紧要事务。
    刘禅是刘帮主4十7岁所生,又有梁王刘理、鲁王刘永,年幼于禅。
    可知刘帮主时刻“辛勤耕耘”,以期收获。
    注意:亦可知刘备虽年仅半百,性功能仍然正常,且颇近女色。
    孙夫人与备成婚数载,竟然1无所出。
    以孙夫人正值育龄(16-26),而刘备“求子心切”以至“老蚌双珠”的状况,这是十分怪异的。
    注意:刘理、刘永2子,皆备5十岁后所生。
    孙夫人刚猛,有父兄之风。
    其父即孙坚。
    其兄非指孙权,乃指孙策。
    孙文台、孙伯符,2人皆以“轻狡剽捷”闻名。
    坚本瓜农子弟,刚猛轻浮,十7岁便敢亡命杀人。
    坚妻吴氏虽有才貌,然以坚故,亦育有孙权这种“长上短下”的异类。
    备还,谓左右曰:“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山阳公载记》
    可知孙夫人之美貌,完全是小说家之浮言(云某虽靠码字养不起家,但写的确实是小说)…
    而孙夫人才捷刚猛,有似父兄,却是无可置疑的史实。
    以刘备每入(闺房)而心常凛凛,恐怕他与孙夫人“交礼”次数亦相当有限。
    在“持刀侍婢”环绕的情况下,1个正常男人就算想“做回男人”都困难,何况彼时的刘备、是个年近5旬的糟老头子。
    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馀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蜀书7法正传》
    心理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性功能必然受到压抑。
    孙夫人无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2是诸葛亮之书信。
    刘备入川,大封群臣。
    法正以扬武将军领蜀郡太守,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法正骄横跋扈,挟私杀人。诸葛亮不能制,长叹曰:
    “当时主公惨啊,北畏曹操,东惮孙权,近则惧怕孙夫人变生肘腋,是法正立了大功啊。此事(法正乱纪)就算了。”
    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蜀书7法正传》
    “近则惧孙夫人变生肘腋之下”。
    此话颇可玩味。
    孙夫人1介女流,何来变生肘腋之下?
    1介女子,纵然刚烈好武,又复奚为?
    世人皆知孙夫人“才捷刚猛”,有持刀侍婢百人。
    但孙夫人真正仰仗的并非这群“红色娘子军”,而是随嫁而来的“东吴吏兵”。
    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云别传》
    注意:“骄豪”亦可看出权妹对刘备的倨傲态度。
    吏兵即部曲。
    以孙夫人的骄纵不法、和孙权的真实目的来看,其所将吏兵,必是吴军精锐。
    这些数量众多的“东吴吏兵”以联姻为名、随孙夫人客居左将军府,是插入荆州核心机关的楔子。
    至于他们具体是来干嘛的,也就无需赘言了。
    下1章,咱们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