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二十五章 汉中一夕定,川地数十惊4
    日上3竿之时,正在张鲁的师君衙署,与张鲁、张卫、阎圃、李休、杨昂等人商议善后事宜的赵旻,突然听到门外赵旭的声音传至。
    “少君,沔阳城4万大军今已至南郑城外。”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原本极老实的孩子赵旭,终于被赵旻带坏了。
    沔阳城不可能不留驻军,所以,4万大军怎么可能齐至南郑城?
    赵旭分明是在吓唬人。
    果然,张鲁1方众人,闻言情不自禁地抖了1抖。
    赵旻只是微微颔首。
    “阿旭,传我军令,令大军看守府库、接管城防、严禁扰民!此外,令子山速来此处!”
    赵旻最大的败笔,是没带谋士随行。
    活该他亲自受累。
    赵旭应诺后便匆匆离去。
    赵旻仿若无事1般,对张鲁1方众人抱拳道。
    “诸君,我等继续!”
    张鲁等人,不约而同地咽了口口水,堆起1脸谄媚至极的笑容,向赵旻行礼。
    众人纷纷出言。
    “卫将军奔波劳累1夜,某等加快进度,以便卫将军早些安歇如何?”
    “极是!极是!某等应加快进度!”
    “卫将军如不嫌弃,再用些粗茶淡饭如何?”
    “卫将军,不如先略做休整?”
    赵旻对众人的7嘴8舌颇感无语。
    其人挥挥袍袖。
    “不必!我等尽快处理公务!”
    不提苦逼无比亲自处理交割公务的赵旻,咱们来看看于禁、庞德和孙尚香3人。
    3人的差事虽也同样极累,但胜在幸福…
    这差事委实幸福。
    3人险些被张鲁府库中金灿灿、堆积如山的金饼、琳琅满目的各式宝物、色彩缤纷的上等蜀锦晃瞎了眼。
    孙尚香接过仓曹吏递来的简册,与于禁、庞德,及自家亲卫们清点张鲁孝敬赵旻的这些财货。
    赵旻的主要目的,虽非张鲁搜刮的这些财货,但有了这些金银细软之物,可加速赵旻恢复、促进发展汉中及巴西民生经济。
    就汉中的地理位置而言,可与武都郡、巴西郡共建产业链,生产出的货物可通过陈仓故道运到大散关。
    届时,无论货物销往关中还是凉州,都将极为方便。
    不多时,即将赴任的益州牧步骘,接替了赵旻的工作。
    将到用时总恨少。
    万般无奈之下,赵旻将赵旭喊来,令其人坐镇南郑城、赵虎坐镇沔阳城。
    赵虎领命后匆匆离去,带上赵旻及张鲁共同签署的公文赶赴沔阳,将在彼处安抚士族豪强的刘晔换回来。
    赵旻等主臣、3万余兵卒在南郑城休整1日之后,赵旻等人押上张鲁兄弟、阎圃、李休这两个实际上的汉中掌权者,1同赶往巴西郡阆中城。
    当然了,临行之前,赵旻令张鲁给刘璋写了封言辞恳切的劝降书。
    赵旻对待内战的态度,始终是若能兵不血刃,便绝不动刀兵;若能以斩首行动速战速决,便绝不攻城。
    人口如此重要的资源,苟哥绝不愿使其浪费在内耗之中。
    话说回来,若刘璋执迷不悟,赵旻这个腹黑男也绝不介意,给其人1个惨烈的死法。
    本就对赵旻心悦诚服的黄衡,在跟随赵旻亲身经历这些事后,对这个老狗更是崇拜到5体投地。
    其人根本不敢想象,如此险峻的南郑城竟然可以1夜攻下。
    再联想到赵旻对东州士人、刘璋分别采取的策略…
    黄衡已经暗暗下定决心,准备力劝自家主公赵韪,向赵旻讨1个可世袭的万户县侯,从此安享富贵、平稳度过余生。
    黄衡的震惊和小算盘,暂且按下不提。
    且说赵旭以重兵布防,换上大汉卫将军的大纛、张贴上赵旻、张鲁同时签署的公告后,便算正式接管了南郑城。
    于是乎,汉中便宣告易主。
    汉末的阆中城距南郑城,有大约6百里,沿途皆山路。
    坐镇巴西郡阆中城之人,是张鲁矫诏任命的伪巴西太守、其人3弟张愧张公仁。
    在赵旻渡河夜袭南郑的当晚,张鲁本打算封存府库后,第2日便赶赴阆中城避难…
    结果,被赵旻抢先了1步。
    就在赵旻等人晓行夜宿、快马加鞭赶向阆中城之时,大散关内气氛正高度紧张。
    宠哥的老本行不是镇守1方的大都督,更不是牧守1方的州牧、太守…
    他是个酷吏!
    原本听命于卞夫人的史阿等许都游侠,为何在宠哥麾下老老实实、死心塌地?
    原因很简单,他们被宠哥收拾怕了。
    所以,这种史阿等游侠永远不敢回想的悲惨、痛苦遭遇,现在便摊到了大散关内的各路细作头上。
    随着史阿等游侠、满宠在长安征召、训练的密探频繁出动,大散关关城衙署的地牢内,不但人满为患,且每日哀嚎不绝。
    满宠发明的酷刑之残酷程度,决不在李唐那个叫周兴的酷刑之下。
    于是乎,短短3日内,汉中张鲁、蜀郡刘璋、金城韩遂、羌人、氐人、休屠人、月氏人…甚至是并州高干、荆州刘表的暗哨细作,便被宠哥掀了个底朝天。
    这几日,宠哥脸上始终带着的微笑早已消失不见。
    其人总忍不住想翻白眼儿。
    亏马腾经营右扶风、大散关多年,结果…
    就这?
    这1日近午时,满身血污的史阿匆匆来报。
    “满使君,经仆等反复拷问搜查,及严查出城之人,关城内应已无漏网之鱼。”
    满宠意犹未尽地砸吧砸吧嘴。
    “也罢,过犹不及,某等留些许小鱼小虾,亦非坏事。”
    宠哥心如明镜,即便他麾下众人如此大搜全城,也难免会有漏网之鱼。
    这种事根本无法禁绝。
    于是宠哥淡淡道:“史阿,将杂胡细作悬于城头暴晒!包庇者闹市斩首示众、曝尸荒野,以儆效尤!待月半之后,某等再清洗1遍!”
    史阿闻言不寒而栗。
    “满使君,如此…”
    满宠摇摇头道:“史阿,非如此,不足以震慑宵小之徒!你莫非还不知,凉州即将变天?
    若某等再纵容宵小之徒如此4意传递军情,主公将何以平定凉州?你须明白,此地非许都,杂胡亦非我皇汉子民!”
    去年满宠在许都时,因心有顾忌,且因诸侯细作、暗哨皆为汉人,所以其人只是鞭笞、驱逐了事,有负于其人酷吏之名。
    其后,程昱便接替了满宠之职,在老头儿严防狠抓之下,许都如今不但治安良好,而且诸侯秘谍活动已经收敛许多。
    但如今在大散关,满宠便再无这些顾虑。
    关键在于,赵旻对凉州的1系列行动皆为绝密,就连马腾,如今都不知赵旻有意重开河西走廊。
    同时,大散关作为关中、凉州、益州之咽喉,具有非比寻常的战略意义。
    若大散关中细作遍布,赵旻1方还有何机密可言?
    所以,由不得满宠手段不凶残。
    赵旻派满宠坐镇凉州这块东汉飞地,绝对算是人尽其才;
    而满宠在凉州,也的确如鱼得水、得其所哉。
    史阿长期受满宠熏陶,故而其人很快便想通其中之关键所在。
    于是其人躬身领命而去。
    目送史阿远去后,满宠捋须轻轻叹了口气。
    远在巴西郡的赵旻,当然不知道自己的爱将宠哥此刻心有多累。
    经过3日奔波,赵旻等人虽然身体都有些疲惫,但总算顺利抵达阆中城。
    虽然在后世开车走京昆高速的话,从汉中到阆中最多只需4个小时。
    因有张鲁、阎圃及李休等人同行,因此,赵旻并未在阆中耽搁太久。
    双方交割完毕、大军休整1日后,赵旻踏上赶赴蜀郡成都城的征途。
    临行前,赵旻又令张鲁给刘璋写了1封劝降书,同时,赵旻也令黄衡给赵韪修书1封。
    重新踏上险峻蜀道的赵旻,此时尚不知,蜀郡如今已经乱成1锅粥。
    【作者题外话】:宠哥在曹老板麾下,与董昭、刘晔等人1般无2。
    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来形容,都不足以表现出其万1。
    就因为宠哥不给曹老板面子,斩了明为替曹子廉这个不廉之人打家劫舍敛财,实为替曹孟德这个缺大德之人敛财的匪徒…
    曹老板便恨不得宠哥去死…
    小学生们以为,让宠哥拷问5世3公的弘农杨氏家主、大汉士人首领杨彪杨老头儿是好活儿?
    让宠哥坐镇袁氏故里、对曹操1方之人而言不啻于龙潭虎穴的汝南,那是曹老板信任宠哥?
    拜托!
    你们能不能动动脑子?
    但凡稍微有些职场经验之人就都知道,这是曹老板在借刀杀人好不好!
    宠哥能立功,那是人家宠哥给力!而不是曹老板爱惜人才…
    唉!
    这也叫爱惜人才?
    宠哥能在危机4伏、处处杀机的曹魏阵营熬死曹魏3祖,活到8十多岁寿终正寝,真心不容易。
    接着上1章…好吧,是上上1章,继续为您说。
    咱们来看《隆中对》中,“汉室”与“霸业”的潜在矛盾。
    诸葛亮在《隆中对》的收尾阶段,使用了1个意味深长的措辞,即“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严格来说,“成霸业”与“兴汉室”的主体其实存在争议。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蜀书诸葛亮传》
    霸者,伯也,1般用于形容偏霸1方的诸侯势力。
    如“春秋5伯”亦被写作“5霸”;
    军阀割据史被称作“霸史”;
    致力于易代自立的幕府被称作“霸府”云云。
    换言之,诸葛亮提出的“霸业”设想,其实是鼓动刘备抛开东汉王朝的束缚,在外建立割据事业。
    刘备之后的所作所为与《隆中对》提出的构想基本1致。
    他在攻占汉中(219)后便立即“上还(汉帝)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并自行僭称“汉中王”。
    刘帮主相当于,在个人名分上与东汉政府做出了明确切割。
    先主上言汉帝曰:“臣以具臣之才,荷上将之任……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
    于是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蜀书先主传》
    如果有志于1统天下,那么所立功业便不会被形容为“霸业”,而是“王业”、“帝业”。
    而这1论调又与此前的“曹操不可争锋”、“孙权不可图”存在逻辑关系。
    即由于外敌的存在,刘备的事业在很长时间内都会被局限于偏霸的环境之中。
    问题在于,既然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是割据式的“霸业”,那么“汉室可兴”又如何能够实现?
    另外,彼时(207)汉帝尚在,刘协距离正式退位(220)尚有十3年时间,那刘备要兴复的又是谁的汉室?
    鉴于刘协被曹操挟制,那么复兴刘协的汉室断无可能;
    但若复兴汉室的主人公成了刘备,那在刘协尚在的情况下,他岂不是会成为曹操1般“托名汉相”的“汉贼”?
    其实诸葛亮这番模棱两可的表述,不仅是对敏感问题的回避,也是对刘备态度的回应。
    刘备无疑也清楚这1话题略显敏感。
    因此在谈话开始,其人便痛心疾首地表示“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又许下宏愿,欲拯救“主上”,欲匡扶“汉室”,甚至还要“信大义于天下”。
    有趣的是,刘备陈述这番动人说辞之时,竟下意识地自诩为“孤”,搞得诸葛亮摸不清刘备究竟是想做周公、吕望,还是想做齐桓、晋文;
    其人只好模糊掉“汉室可兴”的主体,转而提出可以先成就“霸业”,之后再兴复“汉室”。
    先主遂诣亮,凡3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君谓计将安出?”--《蜀书诸葛亮传》
    读过魏书的小伙伴们1定知道,无论缺大德的曹孟德,还是孝子丕,未称王之前,其自称皆为“吾”。
    甚至,即便孝子丕称帝后,其人在非正式场合,也依然自称“吾”。
    陈寿做为良史,用这个“孤”字,将许多含义隐在其中。
    总之,在读史时牢记1个字:细节很关键!
    若将视角放宽,会发现在彼时的舆论环境下,无论诸侯内心如何轻视汉帝,大抵都在口头上维持了对汉室的尊重。
    比如孙策在受封时要求得到“明汉将军”的头衔;
    孙权在鲁肃谈论“帝王之业”时违心地表示其志向仅是“冀以辅汉”(见《鲁肃传》);
    志在篡夺的曹操更是“动以朝廷(指汉帝)为辞”。
    这种假意尊奉汉室的行为,其实更具侮辱意味。
    (孙)策自以统领兵马,但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欲得将军号,及使人讽(王)辅,辅便承制,假(孙)策明汉将军。--《江表传》
    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汉相,挟天子以征4方,动以朝廷为辞。--《吴书周瑜传》
    有鉴于此,为了避免尴尬,诸葛亮在提出“汉室可兴”时并未作出更进1步的阐释;
    而刘备亦点到为止,君臣双方心照不宣。
    多年之后,刘备兵败身死,诸葛亮辅弼幼主。
    在此背景下,诸葛亮终于对多年之前“汉室可兴”的设想做出了正式回应。
    诸葛亮在《出师表》开篇提出的“天下3分,益州疲弊”便点明了兴复汉室的主人公究竟何人。
    此处称“益州”而不称“汉室”,意味着在诸葛亮看来,“益州”并不能代表蜀汉,它仅是“十3州”中的1部分,言外之意即季汉,对十3州领土均具备合法诉求。
    季汉之名,同样用得极妙!
    而之后的“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更是点明了在蜀汉的视角下,长安与洛阳均隶属于“汉室”。
    2都只是暂时被“奸凶”的曹魏集团所窃据;
    至于“兴复汉室”的重任,则理所当然地落在刘禅君臣肩上。
    据此可以断定,早在建安十2年(207),诸葛亮替刘备谋划的便是先割据自立,之后称王僭号,最终取代刘协,成为汉室正统代言人的宏伟构想。
    只不过彼时刘协尚未退位,为了避免舆论非议,才会出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模糊表述。
    呵呵,由是推之,刘帮主恐怕很早之前,便已有不臣之心矣。
    本章先到这里,下1章,咱们继续说1说,“结好孙权”与“跨有荆益”的深层冲突。
    言归正传,本书下1章,东州人和益州人要p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