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五十章 出征武威郡,巧赚休屠人4
    休屠王当然不是刘豹。
    事实上,此时的刘豹还未生。
    此时的休屠王,甚至与刘豹没有直接血缘关系。
    历史上,其人在十3年后,与枹罕郡的宋建1样,皆死于老夏,也就是夏侯渊之手。
    曹老板出征凉州、平定马超之乱时,亦曾对氐王千万挥起屠刀,尽屠万余氐人。
    当然,如今千万已经亡于老颜、老夏和老雷之手。
    千万那支氐人,同为阴平道氐人诸部之1。
    此时,休屠王虽然昂立于帐前,仪态威风凛凛、语气咄咄逼人,但智力、谋略及洞察力不逊于满宠的徐庶,明显可察觉到,其人深深隐藏的色厉内荏。
    于是徐庶冷笑不已。
    其人2话不说,调转马头便作势欲走。
    “竖子不足与谋!你等且静候我家卫将军铁骑!”
    出乎徐庶预料,休屠王同样1脸冷笑,对徐庶毫不阻拦。
    休屠王的意思似乎是:老子就这么静静地看你表演!
    你装!请你继续装!
    徐庶虽心念电转,手中却毫不迟疑。
    其人又1次用力1挥袍袖。
    “众儿郎,随我赴鸾鸟驰援主公!”
    随着训练有素、令行禁止的卫府精骑们轰然应诺,“哒哒哒”的马蹄声便渐渐变得急促起来。
    于是乎,休屠王神色大变。
    其人骤然高喝:“且慢!且慢!大汉将军!你等当真为卫府中人?你家主公,当真是大汉卫将军?”
    徐庶头也不回,冷冷道:“你等静候我家卫将军铁骑便是!”
    同1时间,媪围县祁连山余脉之山麓下。
    随着赵旻高扬起手,近万卫府骑兵,便渐渐放缓马速,旋即勒马驻足。
    大军后方,颜良率其人千余本部亲卫,与那彪军马1起赶了上来。
    那彪军马为首者,乃是1名着左衽蜀锦窄袖袍的匈奴人。
    颜良领着那匈奴人疾驰上前,向赵旻、于禁、刘晔等人嘿嘿笑道。
    “主公,文则,子扬,此乃某家故人、匈奴左贤王麾下左大将也。”
    那匈奴左大将滚鞍下马,下意识地行了个左衽礼后,方才反应过来,其人复又躬身作揖道。
    “栾提左贤王大人麾下呼衍左大将,参见卫将军大人!”
    抛开匈奴人那吊诡的称呼不谈,这左大将的姓氏,竟是南匈奴除单于栾提氏外,异姓4大贵姓之首的呼衍氏。
    异姓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4姓,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呼衍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
    摘自《后汉书之南匈奴传》。
    所谓呼衍左大将这命名方式,类似于当年那个做了不到1年单于的须卜骨都侯。
    其中须卜是姓氏,而骨都侯则是官职。
    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
    摘自《史记之匈奴列传》。
    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4角;
    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渐将王,是为6角;皆单于子弟,次第(按顺序)当为单于者也。
    摘自《后汉书南匈奴传》
    赵旻也滚鞍下马,向那呼衍左大将抱拳道。
    “不必多礼,不知左大将此来有何要事?”
    赵旻以眼角余光打量左大将身后,只见其人身后浩浩荡荡,至少带来5千骑兵。
    左大将在面对这位传说中的大汉卫将军时,态度极尽谦卑。
    “回卫将军大人,俺此来乃奉俺家大人之命,助大人1臂之力也。俺家大人之王帐,今正在北地郡灵州1带,距此不过5百里。”
    灵州县位于今宁夏吴忠市东部,在汉末,彼处为黄河湿地,水草丰茂。
    匈奴人逐水草而居,因此凉州北地郡、安定郡、武威郡,以及并州上郡,皆为匈奴左部的活动范围。
    言罢,左大将压低声音说出1番话来,赵旻听得连连颔首。
    “甚善!左贤王有心!待此间事了,我必亲至贵大人左贤王王帐致谢,届时我或将为左贤王献上重礼。”
    早在赵旻离开许都前1天,其人便与颖川那几家的糟老头子们商定妥当1桩大事。
    如今时间已过去近两月,想必颖川各家皆已准备就绪,只待赵旻传回消息。
    如今既然匈奴左贤王为赵旻解决了其人的燃眉之急,那么在投桃报李之下,赵旻送左贤王1个大礼也算理所应当。
    何况,此所谓大礼,于赵旻而言不过1个顺水人情罢了,这大礼不但惠而不费,而且有助于维持河西走廊、乃至于漠北的长治久安。
    总之,赵旻召集自己幕僚,与那呼衍左大将仔细商议1番、面授机宜之后,便与其人分道扬镳。
    此时此刻,赵旻环顾着凉州这片旷野,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斗志。
    同1时间,苍松县河西走廊要冲处的休屠王帐内。
    徐庶、孟建2人,与休屠王相对而坐。
    3人皆神色肃然。
    徐庶抚须颔首。
    “大王,实情即此,而今我皇汉非但不欲弃凉州,且将重设西域都护府。如此1来,对河西走廊,我皇汉势在必得!”
    休屠王有些烦躁地摩挲着自己颌下须髯,蹙眉沉声问道。
    “元直将军之意为,俺等休屠诸部,皆应向大汉称臣?”
    徐庶再次颔首。
    “诚然!今便是匈奴左部,亦皆向我皇汉称臣也。大王既受左贤王统御,又焉有不降之理?”
    徐庶的逻辑完全没有问题。
    但仅凭此,还远远不足。
    所以徐庶又道。
    “大王今既已与西域诸国商贾通货殖,想必已深谙其中之利。若大王愿向我家卫将军献降,则卫将军必不吝于与大王共享其利。
    然则,若大王执迷不悟,哼哼!大王以为,休屠诸部比之匈奴左部又如何?请大王3思!”
    这是诱之以利,胁之以威。
    不待休屠王深思,徐庶便伸出手臂空扫1圈。
    “我观大王麾下,丁口繁盛、部族众多,大王便不为自己考虑,亦应为休屠诸部思虑再3。恕我直言,放牧又焉有货殖之利丰厚?
    河西走廊自古至今,便为通货殖之命脉所在,自前汉张骞凿空至今,商贾便络绎不绝而至。
    我家卫将军今既愿让利于大王,大王何不趁此良机,为族人谋出路、为休屠搏未来?”
    这明显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见休屠王颇为意动,徐庶语气转冷。
    “遑论如今,不但姑臧休屠2县已归我家卫将军之手,便连鸾鸟县,亦将为我家卫将军所得!
    大王若再犹豫不决,哼哼!我恐河西走廊,今后将为我皇汉专属也!”
    这是逼休屠王早做决断。
    百余年前,有班超定远,如今,徐庶所扮演的,便是班定远的角色。
    休屠王1张黑脸上,表情变幻不定…
    片刻后,其人霍然起身…
    只见其人展颜1笑。
    “暮色将至,俺为2位贵客、卫府精兵略备酒食,还望贵客勿要嫌弃!”
    孟建犹有些发懵,徐庶却已长身而起,其人哈哈1笑。
    “大王痛快!待明日,我便带大王去见我家卫将军!”
    休屠王和徐庶相对行礼后,纵声大笑。
    庶哥心中直打鼓。
    主公啊主公,某已尽力矣!还望主公尽速抵达姑臧城!
    休屠王不知庶哥心中的痛苦与彷徨,其人大笑道。
    “俺久仰卫将军大名也,若非今日天色已晚、元直将军远来辛苦,俺必连夜赶去见卫将军!元直将军,请!”
    可怜庶哥心中虽直打鼓,表面上却淡定如故。
    “大王,我家卫将军最喜结交英雄,大王如此英明神武,我家卫将军必与大王1见如故也。”
    休屠王大笑着拍了拍徐庶肩头。
    “元直将军,当真如此?哈哈!甚好!今夜俺等不醉不归!”
    如是般,徐庶杀1人立威,又始终装作有恃无恐,且在各种机锋、算计使尽之下,终于不费1兵1卒,成功搞定休屠王。
    此事看来容易,但非大智大勇者不能为也。
    庶哥成功完成使命,接下来,便要看苟哥的了。
    庶哥在完全不知苟哥如今动向的情况下,犹敢冒着生命危险使出此等险计…
    其人不枉苟哥对其人允文允武之赞!
    【作者题外话】:按著名秽史《晋书》记载,刘渊是刘豹之子、于夫罗之孙。
    后世史家均沿袭此说。
    于扶罗死,弟呼厨泉立,以于扶罗子(刘)豹为左贤王,即元海(刘渊字元海)之父也。--《刘元海载记》
    《晋书》被李世民反复修改后成书,所以需避李渊讳,刘渊不叫刘渊,而是刘元海。
    直至清末,学者卢弼论及此事,仍称“于夫罗,前赵刘元海之祖”。
    可见这种观点深入人心。
    于夫罗,前赵刘元海之祖。元海为乱晋之首。--卢弼《3国志集解》引李贤注解
    刘渊出身南匈奴别种,也是(伪)汉政权的建立者。
    其族子刘曜继位后,改国号为赵,因此(伪)汉也被称作前赵或汉赵。
    汉赵后来发动永嘉之乱攻灭西晋,正式开启了5胡十6国的序幕。
    实际上,刘渊、刘豹、于夫罗3人之间的年龄差异极大。
    于夫罗死于东汉兴平2年(195);
    刘渊死于西晋永嘉4年(310)。
    祖孙之间相差百岁以上,严重悖理常理。
    因此近现代学者对刘渊的出身世系多持怀疑态度。
    唐长孺、陈勇等学者对此问题均有论述。
    于夫罗是南单于羌渠之子,东汉中平5年(188)继单于位;
    之后,其人长期参与军阀混战,死于兴平2年(195)。
    单于于扶罗,立7年死,弟呼厨泉立。单于呼厨泉,兴平2年立。--《后汉书南匈奴传》
    刘豹是匈奴左部都尉。
    按《晋书》记载,匈奴5部制度确立于东汉建安年间(196-220),但不详其具体时间。
    建安中,魏武帝始分其众为5部,部立其中贵者为帅。--《晋书北狄传》
    按《武帝纪》,建安2十1年(216)曹操遣匈奴右贤王去卑归国监视5部,可知匈奴5部的设立时间,至晚不会晚于建安2十1年。
    刘豹的生年不详,卒于西晋咸宁5年(279)。
    其人比于夫罗的卒年晚了整整8十4年。
    世祖武皇帝上之下咸宁5年,会(刘)豹卒,以(刘)渊代为左部帅。--《资治通鉴》
    刘渊是刘豹之子,长期在魏、晋朝廷中充当质子。
    晋惠帝时代藩王乱政,刘渊借机独立出走,建立前赵,后死于永嘉4年(310),比刘豹的卒年晚了3十1年。
    (刘渊)以永嘉4年死,在位6年,伪谥光文皇帝。--《刘元海载记》
    按刘豹死后(279),刘渊归国“为代理左部帅”来看,刘渊与刘豹均控制匈奴左部,2人存在父子关系当无疑问。
    然而刘豹与于夫罗之间,是否存在亲缘关系则十分值得推敲。
    刘渊生年无载,按《刘元海载记》中“王浑虚襟友之”,以及刘渊“7岁丧母”的记载推断,其生年大约在魏嘉平4年至5年(251-252)前后。
    学者唐长孺曾专门撰文探讨这1问题,兹不赘引。
    注意:此事详见唐长孺《魏晋杂胡考》。
    对刘渊生年的考证,会引出1个后续问题:
    即如果(刘渊之父)刘豹真的是于夫罗之子,那刘豹生年便不会晚于于夫罗的卒年(195)。
    退1步讲,即使刘豹是于夫罗的遗腹子,那他生育刘渊时,也已超过6十5岁。
    这对1个身处魏晋时代的胡人贵族而言,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
    刘豹与于夫罗之间不仅年龄差异巨大,名讳也存在显著区别。
    学者陈勇认为,于夫罗与刘豹“父子异姓”,明显悖于常理。
    注意:详见陈勇《去卑监国的败局与刘豹世系的造伪》。
    与于夫罗同时代的匈奴王族,其名讳大多是“呼厨泉”、“去卑”、“羌渠”、“须卜骨都侯”这类异域色彩浓郁的名讳,与“刘豹”、“刘渊”这类高度汉化的名讳全然不同。
    《晋书刘元海载记》取材于《十6国春秋》;
    而《十6国春秋》又取材于《赵记》;
    这是前赵史官出于美化王朝统绪而撰写的作品,关于刘渊出身世系的记载,可信度十分值得怀疑。
    因此,现代学者多认为于夫罗之子并非刘豹,刘豹只是南匈奴别种贵族之1。
    刘豹父子之所以假托为于夫罗之后,乃是前赵史官的刻意杜撰。
    关于刘渊家族的屠各出身问题,线索甚多。
    虽然《晋书刘元海载记》称刘渊为南单于于夫罗之孙;
    但同书《李矩传》却并不称刘渊为匈奴人,反而称之为“屠各小丑”。
    (靳准)遣使归(李)矩,称“刘元海屠各小丑,因大晋事故之际,作乱幽并,矫称天命。”--《晋书李矩传》
    东晋学者孙盛的《晋阳秋》,亦称刘渊之子刘聪为“屠各人”。
    (刘)聪1名载,字玄明,屠各人。--《晋阳秋》
    不难看出,刘豹、刘渊父子的世系出身,实际并非南匈奴王庭的直系苗裔,而是内迁的休屠王支属。
    只不过屠各这1北狄支脉,在魏晋时期地位蹿升较快,达到“最豪贵”的程度,因此才得以出任匈奴5部帅。
    照此推断,刘渊发迹之后,其继承人为了进1步抬高先祖的血统,便强行把刘渊、刘豹安插进匈奴王庭的世系谱中,而于夫罗的直系子孙则不见记载。
    按《晋书北狄传》记载,“北狄以部落为类,凡十9种,而屠各最豪贵”。
    可知在魏晋时代,屠各这1匈奴贵族支脉,地位已经大大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北狄以部落为类……凡十9种,皆有部落,不相杂错。屠各最豪贵。--《晋书北狄传》
    这也是刘渊之父刘豹,可以凭借屠各身份,成为匈奴左部帅的重要原因。
    由此看来,北方胡人也深受中原“9品官人法”影响,颇希望自己的家世能被编入上3品…
    尽管那是匈奴人中的上3品…
    庶哥此番所作所为,颇有昔年定远侯班超之风采。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的便是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