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五十七章 揭贾诩毒计,定凉州大局5
    赵旻看向左右,又道:“严将军,子远,公责,你3人随文则守城!”
    严颜、吴懿、张任3人起身领命。
    赵旻挥挥袍袖,4人匆匆离去。
    4将走后,赵旻再次似笑非笑地看向堂中跪倒众人,这次,苟哥却不急着开口了。
    沉默片刻后,苟哥语气肃然道。
    “去岁我与伯宁、子扬等人初入关中之时,你等众人为何弃关中而走,背井离乡远来此地?
    况且,时至今日,若非我卫府攻入姑臧城,恐你等仍将执迷不悟、不知悔改!你等名为汉臣,实为汉贼也!”
    赵旻此言1出,段垒匆匆起身出列,“扑通”1声跪倒在地。
    “卫将军息怒!实情并非如此也。”
    贾诩1张老脸也有些挂不住,其人1脸尴尬地起身后,面向自己主公跪倒顿首。
    “主公恐有所误会,此乃诩之罪也。诩尚未向主公言明,姑臧、休屠2城,诩究竟如何得之。”
    那几名本跪倒之“罪臣”,也连连顿首喊冤。
    “卫将军明鉴,我等非汉贼,实为保我大汉城池也。”
    赵旻面色稍霁,缓缓颔首。
    “文和、坚壁(段垒字坚壁),你2人起身答话。”
    贾诩、段垒2人站起身后,复又深深1揖。
    贾诩深深1叹。
    “主公有所不知,武威郡实非为休屠各诸部所踞也,郡治所在及休屠等大城,仍为我汉人所属。
    休屠各人素来以放牧为生,其众逐水草而居,又焉可居于城内不得自由放牧?
    兼且,诩此番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得此2城,皆因诸君相助之故也。故请主公明鉴。”
    赵旻“嗯”了1声,却仍对此不置可否。
    段垒咬咬牙道。
    “卫将军,且不提我武威段家近来皆靠诸公庇护,亦不提诸公保境安民之功,单论此番文和叔父之计,若非诸公相助,必难以施展也。故请卫将军明鉴。”
    赵旻微微颔首,探出头问道。
    “然则,诸君为何不赴许都见我?请诸君教我!”
    正所谓居移气养移体,赵旻身居高位,又屡屡杀伐果断,是以,其人越来越容易使人忽略,其人今年尚不满2十5周岁之事实。
    是故,不怒而自威的赵旻这么1诘问,堂中众人便顿感压力山大。
    1时间,此处似乎连空气都变得凝滞起来,让人呼吸困难、倍感压抑。
    然后…
    于禁,又是于禁…
    其人匆匆奔来,面带喜色,甚至忽略了此处凝滞到压抑的气氛。
    “主公,主公!元直!元直、公威归来矣!城外骑兵,乃友军也!”
    禁哥…准确来说,是庶哥,救了堂内跪倒众人1命。
    苟哥面色虽仍平静如昔,但眸中却带着难以掩饰的喜色。
    苟哥心情1好,似乎便连此处原本凝滞的空气,也瞬间变得欢快不少。
    苟哥挥挥袍袖。
    “你等先起来,随我出城迎接功臣!望你等给我1个满意答复!”
    于禁幸灾乐祸地看了1眼那些脸色灰败、双目黯然无神的“罪臣”,再次躬身道。
    “主公,呼衍左大将、休屠王皆随行,元直、公威2人确实立下大功!”
    赵旻微微1笑,挥挥袍袖。
    “诸君随我来!”
    不多时,姑臧城南门便热闹非凡。
    苟哥带着1脸灿烂而又和煦的笑容,大步迎上前,其人躬身抱拳。
    “元直、公威,你2人此行辛苦!我为你2人记1大功!哈哈!你2人皆可封为关内侯!”
    关内侯这个原本极为正经的高等爵,便这么被苟哥玩得不正经了。
    在先秦及秦汉,关内侯在2十等爵中,是仅次于彻侯(东汉改为亭、乡、邑等列侯)的第十9等爵。
    然而,如今关内侯已经被赵旻滥封…
    自卫府开府至今,恐怕连赵旻本人,也已记不清自己到底封出去多少个关内侯。
    当然,饶是如此,关内侯也依然是功勋的象征。
    因此,徐庶、孟建2人感激涕0。
    “主公,某等愧不敢当也。”
    赵旻大笑着,分别扶起深揖的2人,执起2人之手,满怀深情道。
    “昔有定远侯深入虎穴,今有我2位关内侯不惧生死,我何其幸哉!”
    不得不说,苟哥越来越像大笔袋曹老板。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典故,正是出自于班超班定远。
    当然,徐庶孟建2人,也的确当得起赵旻如此美誉。
    其后,赵旻分别向身材中等的呼衍左大将、昂藏豪放的休屠王抱拳。
    “2君身怀昔年金侍中之志,我何其有幸!2君亦必将成就昔年金侍中之功业!我等进城详谈!请!”
    金侍中,指的是休屠王的老祖宗、汉武帝时著名的忠臣金日磾。
    金日磾便是休屠各人,其父亦曾为休屠王。
    注意:金日磾原本不姓金,因汉武帝赐姓而改姓金。
    赵旻以金日磾为例,是在暗示这两名胡人:跟着老子干,你们1定会如当年金日磾1般千古流芳。
    呼衍左大将早已见识并体验过赵旻的过人之处…
    他不但挨过的揍确实挺疼,而且亲身体验到了赵旻的料事如神。
    休屠王却大感震惊。
    他虽已听说卫将军年幼,却着实没想到,卫将军竟比“元直大人”还要年轻。
    最让休屠王震惊的是,卫将军身上那气场、威压及若隐若现的肃杀之气,竟可使休屠王主动忽略其人的真实年龄。
    是以,当赵旻说出“请!”后,休屠王便不自觉地随其人进了城。
    就在这时,徐庶骤然见到人群中的数人,忍不住1惊。
    “韦府君?”
    赵旻1怔。
    “元直认得韦休甫?”
    徐庶颔首作揖。
    “回主公,某与公威随满使君坐镇长安时,韦府君曾至长安诣满使君。”
    赵旻微微愕然。
    “竟有此事?”
    徐庶作揖:“主公,千真万确。”
    赵旻颔首:“此事容后再议。元直且随我至太守衙署。”
    呼衍左大将唤来其人麾下小都尉,令其人率匈奴兵卒在城外扎营护卫姑臧城,随即便也跟了上来。
    不多时,1行人便来到位于姑臧内城的武威太守衙署。
    众人各自落座、跪坐之后,赵旻便向休屠王抱拳行礼。
    “休屠王,闲话休提,你应已知,我欲复大汉2关、重设西域都护府之事,然否?”
    苟哥行事干脆,休屠王同样是个爽快人儿。
    后者抱拳笑道:“回卫将军大人,俺愿携全族效犬马之劳。”
    休屠王这怪异的称呼…竟让赵旻生出穿越到满清的时空错乱感。
    当然,苟哥没有任何犹豫。
    “甚善!然则,西域之地今详情如何,休屠王知否?”
    在窦宪勒石燕然之前,匈奴人还曾是西域的主人,但如今已过去百余年,即便是赵旻这个穿越客,也对西域近况两眼1抹黑。
    所以,赵旻对贾诩那老银币的毒计,极不以为然:
    要知道,就连后世哈密,距此地都有两千里!
    而西域都护府故地…
    彼处距后世哈密,似乎还有近两千里!
    你贾诩杀起人来是痛快得1塌糊涂,可你能不能想1想,是你驻于西域都护府,还是老子?
    到时候,还不是要靠这些逐水草而居、习惯4处漂泊的杂胡?
    前有项羽4面楚歌,后有吕蒙白衣渡江,这些战例无不说明,自大是多么可怕…啊呸!
    这些战例说明这时代兵卒1旦思故乡,有多么可怕!
    所以,远征安息帝国…
    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
    拜托先看看地图,西亚距大汉有多远,沿途又是什么地形!
    兵卒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亚历山大大帝…呵呵,那是西方人大放狗屁!
    因此,赵旻需要这些休屠各人提供情报、驻守西域。
    只见休屠王豪放1笑。
    【作者题外话】:关于韦端韦休甫那4人,云某后文自会详细介绍。
    秦汉1脉相承。
    因此郡县制、2十等爵两汉1律沿袭。
    第十9等是关内侯,2十等是彻侯。
    汉武帝时,避刘彻讳改名为列侯。
    前汉时,别说列侯,就是关内侯,都封的极少…卖官鬻爵卖出去的除外。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即便立下开疆拓土大功,活着时也不过关内侯而已。
    金日(mi4声)磾(di2声),是休屠王子。
    所以,休屠王1脉有两大姓氏,1是金氏,1是独孤氏。
    云某忘了先前有没有向诸君提起过,休屠各人的前赵亡国后,其王族在东晋时投靠了拓跋部,遂成为后来的独孤鲜卑。
    也就是说,史上最牛老丈人、侧帽风流的独孤信,其人老祖宗正是休屠王。
    云某最受不了满清那“大人”之称呼。
    在咱们华夏神州数千年历史中,“大人”专指父母等长辈。
    亚历山大大帝?
    呵呵。
    那就是西方人放的屁!
    这种文章、公众号俯拾皆是,云某懒得赘述。
    中平6年(189)灵帝病笃,欲征董卓为少府(9卿),削其兵权。
    卓上疏言“胡人恋栈不去、丑态百出”。
    以此度之,卓或通胡语。
    6年,征卓为少府,不肯就,上书言“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诣臣曰‘牢直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
    牵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敝肠狗态,臣不能禁止。”--《后汉书卷7十2》
    注意:“湟中义从”即月氏人,“秦胡”即羌化汉人。
    董卓军队中,既然颇多胡人,依恋故土,不愿远离,亦可理解。
    由是推之,远征上万里?
    呵呵呵呵呵呵。
    大概也就小白文才敢这么写吧?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我们来看看关中朝廷,以及其极为高明的纵横捭阖之术。
    关中朝廷即凉州伪政府,先后以董卓,李傕郭汜等人为首领。
    虽然自董卓入关(191)到献帝出奔(195),关中诸将对关东地区未再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过仍通过外交手段、多次干涉关东事务。
    以李郭2人之粗鄙,不难想象,幕后策划者,1定是贾诩,甚至疑似还有荀攸。
    董卓上洛伊始(189),便布局关东。
    彼时充任其爪牙者,有孔融(青州北海)、公孙度(幽州辽东)、韩馥(冀州)、刘表(荆州)等人。
    其中孔融与公孙度,是董卓死忠,始终未曾参与讨董联军。
    韩馥最初拥护董卓,在冀州大族的胁迫下,倒向袁绍。
    刘表则与关中、关东两方虚与委蛇、周旋其中。
    关中势力收缩长安时(191-195),对关东事务亦多有干预。
    其外交原则,可归纳为“驱虎吞狼、见缝插针”。
    这个风格,呵呵,像极了贾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董卓死后,即李、郭秉政时期(192-195),关中方面开始拉拢袁术、对抗袁绍。
    (1)冀州布局
    因为张燕对刘虞(袁绍)不满,关中政府便大力联络黑山军,赐以御诏,还派壶寿出任冀州牧,与黑山合兵,对抗袁绍(绍自领冀州牧)。
    (袁绍)讨于毒,围攻5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英雄记》
    不难看出,这是贾诩的手笔。
    (2)幽州布局
    幽州牧刘虞是袁绍集团成员。
    董卓死后,关中提拔公孙瓒(袁术盟友)为前将军,封易侯。
    同时擢刘虞都督6州,刻意激化2者矛盾。
    最终公孙瓒杀刘虞,又表“关中使者”段训为幽州刺史。
    因为公孙瓒是幽州辽西人,所以按照3互法,其人不能任幽州刺史。
    瓒诬虞欲称尊号,胁训斩虞。瓒上(段)训为幽州刺史。--《魏书公孙瓒传》
    不难看出关中方面,对2袁的态度有所差异。
    拉拢袁术,而打击袁绍。
    原因很简单,袁绍跟刘协撕破脸了,而且,袁绍距关中近,袁术的割据地区较远。
    此正所谓“远交近攻”也。
    若说不是贾诩献计,谁信?
    (3)兖州布局
    兖州刺史曹操,是袁绍擅署的伪职。
    因此关中政府派金尚出任兖州刺史,想借此削弱袁绍集团的力量。
    曹操阻兵兖州,金尚遂投奔袁术。
    (金)尚,献帝初为兖州刺史,东之郡,而太祖已临兖州。尚南依袁术。--《典略》
    从金尚的履历变迁,不难看出其政治任务与立场倾向。
    贾诩确实了得。
    (4)荆州布局
    以关中的地理位置而言,袁绍集团(冀兖豫)的威胁远大于袁术集团(徐荆扬)。
    因此关中诸将对袁术的拉拢,也便顺理成章。
    首先是李郭(192)秉政时,将客居荆州南阳的后将军袁术,擢升为“左将军”。
    李傕入长安,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魏书袁术传》
    其次是对盘踞荆州的(袁绍盟友)刘表,加以笼络瓦解。
    关中多次为刘表加官进爵,其“荆州牧”“成武侯”“假节”等尊荣,都来自李傕赐予(192)。
    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魏书刘表传》
    刘表遂在袁绍与东汉朝廷(关中)之间左右逢源。
    其人恬不知耻地美其名曰:“内不失贡职(朝廷),外不背盟主(袁绍)”。
    (刘)表达(邓)羲曰:“内不失贡职,外不背盟主,此天下大义也。”--《汉晋春秋》
    其人鼠首两端的心态昭然若揭,被曹操笑作“此自守之贼也”。
    所以诸君以为,贾诩手段如何?
    诸君以为,这就完了?
    别急,还有更高明的!
    (5)干涉停战
    就在2袁各自拉拢附庸,在关东打得1塌糊涂的时候,关中政府也经常会趁虚找找“存在感”。
    董卓时代(189-192),便曾遣胡母班、韩融等人赴关东“解释义兵”,即充当说客。
    最后胡母班被王匡所杀,背后又是袁绍授意。
    董卓使(胡母)班奉诏到河内,解释义兵。(王)匡受袁绍旨,收班系狱,欲杀之以徇军。--谢承《后汉书》
    李、郭时代(192-195),也曾干预过关东事务。
    初平4年(193),在2袁斗得精疲力竭之际,关中朝廷派太傅(上公)马日磾劝袁术罢兵;
    又派太仆(9卿之首)赵岐劝袁绍罢兵。
    赵岐,正是那位尊孟子为“亚圣”、著《孟子章句》的大儒。
    目前书中阶段,其人正在荆州授课。
    初平4年,天子使太傅马日磾、太仆赵岐和解关东。岐别诣河北。--《英雄记》
    彼时(193)的2袁已经无力再战,正缺个台阶下。
    2袁遂纷纷拜表天子,表示愿意罢兵。
    虽然关东的无赖军阀们,在短暂的休养之后便再度寻衅开战,但李傕等人也赚足了面子。
    如此做的深意,诸君想必已看到了吧?
    没错,李郭从此策反起诸侯来,更加得心应手!
    高不高明?
    腻不腻害?
    初平年间(190-193)群雄割据,天下大乱。用田余庆的话讲,是“各路军阀如同地里冒出来的1般”。
    董卓入京,东汉政权的躯壳彻底破碎。地主割据武装好像从地底下涌出来的1样。--《曹袁之争与世家大族》
    虽然看似各自为战,实际有据可循。主要联盟即董卓、袁绍、袁术3方。
    袁绍与袁术,各自延揽打手,争斗不止。虽然乍看上去强盛1时,不过联盟内部却均存在严重隐患。
    既然联合原因,是“以利而交”或“对抗敌人”。1旦利益降低,或者敌人消失,那联盟的基础也便不复存在。
    臧洪、曹操脱离袁绍;刘表坐观成败;袁术抛弃公孙瓒;陶谦与袁术反目;皆因此而起。
    在关中诸将盘踞长安期间(191-195),对关东不再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仍然通过“任官、加爵、劝说停战”等外交手段,分化2袁,并宣示主权。
    关中的立场变化,可归纳为:
    董卓时代“两路出击”(对抗2袁)、李郭时代“拉1打1”(结术抗绍)。
    李傕的外交路线明显更加现实,史书虽被陈寿删掉,但不难猜出,9成9出自其谋主贾诩。
    初平年间的东汉局势,大抵如上所述。
    下1章,咱们聊1聊著名秽史荥阳之战。
    真相虽隐藏在字里行间,却往往与字眼纸面意思截然相反。
    诸君,这几日,北方持续高温,盼诸君多多保重身体!
    最好能趁此良机养养阳气。
    春夏补阳,秋冬补阴。
    早晨吃几片生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