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雄风 > 第三章 纤罗对凤凰,丹绮双鸳鸯下
    领导的健康是国家机密,所以不能任用外人,还是用老乡安稳放心。
    所以在医疗安全问题上,曹操素来倾向于重用乡党。
    华佗是曹操的贴身医生,其人出身沛国谯县,与曹操同乡。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
    摘自《魏书之华佗传》。
    曹操之所以杀华佗…
    诸如演义作品中“劈颅取涎”、“心存汉室”等等,这些全是扯犊子。
    华佗之死,源于其思念家乡,不辞而别。
    而曹操那是何等残暴?
    于是乎…曹操嘁哩喀喳杀了个痛快。
    其实,华佗与曹操关系相当和睦。
    曹冲病死时,曹操还颇为后悔自己误杀华佗。
    当然,不能排除曹魏史官对曹操的美化,但纵观3国史,曹氏对待其乡党的态度,则更能说明问题。
    1个字:宽纵!
    沛国谯县派系,在曹操阵营中地位极高,仅次于外戚夏侯氏。
    史涣、桓典便是其中典型例子。
    华佗想必同样如此。
    农业文明下,生产力低,抵御灾害能力差。
    地方宗族如不想被天灾饿死、土匪害死,就只能抱团取暖。
    所以,以血缘关系结成的宗族势力、以地域划分结成的乡党势力,从3代1直延续到民国。
    甚至在伟大祖国建立初期,也依然能隐约看到地方宗族势力的影子。
    此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嘛。
    也正因曹操和华佗有这层关系在,所以历史上,陈登死得格外蹊跷。
    甚至有不明真相的小学生们,还以为陈登是被曹操封的广陵太守。
    呵呵。
    泰山及徐州北部诸郡,是臧霸地盘;徐州南部,则是陈家地盘。
    曹操与臧霸、陈家,都是合作互利关系。
    若非陈登做为老板无法抛弃员工,其人恐怕早就追随好基友刘备4处奔波了。
    当然,刘帮主也值得陈登如此追随。
    君不见,听见有人说陈登坏话时,刘帮主那冲冠1怒?
    要知道彼时,陈登已经死了。
    言归正传。
    赵旻蹙眉:“仲景先生亦知华元化?”
    张仲景抚须颔首:“自然!华元化医术不在老夫之下。主公既与卞夫人亲睦,则请华元化至许都便不难。”
    赵旻此时无暇顾及华佗,其人指着药用腐植酸钠粉。
    “先生,此乃止血神物,若有意外,可用此搭配止血钳及时止血也。”
    张仲景不厌其烦地问明这些医疗器械、止血药的用法后,便挥袖撵走了赵旻。
    赵旻却毫不生气。
    原因很简单,且不提人家张仲景硬生生把杨彪从鬼门关拽回来…
    只说伏寿的生死,如今便掌握在张仲景手里,赵旻焉能不对张仲景客客气气?
    何况赵旻也清楚,张仲景就是这个臭脾气。
    回到卫府后,赵旻召开了出征前的最后1次军议。
    安排妥当1切后,赵旻给益州犍为太守赵韪写了封信。
    在此之后,大军整装待发,赵旻则焦急地等着宫中传来的消息。
    可怜赵旻虽两世为人,却是首次当爹。
    卫府上下,见赵旻对皇后诞子之事如此上心,只是以为赵旻担心袁绍以刘协无子做文章。
    为此,董昭还打趣道:“主公勿忧,即便皇后生女亦无妨,步贵人今亦有喜。何况本初兄应不会再以此妄生事端。”
    赵旻心道:你懂个锤子!那可是老子亲骨肉!老子焉能不急?
    当然,其人表面上淡淡1笑:“公仁公,若天子有后,袁本初岂非更加无话可说?”
    鲁肃呵呵1笑:“主公何必杞人忧天?皇后即便生女,尚有步贵人也。子山以为然否?”
    步骘失笑作揖:“子敬兄休要取笑骘,皇后之子方为嫡子,步贵人之子乃庶子也。焉有废嫡立庶之理?”
    卫府众人同时大笑,1时间,卫府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显而易见,卫府上下,又在吃瓜。
    赵旻却被麾下众人的哄笑,惹得心烦意乱。
    最终赵旻还是没忍住,唤来赵旭及亲卫,再次向太医令公廨赶去。
    然后…其人便迎面撞上了急匆匆进宫的张仲景。
    这个半百老头儿毫不客气地1把推开赵旻。
    “主公且让1让,皇后羊水已破,稳婆已就位,老夫须即刻进宫。”
    注意:稳婆之名源于晚唐,汉代无载,此处借用。
    赵旻倒也干脆,其人索性将马也让给了张仲景。
    半百老头翻身上马后,便疾驰而去。
    赵旭贴心地将自己的马给了赵旻,赵旻紧随张仲景,向百子坊赶去。
    有赵旻随行,张仲景1路自然畅通无阻,径自驰入百子坊;
    赵旻则只能等在外面暗暗着急。
    如果不是担心那些医疗器械染上细菌真菌,赵旻不会在今天消毒后才拿过来。
    此刻,他唯恐张仲景不懂如何使用止血钳等物。
    赵旻抬头看了看天色,只见碧空之上艳阳西斜,显然已是日晡之时,也就是申时。
    赵旻长叹1声,毫无形象地蹲了下来,低头看着地上的蚂蚁,怔怔出神。
    白云苍狗,世事无常。
    人与蝼蚁,又有何异?
    所幸,赵旻的骨肉如其人老爹1般行事干脆。
    赵旻尚未来及深思灵魂3问,便骤然听到1声嘹亮的婴儿啼哭之声。
    赵旻1蹦5尺高,忙不迭探头向百子坊内张望。
    只见坊内宦官们行色匆匆,小跑着往来不绝。
    旋即…
    赵旻又听到1声更嘹亮的婴儿啼哭之声。
    于是,他懵了。
    这时,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卫将军!卫将军!龙凤胎!龙凤胎!母子…母子平安!”
    赵常侍虽然喘得上气不接下气,但依然言简意赅地转达出赵旻想要知道的信息。
    赵旻大喜,自衣襟中掏出钱囊,1把塞给赵常侍。
    “今我…我…我皇汉大喜,赵常侍,有劳!”
    赵旻这1激动,险些说出真相。
    赵常侍掂着沉甸甸的钱囊,听到其中发出的“锵锵”金饼碰撞声,险些幸福得晕过去。
    要知道,1枚金饼,便是汉斤1斤,而金银是硬通货。
    赵旻同样险些幸福得晕过去。
    其人心道:好家伙!宝宝真给力!老子儿女双全了!
    其人激动之下,便拽住了赵常侍。
    “赵常侍,皇后如何?”
    赵常侍拼命颔首:“卫将军放心,皇后母子3人皆平安!太医令正为皇后煎补益气血、催乳之药。”
    赵旻哈哈1笑、翻身上马,用力1抖缰绳、绝尘而去。
    赵常侍怔怔地望着赵旻远去的背影,掂了掂手中沉重的钱囊,喃喃道。
    “卫将军真乃大汉忠臣也!”
    赵忠臣回到自家府上,鬼鬼祟祟地将此事告知老娘。
    旋即,赵大娘便迫不及待地唤来仆客备车,与儿子1同赶往光禄勋府。
    此时,尚未得到消息的伏完夫妇,同样焦急无比。
    出于避嫌考虑,伏完不好派人盯着宫城。
    敢4无忌惮守在百子坊外等候消息的,惟有赵旻1人。
    此刻见赵旻母子赶来,伏完当即挥退仆客,并令亲卫看守后院院门。
    赵大娘还是老风格…
    其人先不说话,而是令婢女取来木椟,笑吟吟地将其打开。
    只见其中,是1对明晃晃的硕大夜明珠。
    这时其人方才笑道:“恭喜伏公!恭喜樊夫人!皇后喜得龙凤胎!区区薄礼,聊表寸心,不成敬意。”
    这夜明珠是常山赵家传家宝,传自于老祖宗赵佗。
    赵大娘确实大方。
    饶是伏完出身琅琊郡望伏氏,樊夫人出身南阳大族樊家,也未曾见过如此品相、且成双成对的夜明珠。
    樊夫人正欲推辞不收,伏完却呵呵1笑,将木椟接了过来。
    “如此,弟便笑纳此厚礼。恭喜嫂夫人!”
    【作者题外话】:谯沛系老乡,是曹操在宗族、外戚夏侯氏之下最为倚重的团体。
    不止是曹操,3国汉季军阀,皆是如此。
    袁绍重用河北名士(尤其是韩馥系旧人,清1色的河北出身);
    孙权重用江东豪族(朱、张、顾、6、虞);
    刘帮主贵荆楚名流、刘后主擢川蜀才俊,皆如此类。
    诸夏侯曹氏掌兵,谯沛系则分享部分兵权。
    注意:所谓谯沛,本意是“沛国谯县”。
    但因沛国后来分割出3县,另外成立谯郡,故沛国、谯郡有时并立。
    谯、沛,无宗室食邑时为郡,有宗室食邑时为国。
    因此,无论是谯郡/谯国、沛郡/沛国,本无差异。
    略举几例。
    沛国史涣、长从征伐。
    其人官至中领军,典中军。
    这个职位之后由曹真、曹休、夏侯懋担任。
    谯国许褚,先在汝颖地区做贼,部众千余。
    其人归降曹老板后,侍立终日,累官至武卫将军,典宿卫。
    许褚麾下谯沛剑客百余,为将军者十余人,校尉、都尉者百余人。
    沛国丁冲,丁仪兄弟之父。
    丁冲官至司隶校尉,监察百官,显赫无比。
    沛国武周,下邳令,负责监视青徐豪强臧霸。
    臧霸数次亲自拜谒武周,恭敬有加。
    沛国文稷,淮南3叛之1的文钦之父。
    建安中其人为骑将(很可能是虎豹骑中的将领)。
    魏讽案发,曹丕夷灭数千家,文钦亦坐下狱,以谯沛老乡,得免。
    沛国桓范,建安末年入魏王幕府。
    桓范累官至中领军、大司农(明帝朝),因参与高平陵事件被夷灭3族,陈寿颇有讳言,故其父不可知。
    但从丁冲、文稷父子的履历看,桓范之父应该也仕魏武,且大概率为军官。
    桓范也不出意外都督过中军(中领军)。
    综上,曹老板对老乡没得说。
    建安6年(201)至十3年(208),刘备客居荆州。
    某次宴会上,刘备、刘表、许汜3人对饮。
    许汜发牢骚,说自己避难徐州时,广陵太守陈登慢待自己。
    俩人唠嗑时,陈登竟歪在床上,让许汜坐在地下。
    陈登简直就是个流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魏书7》
    注意:湖海之士,指的是游侠。即陈登骨子里有股“混不吝”的痞子习气
    刘备素与陈登交好。
    兴平元年(194)陶谦病死,刘备曾想将徐州让予袁术。
    徐州内部实权派则支持刘备。
    领头的两人,1个是糜竺,另1个就是陈登。
    时光荏苒,日月蹉跎。
    刘备、陈登2人虽天各1方,曾结下的深厚友谊依然不可动摇。
    因此刘备在宴席上,听到许汜公开侮辱陈登,大怒。
    其人立刻跳出来,大骂许汜:
    “我听说你是个名士,本应以天下苍生为己任。
    可你到了徐州,不思进取,竟然先向陈登要房要田,你算个锤子?
    陈登躺床上,让你蹲地上,那是给你脸了!
    如果我是陈登,我就坐在迪拜塔上,让你蹲在马里亚纳海沟里!”
    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小人(如果是我),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注意:“求田问舍”之典故,滥觞即出自刘备骂许汜。--《魏书7》
    刘表闻言,哈哈大笑,许汜则惭愧不已。
    刘备见状,立刻乘胜进击,动容地说道:
    “陈登可真了不起,像他这种文韬武略的帅小伙,只能从古代圣贤中访求,现在的这些杂鱼,哪配和陈登相比呢!”
    (刘)表大笑。备因言曰:“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於古耳,造次难得比也。”--《魏书7》
    刘备绝不是惺惺作态或故作轻薄,因为刘备说这番话时,陈登已死(201)。
    世界上讨好活人的事儿有之,讨好死人的事儿则闻所未闻。
    刘备1介客将,敢在主君刘表面前公然驳斥名士许汜的面子,而且话说得如此刻薄、不留情面,足见刘备性情至真。
    哈哈!
    咱们甚至从字里行间中,能隐约看到刘备当时的满面怒容。
    刘备骂许汜,这是替亡故至交陈登两肋插刀。
    陈登之所以不追随刘备亡命天涯,不是其人不讲义气,而是陈登实际割据徐州南部,他身为老板,不可能抛弃下属任性胡为。
    也正因此,陈登才死得极为蹊跷。
    注意:陈登死时,还不满4十周岁!
    赵旻做为后世人,其人卫府中能等级森严、人人肃然…
    那才叫有鬼呢!
    苟哥是腹黑,是爱默默吐槽,但不是残暴。
    赵大娘送明珠,意味着她已经认下自己的1对孙子孙女。
    接着上1章,继续为您说。
    我们来看看袁绍“胁夺冀州”始末。
    韩馥遭到袁绍迫害,根本原因是他的政治立场问题。
    导火索则是他在初平2年(191)与袁绍的军事对抗。
    彼时“讨董之战”已经1年有余(190-191),袁绍与韩馥1起回到邺县,图谋后计。
    2人还招募曹操“参与劝进”,曹操“笑而恶之”(注意,这是曹魏史官美化之言,曹操当时是袁绍属下,他敢放个屁试试?)。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绍又尝得1玉印,于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魏书武帝纪》
    上面这段,诸君只要笑笑当放屁即可,因为只有第1句话逗号前是真,后面都是扯犊子。
    袁绍与韩馥的关系,便如同晁盖与王伦。
    居下位者掌握实权,居上位者空有名分。
    因此,昔日袁绍在渤海时,2人云渊阻隔,还能维持面子客气;
    同处1地时,便很快闹出分裂。
    按《后汉书》记载,袁绍在邺,天下英豪望风而至;
    韩馥“见人情归袁绍,忌其得众,恐将图己”,竟派兵监视袁绍府邸,最终发展至相互火并。
    豪杰既多附(袁)招……韩馥见人情归(袁)绍,忌其得众,恐将图己,常遣从事守(袁)绍门。--《后汉书袁绍传》
    由于韩馥(州牧)在名义上是袁绍(郡守)的上级,因此内战初期,韩馥颇占优势。
    冀州州吏讥笑袁绍“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袁绍孤客穷车,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魏书袁绍传》
    袁绍在逆境下,致信公孙瓒,邀请他南下冀州,夹击韩馥。
    其人同时派遣郭图、张导、高干、荀谌4人赴邺县游说韩馥,劝其投降。
    袁绍使张景明(张导)、郭公则(郭图)、高元才(高干)等说韩馥,使让冀州与绍。--《英雄记》
    (袁)绍乃使外甥陈留高干,及颍川荀谌等说(韩)馥。--《后汉书袁绍传》
    这4位使者的身份十分值得注意。
    张导出身司隶河南,是钜鹿太守;
    高干出身兖州陈留,是袁绍之甥;
    郭图与荀谌,则出身豫州颍川,与韩馥为“乡里”。
    在游说活动中,郭、荀2人,无疑是核心人物。
    按《后汉书》记载,正是在荀谌的游说下,韩馥才违心归降。
    (荀)谌曰:“勃海虽郡,其实州也……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太山也。愿勿有疑。”(韩)馥素性恇怯,因然其计。--《后汉书袁绍传》
    荀氏、郭氏与韩氏俱出自颍川,有乡党之交。
    韩馥在冀州牧任上,也曾多次遣使赴老家招募乡亲,荀彧等人均在受募之列。
    会冀州牧同郡(指颍川)韩馥遣骑迎之,莫有随者,(荀)彧独将宗族至冀州。--《魏书荀彧传》
    韩馥以“豫州人”的身份牧冀州,需要制衡河北豪强,因此便离不开“乡亲”的帮助。
    袁绍派遣韩馥的“乡亲”前来劝降,对韩馥的心理打击不言而喻。
    韩馥“伏膺儒教”的弊端,此时也显露无疑。
    他对冀州的主战派说:“我是袁氏故吏,才干又不如袁绍,因此让位,符合先贤的要求。”
    这实际是君臣伦理的体现。
    (韩)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魏书袁绍传》
    韩馥归降后,并未得到袁绍的礼遇,虽被授予“奋威将军”的虚职,但“无所统御”,成了政治吉祥物。
    (袁)绍遂领冀州牧,承制以(韩)馥为奋威将军,而无所将御。--《后汉书袁绍传》
    如此1来,韩馥的悲剧便不远矣。
    以上说明什么?
    说明在汉末丧乱的大环境之下,皇权世俗化、士大夫家族化、郡国本位化,逐渐取代了两汉大1统的固有格局。
    也因此,才有了浓墨重彩、血腥之中透着浩然英雄气的汉末3国历史!
    下1章,咱们继续讲韩馥的悲剧、袁绍两大阵营的由来。