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十一章 兵分南北线,再见大散关2
    待赵旻等人返回长安城内的凉州牧衙署时,1干猛将们,也恰好安置妥当兵卒。
    滴水不漏的满宠,早已令仆客、庖丁备好宴席。
    这1路上,孙尚香虽1直跟在赵旻身旁,却始终1言不发。
    以孙尚香那极为跳脱活泼的性子,此事委实难得。
    因此,趁众人不注意,赵旻偷偷捏了捏2次元美少女的小手。
    美少女没好气地乜了爱郎1眼。
    众人进凉州牧衙署后,满宠便微微躬身。
    “主公,诸君,宠略备粗茶淡饭,如不嫌弃,某等边用饭边商议如何?”
    于是乎,众人在凉州牧衙署正堂就坐用餐,当然,满宠未备酒。
    赵旻、孙尚香居中坐在主座,包括满宠在内,则按照文武分列赵旻夫妇左右。
    俩半大小子坐在下首。
    赵旻环顾4周后,1脸坏笑看向满宠。
    “伯宁,你麾下幕僚今何在?”
    宠哥苦笑作揖。
    “回主公,宠麾下人等,今皆在凉州诸郡车马行坐镇。”
    赵旻突然问道:“伯宁,今长安县户口几何?”
    满宠虽对此猝不及防,但仍不假思索道。
    “回主公,按4月初统计之数,共1万3千8百2十3户,6万9千9百8十6口。”
    武将们对此毫无概念,但谋士们不约而同地倒吸了1口凉气。
    因为许县如今也不过3万户出头,不到十6万人口。
    问题是,许县不但是国都,而且自建安元年至今,已稳步发展5年有余;
    而长安县在兴平那两年曾遭受重创,且至今仍处于百废待兴之势。
    长安城城墙虽恢复良好,但城中破败之屋舍,如今仍不在少数。
    如此破败之长安,居然可聚拢近7万人口…
    满宠绝对功不可没。
    赵旻继续问道:“伯宁,京兆1郡户口几何?扶风、冯翊今又如何?”
    因长安已非国都,所以3辅的行政地位,已经下降为普通郡。
    满宠作揖答道:“回主公,京兆全郡近4万户,约2十1万口;扶风近3万户,约十6万口;冯翊近两万5千户,约十1万口。
    此户口中,约有6成为返乡之流民,2成为凉州迁徙之户,去岁,即建安5年正旦之时,3辅仅不足两万户、十万口也。”
    这下,便连武将,也已直观认识到满宠的能力。
    在农耕时代,户口增长,相当于考核后世官员辖区内生产总值的1项关键指标。
    去年年初,关中3辅仅有不足十万人口,而今年4月初,人口便已激增到近5十万。
    换言之,去年1年内,3辅便增加了近4十万人口。
    此事主因固然是关中道路始开,但有1点至为关键:
    满宠不但能使流民定居,而且并未出现流民因冻饿而死的情况。
    关于这1点,在赵旻时不时勒马进行民调时,便已确认无误。
    而赵旻通过观察华阴至长安沿途货物往来、农田开垦情况,也了解到,3辅百姓或许尚做不到衣食无忧,但至少已实现安居乐业。
    在农耕时代,即便是所谓盛世,平民也很难做到衣食无忧,老百姓们勉强温饱,便已是大功1件。
    实际上,即便是现代社会,如韩日那等所谓发达国家,民众们也绝对做不到衣食无忧,遑论东盟、非洲等诸多小国。
    君不见,国际局势只要稍微1紧张,首尔的大白菜便价格飞涨…
    囤菜,绝非华夏神州老百姓们的专属行为。
    虽然我们神州物价,除房子外始终保持平稳…
    咳咳,言归正传。
    赵旻并未因满宠卓越的政绩,便放过其人。
    赵旻继续追问:“然则,伯宁,今凉州诸郡户口几何?”
    始终微笑的满宠,闻言笑容顿消。
    其人叹了口气,面露惭色作揖。
    “宠有负主公重托也。”
    满宠自己也说了,关中3辅现有人口中,有两成来自于凉州迁徙之民。
    可见凉州人口,大体上仍处于减少趋势。
    细节自然不必深究,众人皆知,这根本不是重点。
    赵旻展颜1笑:“伯宁休要误会,旻绝无怪罪之意也。凉州之危机,绝非因你而起,且已病入膏肓。你可稳定关中,且可使民安居乐业,殊为不易也。”
    这依然是赵旻的惯用套路:胡萝卜加大棒。
    赵旻的目的不言而喻:宠哥你给老子冷静点儿!别因为做出那么1点点儿成绩就飘!
    在历史上,曹操便极喜欢对幕僚玩这1套。
    庞德便被赵旻震住了。
    其人背上冷汗直流:
    卫将军看似良善,实则不1般也!
    张既也暗暗心惊:卫将军年纪虽轻,却极谙熟恩威并施之道焉!
    敲打满宠1番、捎带脚震住自己其余幕僚之后,赵旻方才进入正题。
    “诸君,我欲兵分两路,1路直取金城,1路则南下汉中、巴蜀。诸君有何高见,不妨畅所欲言!”
    赵旻话音甫落,于禁便霍然而起。
    “主公,某愿先攻汉中、巴西,径取成都城!随后某再火速赶赴金城,攻伐韩遂老贼!”
    于禁此言1出,包括孙尚香、曹彰曹植在内,堂内众人皆哄堂大笑。
    与于禁关系最近的老铁乐进笑着摇头。
    “文则兄何其贪也!”
    荀攸抚须大笑:“文则,不必如此!”
    颜良嘿嘿直乐:“文则若欲如此,并非不可,然你务必与妙才同行方可。”
    夏侯渊拍着胸脯道:“但使文则兄与弟同行,弟必保兄两者兼顾!”
    张辽、徐晃2将,对于禁、夏侯渊2人抢夺战功的行为极为不齿。
    2人不约而同冷笑起来:“文则兄休要小觑同袍!某等恐兄不可兼得战功也!”
    诚然。
    于禁你瞧不起谁呢!
    赵旻对此大感头疼。
    猛将勇猛固然是好事,然则,若这些猛将争起功来…
    这便是所谓幸福的烦恼了。
    当然,本次出征,赵旻根本不愁战功不够分,他只担心无人肯奋勇争先。
    以是故,赵旻略作思忖后道:“既如此,前将军、文则、妙才,你3人便随我南下汉中;文谦、公明、文远,你3人围攻金城。”
    众猛将轰然应诺。
    赵旻微微沉吟后又道:“文和、公达2位先生,以及元直、公威,助文谦围攻金城;子扬、子山随我南取汉中;德容协助伯宁坐镇关中,居中调拨粮草辎重。”
    贾诩、荀攸等等谋士当即领命。
    赵旻颔首后看向庞德。
    “令明,你欲攻金城,亦或汉中?”
    庞德抱拳道:“某愿随卫将军同行。”
    赵旻颔首:“善!明日某等休整1日,后日卯时准时开拔赶赴大散关!伯宁、德容,有劳你2人为大军调拨粮草辎重、查探情报!”
    满宠、张既2人作揖领命后,前者问道。
    “不知主公须如何分兵?”
    赵旻笑而不答,看向1众谋士。
    贾诩作揖后,抚须笑道。
    “主公,愚以为,攻陇西、金城2郡,不妨以征西将军部曲为主,卫府中军为辅。”
    贾诩分明没安好心。
    其人是想借攻韩遂之机,削弱马腾实力,以达到强干弱枝之目的。
    赵旻当然也是这么想的,但这种话他不好说出口。
    是以,贾诩此言1出,赵旻虽暗暗颔首,表面上却摇摇头道。
    “文和先生,此恐不妥也。”
    荀攸笑着作揖道:“主公,愚以为文和兄所言极是。
    1者,征西将军部曲皆为凉州本地人,熟知凉州天时、地理;
    2者,征西将军本与韩文约有私怨,征西将军部曲与主将同仇敌忾,或可收奇效也;
    3者,孙子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故而,我卫府中军若作为奇兵,或可1举而定战局也。”
    【作者题外话】:董卓麾下的关中军(其实初上洛时称“凉州军”更准确),内部也确实存在派系高低。
    董氏姻亲>凉州同乡>幽州旧部>并州系
    注意:对董卓老贼的部曲的分析,不涉及并州系,并州系以吕布、张辽为首,素与凉州系不睦,甚至是势成水火。
    这与曹魏政权内部的位阶高低其实是1脉相承的,曹老板内部无非是:
    曹氏宗室>夏侯氏、丁氏姻亲>老乡>先归顺者>后归顺者>河北人
    董卓在世,虽放纵不仁,尚能矫情自饰,与公卿虚与委蛇。
    卓死,牛辅又败;
    李傕、郭汜等下级军官1夜乍富,凶形毕露。
    其众遂自相彪炳,加官进爵,乃至窃据天位。
    昔日的军前小校,1跃而成车骑将军、司隶校尉;
    最终出现“合为6府”的可笑景象。
    无论是《魏书6》还是《后汉书董卓传》,当中但凡涉及“关中军阀”的下落,基本都是“3族皆灭、无复遗类”。
    在驱逐并州系、幽州系之后,凉州系内部就开始相互残杀,如同炼蛊1般。
    当然,关中军的残杀火并,没炼出哪怕1条蛊王;
    他们把关中地界彻底摧毁,化作厉鬼横行的炼狱焦土。
    导致长安、3辅、东至弘农、南至武关,彻底成为“妖穴魔窟”。
    法正、孟达等关中士人,便于此时背井离乡,逃难各方。
    看《魏略勇侠传》可知,李郭治下的关中,已经出现了成规模的“啖人贼”;
    数十人集体行动,用绳索穿刺良民手掌,牵去烹食。读之触目惊心。
    兴平中,3辅乱,(鲍)出与老母兄弟5人家居本县,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
    初等到家,而“啖人贼”数十人已略其母,以绳贯其手掌,驱去。--《魏略勇侠传》
    《3国志》所述“2年间、人相啖食略尽”可谓不虚言。
    时3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2年间相啖食略尽。--《魏书6董卓传》
    关中流民,皆在此时逃亡荆州及汉中、巴蜀。
    董卓狼戾贼忍,尚知克己内敛,表面尊崇公卿。
    其人治下虽然混乱,尚未出现成规模的“食人魔”。
    到了李、郭时代,昔日肥沃的关中大地,彻底化作无间地狱。
    为祸1方的关中将校,死走逃亡,宗族夷灭,可谓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这便是关中在兴平之乱时的惨景,也是导致关中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原因。
    再简单介绍1下,董卓老贼的继承人,也就是曹操的变化。
    曹操僭越不臣,久蓄帝王之志,此乃史家定论。陈寿还借孙权之口,戏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
    (孙)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吴书周瑜传》
    建安年间(196-220)的曹操可谓处心积虑,反复在称帝边缘试探。他不仅僭号称王,还“乘金车、驾6马、冕十2旒、出警入跸”,礼制待遇与皇帝完全齐平。
    (建安2十2年)夏4月,天子命(魏)王设天子旌旗,出入称警跸。冬十月,天子命(魏)王冕十有2旒,乘金根车,驾6马,设5时副车。--《魏书武帝纪》
    因此,有称帝之心的曹操,最终没有踏出称帝的最后1步,便显得尤为反常。
    如果说曹操没有篡汉的想法,那无疑是不可置信的;因为如果他安于伊尹、霍光之位,便没有必要做出诸多僭越之举,为自己徒增骂名。
    从曹**亡同年(220),曹丕便废汉自立的历史发展来看,汉魏嬗代的计划可谓蓄谋已久。
    其实,曹操之所以如此,与大义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因为,董卓之死,李郭之乱,对曹操的触动太大!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也不是非善即恶。
    每1个人都隐藏着多面性格,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中,可能做出完全相异的举动。
    曹操,显然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曹操壮年时自称“性不信天命”,老年时却表示“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这从侧面反映出其野心的膨胀。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让县自明书》
    (魏)王曰:“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魏氏春秋》
    刘协虽然是傀儡之君,但并不甘于傀儡之位。
    从可见史料来看,他曾多次尝试反抗曹操,只不过均以失败告终。
    刘协首次反抗曹操,事在建安2年(197),即迁都许县(196)的翌年。
    是年(197)曹操入宫觐见,献帝援引旧制,令虎贲卫士将曹操“交戟叉颈”,以作威慑。
    旧制,3公领兵入见,皆交戟叉颈而前。初,(曹)公将讨张绣,入觐天子,时始复此制。公自此不复朝见。--《魏晋世语》
    建安4年(199),刘协又利用董承、刘备、种辑等人,策划了“衣带诏”行动,导致曹操丢失徐州,险些改变官渡之战的走势。
    (曹)公将自东征(刘)备,诸将皆曰:“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魏书武帝纪》
    建安十9年(214),伏皇后家族由于阴谋反曹,惨遭夷灭。
    建安2十3年(218)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本书中陈留太守)、司直韦晃在许县叛乱。
    至于魏讽之乱…
    那是曹操担心曹丕镇不住场子为杀而杀,此事根本就是莫须有,后来朱元璋就学会了这1招。
    李善长死得真冤枉!
    建安末年的数起叛乱行动,均以“中兴汉室”为口号,叛军甚至打算挟持汉帝“南奔关羽”。
    (金祎)睹汉祚将移,谓可季兴,乃喟然发愤,遂与耿纪、韦晃、吉本、本子(吉)邈、邈弟(吉)穆等结谋。--《3辅决录注》
    时关羽强盛,京兆金祎等谋挟天子以攻魏,南引关羽为援。--《资治通鉴汉纪》
    按建安2十3年(218)的吉本之乱中,刘协与叛军同在许县;
    可知他对叛乱计划必然知情,甚至可能是主谋之1。
    就刘协的不安份程度来看,曹操有无数次机会可以将其废黜甚至杀害;
    后来司马师废黜曹芳、司马昭弑杀曹髦便是如此。
    但最终曹操依然隐忍未发,只是将汉帝软禁。
    凭曹操的实力,废帝轻而易举;
    但废立的恶果,却是曹操所不愿承担的。
    昔日董卓亦曾擅行废立(189),因此成为汉廷公敌。
    即使董卓后来“擢拔群士,平**人”,拼命向公卿士大夫示好,他还是被视作天下大贼。
    (董)卓素闻天下同疾阉官诛杀忠良,及其在事,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群士。--《后汉书董卓传》
    因此,曹操如果敢于废黜汉帝,就会坐实“汉贼”的身份。
    这对曹操而言是巨大损失,对刘备、孙权而言则喜闻乐见。
    在此背景下,刘协虽然不安分,但只要刘协还是皇帝(哪怕是傀儡皇帝),那曹操便是大汉丞相,师出有名;
    刘协1旦下台,曹操便会沦为篡汉奸贼,千夫所指。
    到了那个时候,即使曹操重新拥立1个刘氏傀儡,也无法洗刷身上的骂名。
    昔日董卓废黜少帝之后(189),也照例拥立献帝。
    但他依然被视作巨贼,甚至连累献帝的法统受损。
    比如关东诸侯便骂辱献帝“无血脉之属,安可复信”。
    (袁)绍复与(袁)术书曰:“前与韩文节(韩馥字文节)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内见再兴之主(指拥立刘虞)。今西(指长安)名有幼君(指刘协),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董)卓,安可复信!”--韦曜《吴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有董卓的反面案例在前,曹操即使再反感、再痛恨刘协,也不敢将其废黜,以避免授人话柄。
    本书中的赵旻,又何尝不是如此?
    袁绍那个狡猾无比的老狐狸,鼓动赵旻废立…确实没安好心。
    话说回来,苟哥如今,还怎么可能废刘协?
    抽空码了1章,下午还要继续赶工作,明日尽可能恢复两更,今日…
    云某晚上2点再睡,先把明天两更的稿子赶1赶。
    是故,诸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